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了解,暫不做檢查。)
2、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讀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地”。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òu”,不要讀成“dù”的音。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挨”應讀“ ”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ài)著我”、“挨 (āi)家挨(ā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ù)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競”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并),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并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臟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說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說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說,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并把尺子折斷扔向墻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并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后,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后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里。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復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后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臟了。“我”很后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后,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臟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么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閱讀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體會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后有什么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默讀第二段,邊讀邊議,再解答
這一段主要寫了“我”后悔跟克萊蒂吵架。著重描寫了“我”想向克萊蒂承認錯誤,又覺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靜地反思了一番。過去兩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腦海里再現。
正像開頭說的“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⑴ “覺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萊蒂放學后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為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后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萊蒂是個好人”,從過去的種種事實證明他好的表現有哪些?
(“好”的表現有:幫父母親干活,服侍生病的母親,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們全家誠心誠意的歡迎,特別是父親那么喜歡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萊蒂是個“好人”,又很可愛,也“知錯認錯”,心里也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么也說不出來,為什么?
(沒有勇氣,覺得太丟臉)
⑷ 倆人吵架快結束的時候,克萊蒂再次提出“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克萊蒂和“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兩個人的說法一樣,意思一樣嗎?再議一議。
(說法一樣,意思不一樣:克萊蒂說“在外邊等你”,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邊等你”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為對方要報復,要打他。只要防御,決不還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結束的時候,克萊蒂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樣看?
(斜著眼睛看。看情況兩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還有,一個人生另一個人的氣,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著眼睛膘幾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從他的眼睛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克萊蒂應該不應該“憤怒”?
(應該。吵架的事,他有理。)
為什么不是“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來平時他們很要好,加上克萊蒂是個“好人”,很能體諒、寬容別人,所以把憤怒壓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這“悲哀”是流露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情緒。對“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報復,很不理解。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7、自由讀,再指名讀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示后海和自責的話要讀出應有的語氣來。
二、閱讀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讀或默讀第三段,寫“我”和克萊蒂重歸于好。邊讀邊想,再議論:“終于挨到了放學”,“終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換成“等”可以不可以?
(“終于”是經過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挨”是困難地度過某一段時間。說明“我”心里有事,總想著吵架的事,還擔心克萊蒂找自己算賬,上課的時間難以度過,經過等待之后才下了課放了學。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我”一心想著下課后怎樣應付克萊蒂。)
2、“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從“獨自”這個詞推測,平時放學回家一定不是“獨自”,是怎樣走的呢?
(可能跟克萊蒂同行。)
3、今天跟克萊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責任在“我”。可是克萊蒂是怎樣表現的呢?當“我”聽見克萊蒂從后面跟上來的時候,先是“手里拿著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舉起尺子”。舉起尺子是為了什么?
(防御克萊蒂打來。因為父親說過,自己錯了,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萊蒂是怎樣做的呢?再讀以下4個自然段(10~14)。
議一議,克萊蒂見到了“我”,表現了一種什么風格?
(克萊蒂表現了一種寬容、友好的風格。也說明他的確是個“好人”。)
這種寬容、友好的風格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了?再議,然后解答、歸納:
(“微笑著”,是從描寫神態表現寬容和友愛的;“用手撥開尺子”、“兩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從描寫動作表現寬容和友愛的;“溫和地說”,是從描寫說話時的語氣,表現寬容、友愛的;“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以后我們再不吵架了,好嗎?”是通過語言表現寬容和友愛的。
總之,課文是通過描寫人物(克萊蒂)的神態、動作、語言和語氣等,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的。)
“我”對克萊蒂的出人意料的寬容和友愛態度做出什么反映?
(連連說:“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興興”地分手了。這兩個“再也不了”和“高高興興”反映了“我”被克萊蒂的寬容和友愛及重歸于好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誼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因此,十分激動,高興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寫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對我的教育。
這一段有個“本想”,帶著“讓父親高興一下”,相對還有個“不料”,引出了“父親把臉一沉”。“本想”和“不料”換兩個意思相同的詞語,讓句子的意思不變,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換成“原本想”或“本來想”,“不料”換成“沒想到”或“沒料到”)
“父親把臉一沉”,說話了。“把臉一沉”可以換個什么同樣意思的詞語?
(換成“表情嚴肅”或“板著臉”)
父親“表情嚴肅”地,“板著臉”地說和做。有什么含義?“第一個伸過手去”是什么意思?“奪過”“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議一議,再回答。
(一個人不但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還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求得別人的諒解。否則就是錯上加錯。“第一個伸過手去”意味著有勇氣主動地向對方認錯,請求對方原諒。
父親把“我”手里的尺子“奪過去”“折成”兩段,向墻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別錯誤,永遠友好待人。父親的教育應該說是及時的、深刻的。)
三、小說結讀后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么?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后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詞語。
2、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3、按課后“練筆”要求,練寫自己與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的事的片段。
教學重點、難點
做“以自己與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為題材的片段練筆。
教學過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同評議
二、聽寫“思考·練習”第4題“讀讀寫寫”的詞語。同桌互換訂正。內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1、結合原文原句,解釋“緣故”、“誠心誠意”。
(“緣故”,指克萊蒂的上衣肩上的線綻開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緣故。緣故即原因。“誠心誠意”,真心實意。指克萊蒂到我家時全家歡迎他沒有半點客套和虛假。由此證明,他是個好人。)
2、他句:
緣故——
① 這盆茉莉花,葉子發黃,也不怎么開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緣故。
② 七十多歲的李爺爺,紅光滿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堅持鍛煉的緣故。
誠心誠意——
① 同學們誠心誠意地想盡辦法幫助愛遲到的立冬同學按時到校,保證了學習。
② 這位標兵營業員主動為媽媽選料,還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誠心誠意地為顧客服務的。
三、練筆
選擇一件自己和學之間友愛的字寫成片段。要求內容真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寫具體。
1、總結性地說說讀了“爭吵”一課受到的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教育,特別是要向克萊蒂學習的意義。
2、說一說我們同學之間出現過哪些團結友愛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舉的團結友愛的事情,確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實之后,進一步討論怎樣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寫具體。
議一議“爭吵”一課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樣寫具體的?
