《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基礎性目標:
了解詩歌敘述的是在一個下雪的早晨,詩人想起夏日樹林里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盡情玩耍的情景;體會詩人對美好純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體會詩歌的韻律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發展性目標
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能力;
滲透對詩歌意象、意境解讀能力的培養。
激發學生的靈感,創編詩歌,培養學生創作詩歌的興趣。
3.道德情感目標
在朗讀詩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淳樸,真實的感情,陶冶學生的情操,喚起學生美好的情感及創作欲望。
4.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歌的情境,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啟發學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思路
教學中,力求體現“初讀感悟――入詩境、悟詩情――抒發詩情――即興創編”的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暢談感受
1.先聽教師描述,再觀看雪的圖片,學生暢談感受。
2.揭示課題:《下雪的早晨》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無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學中根據內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現情景,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學生的情思,激發求知的欲望。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悟
1.“這是個怎樣的早晨?”,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學生反饋。
3.指導朗讀“雪下著,下著,沒有聲音……”
三、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1.“在這雪花飄飛的早晨,詩人想到了什么?”,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歌。
2.學生反饋情況。
3.(出示夏天樹林的圖片)學生想象:這個小孩會做些什么?
4.出示描寫小孩的詩句,讓學生自由讀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小孩?”“你從哪里感受了”。讓學生自由暢談。
6.指導朗讀“一個小孩,赤著腳……”。
7.全班朗讀 “看著雪花在飄飛,我想得很遠,很遠……”。
8.想象:“此時此刻,這個小男孩會在哪里呢?”
9.“詩人覺得小孩會在哪里呢?,全班朗讀第三小節。
[詩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讀詩,最要緊的是透過詩句喚起詩情,走進詩境,學習、積累詩的語言。重朗讀而“不求甚解”,便于讓學生以自己的獨特見解領悟詩的意境;熟讀成誦,是促使學生語言內化的最佳途徑。
四、品讀詩歌,升華情感
1.想象:你認為這個小男孩是誰呢?
2.為什么詩人會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五、自由創作,走進意境
我們常常在冬天想著夏天,在夏天想著冬天,你有這種經歷嗎?請你把想象的事情寫下來。
[積累是為了更好地創作,在充分地聽、說、讀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試著寫一寫,練一練筆,體驗寫詩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六、總結詩歌,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下雪的早晨
憶
雪花飄飛——夏天的樹林(小孩)
安靜 天真
潔白 活潑
美麗 可愛
喜悅和期盼
《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初步體會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展示圖片
孩子們,你們見過雪嗎?
(二)介紹詩人
艾青簡介
浙江金華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這個筆名發表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我愛這土地》等。
(三)初讀感悟,掃清文字障礙
1.翻開書126頁,自己讀詩歌,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并想辦法認識它。
2.出示本課生字詞
3.分小節朗讀
(四)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1.讀第一小節,并思考下雪的早晨有什么特點。
潔白 寧靜(安靜)
2.在這樣美麗的早晨,你會想到什么
生自由發揮想象
3.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和同學們的想法是否一致
生自由讀第二小節,并思考看到這樣的雪詩人想到了什么?
夏天樹林里的早晨,一個孩子在捉知了、螞蚱
4.再讀第二小節,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詩句并畫起來。
5.這個孩子時怎么捉小蟲的,請用“△”把相關動詞畫起來
引導學生抓關鍵詞講解人物描寫方法(動作描寫)
5.你覺得這個小孩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神態描寫)
6.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孩?
(天真、可愛、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7.指名讀,把孩子的那種可愛、快樂、自由自在的感覺讀出來,讓大家感受一下。
8.教師配樂朗讀
9.全班齊讀。
(五)布置作業
熟讀詩歌并背誦,想想第三小節主要講了什么。
《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鞏固生字,會讀多音字“了”“鋪”,能運用各種朗讀方法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重點難點:通過課文的學習,體會作者的心情,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當雪下了一夜,早上推開門的那一剎那,你會看到什么?你會想到什么?
生:暢所欲言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學生盡快融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詩歌講了什么內容?
生:認真讀文,指名回答
三、品讀感悟
1、找出描寫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生:慢慢地、靜靜地讀一讀詩歌,并畫一畫
2、你認為這段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
生:學生進行交流并匯報:輕、快
3、讀一讀
生:指名試讀,學生進行互評
4、指名有感情的朗讀2.3節。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象。并指名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感受童年的美好)
5、播放課件:
有關夏天的場景及部分夏天游戲圖片
生:欣賞,想象的夏天樹林中的畫面。學生相互交流
6、指導朗讀
生: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學生互評(小組互讀,指名讀)
7、你想過嗎?文章中這個小男孩寫的是誰?為什么?
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師: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將“夏天的小男孩”描寫得這么惟妙惟肖?
生:根據理解課文回答
四、自由拓展
1、人們常常在冬天時想著夏天,夏天時想著冬天,你有過著類似的經歷嗎?
生:想一想,有條理的回答
2、讀完了這篇課文,你學到了什么?
