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16 12:03: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山行》教學設計(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行》教學設計(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行》教學設計(通用8篇)

  《山行》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教學中,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目標預設』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設計理念』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學習情境,本首詩優美生動,可以在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蘊涵,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設計思路』

  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所以,教學的過程中,在以識字為重點的基礎上,我利用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練習說話,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過程』

  一、觀看楓葉,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片楓葉,請學生說出它的名字并說一句說話(可以是介紹楓葉的,也可以是贊美楓葉的)。看誰說得好。

  2、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下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設計意圖:一下子就使得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提起興趣。】

  二、初讀古詩,感受古詩內容。

  1、板書:行,誰能用“行”字組一個詞語。

  板書:山行,讀題,說說知道了什么。讀了詩題,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2、簡介作者:杜牧,唐代詩人,有“小杜”之稱,多才多藝,工詩文,能書畫,流傳下來的詩有二百多首。

  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引導學生自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4、(放音樂)師:同學們可以隨著音樂再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首先先了解詩題的意思與作者,為學好古詩打好基礎。配上音樂讓學生讀,意境更唯美。】

  三、設置情境學詩,隨文識字。

  1、配樂齊讀古詩。

  2、出示幻燈片(老師將圖片順序打亂)學生討論:

  (1)每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自己選擇想說的圖片)

  圖意:第一幅: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第二幅:山頂上白云繚繞,飄著縷縷炊煙;第三幅:夕陽下詩人停下車來駐足楓樹下欣賞贊嘆;第四幅:漫山遍野似火的楓葉。

  練習說話:讓學生總結每一幅畫上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學習了古詩,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再次討論:每幅圖片的內容和詩中的哪一句有聯系?

  3、既然我們已經觀看了和這首詩有關的圖片,那請四人小組合作,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及身邊的“無字詞典”,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4、小組匯報交流。

  (1)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詩中是怎樣寫的?

  (生:遠上寒山石徑斜)哪個字寫出了石板路的特點?(斜)

  (2)楓樹覆蓋的山頂上飄著縷縷炊煙。從詩中哪個詞看出人家在哪兒?(白云生處)指導朗讀:白云生處有人家。

  (3)漫山遍野如火的楓葉,詩中說:霜葉紅于二月花,為什么說紅于二月花呢?(楓葉不畏霜寒,經霜后更加明艷動人。)

  (4)詩人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比較這樣寫好在哪兒?

  師生共同討論: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覺到了山林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

  (5)從哪句也可看出詩人非常喜愛楓葉?

  生答:從“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能看出,詩人為了停下來欣賞艷麗的紅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6)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在頭腦中展開豐富的想象。

  5、指導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練讀。指名讀。

  (3)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4)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5)對呀,詩人和你們一樣,被這美麗的秋景給迷住了,被這美麗、和諧的大自然迷住了,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不但讓學生融入了美麗的秋景中,而且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從讀中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

  五、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想象著詩歌意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指名朗讀。

  3、聽錄音朗誦后再次練習美讀古詩,體會情感。

  4、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畫,然后指導背誦。

  六、作業。

  請你今天回去畫一幅秋景圖,然后配上這首古詩,并把古詩美美地背誦給父母聽。

  《山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寫好生字。

  2、理解重點詞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游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游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1、齊讀詩題。

  注意:行的讀音是后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二、詩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大家自由讀古詩。

  1、自由讀詩。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

  重點指導“生”“斜”。“斜”在這里應該讀xié,有人認為應該讀古音,但現在不提倡。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人描繪了深秋哪些景物呢?!