(“爭吵”一課最令人感動,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萊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責;特別是克萊蒂主動找“我”化解矛盾,重歸于好。)
4、以“重歸于好”為例,議一議這一部分是怎樣寫具體的。
歸結到兩點:一是“重歸于好”的事實經過寫得清楚:從放學后“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到克萊蒂走近“我”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再到高興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寫得很有層次;二是“重歸于好”的表現寫得具體。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語氣、神態和內心活動等去描寫,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學生可列舉課文中的描寫實例,如:
克萊蒂從后面跟上來……他走近我……(這是寫動作的);
克萊蒂微笑著用手撥開尺子,溫和地對我說……(這是動作、神態、語言和語氣的);
我愣住了。我覺得有兩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們再不吵架了,好嗎?”(這又是寫克萊蒂的動作和語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說。然后我們高高興興地分手了。(這是寫“我”的語言和我們倆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寫父親教育“我”。先寫父親的神態,“把臉一沉”。再寫父親的話,“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最后寫動作“從我手里奪過尺子,折成兩段,向墻角扔去。”
5、小結:
作者緊緊圍繞“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中心,通過克萊蒂、“我”和父親等人物的動作、語言、語氣、神態和內心活動等描寫,表現上述中心的。我們寫片段也要學習這樣的寫法。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魯迅從小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的事跡,從中受到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15個,讀準多音字“興”、“幾”,能給多音字“興”、“幾”據詞定音;理解“來歷、勤奮、默默”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方位順序說說三味書屋內的陳設。
4、能理解“魯迅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這句話的意思。
5、能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介紹一個地方。
教學重點:
能按方位順序說說三味書屋內的陳設。圍繞“早”學,讓學生了解魯迅小時侯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的事跡,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話。
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
2、課前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參觀三味書屋。
3、搜集有關魯迅的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魯迅先生和三味書屋。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簡介魯迅、三味書屋,揭題
1、簡介魯迅
在已經過去了的十月,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在古城紹興,共同追憶和頌揚著一位偉大的先生,一位讓所有紹興人乃至所有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偉大的先生。他是誰?
作為魯迅故鄉的后代誰能將自己對先生的了解簡要告訴大家?
2、簡介三味書屋
從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介紹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侯讀書的地方,先生叫壽鏡吾。
“三味書屋”是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家祖傳的書屋,原來叫“三余書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義,先得看三味書屋的一副楹聯:
至樂無聲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詩書。
由此可知:“味”是從“詩書”中來的。“詩書”是儒家經典的代稱。而儒家經典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經”,第二類為“史”,第三類為“子”。古人以“味”取譬,認為“經”是谷物,“史”為菜肴,“子”則是點心。“經”“史”“子”,三“味”一體,配置出一道營養豐富的別致的中華文化大餐。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壽鏡吾之子壽洙鄰說“三味”為:“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壽鏡吾先生的孫子壽宇提出了通俗淺顯的新解釋:“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它表達了讀書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貧、一心向學的高尚志向。
二、朗讀課文、說說大意
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交流。
三、反饋,字詞預習情況。
●認讀15生字。
(1)重點正音:紹、側、墨、勤、奮
(2)學習多音字:興、幾根據不同讀音擴詞。
(3)讀讀帶讀字:料、之、壽
●校對生字的音序、部首、結構、字典頁碼,重點說說查字典時自己對生字的新發現。
●說說15個生字中你認為易錯、難寫的字,提醒大家。這幾個重點抄寫3遍。
●校對《詞語手冊》上的作業,說說對一些重點詞語的理解。
筆墨紙硯、來歷、料理、幾手、當鋪、勤奮好學
●當堂聽寫生字、反饋,寫錯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寫本》作業時重點提醒自己。
四、作業
1、完成《生字抄寫本》
2、完成《課堂作業本》中的1、2、3題。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順序介紹三味書屋內的陳設,完成相關的作業。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反饋在生字抄寫和擴詞作業中出現的錯誤。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讀第1段。
2、誰去過三味書屋?說說你對它的了解。
三、學習第2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對三味書屋的了解還真不少,但老師細細一聽,你們在介紹三味書屋時沒按一定的順序說。
1、復習:通過第19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介紹一個地方或一件物品。我們可以按什么順序來說?課文第幾段就是這樣介紹三味書屋的?讀懂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要注意什么?
2、帶著這個方法朗讀第2段。
用“——”劃出寫了哪幾個方位,用“△”標出每個方位寫了什么。
反饋,課件出示了三味書屋擺設圖幫助理解。
1、讀第2段,哪幾句話寫三味書屋同一方位的擺設?(第1-2句:書屋東面的布置和擺設。第3—6句:書屋兩側的擺設。)
2、結合自制課件,弄清每個方位寫了什么。
3、打亂課件中三味書屋內物品的擺放位置,請學生移動鼠標把物品按方位順序放到原來的位置上,邊放邊說說自己是根據課文中哪個方位詞來放的。(電腦即時反饋)
4、結合課件做講解員。
把老師和同學當作前來參觀三味書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順序介紹三味書屋內部的樣子。(注意引語和結束語的自然補充)。
四、作業鞏固。
1、《課堂作業本》中的第5題。
2、回家對著爸爸媽媽做做小講解員。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圍繞“早”字,了解魯迅小時侯勤奮好學的事跡。培養學生在學習上養成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按方位順序說說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
二、學習第3自然段。
引語:同學們,了解三味書屋對我們魯迅小學的同學來說很有必要,但這篇課文更必要讓我們了解,更能使我們感動的是:這三味書屋里發生過的,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一件事。這是一件什么事?(板書“早”)。刻“早”是一件小事,為什么會讓我們感動呢?大家有沒有興趣去學學這個故事?是課文的第幾段?
1、請大家積極閱讀這段話,自己去體味文中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意思。可以去看聽計算機為你提供的“課文欣賞”的內容,一定能幫你更準確地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學生自由學習。)
2、重點交流,反饋下面3個句子。
(1)理解“害”、“于”、“當鋪”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幾乎天天奔走于當鋪與藥鋪之間”,體會到當時魯迅一家生活艱難,魯迅小小年紀就要擔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順。(板書:生活艱難)
(3)把自己的理解通過讀表達出來。
●勤奮好學的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張書桌上刻下了一個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魯迅遲到原因的一位同學,你會怎么跟壽老先生說?而魯迅呢?他為什么不為自己解釋?(板書:默默刻:決心改正)他會暗暗對自己怎么說?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②范讀:老師在哪個地方特別作了處理?為什么這樣讀?你想怎么讀?