生:自我總結(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
《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共三節,描述了寧靜的早晨,雪花飄飛,想起了夏天樹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潑時的喜悅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學習使學生鞏固生字,會讀一個多音字。能運用各種朗讀方法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1、結合課后第一題,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自學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聯想。
2、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最近剛下了一場雪,大家有沒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戲?人們贊美雪,不同的人對雪的感受不同,有這樣一位作家,他筆下的雪有別樣的滋味。讓我們一起來品讀。
二、初讀課文,掃請障礙
1、請同學們大聲的把課文讀一讀,注意看準生字、新詞,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生字、新詞看準了嗎?誰想來大聲的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悟
1、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作者在第一小節中描寫了自己嚴重的雪景,二三小節詩人此刻卻惦記著夏天樹林里的一個孩子。
2、慢慢地、靜靜地讀一讀詩歌,找出描寫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詩句并細細的讀一讀。
3、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聽這篇課文的朗讀,展開豐富想象。
4、播放錄像或課件:在靜靜的畫面中想象夏天樹林里發生的故事。
5、交流學生想象的夏天樹林中的畫面。
6、指導朗讀。
7、人們常常在冬天時想著夏天,夏天時想著冬天,你有過著類似的經歷嗎?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由質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詩中所寫的小孩究竟是誰等。)
五、試著背一背這首詩歌。
六、總結學習情況。
板書設計: 下雪的早晨 喜悅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樹林 (安靜、潔白)(小孩:天真、快樂)
作業設計:辦一份關于雪的手抄報。
《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共三節,描寫在下雪的早晨,詩人看到雪花的潔白和整個世界的寧靜,想到了一個孩子夏日早晨在樹林中玩耍的情景,惦念著這個孩子現在在干什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正確書寫4個生字。
3.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4.引導學生識別真實的景和想象的景。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想到那個孩子,明確作者的用意。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要來欣賞大詩人艾青的詩歌(板書課題“下雪的早晨”)
2.課前,大家預習了詩歌,我們還進行了“走近艾青”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你對這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學生自由談對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簡單生平;他的詩歌的主要特點等等)
二.初讀感悟
1.你們愿意聽老師來讀一遍嗎?聽完后,談談你有怎樣的感覺。
(出示畫面配音樂范讀,使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語言美。)
2.讀同一首詩,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一樣,請大家再自由朗讀一遍,說說你又什么感悟?
(檢驗學生的讀書效果。以恰當的即時評價使學生明確自己讀書的收獲)
3.承接學生的自由發言簡單概括、板書。
三.走進詩境,感悟詩情
學習第一小節,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1.(指名讀)你們喜歡這個早晨嗎?(播放畫面和音樂)誰愿意來讀讀第一小節?
2.請學生交流:讀完后,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什么樣的白雪世界?
(學生發散思維,想像雪景。通過畫面和音樂使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靜。)
3.這個飄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現它的靜謐美好吧。
(訓練朗讀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陶冶情操。)
學習第二小節,想像體會孩子的'可愛,揣摩作者的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早晨,看著飛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緒飛到哪里去了呢?請大家讀讀第2小節,想像詩人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畫面?
(學生自由讀,想像畫面,讀后說說第2小節大意――引導學生說完整:夏日樹林里的早晨,一個小孩在捉知了,螞蚱,玩得多高興啊)
2.詩人想到了一個在樹林里玩耍的孩子。請大家再來默讀一遍第2小節,畫出描述這個孩子的詩句。指名讀句子。
3.(出示畫面)看,這個孩子從晨光里向我們走來了。
大家再來自由讀讀描寫孩子的詩句,請你靜靜地讀,慢慢地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想像到的情景。
(學生自由讀描寫孩子的句子,想像。通過對重點語句反復朗讀,想像體會孩子的可愛。)
4.(小結情景),誰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現出來?(指名讀)(引導評價朗讀)
5.(出示四句話,師讀)你覺得詩人還有哪些話沒寫出來?(啟發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態?動作?)
你能替詩人接著這句話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說嗎?(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剛才大家通過朗讀和想像,對這個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7.(播放課件音樂)誰來把第2小節連起來讀讀,讓我們再來感受這個孩子的可愛形象?
8.你認為這個小孩是誰呢?詩人為什么會在這個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測這個孩子是誰,揣摩詩人情感。詩人很渴望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詩人也希望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
介紹背景:這首詩寫于1956年,當時艾青在事業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順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壓抑。他多渴望擁有自由自在,純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飄飛的雪花,他想到了這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純真、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時,以簡練的語言談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使學生更深入,更確切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學習第三小節
1.語言描述:雪還下著,詩人還沉思著――雖然我們很久沒有到樹林里去了,雖然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著他,但我一直都記得他那鮮花一樣的小臉和很輕很輕的歌聲,想著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啊。
2.齊讀
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再次與詩人的心靈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體驗充滿感情地朗讀、背誦,對外抒發。)
(四)抒發情感,美讀背誦
1.(放音樂指導美讀全文)指名讀。
(過渡)大家都讀懂了詩人的心,你們愿意來抒發詩人的情嗎?請把這份情感凝聚在我們的朗讀中吧。讓我們再來朗讀全詩。(學生自主選擇)
2.這么美的語言,你愿意牢記下來嗎?請把你最喜歡的小節背下來,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畫面和音樂)
3.指名背誦
(五)創設情境,即興創編
1.大家背誦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課件)在這個冬日的早晨,看著雪花飄落著,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學們,現在我們就模仿詩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創編成詩歌,抒發你的感情吧!(發散思維,即興創編。激發創作欲望,喚起美好情感)
【《下雪的早晨》教學設計(5篇)】相關文章:
冬天早晨下雪的圖片04-04
《下雪的早晨》教案課件05-09
下雪的早晨作文5篇02-22
山村的早晨教學課件01-28
語文課件《小鎮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2-19
下雪的滋味02-09
下雪的聲音01-13
忙碌的早晨02-07
早晨的冬天02-08
母校的早晨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