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六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個數數比賽,從1到10看誰數得準。
[設計意圖:了解十個數字的發音情況,重在發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
[設計意圖:建立數字與漢字的聯系,了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
(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范讀,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了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系,并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里”時,指圖的學生該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該怎么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三)配樂誦讀全詩
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并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這節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
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么不一樣。
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并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
4.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發現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里面有個人就鬧了這么個笑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點:
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教學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愛的奉獻》)
一、復習導入,回憶愛的故事
1、愛是一根心鏈,栓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愛之鏈》(齊讀課題)
3、你們還記得課文中的那兩個故事嗎?(相機板書三個人名,并完成一部分連線)
(交流:喬依幫助老婦人
老婦人幫助女店主)
二、走進場景,體悟愛的真諦
(一)、感受老婦人的心情
1、故事發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看!(屏顯四句話,師讀)
已是黃昏了,伴隨著寒風,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
這條路上幾乎看不見汽車,更沒有人影。
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婦人,她滿臉皺紋,在冷風中微微發抖。
她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了,她又冷又怕,幾乎完全絕望了。
2、讀了這句話,你能體會到老婦人的內心嗎?
3、是呀,在風雪中等了一個多小時的老婦人心中滿是緊張和害怕,我想請四位同學各讀一句,哪四位同學來讀?
(你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風雪中那緊張無助的老婦人。)讓我們像他們那樣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二)、走近喬依這個人
1、過渡:就在老婦人幾乎完全絕望時,誰出現了?(喬依)喬依駕駛著他那輛破汽車來到了老婦人面前,這是一個怎樣的喬依呢?默讀14小節,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細細品味,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喬依?拿起筆來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紀錄下來。(生自讀,寫感受)
師邊巡視邊說:不要忽視藏在課文中的某個行為、某個細節,只要你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你就會有深刻的感受。
3、交流: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喬依?(隨著學生的交流相機出示段落)指導生抓住以下三點交流:
▲竭盡全力樂于助人(或不怕臟,不怕累,真心幫老人)(屏顯第4小節,相機紅顯動詞)
[一是通過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著、流下來、沾滿、臟等字詞感受天氣寒冷,修車的工作費勁,但喬依仍然不怕臟、不怕累,賣力地幫助老婦人修車;]如說不出引導:透過這些動詞,你能想象出喬依當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從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中,你感受到了喬依怎樣的品質?
交流到蹭破時,如未說全,引:手(腳)蹭破了,還有哪里也蹭破了呢?
如說全了,則師:蹭破了也顧不上去擦一擦流出的血,那他顧得上的是什么呢?
評:是的,這是你的理解。
是呀,此時的喬依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趕緊幫老婦人修好車好讓她擺脫困境,早點回到溫暖的家.
你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把它讀好嗎?
其它評:你真會讀書
你走到了喬依的心里去了。
你走進去了。
小結:喬依不怕臟,不怕累,真心誠意為老婦人修車,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幫助,這是一種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你還看到了怎樣的喬依呢?
▲生活貧困,處境艱難(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屏顯第一自然段,相機紅顯關鍵詞)
[二是通過喬依開著那輛破汽車慢慢地顛簸著往前走。飛舞的雪花鉆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里很是凄涼。沒穿襪子破手套等詞句感受喬依生活的貧困、處境的艱難;](如果沒有找全:喬依是貧窮的,文中還有幾處交代了他的貧窮,你能找到嗎?)
是呀,在寒風瑟瑟,雪花飛舞的日子里,喬依失業了,他的生活沒了著落,他的心里非常凄涼,能帶著你的感受來讀這一自然段嗎?
▲熱情、體貼、細心
[三是聯系課文二、三、五自然段中的臉上帶著微笑很理解她的感受,趕緊安慰讓她坐進車里和人物的語言感受喬依對老婦人的關心。]你很了不起,從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就能讀出喬依對老婦人的關心,喬依為什么這么做呢?