③練習用“默默“說話。
同學們已經讀懂了這句話的意思,特別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豐富內涵,那么你能用“默默”來說一句話嗎?
魯迅走在去當鋪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魯迅走在去藥鋪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魯迅走在去三味書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任選一句完成,交流,師點撥。
●魯迅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為什么用“刻”不用“記”、“印”?
②為什么要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書:深深、刻、時時提醒)
3、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讀讀第3自然段,把勤奮好學的魯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里,用來勉勵我們自己。齊讀。
三、拓展延伸
1、小結:從這個刻“早”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2、小朋友們想更多地了解魯迅爺爺嗎?學校圖書室里有很多介紹魯迅的書,大家可以去借。課外大家還可
以把自己在預習時搜集到的資料放到教室門口的“語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課堂上老師向大家推薦一份電子讀物。我們到介紹魯迅爺爺的網頁去看看。(讓學生點擊課件中“走近魯迅”進入,自由瀏覽。)
四、課堂小結
相信同學們看了豐富的介紹后,一定更深地體會到了魯迅爺爺確確實實把在三味書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記住了,并時時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爭分奪秒。魯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奮斗,終于成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對中國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作為魯迅小學的學生,更應該向魯迅爺爺學習,長大后也成為一個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五、作業鞏固。
完成《課堂作業本》的第6題。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有關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朗讀、觀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會用偶爾、活潑造句,理解課文的內容,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歌曲欣賞《小燕子》:
說說聽這首歌的感受。
2、多媒體出示燕子的畫面:
請學生觀察燕子的樣子,抓住它的特點說說燕子。
3、我們要學的課文是怎樣來寫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來學《燕子》:
教學生字燕,燕是個象形字,廿是燕子的頭,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點底是攤子的尾巴。在寫燕的時候各部分要緊湊。學生用鋼筆在書上描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讀音:
⑴ 抽讀生字卡片,糾正讀錯的音節,提醒學生注意:
攏、掠是邊音。
俊、暈是前鼻音。
橫是后鼻音。
⑵ 學生齊讀。
2、掌握生字的寫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這些字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生交流,并在書上逐個進行描紅。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錯讀,不破詞破句。
⑴ 學生讀課文。
⑵ 學生對照要求進行評價。
4、交流:
課文主要寫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多媒體出示燕子的畫面:
用自己的話說說燕子的外形。
2、自由讀課文:
想想從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學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點來描寫的?
結合交流板書:
羽毛烏黑發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導朗讀:
⑴ 激發情感:
看多媒體:面對這么機靈的燕子,這么可愛的燕子,你愿盡情的夸獎它嗎?讓我們贊美的語氣讀。
⑵ 自由朗讀。
⑶ 指名試讀、齊讀。
6、指導背誦。
⑴ 學生說該怎樣背?
⑵ 看板書練習背誦。
7、說說這一段的意思。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朗讀課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對( )的翅膀,還有一個( )的尾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課文第一段。
2、說說從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二段:
把表示事物的詞語畫出來,圈出具體描述的詞語。
2、學生交流:
結合理解趕集、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3、重點品味(并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
⑴ 春天是個熱鬧、色彩斑斕的季節。
請學生說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在書上用橫線劃出所寫的景物,用曲線劃出景物的特點)
學生同桌、全班交流。
⑵ 多媒體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為什么說像趕集似的聚攏來?
⑶ 出示填空題:
二三月間,微風輕輕地( )著,毛毛細雨從天上( )下來。千萬條柔柳( )了鵝黃色的嫩葉。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 )似的聚攏來,形成了( )的春天。
學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體出示春天的美景,體會作者用詞的正確性。讀好上面的一段話。
⑷ 從這段中還知道了什么?
(燕子為春天增添了生機)讀好最后一句話。
5、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⑴ 學生自由讀:
想想用怎樣的語氣讀。
⑵ 指名讀,評議。
⑶ 看這多媒體出示春天的美景,齊讀第二段。
6、指導背誦:
⑴ 請學生說說怎樣來背。
⑵ 學生試背。
⑶ 齊背。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學生自讀課文,從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讀課文燕子飛行給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的?
4、學生交流。
5、說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飛行的快?為什么能體會到?
(斜字不但寫出了燕子飛行輕快,而且寫出了飛行動作的優美。)
(唧是叫聲,只短短的一聲一從這飛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體燕子飛行加深印象。
6、朗讀有關句子。
7、說說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飛行的輕?為什么能體會到?
(偶而、沾、小圓暈)理解:小圓暈
作者為什么說是小圓暈呢?
相機理解偶爾并用偶爾造句。
看多媒體燕子飛行加深印象。
8、朗讀有關句子。
9、感情朗讀課文第三段。
10、指導背誦。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學生質疑。
3、理解詞句:
五線譜、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體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讀。
7、指導背誦。
五、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燕子什么地方可愛?
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業
1、造句:
偶爾——
活潑——
2、背誦課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書寫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好相關的圖片、道具和生字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一、民族風情,展示交流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知道的有關少數民族的情況。(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根據學生介紹情況,教師適時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3.評選最佳“解說員”。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他們共同把自己的學校稱為(我們的民族小學)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和學習生字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所地處邊疆的“民族小學”。
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尤其關注一些學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 絨球花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絢麗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貍
第四自然段:鳳尾竹 搖晃(huànɡ)
3、分組朗讀,全班比賽
①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②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四、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讀課文,釋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讀課文,想想這所“邊疆的民族小學”是怎樣的一所小學,與我們所在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⑵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本課時重在精讀課文,品詞、品句和品讀。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感受到了這所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學校有許多不同。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走進校園去領略它的特別。
二、品讀課文
(一)上學路上
1、比較句子,體會描寫的具體性。
(1)早晨,從各處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2)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2、比較句子,體會“的字結構”的運用特點。
(1)……走來了許多少數民族的小學生。
(2)……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小學生、有景頗族的小學生、有阿昌族的小學生和德昂族的小學生,還有漢族的小學生。
(3)……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二)來到學校
1、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結構?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換成“穿著不同”好嗎?為什么?