  學生自讀。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

  (相機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看文中插圖。

  這幅插圖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1)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2)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什么叫“寒山”“石徑斜”

  [ 多媒體演示:小徑彎曲、人家在白云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云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解決關鍵詞“坐愛”“ 楓林晚” “于”的意思,先讓學生說,教師再點撥。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么停車呢?

  b、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①師生齊讀。

  ②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于”、“晚”。

  ④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鞏固練習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4、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景: 寒山 石徑 白云 人家霜葉

  情: 熱愛自然

  《山行》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作者主要以秋天為主題、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大自然了解、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詩人筆下的深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設計思路】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學習情境、本首詩優美生動、可以在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蘊涵、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熟讀古詩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播放香山楓葉的錄像)

  師:你們感覺這怎么樣 這么美的景色、若是讓畫家看到了他會怎么做 讓詩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詩意的詩。)

  師:對、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詩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這首詩。

  2、板書: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引導學生自讀。

  3、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喜歡)我們怎么才能把它學好呢 (學生各抒己見。)

  師:說得真好!那我們就先來朗讀古詩吧!先自由地讀、讀好后再讀給同桌小朋友聽、要讀準字音、讀出重音、節奏。

  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同桌互讀糾正錯誤、同學們自告奮勇地朗讀、小組讀、全班、齊讀等方式把古詩讀正確。

  二、品讀古詩、領悟意境

  1、明確目的、交給方法

  師:小朋友真棒!一會兒就把這首古詩讀通順、讀正確了!但僅僅會讀還是不夠的、還要能理解古詩的'意思、怎樣才能弄懂詩的意思呢 你們都知道哪些好辦法呀 (學生自由說)

  下面我們就運用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方法同位合作學習這首詩。學習要求:

  (1)讀一讀這首詩。

  (2)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互相討論、再和同伴說一說詩的意思。

  2、再讀古詩、品讀詩句

  (1)詩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書)從這些景物中、你們知道詩人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為什么

  (2)解讀感悟詩句。(出示課件)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誰來讀第一句 通過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還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機點撥: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斜:作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處: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②說一說第一句的意思 這些景物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

  ③誰來讀一讀 (個別讀、齊讀)

  過渡: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映入我們眼簾的首先是這么一幅寧靜、悠遠的景象、詩人坐在馬車上、忽然叫道:"停!停!停!"這是因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①欣賞楓林、感悟詩境。(出示楓林圖)

  師:同學們、這些楓葉美嗎 在你的眼中這些楓葉又像什么呢

  生:紅葉像天邊的火燒云那樣鮮艷、那樣壯觀。

  生:紅葉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嬌艷。

  ……

  ②師:在作者的眼里、這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還要美。誰來說說、春天的花是怎樣的

  生:爭奇斗艷。

  生:五彩繽紛。

  生:生機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楓葉為什么紅于二月花呢 詩人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比較這樣寫好在哪兒

  師生共同討論: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覺到了山林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楓葉不畏霜寒、經霜后更加明艷動人。

  ④還從哪也可看出詩人非常喜愛楓葉

  生:從"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能看出。詩人為了停下來欣賞艷麗的紅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相機理解"坐"。)

  ⑤同學們、詩人喜愛楓林僅僅是因為楓林很美嗎 感受楓葉不怕霜凍、越冷越紅的精神氣質。

  ⑥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傍晚的楓林美得像一幅畫、連站在林中的詩人也成了畫的一部分、他怎能不發出這樣的感慨、誰來讀一讀第二句

  (3)詩人和你們一樣、被這美麗的秋景給迷住了、被這美麗、和諧的大自然迷住了、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這首詩。

  三、整體感知、體會詩情

  1、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師:你們真是了不起、不僅自己讀懂這首古詩、還讀得很有感情。那么、誰能看著畫面、邊想象邊用自己的話再來描繪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著畫面說)

  2、配樂背誦

  (1)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2)配樂齊誦

  四、為畫題詩、指導默寫

  1、(深秋山林圖的練習紙)請你在畫上題上這首詩、為畫更增一份美。

  2、學生默寫、老師指導。

  3、展示作品、點評。

  五、總結學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正確流利地讀古詩、看圖片想象畫面、理解詩意、學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希望同學們以后也運用這樣的方法多讀、多背古詩。

  六、識字、寫字

  1、徑、霜:怎么記住這兩個字 看田字格、同桌記一記。

  2、指導寫"霜":說說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

  【作業設計】

  1、回家給畫涂上顏色、放進你成長記錄袋里。

  2、收集兩首描寫秋天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寒山 石徑

  山 行 白云 人家

  (喜愛 贊美) 楓林 霜葉

  《山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古詩《山行》。

  2.學會古詩《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理解古詩《山行》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用具:

  小黑板,音樂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3.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徑”“飄”

  2.讀這兩個字,應注意什么?

