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掛飾》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15 15:22:3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掛飾》教學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掛飾》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掛飾》教學設計(精選7篇)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掛飾的裝飾作用,制作方法及材料的多樣性。初步嘗試設計過程,設計串連出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不同分格的掛飾,練習剪、粘、貼、畫、穿等制作手段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并表現自己的設計意圖。

  過程與方法:學習小掛飾設計制作的構思、材料的選用和制作方法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相互合作意識及師生、學生之間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環境及美化生活環境的意識,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更為關注生活、熱愛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學習任務收集小掛飾相應的工具材料,并將收集加工后的小掛飾材料有序地串起來,制作1—2串掛飾,并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創作的快樂。

  教學難點:尋找與眾不同的小掛飾材料來制作掛飾,熟練并安全地使用工具進行制作,并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

  三、教學策略

  本課是“設計·應用”類課,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媒材,利用剪、粘、畫等制作手段,圍繞如何運用多彩的掛飾美化環境進行設計與制作,從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造型表現上的飛躍。它既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技巧性。教學主要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創作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通過討論,欣賞,評述,創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流程激趣導入──欣賞評述──分析方法──練一練,做一做──歸納感受等環節,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體驗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看?”

  師:(把小掛飾掛在黑板上)同學們好看嗎?老師這兒還有呢。”(取出項鏈等物帶在身上,并告訴學生):“這些漂亮的東西不但可以掛在墻上,還可以掛在身上,連頭上也可以掛。所以它們有個名字──小掛飾。”

  板書課題:“小掛飾”

  展示小掛飾實物,以便激發學生們的創作興趣和動手的欲望。

  欣賞評述

  分析方法

  師:有句俗語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的祖先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用掛飾來裝點自己的呢?想不想知道,我們一起看看大屏幕。(播放課件播放一段原始部落的人們日常生活或節日慶典時的影片)

  師:請學生注意觀察這些人的服飾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觀察他們身上的飾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小掛飾

  生:觀看、欣賞、參與討論。

  師:找出掛飾的共同特點:裝飾、美化的作用。

  師:引導分析掛飾的結構,“掛”+“飾”。

  師:分析、感受、理解掛飾的色彩、形狀及民族特色之美。

  生:從掛飾的形狀、色彩、民族特色方面進行討論。

  師:看過這么多有趣的小掛飾,你們想不想在一起研究一下,小掛飾的制作方法。

  生:想。

  師:老師八掛在黑板上、身上的小掛件取下分到每個小組,讓學生共同觀察、探究,允許學生去拆,去裝。學生通過拆裝后對小掛飾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師:組織學生討論:喜歡哪一件?為什么?有誰的材料與眾不同?串在一起又是怎樣組合排列的?

  生:觀察、認識材料,找出木珠、石子、貝殼、皮線、麻繩、金屬環等材料。討論材料的特點、性質及組合之后的效果。

  以一種與現代生活截然不同的風格引入,將學生思路打開,同時也通過欣賞初步認識身邊的一些小物體在掛飾中的作用。

  深化感知,了解關于掛飾的相關知識和歷史,共同探討掛飾在不同的環境中所表示的不同象征意義及裝飾之美。

  練一練,做一做

  師:請各組的學生拿出材料一起試著把材料擺放成一串,注意各種材質的材料的配合。

  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組合成果,介紹自己的思路,請學生互相評價,給予建議、集體總結搭配組合的方法。

  生:學生將材料擺放、嘗試,將各種材料組成一串掛飾,在制作過程中注意總結自己的感受、經驗及對材料的認識。

  師:(教師在學生制作的基礎上進行示范)將有聯系的物品串在一起會更好看,有的材料需要加工,如剪、繪畫、折疊等,以美化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東西串在一起都會好看的,可以將有聯系的什物串在一起,一般情況下,組成一串掛飾的什物種類越少越討巧。

  師:課件展示掛飾作品,由項鏈、手鏈、到腰帶、耳墜、包飾、手機飾品、鑰匙墜、風鈴,信插……引導學生認識了解更多的搭配方法,同時也知道掛飾的含義和更多的掛飾的種類。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利用你準備的材料,動手設計一個掛飾。老師給大家兩點提示:

