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州詞》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涼州詞》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涼州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涼州詞》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學認2個生字,練習寫好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品讀悟詩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樂曲、課件、邊塞詩等。
學生準備:邊塞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畫時尚導入。
1、教師播放兩段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古詩。
2、學生交流匯報并背誦相關詩句。
3、揭示新課,板書課題,讀題,解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⑶、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⑴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琴|疑。
三、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如疑:“欲飲琵琶馬上催”什么意思?
“醉臥沙場君莫笑”(為什么戰前還要喝酒呢?)
★引導:“飲”是飲什么?琵琶聲聽過嗎?有什么感覺?(相機介紹這句詩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詩中哪些詞語與酒有關?
過渡:以上這些詞語都與酒有關,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還有哪些東西?
2、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
3、說一說:酒有哪些作用?
4、戰士們有哪些苦衷或煩惱?他們想借酒忘掉什么?
5、問:這一杯酒喝完了嗎?為什么?
6、如果你是這位戰士,出征前你會對父母.妻兒或自己說些什么?(配樂)
7、面對此請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練讀詩句,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9、配樂賽讀、齊讀。
10、背誦。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它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榿。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杜甫《兵車行》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邊地多陰風,草木自凄涼。
——李益《從軍苦樂行》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五、書寫鞏固。(用鋼筆或毛筆書寫這首詩)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詩句抄寫下來.有興趣的同學可用毛筆寫一寫。
3、積累其它的邊塞詩。
七、板書設計:
涼州詞
。ㄌ疲┩鹾
馬上催
殘酷
醉
悲苦
幾人回?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設計與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覺發生了質的改變。第一次備課時,苦于古詩教學無從下手,我只從《涼州詞》中感受到了邊關將士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所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所蘊含的豪放、陽剛之氣,總感覺一個字:淺。
經曾老師點撥之后,我回家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我感覺一個個字符變成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來,我讀得淚流滿面,我感受到了悲涼、痛苦……因為我想到了:邊關將士身處不毛之地,氣候惡劣、環境艱苦,與親人“一別音容兩渺!保耶敃r戰爭頻繁,戰士們生命不!易x懂了: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別無它物,而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深層含義,戰士們是借酒消愁,忘記自己的痛苦和煩惱。這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我能夠引導學生挖掘詩歌背后蘊含的情境了。課后,我感覺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從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是:老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讀懂教材,真正走進文本。
《涼州詞》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了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著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閑—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游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閑”字。
四、請同學們課后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后習題2
《涼州詞》教學設計 3
教材簡析:
《涼州詞》這首詩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第三單元“母親河”的第三篇課文,其中王之渙的《涼州詞》描寫了戍邊士兵的還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廢消沉,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味古詩的節奏、韻律和意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積累誦讀中,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以“黃河”為主題的詩,學生接觸的比較少,教學這首詩,一方面在熟讀的基礎上,使學生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理解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一方面引導學生積累描寫黃河的源遠流長和塞外戍邊將士艱辛的詩句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教學設想:
根據課標“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放在反復誦讀上,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將教學難點定位在引導學生在積累誦讀中,發展語感,加深體驗,提升審美情趣。《涼州詞》雖然表現了邊塞將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壯,我也引導學生體會這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訓練:背誦古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首好詩,往往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F在,就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記憶的大門,背誦一些你所積累的古詩詞吧。
學生自由背古詩。
師總結: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積累,多背誦,一定能“胸藏萬匯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的。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有一位詩人,他對黃河情有獨鐘,留下來的詩篇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一曲《登鸛雀樓》,一首《涼州詞》,已足以使他躋身于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詩人...(生:王之渙)...,大家回憶一下《登鸛雀樓》,齊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之渙的另外一首詩...(生:《涼州詞》)...
2、作者簡介:
師:你們了解詩人王之渙嗎?
。1)可以隨機指名,請學生說,
。2)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或沒有查好資料,師介紹。出示幻燈片(指名讀作者簡介)。
3、師: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提問:“涼州”在哪兒?“詞”是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1)出示唐代地圖(標注:黃河,涼州)。
師:介紹“涼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肅武威。地處西北,十分荒涼。(2)詞呢?唱詞。(3)釋題:(可以先請學生說)預設:“其實涼州詞準確的說,不是詩題。它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流行的一種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為它填詞,便有許多首涼州詞了。
師:想讀讀這位人稱“小官員,大詩人“的作品嗎?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
下面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自由讀兩遍,要讀準字音,將古詩的句子讀流暢。
2出示幻燈片古詩。誰愿意為大家朗讀這首千古絕唱?指名讀。
師:同學們,我們能不能嘗試著讀出詩中的感覺,讀出詩中的味道來,那才是我們讀好詩的更高境界,大家齊讀。
3、齊讀。
三、感悟詩意
師: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讓我們先來看前面兩句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ㄒ唬S河遠上白云間
1、讀一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如果讓你來讀,你覺得該怎么讀?