2、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這所民族小學的學生,再現早上來到校園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詞的含義。)
3、指導朗讀。
(三)課堂學習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1、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好這個句子
2、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不同標點符號的表達效果。
(1)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2)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3、既然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一起讀課文時“那聲音真好聽!”而且用的是感嘆號,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寫那好聽的聲音,而是寫各種小動物的表現?
(四)課間活動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作者在這里也沒有具體描寫課間活動的情況,卻又寫了小鳥、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五)點題抒情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所民族小學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園美麗——小學生鮮艷的民族服飾,校園里古老的銅鐘、粗壯的大青樹、搖曳的鳳尾竹……
民族團結——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讀書,一起玩耍,和睦相處……
生活歡樂——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和看熱鬧……
2、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有無“就”字的不同,然后讀出相應的語氣。
(1)這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2)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3、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然后讀出相應的語氣語調。
(1)這就是我們的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2)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4、品讀加點的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
A、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第一、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表現出這所學校“民族”的特點?
B、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第三、四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表現出這所學校“邊疆”的特點?
C、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然后同桌討論,這里的“我們”指的是哪些人?請選擇并說說選擇的理由。
a、“我們”是指這所民族小學的學生和老師。
b、“我們”是指這所民族小學所在的地區的人。
c、這里的“我們”同時又是指包括我們同學在內的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里的人。
三、感情朗讀,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有個想法,準備帶你們走出教室,去一個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莊看一看,請同學們大點聲告訴老師,你們高興嗎?好!老師現在就先讓你們對這個小村莊的遠古時代,進行一些了解,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小村莊,看后,小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會兒告訴老師。(出示課件)
讓學生充分講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是啊!這個小村莊的環境確實很美!相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這里,那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那里的環境現在還跟原來一樣的美嗎?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讀時,把昨天你預習時勾畫出來的生字多讀幾遍。做到盡量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
再請小朋友們你把剛才讀會的生字、詞語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如果還有讀不來的,問一問你的同桌。 小結過渡:剛才小朋友們讀得挺認真的,老師也想聽聽你們讀的情況怎么樣?
檢查自學情況:分別出示小課件: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開火車讀。
2、把詞語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還能不能讀準它。
3、現在咱們再來玩個搶讀生字的游戲。如果你能讀準所有生字的讀音,那你就是我們班最聰明的人!(師指哪一個,你就讀哪一個。)
過渡談話:剛才小朋友們把生字的字音讀準了,接著請你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請按下面的自學提示進行:(出示課件),讓學生明白以下要求。
1、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標一標,你不理解的句子或問題,待會兒,老師請小朋友幫你解決。
3、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咱們現在來交流一下: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課文的哪個地方,告訴你的?
1、先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⒉再指名進行交流。
3、當學生說出小村莊被洪水沖走時,相機讓學生讀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
4、為什么會這樣?你能找到原因?
過渡:就這樣,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停地砍樹,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四、滲透情感,拓展思維。 是啊!這個小村莊的人們在享受了斧頭帶給他們的好處之后,最終是讓這些斧頭給毀掉了一切。讀了這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話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嗎?
五、朗讀全文,整體回顧。
最后,請小朋友們看著課文,認真地聽錄音朗讀,記下故事的內容,回家后,講給你周圍的人聽一聽,讓他們也學會保護自己美麗的家園。
好,就讓下面的兒歌,激勵小朋友們當好環保小衛士。
植樹歌 小樹苗,栽地上 ,大地變得很漂亮,保水土,擋風沙,空氣新鮮人健康。
六、總結。
七、作業。
第二課時
一、感受小村莊的美
同學們,上節課咱們初讀了第7課,知道在一個山谷里,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點擊“美麗的小村莊圖”) 誰愿意來描繪這一美景?課件: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
填空:
a、指名讀。
b、學生齊讀
c、看填在空里的這些詞語,(郁郁蔥蔥 清澈見底 湛藍深遠 清新甜潤)作者將這么多描寫美景的詞語都用來描寫這個小村莊,可見小村莊的美麗。
過渡:在這如詩如畫,令人向往的小村莊里,卻發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們再次走進小村莊的故事中,去學習,去體會。 二、感受小村莊的毀滅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村莊發生了什么事?誰能來告訴大家?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寫了這一部分內容。
3、學生默讀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描述當時的情景。
4、學生匯報。(雨大、山洪暴發)
5、哪個句子寫出雨下得特別厲害?
6、出示句子(課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件:)
a、咱們來讀讀這個句子。(全班齊讀)
b、出示課件:下雨畫面。(配樂)來,看著畫面,伴著插曲,
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讀出來吧!
c、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嗎?
d、還有誰想讀?你為什么這樣讀?你聽出來了嗎?從哪聽出來的,你準備怎樣讀?
7、是啊,雨沒完沒了地下著,一場悲劇發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莊。課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a、學生自由讀這句話。
b、匯報讀。
①你讀出了什么?怎樣讀出來的?(如重讀“咆哮”,體現洪水急、猛)
②你聽出了什么?
8、質疑:
無情的洪水鋪天蓋地,來勢洶洶,毫不留情地吞沒了曾經美麗、可愛的小村莊,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時此刻同學們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問呢? 9、是啊,小村莊為什么會被洪水卷走了?這場悲劇真正的制造者是誰呢?請大家自讀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探究“小村莊毀滅的原因”
1、出示自學提示。
2、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教師適時引導。
3、學生匯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a、“誰家……砍下來”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號還表示哪些環境變化?
4、從大家的理解和匯報中,我們不難道出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們亂砍濫伐。人們毀掉樹林,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嚴重流失。(課件:荒坡圖)從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藍的天空變得渾濁,肥沃的土地日漸貧瘠。突然,(課件:洪水畫面)。下大雨了,洪水暴發了……什么都沒有了!
5、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災難,老師和同學們一樣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與深深的思考中。
(課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a、誰想讀,你讀出了什么?
b、還有誰愿意讀,你明白了什么?
6、斧頭創造了這一切,又毀滅了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滿目的荒涼。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孩子們,面對著曾經美麗可愛,而今卻變成一堆廢墟的小村莊;面對著曾經在此歡歌笑語,辛勤勞作,享受農家樂,如今卻命喪黃泉的鄉親們,你想說些什么?