  1.較硬的尼龍繩、金屬絲來串物體可以避免穿針引線。

  2.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膠粘貼或用線捆綁,再串聯。

  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巡回輔導,指點學生不會做的時候可以問同學或問老師,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學就進入了下面的環節。

  初步嘗試,通過擺放和組合,欣賞和評價了解應如何將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和搭配。

  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解決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在巡視過程中加以指導,鼓勵學生分組合作探究來進行作品的創作,有好的作品及時展示給同學們。

  作品展示

  歸納感受

  師:組織各組代表展示介紹作品,說一說本組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并說明創作意圖與自己的特色。

  生:每組代表展示介紹本組的作品和學到的經驗,共同分享經驗、成果。(圍繞材料的處理與創作特色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補充說明,并指出努力方向。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環境及美化生活環境的意識。

  通過展示分享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交流學習。

  展示分享成果,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交流學習。從而愿意動手動腦,積極參與藝術創作。

  課后拓展

  師:今天,同學們用巧巧手創造了實用、美觀的小掛飾,為我們生活又增添了一件件亮麗的飾品。課后老師請同學們自行研究教材13頁課后拓展,下節課我們在一起探討掛牌的裝飾方法,下課。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習用折、剪、粘的方法制作一個居家小掛飾。

 。2)通過啟發聯想、培養形象記憶、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

  2、技能目標: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新知。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關愛生活環境,自覺參與美化生活環境,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依據掛歷紙、畫報紙上的顏色、圖案的特點,進行動物掛飾的聯想制作。

  難點:動物形象特征的體現和紙質顏色、花紋的巧妙利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范作,制作材料工具等。

  學生準備:掛歷、畫報、剪刀、膠等。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小掛飾,你們喜歡嗎?那誰能說說你喜歡哪一件?為什么?

  師小結:那你們想不想在這中秋來臨之際,擁有一件漂亮的掛飾,送給你的老師,同學,朋友,家人,或者來裝扮一下你的房間呢?好,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種新本領——制作《家居小掛飾》。

  二、課堂發展

  1、請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制作材料和形狀。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小掛飾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答:卡紙、彩紙、彩繩、相片等)。

  (2)這些小掛飾都有什么形狀的?(圓形、扇形、棱形、長方形、方形等。)

  2、引領學生分析結構。

  很好,別看這些小掛飾形狀各異,制作方法可都是一樣的。那就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掛飾的結構。以這幅名為“母子快樂成長”為例說說。(生答:有圖案、照片,中國結)看看同學們的分析與老師的一樣嗎?(點擊課件)同學們回答基本正確,真不錯。掛飾的結構包括主體圖案和用途裝飾,主體圖案包括主要形象和背景,用裝飾包括“相片”,“警句卡”,“掛歷”等,這回掛飾的結構你們明確了嗎?

  3、演示講解掛飾的制作方法及步驟。

  明確了,我們開始學習它的制作方法。你覺得做掛飾時應該先做什么?(生答:應先想想做什么,再根據所想選擇材料)同意嗎?(出示課件)對簡單說就是“構思選材”,老師現在想好了準備用卡紙彩紙做一條魚,你呢?你打算做什么的掛飾?(生匯報)

  真好!那么現在老師把魚的設計稿畫一畫,仔細看如何設計?老師打算把這條魚放在這樣一個版面里,加一個警句卡,那魚的形狀大體是這樣的,好,請同學們也來設計一下吧。設計好的同學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好嗎?(找2——3人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意圖)。那么我們剛才共同完成了什么?完成了以上兩步,我們接下來做什么?(生答剪)在這里有同學除了剪,還會用到折,搓,比如老師的范作青蛙、綿羊。當然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創意出其他的方法。這就是制作的第三步驟。