誰來讀一下?(指多個學生讀)
誰能讀得氣勢更大一點。
。◣煟鹤x得不夠,我們仿佛覺得黃河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師:讀得不錯,黃河有上百里了;師:哦,有千里之勢了。
師: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
好!讓我們像這位同學那樣讀!齊讀第一句
2、師:大家想看看黃河嗎?
播放黃河課件。
3、想一想:讀了詩,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景象?生: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洶涌磅礴......
4、說一說(描寫黃河的詩):
師: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嗎?課件
。1)、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啊
。2)、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3)、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4)、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師:大詩人李白的年紀比王之渙要小13歲,我想,他一定是學了王之渙的這首詩,才有這樣的想象吧。)
5、讀一讀:
師:為了讀出這句詩的氣勢,我們最好能夠站起來讀,愿意的,請站起來!好,讓我們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ǘ、一片孤城萬仞山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課件師:我們先來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好嗎?
1、釋“仞”:仞是什么意思?板書:仞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課件:中國地圖〖標明涼州、黃河、玉門關〗,這些地方在我國荒涼的西北地區。)
師:想看看玉門關嗎?課件:
玉門關故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和田玉”經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F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米,殘垣高米,全為黃膠土筑成,面積663平方米,西墻、北墻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必經之路。)
3、落實之一:孤
(1)師:再讀讀該句,你覺得本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為什么?
孤單單的一座城。
師:(僅僅只是城孤單單嗎?哪里可以看出戍邊戰士的心情?)
(2)看荒漠圖景,感受玉門關的荒涼與寂寞:
師:看了圖片,你覺得玉門關處在一個怎樣的地方?
師: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
這樣一座孤城,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就更顯得——孤單和渺小。
4、落實之二:片
師: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1)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單;
(2)在“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廣闊背景下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5、回讀該兩句。
師: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
師: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緒滿腹,相思滿懷。何以解憂?唯有羌笛——)
師:請讀下兩句詩。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師:這兩句詩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首先我們解決一些難理解的詞語。
1、解詞。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羌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游牧為生。
▲何須:有什么必要。意即沒有必要。度:越過
2、怨楊柳,怨什么意思?埋怨。埋怨楊柳什么?(不發芽)
3、為什么沒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楊柳不發芽呢?——
大家一起去理解一下“春風不度玉門關”:原因是:春風不到,這里就沒有春天,楊柳自然不會發芽。(如果學生一時難以回答,兩句詩連起來讀一遍)
4、為什么戰士們如此盼望楊柳發芽,春天的到來呢?(春天早點到來,跟戰士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久處荒涼之地,盼望充滿生機的春天;楊柳發芽了,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師:回家真的有希望嗎?課件:出示征戍資料: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師: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懂嗎?“還者十無二、三”是什么意思?
可見,戰士們不僅僅只是埋怨楊柳不發芽,他們還埋怨什么呢?
生:埋怨朝廷。
師:埋怨朝廷有用嗎?
