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進行觀察與操作、猜想與驗證、比較與分析等活動,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轉化”思想在解決新問題中的價值。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設計理念
1、更換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探究題,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挑戰性,計算的方法更加開放。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認知的沖突中加深對計算算理的理解。
3、知識的背后體現方法,讓知識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方法的背后隱含思想,讓方法不再是一種笨拙的工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從學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揭示課題。
1、情境:同學們,再過幾天就到什么節日了?我想你們一定盼望很久了吧?為了渲染出更歡樂的節日氣氛,學校手工小組的同學決定做40面彩旗,裝扮我們的校園。
2、信息:男同學已經做好了20面,如果用分數來表示,他們完成了這批任務的幾分之幾?女同學做好了16面,又完成了這批任務的幾分之幾?
3、問題:如果只用這兩條有關分數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用什么算式來解答?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計算,給一個恰當的名稱。
二、感知體驗
1、初步感知,根據以往做加法的經驗,直覺猜測并質疑。
(1)猜測:第一題是一道分數加法(1/2+2/5),根據以往做加法的經驗,你認為結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學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2)質疑:科學探究從來不會、也不應該只停留在猜想這一步上,它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驗證!所有的同學都深入地再想一想,3/7對嗎?你們是從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結果不可能是3/7的?
2、深層體驗,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如此看來,直接相加的這個經驗不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新問題了。
它究竟等于多少呢?同學們自己先獨立思考,在稿紙上寫下自己的解法,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三、互動交流。
1、學生匯報、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預設的方案:通分、化成小數、化成整數。
2、在不同方法的比較中突出“轉化”思想,優化算法。雖然方法不同,但思路卻差不多,都是(轉化)。比較各種不同的轉化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說原因。
3、完成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實現方法的遷移。你能像加法一樣,用“通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計算出這道減法的結果嗎?(1/2—2/5)
4、提醒學生驗算,強調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
(1)驗算:我們學計算,一方面要學會計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借計算來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小數加減法驗算一樣。這道加法怎樣驗算?減法呢?
(2)約分:作為結果,能約分的`應該怎么辦?
5、從更新的視角解決整數與分數的減法問題,突出分母相同的必要性。
(1)問題:那么你能不能算出還剩下這批任務的幾分之幾?(1—9/10)
(2)深化:分母為什么用10,而不用其它數呢?
四、建構生成
1、說一說,明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注意點。
2、涂一涂,進一步理解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練習十四第1題,將圖中的劃分線去掉,由學生思考應平均分成幾份,在對比中明確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3、練一練,在鞏固計算方法的同時增強應用意識。
(1)練習十四第3題,在原題的基礎上加上“其它海洋的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的2/15”這個條件再解答。
(2)練習十四第4題,先從圖中隱去小軍家的位置。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通過計算,你還能知道什么?
如果小軍家離學校1/5千米,那么他從家到體育館要走多少千米?他的家還有可能在哪?這時,他從家到體育館又要走多少千米?
4、比一比,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1)兩人計算接龍:( )→-1/3→+1/2→( )
(2)三人計算接龍:( )→+1/6→+1/2→-1/3→( )
五、拓展延伸。
上面一組題中有規律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
【蘇教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11-09
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11-13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說課11-12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范文12-25
小數加法和減法說課稿10篇11-09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說課稿5篇11-13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的教案02-04
得數是9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說課稿12-04
《100以內加法和減法》單元整理與復習08-31
蘇教版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