  下面老師演示魚的剪制過程。先把版面設計好,再根據版面大小設計魚的大小,再剪尾巴,粘貼,魚的大體形就出來了。然后裝飾這條魚,剪半圓形做鱗片,為了使其有立體感,從中間剪個小口,掀起一角粘上,再按規律粘好所有鱗片。最后剪貼魚的眼和嘴。這樣一條魚做完了,把它粘貼在版面上。那么我們共同完成了“粘貼組合”這一步。

  你們覺著做完了嗎?對,還沒有,點綴裝飾一下。加一些魚泡泡吧!然后用彩繩,打眼器把主體圖案魚和事先準備好的警句卡穿在一起,這樣一件漂亮的小掛飾就真的做完了。那么剛才我們按這樣幾個步驟完成的掛飾,你可以模仿電腦中的圖片或老師范作去做,(點擊課件)更可以大膽想象,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來。下面結合作業要求去做,看看老師都提了哪些要求,找同學讀一讀。

  三、創作作品

  很好,你們準備了嗎?開始吧,親愛的同學們。

  輔導要點:

  1、發現個別錯誤及時糾正。你覺得他做的怎樣?你還有更好的建議嗎?

  2、及時表揚有想法的,同學們看,老師發現他是這樣做的,想法太好了,太棒了。你可能有其他想法更好,若沒有你能不能從中得到些啟示呢?

  四、課堂展示

  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好嗎?說說你想把這件小掛飾送給誰?

  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老師太感動了,小小掛飾,禮輕情意重,可見你們天真無邪的心靈有多可貴!知道嗎?從今天這節課來看,你們都是聰明能干的孩子,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勤動腦,多動手,以后一定會制作出更美的掛飾作品,用來裝飾你們美麗的家,你們愿意在課后再試一試嗎?

  五、課堂總結通過設計、制作動物掛飾,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作表現能力。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意在引導同學發現生活中有許多美的東西可以用來再組、加工,成為與眾不同的小掛飾。

  教學目標:

  1、根據學習任務收集準備相應的工具資料。

 。、將收集、加工后的飾物穿起來,制作1-2串掛飾。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同學找到與眾不同的材質來制作掛飾。

 。、啟發同學就作品說出自身的設計思路。

 。、平安熟練的使用工具。

  教學準備:

  1、同學收集彩色紙、吸管、麥稈、果核、果殼、鈕扣、貝殼、小石子和針線等資料。

  2、教師收集各種掛飾的照片,準備膠水、針線等資料。實物投影儀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實物投影儀出示“diy首飾屋”的宣傳圖片,請同學看上面人們自身選用各種珠子、小石子等資料串制的小掛飾。欣賞小掛飾,體會其裝飾美感,了解掛飾的形式與種類。

  活動二:

  啟發同學考慮:你想做一件什么掛飾?生活中還有那些垂首可得的資料可以來制作小掛飾?

  引導同學從書包里、教室里、操場上收集制作資料。

  活動三:

  先讓同學將收集到的東西隨意的用針線串起來,展示給大家看好不好看。從而使同學明白:不是所有的東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導同學按小組將有聯系的資料歸類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觀察、討論:像紙片這樣的資料需要進行什么樣的加工串起來才好看?小石子等較硬的、無法穿孔的資料可以用什么方法連起來?各組可以試一試。

  以“新專利發布會”的形式請各組派代表來說說自身組嘗試的結果。

  將已分好類的資料用不同的袋子裝好,收拾起來,準備下節課用。

  第二節

  活動一:

  實物投影儀欣賞優秀的掛飾作品,引導同學考慮:除了直接串上,還可以用哪些資料哪些方法來裝飾好小掛飾。(如將彩紙剪成穗狀粘到被穿的東西之間)

  小組討論、試驗,交流結果。

  活動二:

  運用討論好的方法,用線串聯整理好的資料,做一件小掛飾。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根據同學運用的資料的大小、形狀引導同學將掛飾做成項鏈、手鏈、腰帶、包飾、鑰匙鏈、風鈴等多種形式。

  活動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掛飾加工的同學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導同學考慮:還可將小掛飾于什么相聯接,制成為生活服務的工藝品?