生:沒用。師:所以戰士們埋怨楊柳是怎樣一種情感?無可奈何!所以戰士們只能無可奈何地埋怨楊柳,大家齊讀后兩句
因此,“春風”的另一種意思即是:得到朝廷的恩惠和關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師:士兵們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望著朝廷早點讓他們回家,可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朝廷似乎忘記了戍邊戰士的存在,根本不顧他們的處境。
在唐代邊塞詩中,有許多描寫戰爭的,老師也搜集了一小部分,咱們來看看:
課件:
可以輕聲地跟老師一起讀。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王昌齡《塞下曲》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唐·李頎《古意》
如此殘酷的戰爭,如此荒涼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戰士們怎能不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來!大家再一起齊讀后兩句。
7、感悟“楊柳”的另一種含義。
如果詩歌僅止于此,就沒有多大特色。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還有它的特別之處,那就是一語雙關。
師:羌笛何須怨楊柳,其實,楊柳在這里又有另外一層意思。你想知道嗎?戰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楊柳》曲子。課件:
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常用諧音來寓意!傲迸c“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罢哿北愠蔀橘泟e或送別的代稱。在古詩中,有許多詩句都提到了折柳風俗。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对娊洝
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苿⒂礤a《楊柳枝詞》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唐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仆蹙S《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凉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大家齊讀后兩句詩。
8、整體讀古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凉的羌笛聲,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境,詩人的這篇詩作反映了征人的思鄉之愁,一起齊讀全詩。
。ㄋ模簝傻赜H情笛聲傳
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1、征人思親人(配悲傷的樂曲):
如果他是已經結婚的戰士,他有什么心里話要對妻子傾訴?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將如何對母親說?如果他已經有了孩子,他又會對孩子怎么說?請你任選一種角色,說說戰士的心里話。
親人們能聽到他的訴說嗎?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聲里,回憶那依依惜別的情景!
2、親人思征人(配傷感的樂曲):
課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遠在家鄉的親人也一定在思念著長年在外的戰士。此刻,他的妻子遙望著遠方,會怎樣思念著他?年邁的母親坐在昏黃的油燈下又怎樣惦記著他?他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牽著父親的手,又有什么話想對爸爸說?請你任選一種或幾種角色,寫下來。
。ㄈ绻丝,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對爸爸說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記兒子,孩子相信父親的情景。
(適時穿插:“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保
年輕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傷心欲絕,丈夫卻只能在邊關頻頻回頭望著家鄉而不能回家!
三、結課升華——擁抱和平。
連年的戰爭,長年的戍邊,毀掉了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戰爭帶給人們多少苦難。∽屛覀兎磳馉帲S護和平,讓天下所有的家庭擁有幸福的生活!
反對戰爭,維護和平(出示課件)
(本堂課在諸暨實驗小學和紹興縣實驗小學公開展示,效果非常理想,曾使在場好些師生落淚。其實,對課的鉆研真的很不夠,上的課也少。課上的少,積累就少,課也就更上不好。熟能生巧,我想真應該多上上課。
《涼州詞》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個生字及文中3個注音字,學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春日》和《涼州詞》。
3、感悟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了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
1、背誦《涼州詞》。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詩《春日》。
板書詩題,齊讀。
二、學習古詩《春日》:
1、出示全詩。指名試著讀一讀。
2、放錄音,生認真聽。
3、自學古詩中的生字。
4、小組內互讀互聽。
5、逐句簡析詩意。
等閑—隨便
注意:風和日麗時,到泗水邊游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恍然一新。隨處可見春風的面目,萬紫千紅的花兒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想象一下美麗的春天。
7、按節奏朗讀古詩,鼓勵當堂背誦。
三、練習寫“閑”字。
四、請同學們課后積累描寫春天的古詩。
五、作業:
1、背誦《春日》
2、完成課后習題2
《涼州詞》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結合詩后注解,自學古詩,了解大意。
2、抓住重點字詞,啟發學生聯想,讀懂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學生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西域沙漠,人煙稀少,戰爭頻發,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以此為曲,以邊塞的生活見聞為詞,寫下了一首首豪邁大氣的邊塞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
2、齊讀課題。
二、分環節教學,確定學習古詩的標準。
1、讀古詩,正字音(確定讀的標準:節奏分明)
(1)、自由讀古詩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生試讀,師相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更正字音,讀準節奏;
。3)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奏。
。4)男女分讀,全班齊讀;
2、說古詩,明詩意(確立理解古詩的標準:結合注釋,適當想象)
(1)請學生分句解釋詩句意思,師相機引導;
。2)同桌互說整首詩意思;
(3)請一位學生當堂展示,并總結理解古詩意思的方法。(借助注釋,適當想象)
3、抓詩眼,悟詩情(確定明悟詩情的標準:抓詩眼,品悟詩情)
。1)品味“酒美”
a、同學們,經過剛剛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第一行詩寫的是慶功宴上熱鬧歡樂的氣氛,那么這種氣氛是通過詩中的哪一個詞寫出來的?
b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
c 、酒在我們中國的詩歌文化里,是一種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酒在不同的環境里,分別代表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d 、對于戍邊的戰士來說,美酒意味著什么?(大勝之后的慶賀,以酒助興。越是美酒越是說明將士們的心情非常高興,越是高興就更該喝更好的酒)
。2)品味“催”
a 、多好的美酒啊,戰士們喝到了嗎?那是因為一個字:催。從這個字里,你能聯想到什么?(戰爭開始了,胡人犯邊,劫掠百姓)
b 、是啊,一個催字,寫出了邊疆戰事的無常。戰士們過的是怎么樣的一種生活?(朝不保夕,敵人隨時來犯,清晨,正午,深夜,琵琶聲起,將士出征)
c 、如果你是戰士,此時你愿意在軍營暢飲美酒?還是外出保衛百姓?