(屏顯第3小節) 讀讀喬依安慰老婦人的話,你從喬依安慰老婦人的話中體會到什么?(熱情、體貼、細心)你能讀出話語中的暖意嗎?淡淡的幾句話如暖風吹拂過老婦人的心田,誰還愿意來讀一讀。
評:你的朗讀,能讓害怕的心安定下來。
你可真是喬依的代言人啊!
4、代言喬依的內心(先拋出問題,再請人代言,給學生思考的余地)
師:現在,大家已經讀懂了喬依的內心了。誰還愿意來做喬依的代言人?(指生說)
師:喬依,你與老婦人素不相識,為什么這樣做?
師:多冷的天氣呀,喬依,你的手、臉都快凍僵了,還有你的手也在流血,算了吧,喬依,回到車里暖和一下吧。沒有人會怪你的。
師:喬依,你的工廠倒閉了,你四處找工作,心里很凄涼,怎么你還有心思幫助人呢?
5、(屏顯第四自然段)師:讀懂了喬依的內心,再讀這段話,你們會有更深的體會。請大家捧起書再一起讀這段話吧。(生飽含感情地齊讀,配樂:《風的呢喃》)
6、我們從文已經體會到了喬依的貧窮,知道對于他來說錢是很需要的,而當老婦人用錢來回報他時,他卻拒絕了自己急需的錢,這是為什么呢?
7、▲[出示第六小節]
來,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相信你讀了這段話,對喬依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喬依的行為會有新的理解。齊讀
(1)能給天經地義換個詞來說說嗎?
(2)喬依把什么看作是天經地義的?
(3)多么質樸的一段話,多么令任感動的一段話,帶著這份感動朗讀6、7小節。
三、小結閱讀方法,自學愛的傳遞
1.小結方法:學到這里,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抓住了哪些方面來體會喬依的特點的?(師小結,演示課件)
我們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帶著微笑)、語言(安慰的話語)了解到喬依是個熱情、細心、體貼的人;
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著、流下來、沾滿、臟了解到喬依是個真心幫助他人的人;
抓住了人物所處的環境和衣著(破汽車、飛舞的雪花鉆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里很是凄涼。沒穿襪子破手套)了解到喬依的生活貧困。
我們在讀這類寫人的文章時,就應該這樣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細細品味,讀出你的感受,體會人物特點。這樣你的心思會更加細膩,你的情感會更加豐富。
2、下面請同學們就用這種方法用心地讀讀課文的911自然段,圈圈重點詞語,劃劃相關句子,寫寫自己的感受,說說從中感到女店主是個怎樣的人?老婦人又是怎樣的人?
3、讀后交流(還有誰愿意說,說出自己的見解。)
(相機屏顯第十自然段)
【工作認真細致、對人熱情關心的女店主】:她熱情地送上一條雪白的毛巾,讓老婦人擦干頭發上的雪水。 (是啊,盡管餐館很破舊,可女店主拿出的毛巾卻是雪白的,上面滿載著女店主的熱情,藏著的是女店主的關愛啊!)
臉上雖然帶著甜甜的微笑,可掩蓋不住她極度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她懷孕至少8個月了。盡管如此,她還是忙來忙去地為老婦人端茶送飯。(這一個個動人心弦的詞啊,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女店主帶給顧客的春天般的溫暖啊!)
【生活貧困的女店主】:餐館里面十分破舊,光線昏暗。極度疲勞懷孕至少8個月了。(盡管行動困難,即將臨產,卻還得操勞,一切都說明了女店主家境的貧寒。)
【愛的傳遞者老婦人】老婦人的字條
4、多么感人啊,老師為故事中人物的品質所折服,更為大家那細心的讀書態度所折服。讓我們再次回到那簡陋但溫馨的小餐館去感受這動人的故事,齊讀9-11小節
四、突破難點,感受愛的延伸
1、引讀:關上店門,女店主走進里屋
2、出示句子:她輕輕地親吻著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
3、從女店主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1)喬依就是女店主的丈夫。
(2)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3)困難只是暫時的,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們要充滿信心。[引導學生回顧兩次笑:①喬依心情很是凄涼,但對在冷風中微微發抖的老婦人依然微笑著!②女店主極度疲勞,臉上卻帶著甜甜的微笑。]
(4)這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4、凸顯鏈
多媒體出示四句話:讀讀這四句話,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愛的鏈條(生齊讀句子,師讀破折號后面的。)
(1)他以前在困難的時候也常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從來就認為幫助有困難的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他一直就是這么做的。 喬依的助人為樂就是愛的延續
(2)如果您遇上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就請您給他一點幫助吧。
這是延續愛的倡導
(3)老婦人想起了喬依。 這是愛在接力
(4)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
這是愛的延伸
小結: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
(師邊小結邊完善板書。)
學到這里你們應該明白文章為什么用愛之鏈作題目了吧?
