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湖》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西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書寫“堤、淡、掠、蘇、范”積累詞語10個。
2、理解“鑲嵌”、“輕拂”、“連綿起伏”、“掠過”、“籠罩”等詞的意思,積累描寫白堤、蘇堤景色的句子。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2節。
4、讀課文,展開想象說說“假如我來到了西湖之畔……”做到想象合情合理,表述清楚。
5、了解白堤和蘇堤的來歷,感受西湖不僅有秀麗的山水,是世界聞名的旅游景區,而且有美麗的傳說,一物一景都富有情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杭州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從中可見蘇州、杭州景色之優美。
出示: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齊讀。
2、你去過杭州嗎?能介紹一下那里有哪些景色?
隨機出示:西湖……
3、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指名讀,齊讀。學習“鑲嵌”。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西湖上的一個亮麗的景點12西湖名堤
5、黑板上的這兩句話就是課文的第一節,連起來讀好它。
二、介紹景點,學習課文。
1、去過杭州的學生都知道,杭州最負盛名的是西湖,誰還記得西湖的景色怎樣,誰能做一下小導游,介紹一番。
2、西湖的景色可真美,讓我們隨著小導游的介紹一起去西湖游覽一下。
3、指名讀第二小節。
1)學習其中的詞語。
出示:輕拂放眼遠眺山巒濃淡碩大掠過
2)小組學習詞語,齊讀。
3)指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或共同解決的方法弄懂詞義。
4)放進課文中讀好它。
4、看誰的介紹最吸引人?自讀課文1、2節。
5、競賽,評選出最佳導游來。
(1)指名讀。
(2)齊讀1、2節。
(3)出示圖片看著景色試背1、2節。
(4)指名背。
6、其實在西湖還有其他景觀,都有其優美的傳說。學習課文3——5小節。
(1)自學課文的3——5小節。學習其中的生字:堤犯錦
(2)自發組成旅行社,到文中看一看那些景觀,找一找他們的美麗傳說,然后介紹給大家聽一聽。
(3)分節介紹蘇堤、白堤。
(4)指導朗讀。
(5)齊讀。
7、小結。
三、鞏固復習。
1.復習詞語。
2.讀好句子。
3.背誦課文1、2小節。
一、介紹你收集到的有關西湖其他景觀。
《西湖》教學設計2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2.學生分析:學生都沒有到過西湖,對西湖的美景毫無感知,再加上學生只有九歲,常規教學中,單憑語言文字的描述他們是不能夠完全領會西湖如詩如畫的美景的。因此,根據學生特點,我在本節課主要應用了信息技術手段,解決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要求,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風光,隨著播放,學生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首先我讓學生認真傾聽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讀,讓他們從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麗,再結合圖片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鑲嵌”和“明珠”的意思;接著我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讓他們從優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麗風光。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只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是無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麗的。這時我就想到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親自到西湖體驗一回。因此我為學生展示了由聲音、文字和圖片組成的畫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我為學生展示了夕陽斜射和華燈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將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我讓學生配樂朗讀,提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這也是對教學重點的鞏固。
(三).全課小結:
我以蘇軾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結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覽,也為本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幾個西湖的相關網址,讓學生課后自由發揮,,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西湖的興趣,也增大了本節課的信息量,使語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我的說課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西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借助書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預習的基礎上,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審美情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體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語句背誦。
3、初步體會比喻這一修辭手法能把事物寫得更加生動與形象,并借助情境嘗試運用。
【教學準備】
學生自主預習卡、學生游覽過的景點圖片或照片。
【教學過程】
一、課堂預熱,博聞廣記,形成期待
1、組織學生進行對詩游戲,教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選取學生熟悉的描繪自然風光的古詩。)
2、接下來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西湖,請同學們聽詩意,誦詩句。
(1)師描述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詩句,學生誦讀整首詩。
(2)師描述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詩句,學生誦讀整首詩。
3、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西湖》,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博聞廣記”是我們班每節語文課必備的環節,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選取的內容也會有相應變化,有時是古詩,有時是成語,有時是歇后語,等等。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由課外閱讀引入課內閱讀,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期待,從身心兩個方面都做好上課的準備。】
二、交流預習,主動識寫,正確朗讀
1、看課文,聽教師范讀,留意預習時認為難讀的字、詞、句是否讀正確了。
2、組織學生結合自主預習卡交流(預習卡及相關要求如下)。
(1)出示生詞(生字加點),組織學生交流容易誤讀的字音。隨機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本課最易誤讀的“幅”“堤”。
(2)組織學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認識的熟字,并用一用。
(3)組織學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預習后理解其意的詞語,教師隨機重點指導以下詞語:
鑲嵌——學生匯報后,教師出示幾幅圖片(寶石戒指、西湖全景、無框畫),讓學生選擇何為“鑲嵌”及理由。結合西湖全景圖,朗讀文中“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并結合圖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鑲邊”一詞。
宛如——學生匯報“猶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導學生說說其近義詞(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組織學生交流生字書寫注意點,當堂完成生字描紅。
3、組織學生交流“朗讀加油站”一欄中所選取的難讀長句,隨機重點指導以下長句:
(1)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重點指導學生注意標點的停頓,并遷移練習,讓學生讀好文:“夜幕初垂,明月東升,輕風徐來,湖水蕩漾。”)