  活動四:

  將自身制作的小掛飾送給同學或老師,一起體會發明的樂趣。

  收拾整理。

  札記:

  下課的時候,一年級一班的胡譽川一下子把一串自身做的小掛飾套在了我的脖子上,這是一串用各種顏色的皺紋紙片串成的項鏈,中間還穿了一顆紅色的扣子,配著我的黑毛衣非常新穎。整整一天我都戴著它,誰看了都說好看,胡譽川更是美得不得了,放學的時候還領著它的家長來看看“趙老師戴著我做的項鏈呢,帶了整整一天!”別的小朋友不服氣地說:“明天我要做個更好的,讓趙老師戴一星期!”我被小朋友們的發明熱情深深感動,更體會到了,教給同學“發明”等于是教給同學快樂,教給他們更好的享受生活.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制作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對紙工制作產生一定的興趣。

  活動準備:

  剪刀、紙工第16頁《小掛飾》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小朋友,請你們抬頭看看,我們班教室里有很多掛飾漂亮嗎?

  沒有這些掛飾教師好看不?為什么(幼兒回答)這是老師制作的掛飾,我們小朋友會制作嗎?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些沒做好的掛飾請你們動手試試(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幼兒制作的欲望)

  二、小掛飾

  1、出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外形及結構特征。

  提問:一會在做手工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做什么。怎樣才能使線穿進去?

  幼兒回答后并小結。

  2、教師講解并示范

  將圖形剪下,延邊沿處剪開。(黑線處不易剪得太開,因提醒幼兒小心)

  將大圖捏折弧線,兩端粘合成錐體圓盤,中間穿上一根掛線。

  小圖對折后并粘合,粘合四周夾入一根線,線的.另一端用小圓紙片固定在圓盤四周。

  輕輕地拉住掛線,等孩子全部完成后,將吊飾掛在窗口,十分好看。

  3、提出手工的作業要求及使用剪刀的安全要求。

  三、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繼續制作,完成作品。給完成好的幼兒予以表揚。

  小朋友,你們都非常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制作小掛飾吧!

  四、活動結束教師與幼兒共同用制作好的小掛飾裝飾自己的教室,收獲成功喜悅。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5

  課題:

  小掛飾

  課時:

  2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根據學習任務收集、準備相應的工具、材料。

  2、將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來,制作1-2件掛飾。

  教學重、難點:

  1、找到與眾不同的材料來制作掛飾。

  2、用與眾不同的材料來制作掛飾。

  教具學具:

  紙、紐扣、線等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ㄒ唬┬蕾p交流

 。1)看看,我今天的穿戴與平時有什么不一樣?(戴了項鏈)

  同學們也戴了項鏈、手鏈,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小掛飾

 。2)我還有幾件要展示給大家:

 。ǘ┓治霾牧希耗阏J為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小掛飾呢?

  2、發展階段:看看我做的與眾不同的小掛飾(出示掛飾范作)

 。ㄒ唬┓治龇蹲髟煨停

 。ǘ┓治鲋谱鞑襟E:剪--穿--系

  (三)啟發想象,鼓勵創作:看看你準備了哪些與眾不同的材料?打算做一件什么樣的小掛飾呢?

 。ㄋ模┳鳂I要求:用線串聯紙、紐扣等其他物品,做一件小掛飾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小結:

  五、課后拓展:鑰匙墜、手機飾品……這些小物件也可以稱為小掛飾,你也試著做一件吧?

  六、收拾與整理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

  2、根據學習任務收集準備相應的工具材料。

  3、將收集、加工后的什物串起來,制作1-2串掛飾。

  教學重點

  1、是否找到與眾不同的材質來制作掛飾。

  2、是否能說出自己的設計思路。

  3、是否發揮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課前準備

  1、收集一些彩色紙、吸管、麥桿、果核、落葉、野花、紐扣、貝殼、小石子及針、線、透明膠等工具材料。

  2、老師準備舊掛歷的圖片、準備膠水、針線等材料。

  教時數:1教時

  授課人: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欣賞圖片《生活美勞》

  揭題:掛飾

  什么是掛飾?哪些物品可以稱為掛飾,你準備做一些什么掛飾?