  3.指名讀課文。

  4.回答問題:

  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1.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2.為什么稱為“寒山”?

  3.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5.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山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 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匯報交流。

  點撥: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布置】

  畫一幅秋色圖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山行 熱愛自然

  喜愛楓林,難抑驚喜

  點明原因,揭示中心

  《山行》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學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在讀中理解古詩中字詞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楓樹葉卡片、一枝鉛筆、寫有古詩的白板紙。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

  同學們,喜不喜歡聽故事呀?老師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好嗎?唐朝啊,有一位大詩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歡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美麗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車里在山上行走的時候,看見了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了遠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隱隱約約還看得見有幾處人家呢!山路的兩旁是火紅火紅的楓樹林,那楓葉真美極了,它的顏色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團燃燒的烈火,實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車子停了下來,細細地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并且還高興地寫了一首詩呢!詩的名字就叫《山行》,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古詩

  1、你們想聽老師配上音樂來讀一讀這首詩嗎?

  2、詩人杜牧只用了28個字,就把我們剛才看到的美麗景色全寫下來了,景美詩更美!你們想讀一讀嗎?跟著老師一行一行來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三、學習生字、誦讀古詩

  1、學習古詩第一行:

  ⑴ 這首詩呀,老師還給它配上了美麗的畫面,你們看(出示第一幅圖)誰能說說在這幅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 我們看,這正是深秋季節,深秋時節的高山會是什么樣呢?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樹葉有深黃色的,有淺黃色的,還有紅色的,真是五彩斑斕。山上還有一條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方伸展著。多美呀!那你們知道這幅畫面說的是我們詩中的哪一行嗎?

  ⑶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行詩。

  ⑷ 學習生字“遠”:

  ①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上學期學過一首詩就叫《畫》,還記得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個老朋友你還認識嗎?

  (出示“遠”字字卡。)

  ②“遠”字在這里也是指遠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結構的字呢?我們在書寫的時候應該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呢?

  ③ 還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 我們再來讀一讀帶有“遠”字的那一行詩。

  ⑸ 學習生字“徑”:

  ① 這個字寶寶是我們的新朋友,它讀作(jìng),拼讀、齊讀、開火車讀。

  ② 這個“徑”字在詩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頭鋪成的,我們叫它(石徑),再讀。

  ⑹ 學習生字“斜”:

  ① 這條石頭小路是什么樣的呢?古詩中用了一個字來形容它,是哪個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② 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這枝鉛筆,這是(立),這樣就是(斜)。

  ③ 詩中的這個“斜”字是彎彎曲曲的意思。

  ④ 你能給“斜”字組個詞么?

  ⑤ 第一行詩的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來讀,相信你們都得會更好!

  2、學習古詩第二行:

  ⑴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隱隱約約還看得見幾戶人家,這又是詩中的哪一行詩呢?

  ⑵ 齊讀第二行。

  ⑶ 同學們想一想:

  白云浮動,炊煙裊裊,當落日的余暉灑滿整個山林的時候,你說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 這么漂亮的景色,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這回我們把前兩行連起來讀一讀。

  ⑸ 讀的時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間的小路上一樣,多美的景色啊,真讓人陶醉啊!誰愿意再把這兩行詩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3、學習古詩第三、四行:

  ⑴ 詩人走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兩旁是火紅火紅的楓葉,很美麗。)

  ⑵ 說得真好,這么美的楓樹林,杜牧實在是太喜歡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車子停了下來。下車后站在那里細細地欣賞這迷人的景色,這就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⑶ 學習生字“停”“亭”:

  ① 詩人杜牧實在是太喜歡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車子(停了下來),這個字就是“停車”的“停”。

  ② 為了更好地學習這個生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字。

  (出示“亭”字字卡。)

  ③ 你發現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了嗎?

