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制取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氣》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第二單元課題3的內容。本課題是學生練習了實驗基本操作后接觸到的第一個氣體制取實驗,有利于進一步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通過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更為今后學習其他氣體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取物質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2)認識分解反應、催化劑及催化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氧氣制法的探究
2、難點:催化劑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策略
本課題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動手探究,綜合練習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因而變演示實驗為隨堂探究實驗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在教學中擬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出發(fā),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得出制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的概念,了解催化劑在化工生產(chǎn)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新知識,掌握運用新知識。
教具準備
分組提供:試管5支、酒精燈、鐵架臺、5%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小木條、火柴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空氣中約有1/5體積的氧氣,但在許多情況下需要較純凈的O2,如何獲得的呢?
(二)新課
1、【投影出示圖片】
1:人和動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圖片】
2:工業(yè)上用的氧氣鋼瓶。
師引入:自然界獲取氧氣主要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實驗室中怎樣獲得少量的O2?
學生猜想,暢所欲言;學生觀看、思考。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2、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
(引導)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探究這一問題。
參照教材P37圖2—14,說出儀器名稱和用途,觀察藥品顏色思考回答。
3、組內交流明確學習導向。與已學知識相銜接,為探究新知識作準備。
4、實驗探究合作交流(課件展示)
【實驗2—5】
內容,實驗,編號,現(xiàn)象,原因,快慢
①過氧化氫溶液
②單獨加熱二氧化錳
③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學生按表格內容做好實驗并觀察、記錄、分析。
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組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結果。
(設問)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為什么總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小組討論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評價)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適當贊許和鼓勵,并得出初步結論: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制取氧氣的速度。
學生相互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設問)二氧化錳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性質是否改變了呢?用過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讓我們一起完成【實驗2—6】。先預測,后實驗并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歸納)從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催化劑的.概念以及在反應中表示方法。
(課件展示)催化劑在化工生產(chǎn)中的作用。例舉生活中使化學反應減慢的催化劑。表述實驗現(xiàn)象,找出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加以領悟。觀看,思考,分析歸納出科學的結論。引導學生探究,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5、展示提高(設問)實驗室還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氣嗎?此處增加【實驗2—7】的實驗如: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思考討論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室可通過多種方法來制取氧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觀察并思考:
(1)上述實驗中,使用了哪些儀器?
(2)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O2能用此裝置嗎?
學生分析、比較、交流,A:固熱型制取氣體B:固液常溫型制取氣體C:難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氣大E: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制氧氣的原理是我們前面學過的化合反應嗎?
(課件展示)化合反應實例。師生共同歸納規(guī)律,分析發(fā)現(xiàn)新問題,指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由化合反應特點引出分解反應的學習,由實踐體驗上升到理論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應的概念。(課件展示)反應物種類,生成物種類,反應特點,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三、小結。
梳理、整合、自我小結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體驗,并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
四、診斷評價
一組習題(略)
學生獨立完成,核對答案,互相糾錯,強化學習情感,及時反饋矯正。
(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補救)
《制取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1、知識: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qū)別;了解氧氣的工業(yè)制法;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學情分析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采用“問題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結論—強化訓練”的模式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化學實驗制取新物質的方法。
2、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操作。
3、認識分解反應。
4、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的條件,反應的原理決定實驗裝置,氣體的性質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和驗滿方法。
2、感悟通過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查閱資料——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記錄現(xiàn)象——解設與結論——反思與評價。
【《制取氧氣》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制取氧氣》-人教版-初中化學-說課稿12-17
性質活潑的氧氣 教學設計02-09
《墨梅》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國殤》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氯酸鉀制取氧氣化學式文字表達式10-12
《認識面積》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手指》名師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整理書包》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足球課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12-28
《沁園春雪》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