2、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進行采訪。
3、是啊,正是由于人們的無知與貪婪,肆意破壞大自然,最終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小村莊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人睜著眼睛做瞎事,他們還在重復著同樣的錯誤!
4、學生展示資料。
5、課件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配以激情解說。
6、此時此刻,你想對我們身邊的人們說些什么呢,昨天老師留了一個作業,學生設計一句“環境宣傳小標語”。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標語。
五、小結:
你們的標語包含心愿!相信在你們熱情的召喚下,人們一定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天空以蔚藍,還森林以碧綠,還大海以清澈……
(播放環保歌曲)
六、布置作業:調查家鄉的環境保護情況。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語句,認真做積累;
2、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夠練習說話;
3、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夠練習說話。
難點:
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交流平臺: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我們先來看看交流平臺有哪些有趣的內容吧。
生:我在讀書時,常常讀到一些很有新鮮感的詞句。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這位同學說,這是很有新鮮感的句子,你覺得“新鮮感”在哪里呢?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的觀點。
生:這句話寫的是窗外十分安靜,同學們在很專心地朗讀課文,而且聲音一定很好聽,吸引的小鳥和蝴蝶都過來聽了。
這個句子和我們平時讀到的句子不一樣,很生動,是一個有新鮮感的句子。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句子
生讀: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這也是一個有新鮮感的句子,這個句子的語言風格跟我們學過的泰戈爾的《花的學校》非常相近。其實,這個句子也是泰戈爾寫的,你知道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意思嗎?
生:“更夫”是個有新鮮感的詞,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給人們報時的人,是一種職業。“提了燈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寫得生動有趣。
同學們,你在課內課外的閱讀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呢?大家可以像這位同學一樣,多讀幾遍,然后摘抄積累。(出示學生摘抄)
語句段運用
1、巧識成語
積累了有新鮮感的詞語,我們再來看幾組成語。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詞語,把音讀準。(生讀)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同學們要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聽老師讀:爪
張牙舞爪,吊
提心吊膽,赤
面紅耳赤,燥
口干舌燥
自己再讀一讀吧,可以一邊讀,一邊做動作。
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些成語都含有身體部位名稱,都和人有關。
(課件標紅身體部位詞)
真善于發現。下面幾個成語迷路了,試著把它們送回家吧!
搖頭晃腦
提心吊膽
披頭散發
口干舌燥
1、妹妹一邊朗誦一邊( ),可愛極了。
2、沙漠里實在太熱了,大家都覺得( )。
3、生怕被媽媽發現我偷玩手機,整個晚上我都( )的。
4、妹妹不會扎頭發,只好( )地去上學。
你還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成語里都含有一組近義詞。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
師:真是火眼金睛。還有類似這樣的詞語
心靈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畫腳
牽腸掛肚
……
你還知道哪些?不妨都積累下來,和同學分享吧。
2、趣讀句子
同學們,學完了成語,我們再來看幾個句子。請朗讀下面幾句話,回憶課文學習時是如何把這些句子讀好的。
生讀: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學們,朗讀句子有很多種方法,怎樣朗讀才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呢?我們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關注句子中的一些詞語,有的需要重讀,有的需要輕讀,有的需要讀得快一點,有的需要讀得慢一點。老師也來試一試。(師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加點詞語“真的”“一點兒”“不懂就要問”)
現在,請你按下暫停鍵,根據屏幕上的提示,再試著讀一讀吧。
我們再來聽一聽
剛剛哪位同學的朗讀。
(播放生讀)
朗讀時,關注句子中一些需要讀重音的詞語,可以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3、巧取名字
同學們,我們在學校一定參加了多種有意義的活動吧!
不如在班里也組織幾個興趣小組吧!試著給每個興趣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
我們先來觀察這幾個興趣小組的名字怎么樣吧!
生1:我為興趣小組取的名字能體現出活動的特點。
生2:我在名字中加入有個性的詞語,讓人一看就能記住。
你也來大展身手,像這樣給你的興趣小組取一個響亮的名字吧!
我們來看看聰明的同學給自己的興趣小組起了什么名字吧!
生:我給我們的合唱小組起名“天籟之音合唱團”,我們的歌聲如天籟之音一樣悅耳動聽。
我給我們的書法小組起名“妙筆生花書社”
我給我們的田徑隊起名“飛毛腿田徑隊”
我給我們的播音小組起名“金嗓子播音組”……
同學們起的名字真是令人過目不忘呢!
4、日積月累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蟬鳴)
知了在樹林鳴叫,有一個小牧童,騎著一頭黃牛走進了這片樹林。樹陰下很涼快,牧童高興地放聲歌唱。突然,牧童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望著樹上。怎么回事呢?
(出示古詩)
借助拼音讀一讀,試著把這首詩讀準確。
(借助插圖、聯系上下詩句理解詩意)
所見,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詩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一天,他在樹林里偶然間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牧童騎黃牛,
牧童,放牛的孩子
歌聲振林樾。
振林樾:在樹林中振蕩。
意欲捕鳴蟬,
欲:想要
鳴:叫
忽然閉口立
立:站立
你能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生: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山林中。他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忽然間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
帶著理解,我們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讀。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生:唱歌的牧童,無拘無束的牧童,因為想捉蟬,一下子不唱歌的調皮樣。
真是一個快樂牧童又調皮的牧童!你能嘗試背一背嗎?
5、作業設置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課后將這首有趣的詩背給你的家人聽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關愛他人,關愛生命。
4.學習課文按順序敘述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看到螞蟻相互救助情景后的感受。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談話,交流對螞蟻的認識:螞蟻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呢?當螞蟻的同伴遇到困難時,它們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文《螞蟻的救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同桌相互讀生字,糾正讀音。
3.教師檢查讀音,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生字。
4.再次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是什么?找有關的段落讀一讀。
2.“我”看到黃螞蟻浸在水中是怎么想的?
重點指導理解“生命力、生靈、實施、救援”等詞語。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重點讀好描寫“我”的句子。
四、小結
從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復習:上節課同學們通過學習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起因。誰能跟大家說一說?
2.過渡:“我”認為螞蟻會安然無恙的,但是螞蟻的實際處境是怎樣的呢?