  ④ 這個“亭”是哪個“亭”呢?它又是怎么來的呢?(演變):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樣子畫了下來,我們來仔細觀察,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經過很多很多年的演變,變成了這樣,最后又通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就變成了現在要學習的“亭”字了。

  ⑤ 你能給這個“亭”字組詞嗎?

  ⑥ 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個“亭”字。

  (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⑦ 那你能不能用左邊的這個“亭”字來幫忙記住右邊的這個“停”字呢?

  ⑧ 說得很清楚,說到“停”字,我們就真正停下來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來活動活動吧?

  ⑷ 學習生字“車”:

  ① 活動之后,我們就要馬上回來抓緊時間學習了,因為時間就像小馬車一樣,飛快地向前跑,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這個字就是“小馬車”的“車”字,(出示“車”字字卡),拼讀音節,小組拼讀。

  ② “車”字是一個簡化字,在我國的古代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

  ③ 大家看,這就是古時候的車,人們照著車的樣子畫了下來,同學們看像不像?仔細觀察,這里像(車把,車轅,車輪。)后來經過很多很多年的演變變成了這樣,這就是繁體的“車”,最后簡化為我們今天學習的“車”字了。

  ④ 說一說帶有“車”字的詞語或成語。

  ⑤ 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車,對車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個“車”字。(大屏幕書寫“車”。)看老師在黑板上書寫,注意觀察每一筆的位置。

  ⑥ 誰想讀一讀帶有“車”字的那行詩?

  ⑸ 學習生字“霜”:

  ① 詩人為什么把車子停下來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② 具體地說是被那些秋霜打過的楓葉所吸引了,因為楓葉在經歷了霜打之后它就會格外的紅,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③ 這個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讀、齊讀、小組讀。

  ④ 這個字里面還有一個我們要學習的新部首。(雨字頭)書空“雨頭”。

  ⑤ 請同學們觀察,當“雨”字變成“雨字頭”的時候發生了什么變化?

  ⑥ 帶有“雨字頭”的字還有很多,你能說出幾個嗎?

  ⑦ 誰能來分析一下“霜”字的結構?

  ⑧ 在深秋的早上,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地面上、草地上會有一層白色的東西,太陽一出來,它就沒了,看見過嗎?那就是“霜”。

  ⑨ 你們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過的楓葉啊?(圖片欣賞)

  ⑩ 從同學們的表情中和驚嘆中,能看出來你們非常喜歡這美麗的楓葉,假如你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你想做點什么呢?

  ⑾ 如果我來到了這篇美麗的楓樹林,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的后兩行來: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⑿ 我們一起來誦讀古詩的后兩行好不好?

  四、鞏固生字

  1、認讀字卡:

  ⑴ 這些字寶寶我們都認識了,我們開火車來讀一讀這些生字。

  ⑵ 趙老師今天還為大家準備了幾片美麗的楓葉呢?看,好看嗎?楓葉的后面還藏著我們今天學習的字寶寶呢!誰想來摘楓葉、讀字卡?

  ⑶ 現在我們把這些帶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還會讀這首詩嗎?(齊讀)

  ⑷ 同學們非常喜歡這片楓樹林,假如你來到了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帶著高興的語氣來讀,要有感情來讀。

  2、游戲鞏固:(小白兔過河)

  同學們讀得真好,山上美麗的風景不僅吸引了詩人,還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誰啊?他正準備上山看風景呢!可是面前的石頭擋住了他的去路,我們快來助他吧。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隨著詩人杜牧領略了深秋時節楓樹林的美麗風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也會發現它的美!

  六、興趣作業

  今天的作業就是把這首詩背誦給你的家人聽,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反思】課堂上,不時引導學生們走上臺來,操作學習,以強化記憶。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態學習空間,老師和同學的有效互動,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在情景中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山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了解詩句的內容。

  2、感受詩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領悟詩人表達的心境和情趣。

  3、會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的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教學的難點】

  領悟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條悠久而豐厚的歷史長河中,唐詩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文學的星空上,剛才同學們已經背了幾首,今天老師和你們再來學習一首唐詩。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你認為這是一首反映什么時節的詩?

