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1-09-30 12:15: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

  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正確讀寫數字5,并能數出5以內的物體數量。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學習數字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到5 的數字

  2、小圓片、小正方體、數字卡、鉛筆、多媒體課件、白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激趣。

  1、教師:小朋友,喜歡漂亮的小金魚嗎?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金魚,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它們有多少條,好嗎?

  2、播放課件

  魚缸里有四只小魚游來游去的玩耍,一會兒又放了一只小魚。

  3、提問:現在有幾條魚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魚缸:(里面有4條魚)

  教師:小朋友,我們來數一數,魚缸里有多少條魚,好嗎?

  (老師邊引導數邊在黑板上貼小圓片)

  2、教學認識“5”

  教師又出示一個里面有1條金魚的魚缸,將兩個魚缸并列放在一起。

  提問:現在一共有幾條魚啊?

  3、教師用另一種顏色的圓紙片在4后加1個。

  (讓幼兒認識到比4多1就是5和4過后就是5)

  4、認識5的組成數出下列每組圖形中物體的數量。

  5、找一找

  讓幼兒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體哪些部位的數量是5?

  三、我是小畫家

  教師展示自己用5個圖形組合的圖形,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一個物體,

  但圖形的數量必須是5個。

  四、游戲活動:(站圓圈)

  教師在室外操場上畫若干圓圈,幼兒圍成一個大圓,然后師生一起數:1、2、3、4、5,

  當數到5時,幼兒迅速站到圈里,每個圈只能站5人。給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進行獎勵。

  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2

  一、活動內容:

  《大和小》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三、活動重點:

  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四、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

  五、活動準備: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個,水果卡片若干。

  2、課件。

  六、活動過程

  1、感知大和小。

  (1)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熊。

  老師:“寶寶,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看,誰來了?”老師:它們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

  老師:“比比看,哪只大,哪只小?”(教師比劃)幼兒:一只大,一只小,幼兒:這只大,那只小

  (2)引導幼兒分別向大熊、小熊問好。

  老師:“寶寶,向大熊問好!”鼓勵個別幼兒親親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兒:大熊你好!

  老師:“你會向小熊問好嗎?”幼兒:小熊你好!

  老師:“客人來了,要請客人坐,這兒有兩張椅子,比一比,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一張大,一張小。

  老師:大的給誰坐,小的給誰坐合適呢?幼兒:大椅子給大熊,小椅子給小熊。

  教師請個別幼兒將熊分別送到相應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類。

  “熊寶寶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師幼共同認識熊寶寶送給大家的水果。老師做神秘狀,咦,誰在哭?哦,原來它們覺得擠,請寶寶們想辦法幫幫他們,引導幼兒把他們分開,大水果放在打籃子里,小水果要放在小籃子里,然后請幼兒來試試,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3、游戲:氣球變變變

  “今天老師也收到了熊寶寶的禮物呢,看,是什么?”出示氣球,“這是什么顏色的氣球?”(紅氣球)

  “怎樣使它變大呢?”引發思考。幼兒:吹氣。幼兒:打氣小朋友給老師加油將氣球變大。

  “小氣球變得怎樣了?”幼兒:變大了。

  “那要讓氣球變小,該怎么辦呢?”幼兒:放氣

  教師操作,慢慢將氣球中的氣放掉。

  “仔細聽聽有什么聲音?”幼兒:呲呲的聲音。

  4、活動結束

  師生共同去戶外游戲,手拉手圍成圓作氣球狀,聽口令變大變小。大家一起玩變大變小的游戲,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也是操作性較強的一項活動。本次活動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發現并學會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分別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主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之間的關系。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掌提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在觀察、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喜歡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完整的鉛筆、長條積本、曲別針、橡皮等測量工具,黑板 1 塊。

  2.面露難色的大熊的圖片、“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我長大了)

  【活動建議】

  1.結合圖片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出示面露難色的大熊的圖片,提出問題:大熊想制作一個和咱們班一樣長度的玩具,可不知道子有多長,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它?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玩具有多長?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概長度的工具和方法,幫助大熊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長度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

  (2)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測量玩具長度的過程,提醒其他幼兒注意觀察。

  (3)示范并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注意首尾相連, 量一次記錄一次。

  (4)請幼兒運用新經驗再次測量玩具概長度并記錄結果。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工具測量,探索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第 28 頁,選擇兩種不同的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用每種工具測量的次數和結果。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兩次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

  請幼兒依次用曲別針和長條積本測量幼兒用書的長度,記錄測量結果。提問兩次測量結果一樣嗎?書本有幾個曲別針長?用曲別針測量了幾次?書本有幾個長條積木長?用長條積木測量了幾次?

  (3)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并討論:同一個物品,為什么測量的次數和結果不一樣呢?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測量的次數就多。

  3.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

  (1)請幼兒交流自己想測量的物品或距離。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測量物品的高度、遠近等,探索用什么工測量合適。例如:桌、椅的高、矮,家里電視離沙發的距離。

【幼兒園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設計12-26

幼兒園小班數學課件教學設計04-12

數學必修五教學設計、12-29

數學分數教學設計12-22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

數學教學設計(15篇)12-27

數學分數教學設計12-22

數學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28

數學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8

數學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无线码在线高清 | 亚洲国语中文字幕理论片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中文丝袜 |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