生交流,師延伸:對,愛在傳遞,它會通過不同的人傳向四面八方,讓我們也成為愛的鏈條上的一顆美麗的珠子,一起來傳承愛吧!(進一步完善板書)
五、鼓勵創作,詮釋愛的內涵
1、師:相信此時愛早已在大家心里生了根。能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告訴大家愛是什么嗎?
2、創作、交流
評:是呀!愛是傳遞,是一根心鏈,拴緊你我的心,連著大家的心。
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萬難的力量。
在老師的心中愛就是手捧一顆真心,輕輕地放在別人的手上。
3、(播放《因為愛》,同時播放抗雪災、抗洪水等圖片,在音樂聲中結課。)全體起立,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那一個個感人的畫面。
4、結束語:四川汶川地震牽動著億萬人的心,當災難來臨時,我們用愛相迎,地震無情人有情,這情就是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支援中含著愛!大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溫總理趕來了,戰士們趕來了,所有有愛心的人們向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
因為愛,冰雪會消融,
因為愛,枯木會逢春,
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
因為愛,奇跡正在趕來。
讓我們成為愛之鏈中的一環,讓愛的金鏈永遠不斷!
六、布置作業
1、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提示:
(1)注意故事的連續性;
(2)描寫時注意抓住人物的對話、表情和動作等;
(3)要升華愛的主題
2、 搜集一些關于愛的主題的名言。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隋朝繁盛的歷史:①隋朝的建立和統一;②社會經濟的繁榮;③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通過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視頻資料和設問,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②通過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及原因。
③在學習“隋朝大運河的開通” 這一內容時,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和信息,結合動態示意圖,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把握大運河開通的目的、作用等重點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對“隋朝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繁榮”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統一、安定的社會環境。
②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和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據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學生情況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初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日益表現為以邏輯思維為主,但形象思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多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感悟歷史。
2.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①導學法,指導學生收集有關隋經濟發展和大運河的資料,準備歷史短劇的表演。
②探究式,通過采用圖片、視頻資料、學生制作的模型等直觀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并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
③體驗式,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在主動體驗、感受歷史的過程中探索和解決歷史問題,從而促進和發展學生的認知、情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技術準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
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為視、聽、觸多感官相結合對學生觀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將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前期教學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需要教師引導改進。布置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多渠道搜集史料可以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整理并運用史料的能力。讓學生準備歷史短劇,在搜集、閱讀、編、演的過程中將體驗和感受所承擔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所探究問題的認識。教師制作課件資料,設計探究問題。
三、教學資源與資源準備
1.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級下冊)
2.自制多媒體課件。
3.網站資料、材料。
四、多媒體應用分析
五、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掌握本課的六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讀通課文。準確讀通長句。
3、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寫了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風箏三件事。知道課文是從劉老師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品質的。
教學重點:
掌握生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歸納出課文的三大事例。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板書:理想)老師的理想是當一名學生尊敬,信任,喜愛的好老師,愿意談談你們的理想嗎?同學們的理想是遠大的!(板書:風箏)看到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板書:的)理想與風箏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為什么放在一起?
教學反思:學生對于理想,對于風箏顯然是熟悉的,以此入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但兩者如何有機融合,似乎解決得并不巧妙。這種無須回答的問題是否有著存在的必要呢?這本身也是我存在的困惑。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學反思: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順著學生的思維整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方面還考驗著我的課堂駕馭能力。
3、是呀,這篇課文到底寫的是什么呢?風箏中寄托著怎樣的理想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自己喜歡的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
(2)課文中寫了劉老師的哪些事?