。3)品味“醉”
a 、到了第三行詩,它的關鍵詞跟第二行詩有密切的關系,找出第二,三行詩的矛盾之處,我們就找到了關鍵之字:醉。
b 、為何說“醉”字矛盾?“醉”字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將士倒在沙場的樣子像喝醉了)
c 、死可不可怕?但在將士們眼中,有沒有將死亡放在眼里?(視作醉倒,請君莫笑,盡顯對生死之淡然,豪邁)
(4)品味“回”
a 、為什么將士們能將生死看淡,原因在最后一行詩中。來,同學們,找一找最后一個關鍵詞:回。
b 、能回嗎?幾人能回?自古以來,從秦到唐,戍邊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胡人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行蹤成疑,邊疆的戰士不知道下一次戰爭是什么時候發生。只知道逢戰必失手足,生死之事見多了,便看得淡了。
三.強化主題,總結方法
1、從剛剛的學習當中,我們了解到了邊疆苦寒,生死無常,而且還要跟親人長久分別,如果是你,你愿意成為一名戍守邊關的戰士嗎?
2、那么自古以來,為什么還有無數的將士甘愿留守邊關,揮灑熱血?因為他們的身后的國家的安危,是百姓的幸福。他們退一步,無數家庭將破碎,孩子們會失去爸爸媽媽,城市會由繁華變得破敗,國家會由完整走入衰亡。
3、出示課外資料,加深體會;
4、帶著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誦讀全詩。
5、學生通過表格進行自我評價,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酒美大勝之喜
催戰事無常
將士家國天下
酒生死之淡然
回?人生之悲壯
《涼州詞》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背誦全詩,體會全詩的結構。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概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詩,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涼州詞》。通過預習解釋詩題,介紹作者。
二、布置預習字詞
1、師配樂范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葡萄táo琵琶pá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匯報預習結果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三、學習古詩
1、指名讀詩,齊讀詩歌
2、自由讀詩,說說詩的含義匯報字詞解釋:欲:將要
沙場:戰場君:您
莫:不要古來:自古以來
互助學習,說說詩歌的意思。不懂的請教老師幫助。
本詩大意: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倒在戰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你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在外征戰的人有幾個能活著回來?
四、多種方式朗讀詩歌,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五、作業
寫本課的生字,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讀詩導入
二、理解詩意
默讀詩歌前兩句,說說寫了什么內容?古詩描寫的是將士們在宴飲的時候,場面如何?
原來我們也學過邊塞詩,大多描寫塞外生活的艱苦,而詩中的將士們為什么在推杯換盞,是他們不顧國家安危了嗎?
在邊塞是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的,作為一個保衛國家的將士,在什么情況下會得到如此的優待呢?
將士們那么開心,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去流血犧牲么?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要為國捐軀嗎?他們對生死的態度如何?讀詩歌的后兩句,體會將士們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
三、板書設計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古詩大意,背誦古詩。
2.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讀懂詩意,體會是人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4.了解更多的邊塞詩,體會其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讀懂詩意,體會是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將士們的豪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這是一首邊塞詩,邊塞詩在唐朝時期尤為興盛,進入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全唐詩》中所收錄的邊塞詩就有兩千多首。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遙遠的唐代去看一看——(配樂,師朗讀)
2.這些都是唐代的邊塞詩歌,他們有的傾訴離別的.思念,有的描寫邊關的風光,有的講述戰爭的殘酷……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體會一種別樣的情懷。
二、讀題、解題
1.生齊讀課題
2.通過預習,你對詩題“涼州詞”和詩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師補充:涼州詞是一種曲調名,是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王翰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性格豪爽,無拘無束,他的詩大多都豪放壯麗。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涼州詞》,我們趕快去讀讀吧!