  三、新授

  掛飾可以包括以下品種:項鏈、手鏈、腳鏈、腰帶、耳墜、包飾、手機飾品、鑰匙墜、風鈴、信插……

  你看到過的掛件是用什么材料來制作的?我們可以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材料來制作呢?

  吸管,紙片、紐扣、易拉罐,各種顏色的繩,或者用一些大自然的饋贈——繽紛的野花、柔韌的枝條、五彩的漿果、玲瓏的石子、美麗的貝殼……

  把這些東西都串起來美不美呢?并不是所有的東西串在一起都會好看的,可以將有聯系的什物串在一起,一般情況下,組成一串掛飾的什物種類越少越討巧。

  利用紙片來設計,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制作呢?

  折疊、卷、裁剪、繪畫

  同樣其他的材料也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制作。

  四、布置作業

  利用你準備的材料,動手設計一個掛飾

  1、較硬的尼龍繩、金屬絲、細藤來串什物可以避免穿針引線。

  2、較硬的物品,可以先用透明膠粘貼或用線捆綁,再串聯。

  五、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懸掛作品進行展示,并講評

  七、小結

  八、課后拓展

  在節日里,制作一串精美的掛飾,送給朋友和師長

  教后隨感:

  小朋友很感興趣,能用各種彩珠,線,掛歷紙做出各種造型,作業很有新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小掛飾》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課時:

  一課時

  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

  教學對象:

  一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1、能夠收集與教學任務相關的物品。

  2、能夠根據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組合等方式將它們設計成風鈴。

  3、用剪(撕)貼、繪畫等方式來美化風鈴。

  教材簡析:

  本課主要是對紙杯等物品進行美化,將其改造成為風鈴,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利用紙杯等材料制作風鈴。

  教學難點:

  如何在細繩上固定紙杯的位置。

  教學準備:

  1、師生一起收集適合制作風鈴的物品,如:紙杯、卷筒紙芯、筒狀的紙盒、小掛飾……

  2、教師應課前準備好各種材料的范作、圖片、制作步驟圖以及錐子。

  3、學生應課前準備好剪刀、膠水、彩紙、彩筆、線繩等。

  教學活動過程:

  1、引導階段:

  給學生看各種風鈴(實物、照片、錄像),請學生談談: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如果你有一個風鈴,想把它掛在什么地方?

  引導學生找出風鈴的共同特征——由繩串起、掛有鈴鐺。

  給學生看教師做的紙風鈴,說說與剛才見到的風鈴有何不同。

  2、發展階段:

  學生近距離的參觀紙風鈴,引導他們通過討論,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將紙杯變成風鈴需要通過怎樣的裝飾改造來進行。

  將學生的回答加以歸納:

  繪畫:在杯體上畫上具體或抽象的畫。

  剪貼:用彩紙剪出各種圖案貼到杯體上。

  畫和貼相結合。

  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還可以將彩紙撕成各種條形穗子拴到風鈴上裝飾。

  教師示范用剪貼和繪畫結合的方式制作一個風鈴,學生總結出制作步驟。教師出示步驟圖。

  3、創作階段:

  學生以3-4人為一組制作風鈴,可以將個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線的形式制作。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雜物作裝飾。

  教師指導時重點幫助學生解決制作上的難題。

  4、收拾與整理:

  每組選一位保潔員,負責提醒與督促大家將廢紙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絕浪費現象.

  課后拓展:

  為有興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導他們做一個真正能發出聲響的,真正的風鈴。

  教學札記:

  有的學生用紙盒剪去一頭來制作風鈴,還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細不同的物品來制作風鈴的,效果真不錯,應鼓勵學生利用與書上不同的材料進行工藝制作。

【《小掛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掛飾教學設計11-26

《小掛飾》教學設計09-09

《小掛飾》教學設計01-29

《小掛飾》教學設計范文01-28

嶺南版《小掛飾》教學設計01-29

《小掛飾》教學反思06-28

《小掛飾》的教學反思04-04

《小掛飾》教學反思07-30

小掛飾教學反思范文02-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国产A∨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爽aⅤ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