(3)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為什么?
(4)文中哪些句子寫得細膩感人,畫出來,認真讀一讀,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以這四個問題統領全課,既解決生詞,又把握了課文中心,且抓住重點語句讀好了課文。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出示生詞:風箏 瞇眼 蜈蚣 倘若 連翹花 翹尾巴 撒脫 撒謊 急速一轉 旋轉 酸澀
舒展腰身 仰望天穹 圓木拐杖 女媧造人 擎著風箏 翩翩起舞 翱翔盤旋 氣喘吁吁 功德無量
(1) 讀準字音:指讀正音。注意三個多音字,幫助學生區別好。
(2) 認清字形:倘 敞 箏 掙 睜
(3) 理解詞義 A酸澀 文中是酸澀的感情,什么情況下你的心里是酸酸的,心里很難受呢?文中為什么而酸澀?B 看到功德無量這個詞,你想起了哪些偉人?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為什么那根圓木棍是功德無量的呢?C誰能任意用上黑板上的詞語說一句話,如果你能用上幾個詞,那就說明你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棒喲。當然也可以結合我們的課文內容來談說話。
(4) 指導寫字:字會讀、會認、理解了,我們還要寫好它。在寫字之前,一定要先認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布局,還要看清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叫讀帖,讀完帖后,要一筆一畫認真書寫。這六個生字中,哪個字最難寫?我們一起來寫它。請看老師板書。請大家認真在書上119頁描紅。注意寫字姿勢,一定要做到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教學反思:對于生詞的教學,我常常采用這樣的方式。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太多的新意,但應該做到了扎實。高年級學生字詞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詞義的理解,及積累運用詞語的能力。因而在設計時我著重關注了這一點。對于多音字的教學,從思想上重視了,但或許因為對學生學情的不了解,在后面的教學中發現部分學困生對于字音并沒有完全掌握。在一般情況下,字音教學應該是針對學困生。
2、課文主要寫的是劉老師,寫了他的哪些事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笑談腿疾 旋轉板書 放風箏)指讀第四、五、八、九自然段。這三件事構成了文章的主體部分,那么文章是怎么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的呢?指讀第一段。文章的結尾又寫了些什么呢,你們覺得最后這兩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老師小結:課文開關通過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了對劉老師的加快;中間第四至九自然段通過三件事,表現了劉老師的人生態度,最后又回到現實中,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贊美之情。
教學反思:這部分讓學生說事,部分學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既讀了課文,又概況了課文大意。對于分段,概括大意,個人認為不是教學的重點,因而直接用語言引導,讓學生有個大體印象即可。或許這樣的設計仍有牽著學生走的痕跡,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3、誰來回答第三個問題:劉老師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假如請你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詞語?能用書中的語言來解釋你為什么這么說嗎?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實際教學中,效果還是比較好的。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4、你找了哪些細膩感人的句子,愿意讀給我們聽嗎?學生讀后,追問: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心中涌起怎樣的情感?
教學反思:這一設計也是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文章的美需要學生自主地感受與表達。無論學生找哪一句,都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后一問題或許學生表達得不那么好,但向其滲透這樣的讀書要求,還有非常有必要的。邊讀邊思的習慣應該逐步培養并落實。
二、作業布置
1、 將生字在田字格中書寫四遍,生詞抄寫兩遍
2、 認真反復朗讀課文,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情。(至少讀三遍)
教學反思:在最后我特別強調的“讀”這一項作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由于是借班上課,真正的落實還得有賴于課任老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
1.復習鞏固字的筆順規則,歸類掌握字的4種間架結構,提高識字、寫字能力。
2.復習鞏固學過的字,積累詞語,大部分會用。
3.進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聽、記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養表述親身感受和參與活動的說話能力。
5.通過逐項對照自己的行為及老師、同學對自己的評議,初步養成言行一致、尊敬國旗、尊敬長輩、熱愛老師、幫助同學、上學不遲到、專心聽講、按時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復習鞏固7種筆順規則和4種問架結構;看圖說話;復習10項行為規范要求并進行檢查評議。
教學難點 :
10項行為規范檢查評議,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評議的結果真實性程度較難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學過的7種筆順規則;復習5種基本筆畫名稱,鞏固學過的字,掌握漢字的4種結構,提高識字能力。
2.復習鞏固學過的詞語,積累詞語,擴大詞匯量。
3.進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聽、記。寫句子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人,明確學習任務。
1、看書交代學習任務。(第1至5題)
2、回憶已學的識字方法,說明今天要進行集中復習、鞏固。
二、有機結合,綜合練習
1、復習筆順規則,練習第一題。
①示:十、人、點、你、同、小、國,讀一讀。
②指名7個學生在黑板上按筆順規則寫一寫,其余學生各自練寫兩個。同時想一想,你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③反饋:a.指名說一說:先寫什么,后寫什么?b.找一找,還有哪些字也是這樣寫的?