三、初讀古詩
1.打開書,自由讀詩,把字音讀準確。
2.指名讀(出示全詩),相機識字“琵琶”“葡萄”“催”
3.讀詩不僅要讀得字正腔圓,還要讀得有板有眼,讀出節奏,誰再來試試?
4.師生合作讀(師四生三、生四師三、師讀題生讀全詩)
四、理解詩意
1.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讀;②先理解字詞再理解一句話;③查工具書;④結合注釋。
2.現在請大家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著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和同桌交流或請教老師都可以。(生自學師巡視)
五、品讀感悟
1.一、二句(出示圖畫及一、二句)
、儆腥苏f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而詩詞更多的時候是一幅畫。那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聲、戰馬、將士)
②把這些事物聯系起來,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
③這樣的畫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氣氛?
、苤该x一、二句,把這種氣氛讀出來。
、莩鍪疽魳放寐暎銈兟牐寐晜鱽砹,此刻,軍旗烈烈,戰馬嘶鳴,出征在即,誰再來試試?指名讀。
2.品三、四句。
①這樣難得的盛宴,這樣難得的氣氛,將士們開懷暢飲,似醉非醉之時好像在說—出示三、四句,引讀。
、谠谡f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臥在沙場上又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呢?)
③是啊,從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幾個人能活著回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邊關的戰場吧。ㄕn件展示)
、苓@戰場怎樣?這次酒宴后,將士們就要奔赴這殘酷的戰場,等待他們的也許會是什么?(死亡)
、荻藭r他們仍在高興的喝酒,你覺得這是為什么呢?(舉杯消愁、視死如歸、將生死置之度外)
、迬е约旱捏w會讀三、四句。
、叽丝蹋趯⑹總冄壑兄挥羞@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也許面對殘酷的戰爭他們想舉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將奔赴沙場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壯烈與豪邁。
、嘧屛覀儙е@種情感再讀后兩行(引讀)
、崾前。@一醉,(板書:醉)醉在這熱烈的氣氛,還有什么不能看開呢?這一醉,醉在這殘酷的現實,在瀟灑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這一醉,醉在這豪邁的氣概,“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來,多少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就這樣胸懷壯志,共赴困難,精忠報國,魂歸關外,豪放不羈的詩人王翰作為運送糧草的官員曾親歷邊關,被邊關戰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卻又對戰士們殘酷、悲涼的軍旅生活無可奈何!于是,詩人將這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這壯麗的詩篇!齊讀。
七、作業
課后,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邊塞詩:《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八、板書設計
涼州詞
(唐)王 翰
熱烈↘
殘酷→ 醉
豪邁↗
教學反思
1.導入揭題板書好課題,這堂課我們進入古詩誦讀。齊讀課題,說說你想到的?(結合預習本)(涼州詞是一種曲調名,是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結合學生的回答,我們曾經學過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誰來給大家背背?指名背——齊背。這都是邊塞詩,誰結合預習本說說對邊塞詩有哪些了解?找出曾經學過的,引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2.邊塞詩在唐朝時期尤為興盛,進入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全唐詩》中所收錄的邊塞詩就有兩千多首。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遙遠的唐代去看一看——(配樂,師朗讀)學生激情高漲,教師進入教學高潮。接下來的教學過程就一氣呵成了。
《涼州詞》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字。
2、正確流利的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和主食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簡介詩人
王維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他多才多藝,詩話書樂無不精通,詩畫作品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安史之亂以后,由于王維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墜入空門,作品的風格也充滿了空靈的色彩,后任因此稱他為詩佛。
2、引出詩題
傍晚,王維來到鹿柴附近,在空曠的山林中看不見一個人影,只偶爾聽得見山中回蕩著人說話的聲音,夕陽的余暉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綠的青苔上。這空山的沉寂,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詩人的寂寞之情,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鹿柴》。(教師范讀古詩)
二、讀古詩
1、由讀古詩,讀完后同桌合作識字。
2、反饋識字情況,了解生字的意思。
3、再讀古詩,注意把句子讀流利。
4、指名、齊讀古詩。
三、品讀古詩
1、結合教學掛圖、注釋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講古詩,相機指導朗讀。
首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寥靜謐,次句“但聞人語響”以局部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
3、嘗試背誦古詩。
4、教師小結反襯法的美學價值。
四、結語
用聲音來表現寂靜,用光亮來表現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寫寂靜、直接描寫幽暗效果更好,你們可以將這一手法運用到寫話中。
板書設計:
鹿柴
空山人語響寂靜
深林返景幽暗
《涼州詞》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詩的學習,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體會詩的韻律美,感受中國古代詩詞的美好。
3.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字。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詩人王翰的資料。
2.準備三至五首題為《涼州詞》的詩對比、拓展學習。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識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讀音是平舌音“cu”。
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要注意“葡”“臥”字的寫法。另外,“葡萄”“琵琶”兩個
詞語在構詞方式上比較特殊,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類似的詞語,但不必和學生
講構詞的方法。
2.閱讀教學
學習這首古詩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解決問題。在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的同時,體會全詩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體建議如下:
(1)通過查工具書、閱讀書后注釋等,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進而體會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過程中,可以配樂讀詩,可以給詩配畫,把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上網查找資料,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意境等,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感悟。
(3)要調動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用多種形式理解詩意。
3.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道題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背誦的方法。
(2)“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詞語,進行詞語的積累?梢砸龑W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但不必講構詞的方法。
(3)“討論交流”。這道題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學習理解詩意的學習情境。學生可以根據詩的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對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4)“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這里列出了三個句子?梢砸龑W生進行比較,會發現這三句詩都渲染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5)“積累”。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另一首《涼州詞》。這也是一首邊塞詩,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渙。這首詩寫了出塞遠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壯蒼涼,表
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詩歌第一、二句勾勒出涼州蒼茫遼闊而又寂寞荒涼的景象。接著,第三句筆鋒一轉,寫出了戍邊士兵處境的孤危和思鄉的情緒。在這時,忽然傳來羌笛聲。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殺行客兒”的《折楊柳》曲。唐代盛行折楊柳送別的風俗,因此楊柳容易引起離別的傷感!昂雾氃箺盍,按字面解釋,是不必怨楊柳的意
思,而實際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邊士兵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歌以“春風不度
玉門關”句結尾。玉門關這荒涼孤寂的塞外,連春風都不會吹到,還有誰來關心
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詩人對戍邊士兵的無限同情。
4.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教學中,學生對于詩意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例如:“欲飲琵琶馬上催”一句中的“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聯想到“出發”,以為這是在催促將士們馬上出發去打仗。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在這里,“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教師在教學時對這句詩的
理解應予以關注。
5.相關資料
涼州詞:樂府舊題。
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猶如“光明夜照”,故稱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涼州詞》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塞、秦、征”等8個生字,會寫“胡、催、醉”等11個生字,理解“但使、飛將、欲飲、人杰”等詞語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默寫古詩《出塞》《夏日絕句》。
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明白詩的大意。
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教學重點
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
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體會詩人的思想,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古詩《出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解詩題
課前預熱:以詩會友《靜夜思》。李白在什么情況下會思念家鄉?你有過想家的經歷嗎?
知詩人: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三首》。說到唐詩,你們會想到哪些唐代詩人?你對詩人了解多少?我們今天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課件出示2)
讀詩題《出塞》!叭笔鞘裁匆馑?“出塞”怎么解釋?
(是古代軍歌的一種題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你想到邊塞看看嗎?
欣賞圖片。邊塞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教師板書:《古詩三首》)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ㄕn件出示3)
。ǔ鍪菊n件——王昌齡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ㄕn件出示4)“塞、秦、征、還”
學習生字
(課件出示5)“塞、秦、征”
指導書寫:(課件出示6)
“塞”的中間第三橫長;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寬。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師:學習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
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2)大家跟讀,學習“秦”字。
。3)提問“但使,飛將,不教,胡馬”等詞的意思。
朗讀古詩:根據平仄規律和七言絕句這種詩體的特點來讀。
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ㄉ犝n件中范讀)(課件出示7)
。ㄖ该x,齊讀,師范讀。)
讀得字正腔圓是學詩的第一步,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感情,這就是要理解詩的意思。我們來說說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
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ㄉ杂衫首x學習古詩)
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根據我們說的學習方法再讀古詩,把理解的詞放入詩中,用我們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反饋交流:在邊塞看到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們仍未歸還。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會讓匈奴的軍隊越過陰山。(課件出示8)
指導第一句的修辭手法“互文”。像這樣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詞這樣的修辭手法叫“互文”,古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教師板書:互文秦漢)
同桌互說詩意,再讀古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ㄖ该f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ㄉ泄澴嗟乩首x古詩)
三、悟詩情
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我們理解了古詩的意思,現在我們來體會詩中的情感。
。ㄒ唬└形虍嬅嬷
師范讀詩句。
你眼前出現一幅什么畫面?