  2、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三、欣賞圖片,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1、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

  2、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外出旅游的好時光,唐代詩人杜牧在外出觀賞美麗的秋景時,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動,文思涌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投影出示: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四、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說)

  2、小結古詩學法:

  ⑴讀一讀:

  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動一動:

  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想一想:

  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么?

  3、自學古詩:

  ⑴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了解。

  ⑵合作學習,明確自學的任務。(完成表格)

  ⑶我會讀──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讀古詩

  1、精講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⑴寒山:

  深秋時節的山,因為深秋時節,天氣轉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徑:小路。

  ⑶斜:彎彎曲曲。

  ⑷前半句句意:

  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小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頂。

  ⑸后半句:

  白云深處指的是云霧繚繞的地方。

  ⑹句意:

  云霧繚繞的地方隱約可見幾戶人家。

  ⑺指導朗讀:

  讀準字詞,讀出節奏。

  2、小結學法:

  理解詩中的字詞,進而理解句意。

  3、師生一起學習、理解第二句:

  ⑴做:因為,古今異議字。

  ⑵愛:留戀,眷戀。

  ⑶晚:傍晚。

  ⑷紅于:比……更紅。

  ⑸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⑹句意:

  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美麗的景色而停下車來,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山花還要紅艷。

  4、讀一讀第二句古詩。

  六、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⑴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

  ⑵配樂朗讀。(創設詩情畫意)

  2、理解并領悟古詩:

  ⑴這首詩主要講什么?

  ⑵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⑶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讀一讀。

  七、小結延伸

  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云、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八、向學生推薦兩本書

  《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

  【板書】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設計意圖】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因而,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后引導他們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加深對“秋”的認識──秋天是一個收獲是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由此,唐朝的詩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連忘返,文思涌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山行》。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古詩,因為學習方法就象打開知識門戶的一把鑰匙。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最后,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讓他們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

  【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個教學的難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景,引學生“上路”:

  在導入新課,學生初讀古詩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么季節的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根據生活的經驗,說一說秋天──欣賞美麗的秋色圖。得出: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適宜外出旅游的黃金季節。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山行》做好了鋪墊。

  2、教給方法,讓學生自己“上路”:

  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在總結以往學習古詩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⑴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動一動: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想一想: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么。引導學生自學古詩。

  3、指導朗讀,讓學生輕車熟“路”:

  常言道:“書讀百遍,情義自現”,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遺憾的是由于課前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反饋理解詩意的時間稍長,最后不得不壓縮了指導朗讀的時間。因而導致了學生對古詩的節奏美、意境美領悟不深客。

  《山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3、通過“山”“小路”“楓林”“霜葉”等詞引領學生通過想象,在詩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麗。

  4、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多元吟誦,練習背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田字格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在星期六,幾個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見樹上的橘子綠綠的,橙子黃黃的,掛在枝頭,就高興地說:“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誦古詩。”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沒背出來,誰來幫幫他?(出示圖片)

  生回答。

  師:對呀,“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課件出示山行圖)。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古代詩人杜牧也非常喜歡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寫下了這首古詩——《山行》。(板書:《山行》)

  2、齊讀課題,讀準“行”字。

  ①師板書,生書空。

  ②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山行”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現在我想請我們小朋友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詩,注意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再讀古詩,初步感悟詩境。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那我們就再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讀詩句,感悟詩境

  (一)詩畫結合,品讀一、二句。

  1、(出示圖片)師: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這幅圖片中,你知道詩人在那兒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師:是呀。相機板書:(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師:這樣的景色美嗎?

  師:這么美的景色,那我們就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反復讀詩句。(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理解“寒山”。

  ①師:小朋友們,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樣的山呢?

  生:寒山。

  師:為什么是寒山呢?請看張圖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圖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時候的山。

  3、(出示圖片)認識生字“徑”、“斜”。

  師:小朋友,在這句詩里面,有兩個生字朋友,他們很想和我們交朋友呢!(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出示圖片)師: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了字寶寶的好朋友了,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幅圖片,“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誰能用詩句來說一說呢?