④小結:筆畫筆順不僅是識字的一種重要工具,也是寫好字的重要條件。
2、復習筆畫名稱,練習第2題。
①讀題,想想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示:(5種基本筆畫),指名說說這5種筆畫的名稱。也可同步用媒體演示這5種筆畫,注意這4種筆畫的區別。
③讓學生照例用直線把字與筆畫連起來。
④反饋小結:a.用實物投影儀示一學生的練習或用其他手段出示,進行反饋矯正。并讓學生說一說,如:船的第8畫是橫折彎。b.掌握漢字的筆畫名稱也是識字的一種基本方法。
3、復習間架結構,練習第2題。
①由第2題引人:誰能說說船、課、過、奶各是什么結構?(指名說)
②讀題目3,想想: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③出示:冷、過、雪、國、病校、園、星、起、座,說說這些字的間架結構。
④以這幾個字有幾種結構開頭,用有有還有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⑤根據結構分類把這些字寫下來。
⑥反饋。是否能正確區分,可根據學生做的情況,每個結構補充說幾個。
⑦小結:間架結構也是識字的一種重要工具,有了結構,識記字形就不需要一筆一筆地記(獨體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記,這樣識字更快更好。
4、小結:筆畫筆順、筆畫名稱。問架結構是識字寫字的基本方法,我們要學會,更要會用。
5、復習詞句,練習第4、5題。
①讀第4題,說說題目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
A.讀詞語。(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注意正音)
B.說說回家、新年等詞語的意思。
②讀第5題,想想要我們做什么?怎么做?
A.指導:聽寫句子首先要聽清老師講什么,然后要記住,才能寫出來。
B.練聽。老師說一句,學生復述一句。內容是:誰怎么樣或誰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聽寫句子。(先聽,自己復述一下,再寫下來,然后讀一讀是否對,同時注意標點。這里的讀、復述當然是不出聲的)
③抄寫第4題中的詞語,每個兩遍。
三、課堂總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學習斧、蓋、造等16個生字。
2、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子的意思,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課前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環保的圖片和小故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一、師生談話,復習檢查:課文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什么故事?
二、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對課文哪個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交流。
三、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1、根據學生交流的感受,篩選出重點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2、讀句子,聯系全文,自由質疑。師生梳理出主要問題。
3、聯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沒有了?
(有美麗的村莊,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頭得到的東西)
師:你能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是怎樣美麗嗎?
①學生交流。
②課件演示。
③指導朗讀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沒有了?
①學生結合上下文討論,探究,談出自己的觀點。
②練習,思考:誰家想做(),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
③指導讀課文相關部分。
四、前后聯系,探理激情:
(1)師創設情景,生前后聯系,總結升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五、結合實際,拓展延伸:
(1)結合實際議一議身邊破壞環境的行為。
(2)為呼吁大家都來關心環境問題,我們可以怎么做?師生交流。
(3)課后作業:收集有關環保圖片、資料,辦一期墻報。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6篇01-10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01-22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八篇01-14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6篇01-25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01-24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5篇02-02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8篇01-2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八篇01-26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六篇01-11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八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