。ò鍟好髟玛P人未還)這樣的畫面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
指導讀出感覺。
小結: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和邊關!懊髟隆薄斑呹P”已經成了戍守邊關將士們生活的兩個典型的景物。
。ǘ└形蛉诵闹
從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書:同情征人)(唐代鎮守邊塞的士兵統稱征人)
。1)想一想:白天軍務繁忙,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山和一輪明月,那些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駐守邊關的征人們,會想什么呢?(家親人)
。2)補詩句:(課件出示9李頎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保
師:不知何處傳來悠揚的蘆笛聲,引得征人直往家鄉的方向望。他們望到了什么?
。ㄍ降囊廊皇敲髟潞瓦呹P。)他們什么心情?體會失望、悲傷。
讀出語氣。
。3)激情引讀:回家是千百萬征人縈繞心頭上的夢。s只能化為一句——(引讀)
課件出示10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親人的角度感悟
。1)過渡:征人在萬里之外喋血沙場,在同一輪明月下他們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說話:白發蒼老的雙親,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對遠方的兒子說__________。勤勞善良的妻子,干完農活,站在村口,對遠方的丈夫說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對遠方的父親喊:_________。(課件出示11)
指名反饋
。3)師:多么動情的呼喚,多么強烈的期盼,但他們等來的盼來的卻依然是“人未還”引讀。此時月圓人卻不圓他們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悲傷)(板書:悲壯)
。4)指導讀出感情。
。ㄈ└形驓v史之悲
師:這樣的思念,這樣的等待,是不是一年,兩年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自秦漢以來,邊關戰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翻開歷史的長卷,朝代變遷:我們發現從秦代到唐代中間隔著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這是悠悠千年的歷史啊。(課件出示12)
師:至秦至漢至唐,明月依舊,邊關如故,多少征人盡望鄉啊,依然是——(引讀)
課件出示1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悠悠千年,月圓家不能圓,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依然是(引讀)
體會詩人情感: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寫下這兩行詩句,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看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反饋并讀出語氣。
師: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讓我們帶著感受來齊讀這兩行詩。
征人們為什么不回家?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另外還有許多邊塞詩,也反應了邊塞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課件出示14“據《資治通鑒—唐》記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啤鹾病稕鲋菰~》。
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看到征人悲慘的生活,看這千百萬妻離子散的'家庭,你們想對這無休止的戰爭說什么?所以詩人這樣寫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為什么要寫西漢飛將李廣呢?
(補充:《塞下曲》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讀出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從這兩行詩中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希望?(板書: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激情引讀
。1)這兩句詩表達了王昌齡殷切的希望,我們來表達下詩人的希望好嗎?(引讀)
(2)這兩句詩僅僅表達了王昌齡的希望嗎?還表達了誰的希望?是呀,這千百年來千百萬征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這也是千百年來征人們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引讀)
體會壯的感情
出示《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斌w會戰士們的豪情壯志。齊聲朗讀。
四、布置作業
將你今天在課堂上的收獲加上你的想象,將《出塞》這首詩改成一篇記敘文或一個故事。
五、總結
“人未還”雖說是悲痛的,但也見證了戰士們保家為國的壯烈。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這首詩。從詩中你感受到王昌齡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板書:憂國憂民)
寫法:這首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這首詩氣勢雄壯,既寫了征人的哀嘆,又寫出了渴求良將的愿望和報效國家的志向。真不愧為“七絕詩”的壓卷之作。
同學們,古時戰事不斷,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戰爭從未停止。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這樣一首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詩篇。讓我們帶著體會齊誦這首詩。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不看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學習李清照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夏日絕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兩首詩。
出示并理解課題。
。ㄕn件出示16:沙漠圖片)西域沙漠,人煙稀少,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都喜歡為它填寫新詞詠唱。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教師板書:《涼州詞》)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感。
。ㄕn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讀音。
學習生字
。ㄕn件出示18)“催、醉”
指導書寫:“詞、催、醉”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催”是左窄右寬;“醉”左右結構勻稱。
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奏。
學生自由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感,借助注釋說說讀懂了什么。
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古詩《涼州詞》
師:剛才大家通過讀詩初步了解了古詩的內容,你剛才說到那盛宴擺滿了葡萄美酒啊,讓我們讀讀這一句(出示詩句第一行)。(課件出示19)
展開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閃著亮光盛滿了香甜的美酒。
師:同學們,這就是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可是盛產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課件出示20)很多同學發出了驚嘆聲,誰來讀出這樣驚喜的感覺?