  多幾個學生回答

  (二)詩畫結合,品讀三、四句。

  1、回憶《秋葉飄飄》。

  (出示圖片)師:說得太好了,你們都是小詩人。我也來給小朋友們背一首詩:“不是蝴蝶,不是小鳥,是紅葉舞,黃葉飄,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誒,這描寫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楓葉。(板書:楓林)

  師:這里的楓林美嗎?(出示楓林圖)

  2、學生反復讀詩句。

  師:確實很美,詩人杜牧也留戀這傍晚時分的美景,而停下車來欣賞。(出示圖片)誰來讀一讀?

  ①自由讀。

  ②指名讀。

  ③小組賽讀。

  ④齊讀。

  3、(出示圖片)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老師帶來滿山的楓葉來獎勵大家!你們覺得這個楓葉的顏色怎么樣呢?

  生:很紅。(板書:紅)

  師:對呀,因為了有這些紅紅的楓葉,讓我們覺得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張楓林圖)

  4、理解“坐”、“于”。(出示圖片)

  ①齊讀。

  ②填空。

  詩人停下車是 喜愛傍晚楓林的景色,

  經過霜打的楓樹葉, 早春二月花還紅。

  ③了解“坐”是“因為”;“于”是“比”。

  5、認讀“楓”、“于”,并書寫。

  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有兩個字寶寶想請大家把它的名字寫一寫。(出示圖片)

  ①討論交流識記方法。

  ②師范寫,生書空。

  ③生書寫,師巡視。

  師:同學們,寫字時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一次比一次寫的漂亮。

  ④評議。

  師小結:“楓”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設計理念:按照我校上學期精品研究中“隨文識字”的做法去落實,使識字與閱讀相結合。并嚴格落實新課標關于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改變“滿堂說”的課堂,讓學生不僅掌握生字的寫法,還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四、讀中悟情,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1、讀中悟情。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已經理解了詩意,但是沒有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韻味。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找一找讀古詩的方法吧!(出示圖片)

  ①師范讀。

  師:古詩有很多種讀法,你們喜歡哪一種方法,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自由讀一讀。

  ②學生自由體會讀。

  ③指名讀。

  ④齊讀。

  2、欣賞“古詩新唱”。

  師:古詩不僅僅是吟誦,還能編成一首動聽的歌曲呢!現在我就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出示圖片)

  ①學生欣賞歌曲《山行》。

  ②生小聲跟唱。

  ③復習歌曲《贈劉景文》。

  【設計理念:落實個性朗讀,老師不要限制學生一定要學生感情朗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3、背誦古詩。

  師:同學們,我們跟著詩人杜牧一起欣賞了這深秋時節美麗的景色,那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誦。(出示圖片)

  ②指名背誦。

  ③小組比賽背誦。

  ④齊背。

  五、拓展運用

  1、師:描寫秋天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騰王閣序》中有一句經典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示課件)

  師: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也來說一說寫一寫吧。

  2、說說寫寫。(出示課件)

  我喜歡春天 , 因為 春天到處一片綠色 。

  我喜歡夏天 , 因為 。

  我喜歡秋天 , 因為 。

  我喜歡冬天 , 因為 。

  ①自己寫一寫,師巡視。

  ②指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內容。

  【設計理念: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關作者的詩歌和同類型的詩歌,并讓學生有選擇說一說,寫一寫。】

  六、全文總結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讓我們把這么美的詩送給你的同學和在座的老師們。(齊背)

  七、作業布置

  1、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收集更多有關秋天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八、板書

  4、古詩兩首

  山 行

  杜 牧

【《山行》教學設計(通用8篇)】相關文章:

山行教學反思06-10

杜牧《山行》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07-01

《山行》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5

杜牧《山行》教案設計09-04

《商山早行》教案設計09-01

溫庭筠《商山早行》教學10-17

《山行》杜牧10-27

琵琶行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7

山行杜牧譯文11-05

《山行》鑒賞 杜牧11-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网77777大伊香蕉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午夜性久久久性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