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擺計時的鐘》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22 13:28: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用擺計時的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用擺計時的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用擺計時的鐘》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用擺計時的鐘》是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間》中的第六課。在本單元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探究了日晷、蠟燭鐘、沙漏、水鐘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初步形成了“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的機械運動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的科學概念,然后再來學習計時更準確的擺鐘,對學生更有吸引力,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

  本課的內容要求學生認識擺鐘的構造,初步知道擺鐘計時的原理,并通過測量,發現擺鐘的擺每分鐘擺動60次,通過重復測量,讓學生明白“同一個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接下來要求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擺,并重復測量一分鐘擺動的次數,通過實驗,發現“不同的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不同的”,并探究影響擺擺動次數不同的因素,最后制定出實驗研究方案。

  通過鉆研教材,我發現這一節的內容比較多,再加上要準確測量制作的擺一分鐘擺動的次數,要求很高,難度很大,所以一節課很難上完教材要求的內容。因此,我對教材稍作了一個調整,把“制定影響擺擺動的因素的實驗研究方案”放到下一節的內容中去,先制定計劃,接著就進行實驗。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學生能認識擺鐘及其結構,初步知道擺鐘計時的原理。

  2、學生能夠探索擺鐘擺動的規律,發現擺的等時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擺及實驗,分析數據發現擺的規律,同時推測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擺錘擺動的觀察、親手制作擺的實踐,以及對影響擺擺動的因素的猜想和思考等一系列體驗活動,能夠實事求是觀察、記錄和分析數據,體驗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索擺擺動的規律,發現擺的等時性。

  難點:學生準確測量自己制作的擺一分鐘擺動的次數,及理解擺的等時性。

  學習者特征

  目前,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具有研究科學的一些能力,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想法,而且這時的學生接觸的新知識也比較多,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該課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進行探究活動,來觀察現象,研究得出規律。

  教學策略

  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評價

  方式策略

  學生實驗及結果匯報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擺鐘、秒表、記錄總表

  學生材料:鐵架臺一個、細繩一根、螺母一個、秒表、實驗記錄單

  教學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新課

  1、觀看課件,回憶學過的計時工具。

  1、課件展示我們前面學過的日晷、沙漏、蠟燭鐘、水鐘的圖片,指出這些簡易的`時鐘只能讓人們知道大概的時間。

  2、用課件展示一擺鐘的圖片,并指出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

  3、提出疑問:擺鐘為什么比其它的計時工具都要精確?它是怎樣計時的?(引出課題)

  開門見山點出要學習的內容,并用疑問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認識擺鐘的構造并了解其工作的原理

  1、學生回答。

  2、學生猜測。

  3、觀看視頻,思考擺鐘的工作原理。

  4、了解擺鐘的內部結構。

  5、說說擺鐘是怎樣計時的?

  1、讓學生觀察擺鐘的圖片,說說擺鐘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從而引出擺錘、擺繩。

  2、提問:鐘擺的擺動與指針的走動有關系嗎?

  3、播放視頻,讓學生觀察擺鐘的內部運動情況。

  4、出示擺鐘的內部結構圖,指出各部件的名稱。

  5、展示擺鐘運動的flash,讓學生說說擺鐘是怎樣計時的?

  通過視頻和結構圖這些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容易明白擺鐘的工作原理。

  三、探究活動(一):鐘擺擺動的規律

  1、學生測量擺鐘一分鐘擺動的次數。

  2、學生和老師一起測量。

  3、重復測量擺鐘一分鐘擺動的次數。

  4、學生回答:

  A、擺鐘一分鐘都擺動60次。

  B、同一個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相同。

  5、學生猜測,并說出理由。

  1、提問:鐘擺的擺動有什么規律嗎?

  a、數一數,擺鐘的擺一分鐘擺動多少次?

  b、在測量前,請問同學們,怎樣算擺動了一次?

  2、老師和學生一起測量鐘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同時強調要點。

  3、那同一個擺每分鐘擺動得次數相同嗎?再數一次,看看還是這個結果嗎?

  4、對比兩次測量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5、提出疑問:是不是所有的擺都是一分鐘擺動60次呢?

  6、同學們可不可以自己制作一個擺,來測量一下它一分鐘擺動的次數呢?

  通過數數活動,讓學生明白什么叫擺動一次,并通過結果總結出擺的等時性。

  四、探究活動(二):自制一個擺并探究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1、學生回答。

  2、學生制作擺并認真觀察。

  3、學生匯報并討論。

  1、提問:我們怎樣去制作一個擺?

  2、讓學生制作一個擺并擺動擺,讓學生觀察,要像鐘擺一樣的擺動,需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3、讓學生匯報擺動擺時出現的問題并討論解決的辦法。

  4、教師總結:

  ①擺線要拉直,不要彎曲;②擺錘要輕放,不要加力;③擺幅要適中,不要太大;④擺要和鐵架臺平行,不要碰擊鐵架臺。

  通過這個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探究活動(三):探究自制的擺的擺動規律

  1、學生回答。

  2、學生聽老師的要求。

  3、各小組利用秒表測量,重復測試并且記錄結果。

  4、學生思考,總結規律:不同的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不同的。

  1、提問:你們想知道自己制作的擺每分鐘擺動幾次嗎?如果你想測量,打算測量幾次?為什么要重復測量?

  2、老師幾點提示:

  a、教師出示秒表,演示秒表的用法。(按右鍵開始和結束,按左鍵清零。表中間的鍵請不要動。)

  b、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并把測量的結果填在記錄表中。

  c、看哪個小組做的又快又好,做好的小組由小組長上來把結果記錄到ppt的表格中。

  3、學生開始測量并記錄數據。

  4、提問:看著這些數據,你們有什么發現?

  5、總結出擺鐘的規律:重點是同一個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大致相同,所以擺鐘能比較準確計時。(回應導入時的問題)

  通過這個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數據和總結規律的能力。

  六、探究活動(四):探究影響擺每分鐘擺動次數的因素

  1、學生大膽猜測并討論。

  1、讓學生大膽猜測:造成不同的擺每分鐘擺動次數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老師總結:可能是擺繩長短,擺錘輕重,擺幅大小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七、小結

  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1、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2、由于時間關系,不同的擺在單位時間內擺動次數不同,究竟與什么有關呢?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

  引導學生歸納本課的學習,激發他們繼續研究影響擺鐘快慢的因素。

  板書:用擺計時的鐘

  同一個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

  不同的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是不同的

  猜測: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擺繩長短

  擺錘輕重

  擺幅大小

【《用擺計時的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花鐘》教學設計【熱門】12-29

中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舉你的右手擺一擺》09-22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設計12-26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設計12-26

《用彩墨畫魚》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2-23

《太陽鐘》教案課件優秀教學設計04-20

《花鐘》教學設計精選15篇12-29

《花鐘》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29

畫鐘面——時針、分針教學設計02-09

《我用殘損的手掌》教學設計(9篇)12-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一线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第一页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