二、學習課文,深入感悟
1.默讀第2、3自然段,想一想螞蟻的處境怎樣。
2.“我”看到螞蟻的處境后準備怎樣做呢?
3.當作者看到螞蟻相互救助的情境后,感到很意外,他的決定有什么改變?
4.重點理解“這個讓我心靈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讀這句話。
(2)探究:為什么說作者的心靈感到震撼呢?
5.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
(1)小組自由朗讀文段,讀后討論: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①匯報。②相機引導體會“小心翼翼、試探、迅速、逃離”這些動詞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2)“我”是怎樣救助螞蟻的?引導學生從“我”的動作中感悟:“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3)救助的結果怎樣?
(4)你覺得這些螞蟻可愛嗎?可愛在哪兒?
(5)齊讀第4自然段,深化對螞蟻的感情。
(6)默讀第5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我”的感受,點明文章的主題。
三、總結全文
深化文章主題,理清文章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四、感情共鳴
你覺得螞蟻是怎樣的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呢?
五、課外拓展
以“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為題,開一次討論會。
三年級語文《螞蟻的自救》教學反思
上這一課,來源于去年聽了竇桂梅老師上的以“母愛”為題的閱讀文章《合歡樹》一課。該課堂的`教學中,竇桂梅老師緊緊地抓住了“好好活……”,把史鐵生筆下那份深深的慈母深情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學中,竇老師適時地引入了史鐵生其他文章,讓孩子們在一種濃厚的母愛氛圍中,感受作者筆下那份深沉、樸素而又高潔的母受。感受史鐵生對母親的那份真切的愛。后來,我又在網上看到了竇桂梅老師的《朋友》主題閱讀教學實錄。大師手筆,不同凡響。
今年,我們開始進行課外閱讀課的教學嘗試,可是,到底怎么進行?如何操作?我簡直無從下手。后來,我想,就算是東施效顰,我也學學竇老師吧。于是,我選了五篇文章。準備以《螞蟻的救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
從課前的準備,到課堂的實施,到課后的反思,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一是更明確了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這堂課我共改了6次。改得最多的,是課的目標。姚校長告訴我,如果課上得失敗了,但目標、方向是明確的,那么,只是操作的失誤。而如果目標也沒有定準確,那么,這課還有什么必要去上?
我啞然。是啊,我上這課的目標是什么?一開始,我定的目標是“感悟朋友之情”。可是,這朋友之情的范圍也太大了,“生死之交”是朋友之情,“相互敬重”也是朋友之情,“雪中送炭”更是朋友之情……這節課,就讓孩子們感悟那么多的“友情”,然后再聯系實際,說自己的感受嗎?那么,這是語文課還是品德課?我否定了這個定位。幾經反復,我確定了“通過閱讀文章,感悟螞蟻困難時不離不棄的朋友之情;通過學習,懂得課外閱讀一些基本方法”,這個定位就比較小,也比較容易操作了。
二是明確了課外閱讀方法指導的含義。作為課外閱讀指導課,閱讀方法的指導應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這堂課中,我要滲透怎樣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呢?我覺得,作為40分鐘的課堂,你想把一篇文章析透,已經很難很難,更別說還要帶其他的幾篇文章了,那么,怎么辦呢?我覺得,比較恰當地把握精讀課文的度,讓學生學習“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應該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閱讀方法指導。于是,我把閱讀方法指導定在了“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這個方面。希望通過一篇文章的閱讀指導,使學生能把這個方法遷移到學習其他幾篇新的文章中去。課堂結果顯示,這種遷移還是比較成功的。
三是課外閱讀指導的度的掌握。這個問題,我上課前覺得很困惑,上課后,還是覺得非常困惑。因為《螞蟻的救助》這一課中的螞蟻精神,那在危急關頭,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助他人的品質不是平常的“朋友”之義所能概括的,甚至可以說,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沒有這樣的朋友的。對學生來說,那種在朋友需要幫助時,比如同學要向他借橡皮時,要請教他問題時,熱情地幫助他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友誼了。課堂上,我把重心放在那只自己剛脫離危險,卻不肯離開這是非之地,拼命銜咬泥土救同伴的螞蟻身上,通過品讀那句話,讓孩子們真正地感受那種“不離不棄”的患難之友情。
教學結果顯示,這樣的目的還是基本達到的。但是,與之相應的是,學生的“共鳴”有多少?
課外閱讀指導課到底怎么上?主題性閱讀到底如何把握?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耐心求索。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的10個一類生字和9個二類生字,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不同人物語言的含義,并能說一說自己的第一次。
2.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中任務的語言和重要的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情感。
3.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體會到人生的每個第一次成功都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自己不斷地付出。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主要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有關于描寫第一次的文章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能夠讀熟課文,學會本課的一類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經歷了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演講,第一次戴上紅領巾……相信你的每個第一次都會給自己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你愿意給同學們講一講你當時的心情和經歷嗎?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一篇課文《第一次》。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練習讀課文,初步在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訂正。
2.聽老師讀課文,思考:你能不能用概括性的語言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來。
4.指名讀課文。
三.學習一類生字。
旁:已學過。
階:(1)臺階:階梯。(2)等級:官階。階層、階段、階級、階下囚。
退:已學過。
腿:已學過。
哆: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動:哆嗦。
愿:(1)愿望:心愿、志愿、如愿、平生之愿。(2)愿意:情愿、自愿。(3)愿心:許愿、還愿。
襪:襪子:襪底、襪筒、襪套、襪船。
沿:多音字。yán:(1)順著:沿途、沿街、沿岸、沿海、沿邊(2)依照以往的方法、規矩、式樣等:沿襲、相沿成習。(3)邊兒:邊沿、炕沿兒、前沿。yàn:水邊:河沿,溝沿。
積:(1)積累:積少成多、日積月累、積土成山。(2)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積習、積弊。(3)乘積的簡稱。積存、積德、積極、積勞、積木、積壓、積云。
執:(1)拿著:執筆、手執紅旗。(2)執掌:執政、執教。(3)堅持:執意不肯、各執一詞。(4)執行:執法。(5)憑單:回執、收執。執迷不悟。
四.鞏固一類生字。
五.作業:書寫一類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含義,能讀文中的重要句子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明晰課題含義:同學們齊讀課題,想一想當你經歷第一次時心情會怎樣,會遇到哪些困難呢?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自然段,通過讀這一段,你能知道些什么呢?這一段對于全文來說有什么作用呢?(交待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滿一周歲的小孩。故事發生的地點:馬路旁。說明了這次經歷具有一定的困難。)
2.讀2、3兩個自然段,看看寫了什么,找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交流。再聯系下文說一說小男孩是怎樣成功的?找出描寫小男孩的詞語。(哆哆嗦嗦信心十足,注視前方積蓄力量,拿下高地勝利微笑)
3.老奶奶和媽媽分別說了什么?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
4.最后怎樣了?小男孩拿下了第一個高地,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五.練習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來。
六.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生字,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聽寫一類生字。
二.做課后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一讀,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1)找學生說一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哆哆嗦嗦:由于心理或生理上受到刺激而身體顫抖。
積蓄:積存。
信心十足:十分有信心的樣子。
勝利:達到預定的目的。
(2)用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
3.討論交流。(在上一節課已經完成)
4.說一說。
說一說你的第一次。
三.作業:寫一寫自己的第一次。
板書設計:
第一次
小男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
注視前方積蓄力量
拿下高地勝利微笑
詞匯積累:
旁邊臺階小腿哆嗦愿望襪子河沿積蓄后退執著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講講課文大概內容。
師:上節課我知道了,這是誰與誰之間的爭吵?