(2)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點指導學生注意長句中的適當停頓。)
4、四人小組內練習朗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正確。
【設計意圖:預習能力是學生學習力的重要組成,教師布置預習并不代表就能落實預習,唯有課堂上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預習交流,才能實現對預習能力的有效指引,從而促進學生預習能力的發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會意得言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對“西湖”這一舉世聞名的風景點有了哪些了解。(預設以下幾種可能性,教師結合學生匯報隨機安排教學順序。)
預設一:學生匯報第1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沒有具體介紹西湖如何美麗,像這樣總體介紹的文字一般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一起讀一讀吧。
預設二:學生匯報第2、3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補充,隨機板書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導學生結合板書,按照一定的順序連貫起來說一說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體出示西湖地圖及相關景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圖邊連起來說說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結:閱讀寫景的文章,我們一定要讀懂“在哪兒?有什么?”(隨即板書),同樣,如果同學們要向別人介紹一處景色也要說清——在哪兒?有什么?
預設三:學生匯報第4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板書“月光下”。
(2)引導學生發現本文介紹西湖的順序。
(3)讓學生說說除了時間,你還發現什么順序,隨機追問從何處看出。(由遠及近、由邊緣到中間等。)
(4)正因為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西湖,所以即便沒有到過西湖,我們也能對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設計意圖:“教材內容”并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更要引領學生去發現課文是“怎么寫的”。學生既“會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語文素養。】
2、在學生整體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對西湖的印象,并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帶給自己如此感受的語句,讀一讀。
3、組織學生匯報體現西湖之“美”的語句,順學而導,隨機出示文中四個比喻句(如下),圖文對照,指導朗讀。
句一: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句二: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西湖》教學設計4
一、調動積累,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背背。
學生背誦《憶江南》,老師后背誦。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杭州和西湖真摯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讀課文
1、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天堂遠眺掩映一般猶如典雅輕柔秀美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4、感知全文
在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1、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2、學生提問。
3、教師小結。
四、作業
1、描紅;
2、抄寫詞語;
3、練習朗讀課文。
《西湖》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點:
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背誦描寫西湖的詩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勝收。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來到凈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寫下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題林安邸》
3、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導入
這幾首古詩都是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們要學習《6、西湖》(板書課題)。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來到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杭州,飽覽西湖美景。
生齊讀課題
(三)、引導學生質疑或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們來到了西湖,那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誰去過西湖?請來大家介紹介紹!(學生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四)、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散文,以優美的筆調和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讓我們趕快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去讀讀課文,去感受西湖獨特的美。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聯系上下文仔細想想。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同時把學生圈出來的不易讀準的字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如:鑲嵌碩大小瀛洲阮公墩
3、指名學生逐段初讀課文。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4、重點指導第二節中的長句: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5、重點指導第三節中的句子:
(1)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6、學生讀完全文后,表揚學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教師配樂范讀課文。(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7、學生配樂朗讀全文。(獎勵西湖圖片。)
8、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剛才同學們讀課文讀得都非常認真投入,欣賞到西湖獨特的美。現在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覺得怎樣美?可以選擇文中語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選擇讀課文)。
9、齊聲朗讀全文。
(五)、指導書寫
1、復習詞語。(出示詞語,讓學生讀一讀。)
2、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素令(上下結構)
學生說說書寫要點,教師范寫。
【《西湖》教學設計(通用5篇)】相關文章:
《雷雨》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31
《元日》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5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5
《愛蓮說》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4
《畫風》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3
《景陽岡》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19
《絕句》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01
數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8
《絕句》教學設計(通用6篇)05-26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