板書:安柯利克萊諦
為什么而引發爭吵呢?板書:本子弄臟--報復
那么結果呢?板書:生氣爭吵--和好
根據板書,簡單說說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
二、再讀課文,深入學習
學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發生的始終。
師:我們發現,這篇課文中還出現了哪個人物?他在文中也起了關鍵的作用。
安柯利的父親。
師:那么,大家找一找,這位父親說了怎樣的話?
“應該知錯認錯。”
“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讀一讀三句話。
三、找出爭吵原因,分析安柯利心理
安柯利錯在哪里?
理由1、他先罵了克萊諦
2、他報復了克萊諦
3、知道自己錯了,但沒有及時認錯。
安柯利的心理變化,指導朗讀第1到5自然段。
要讀出爭吵中兩個人不同的心理。
克萊諦
“我不是故意的”很友好
“你這是故意的”生氣
“我在外邊等你。”傷心失落的語氣。
5、解決“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的句子。
①學生自讀5-8自然段。
②討論爭吵后我的表現。
a.“我覺得......多好!”
b.練讀(讀出后悔的語氣)
c.指讀
③“我記起......怎么也說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現?(克萊諦......悲哀)
⑤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么?
⑥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⑦這時“我”卻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①自讀9-13自然段
②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于好)板書:重歸于好
③指讀9-13自然段
④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⑤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學生把懂得的道理對同學們說一說。
9、小練筆。寫一寫關于你和同學之前的一件小事。
課后反思:
本堂課難點重點都在于父親的那句話,大家能體會到父親說的自己錯先認錯的道理,但是不能深入理解關于“戒尺”。這把“戒尺”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說是不敢勇于承認錯誤,有的說是對朋友不理解,等等。父親的話有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戒尺”。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3個二類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進一步了解草原,對草原產生熱愛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草原。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教學準備:
地圖、天山牧場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跟草原有關的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對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草原。今天,我們還要一起走進《天山牧場》。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自由練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文中生字組成的詞語。
4、學習生字。
闊:kuò門字框半包圍結構開闊闊步前進闊別闊氣闊葉樹
蒙:měng艸字頭上下結構蒙古包蒙古蒙古族
(多音字)mēng蒙頭轉向
Méng蒙蒙蒙受蒙蒙細雨
策:cè竹字頭上下結構政策、策劃、策動、策略、
托:tuō扌旁左右結構托運托車托辦托福托辭托人
楚:chǔ上下結構清楚楚國楚楚動人
案:àn宀旁上中下結構教案案子案情案犯案例
健:jiàn亻旁左右結構健身房、健美操、健在、健身、
逐:zhú辶旁半包圍結構逐漸笑逐顏開追逐逐一
喝:hē口字旁左右結構喝酒、喝水、吃喝、
(多音字)hè喝彩
脈:mài月字旁左右結構山脈、脈搏、脈絡、
墨:mò土字旁上下結構墨汁墨水墨綠墨跡墨守成規
集:jí木字旁上下結構影集、集合、集中、集體、
4、復習一類生字。認識二類生字。
作業:書寫一類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一名同學讀第一段,說說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祖國的地圖,指出天山牧場所在的位置)
3、自由讀第二段,說說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天山牧場很美)說說你從哪看出天山牧場很美?怎么讀
4、其他幾個自然段也是描寫天山牧場的美麗景色的,可以請學生自學匯報,說說天山牧場美在哪,(草原上不但景色美,而且牧民的心靈更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在理解后讀一讀。
5、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讓學生自由表達)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這道題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背誦,教師不必做硬性規定。
二、讀一讀,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墨綠富麗青翠漫流馳騁乳汁
映射襯托平展策馬暢飲蒙古
遼闊的牧場健美的身姿
嬉逐的馬群好客的牧民
這幾個加點的字都是易錯的字,要讓學生讀準。
三、欣賞句子,比較加點的詞語。
“像”和“似的”都是比喻詞。
“鑲”和“渡”都是動詞,但是“渡”的面積更大,著色更均勻。
四、讓我們一同走進草原。
可以讓學生廣泛的查找資料,在小組內匯報、交流。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課文最后一段;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1個字只識不寫;學習生字組成的詞語;懂得人于之間需要互相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的看待自己。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應用詞語,規范地書寫生字。
學情分析:
學生對掌聲并不陌生,但是對于課文的描述,可能不算太熟悉。指導學生反復讀課文,反復進行揣摩,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構想:
指導學生反復讀課文,反復進行揣摩,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由馬老師來給你們上《掌聲》這一課,你們用什么方式對我表示歡迎呢?(鼓掌)抬起高尚的手,給別人掌聲,那么你也是高尚的人。因為掌聲能給人以支持、鼓勵、肯定,他還可以改變別人的一生。
師:今天我們將繼續走進《掌聲》這一課,走進小英的內心世界。
誰還記得掌聲之前小英是什么樣的?來讀一讀課文中的句子。
二、學習第一和五小節
師:這是什么樣的小英?自卑(孤獨、憂郁的)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總是)讀出你的感受。
師:還有那個詞?(默默地)你找得真準確。
()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多孤單,多自卑,多可憐!
預設:當別人嬉戲打鬧
當別人在操場歡快地跳皮筋
當別人上體育課的時候
過渡:是的,當別人又玩又跳又鬧的時候,小英只有蜷縮在一個角落嚼著痛苦,體味著憂傷,都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師:誰能用“因為… …所以… …”的句式說一說
師:可小英變了,哪一節看出小英變了?
師:誰來讀一讀
師:小英變得怎么樣了?(開心,自信,樂觀)
師:我們真為她感到高興,所以我們應該怎樣讀?
師:你讀得真好,通過她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小英?(幸福的)
師:請你通過讀,把幸福的小英帶到我們面前
過渡:那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小英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掌聲)
三、學習2~4小節
請同學們自讀2~4小節,找出同學們為小英鼓了幾次掌,劃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出示:那掌聲熱烈、持久
師:什么叫熱烈、持久?我們來試一試(鼓掌)
師:誰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掌聲的力量?(找2名同學讀)
過渡:同學們為什么要給小英這樣的掌聲?讓我們來看看掌聲之前發生了什么?
再讀第2~4小節,找出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句子
出示句子:為什么要把頭低了下去?(別看我,我害怕,我害羞)你肯定學過心理學,體會的這么好!
師: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活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紅了。
師:什么叫猶豫?(拿不定主意)生活中,你干什么時也猶豫過?而小英在猶豫什么?慢吞吞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不情愿去)我們注意到眼圈紅了,為什么?
師:我們有了那么多的感悟,你能讀好它嗎?指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的心都碎了,那么無奈而又痛苦的小英!
師:可是,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師:大家注視的目光里包含著什么?
師:同學們想用掌聲給小英說什么?
這掌聲是對小英的鼓勵
引讀:掌聲漸漸平息,小英… … … … … …
師: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是第幾次掌聲,這一次的掌聲又是什么意思?
師:對,是小英故事感動的、普通話好的稱贊、贊揚、肯定
師:而對于同學們那經久不息的掌聲,小英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師:是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都包含在這“深深”二字當中,千思萬緒都包含在這“微笑”二字當中!
指導朗讀,突出“深深地”、“微笑”
師:掌聲有這么神奇的力量,這么大的魅力!
指名說,我們仿佛看到了小英。
指名讀信()讀得好的
四、學習第七小節
“是啊… …”配樂范讀
指名讀,練讀,背誦。
五、拓展延伸
師:真好!掌聲像縷縷春風吹進我們的心田;
掌聲像絲絲陽光溫暖著萬物;
掌聲像······(學生練說)
總結:在生活有那么多人需要我們的掌聲,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篇12
一、揭題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題目叫“亡羊補牢”。誰來讀。
2、請給“亡”組詞,“死亡、滅亡”,請給“牢”組詞。“監牢、坐牢”。
師:那“亡羊補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讀了故事你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解題。
1、自由地去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下面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讀著,讀著,你們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嗎?
①你說,哦,“亡”是丟失的意思,因為被狼叨走了,養羊人的羊丟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說,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對,街坊說的修羊圈就是補牢。
③那“亡羊補牢”連起來就是丟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讀。
1、那養羊人共丟失了只羊?(對兩只),請你找出句子讀一讀。
2、你讀,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這句話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個多音字,還有一種讀音是圈quān,圓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讀好輕聲,齊讀。
全班一齊讀這兩句話。
3、讀著讀著,你知道了什么?
→你說。對呀,羊丟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個窟窿→這該死的窟窿讓他丟失了兩只羊,太可惜了,誰來讀。
4、養羊人丟了第一只羊,又丟了第二只羊,其中還有別的原因嗎?
→你說,對他不聽街坊的勸告。→師“街坊”就是指誰?(鄰居)
→下面就請同桌同學一人當街坊,一人當養羊人來演一演,說一說,開始練習。
→展示表演讀:
→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這位街坊在勸別人,讓人感覺到他的真誠。
生2:街坊的勸說讓人感到他非常擔心
誰再來當當街坊勸一勸。
→養羊人表演得怎樣?
→生1:→養羊人在說這句話時感受到無所謂,滿不在乎的
→誰再來說一說
→“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說……你說,對,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兩位孩子還愿意來表演。
5、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不修羊圈,結果養羊人丟失了兩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開你們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丟失第一只羊后馬上修羊圈,就不會丟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聽從街坊的勸告,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現在我已經丟了兩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丟了,現在得馬上去修補羊圈。
四、學習最后一段。
1、對,養羊人就是這樣想,這樣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讀→個別讀
→讀中點撥,此時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誰還想讀?
→老師也想讀(故意去掉“趕快”。)
→生:不能去掉,因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趕快說明他不想再丟羊了。
→生3:加上“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
→是呀,你看(看圖)養羊人拿著錘子正在認認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讀,從此……
→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對正在修羊圈的養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生1:老大爺,如果你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你就不會丟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錯能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生3:你做錯事能及時補救,我向你學習。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說,你說。
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師:作業本散了,應該馬上訂好,及時補救。
六、復述故事。
師:養羊人因為接受街坊的勸告,羊再也沒有丟過,這一天,他送一只羊給街坊,向他道謝。街坊問,你為什么送羊給我?養羊人就把“亡羊補牢”的事告訴了街坊,如果你就是養羊人,該怎么告訴“街坊”這件事?先自由準備一下。
七、書寫生字。
1、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老師幫助的?
哦,“窟窿”,這兩個字都是“六”,特別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師范寫。
2、生寫。
八、拓展。
小朋友,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我們來看圖說出寓言故事的題目吧,這是畫蛇添足、坐井觀天、掩耳盜鈴,課后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小學三年級語文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4-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優秀教學設計06-22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集錦07-26
小學語文養花優秀教學設計06-18
小學語文頤和園優秀教學設計06-18
小學語文《太陽》優秀教學設計06-25
小學語文《頤和園》優秀教學設計06-20
小學語文《雷雨》優秀教學設計06-22
小學語文《趙州橋》優秀教學設計04-10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