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場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聲、歡笑聲,勸酒聲,多么歡快的氣氛啊。這情景使人異常興奮——讀: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滿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擺滿了豐盛的食物,很多將士在舉杯歡慶,真是豪華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誰能把這樣盛大的場面讀出來。
指名讀,女生讀。
將士們剛要舉杯豪飲時,你們聽,什么聲音傳來了?急促的琵琶聲。
邊聽邊讀,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什么?
(1)這急促的琵琶聲在催促戰士們趕快奔赴戰場。
。2)這急促的琵琶聲還在催促什么?還有不同的感受嗎?西域人有騎在馬上彈奏他們特有的琵琶以助興的習俗。
——是不是應該從“催”里讀出:
。1)快盡興暢飲;(2)快奔赴戰場(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戰場。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邊讀邊想,從這個“催”字中讀出了不同的情懷。
小結:這場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歡快的琵琶聲,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聲鼎沸、酒杯交錯,誰來讀出這樣盛大的場面。指名讀、分組讀。
激越的琵琶聲,讓我們在場所有的將士們興致飛揚,諸位老兄,我有點醉了,想告辭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這樣難得的盛宴就應該一醉方休。
展開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臥沙場,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嗎?請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書:醉)
指名讀,從“醉臥沙場”中我聽出了你們那份瀟灑從容,小組讀,醉了躺著沙場上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為從古至今沒有幾個人在戰場上能活著回來。
是啊,你抓住“幾人回”讀出了將士的心聲,大家再好好讀一讀這一句,想一想你從幾人回中讀出了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自古以來邊關烽火難息,多少將士血灑疆場!多少母親失去自己的兒子,多悲涼啊,指名讀,從你的朗讀中讓我想到王昌齡《出塞》的一句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多少將士就這樣到了戍邊再也沒回來啊,誰再讀。女生配樂讀,我聽出了母親們的心聲。
傷人一萬,自損八千,戰爭是多么殘酷啊!x全句沒有幾個人活著回來啊,這里運用反問的句式說出將士們的心聲,在質問這場殘酷的戰爭啊。
小組讀。
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古至今戌邊的戰士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拼死沙場、寸土不讓,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板書:悲壯豪邁)
——男生齊讀。
正是因為將士們有這樣的豪邁的氣度,才有醉臥沙場的瀟灑從容。全班讀。
小結:好一個“幾人回”,同學們今天很會學習,通過反復品讀,讀出了幾種不同的感受。
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涼州詞》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那盛大的場面讓我們聞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將士們一醉方休、醉臥沙場的那份瀟灑從容,全詩前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抒發了戍邊將士為國捐軀的悲壯與豪邁。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把整首詩自己試著讀一讀。
師:從你們這悲壯豪邁的聲音中,讓我們聽到了戰士們的心聲:為國捐軀、視死如歸。
指導背誦。
師:下面讓我們將這種豪情融化在記憶中,融化在血液里,把這首詩試著背一背。
學生試背,指名背,小組背,全班齊背。
四、學習古詩《夏日絕句》
。ㄒ唬ㄕn件出示21)全詩內容
用多媒體出示,指導朗讀。
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ㄔ诩ぐ旱呐寐曋,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同學們聽出老師怎樣的感情讀的這首詩嗎?
(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課件出示22)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學生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學生讀得非常有感情。)
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
學生討論,匯報: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板書: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討論,匯報: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板書:有骨氣有氣節)
思考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ㄕn件出示23)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你們為什么……”
(詩句內容較簡單,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思考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師總結:是!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ǎㄕn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五、作業
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板書設計:
21古詩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關
秦漢人未悲壯
同情征人,渴求良將、渴望和平
《涼州詞》
唐:王翰
醉
悲壯豪邁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氣
死鬼雄有氣節
教學反思:
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詩是要多朗誦的?墒窃诒窘虒W過程的朗誦的成分顯然是比較少的。
【《涼州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涼州詞教學設計10-29
《涼州詞》教學設計07-18
《涼州詞》教學設計10-17
《涼州詞》教學設計03-24
《涼州詞》王之渙 教學設計04-21
涼州詞教學設計(精選8篇)04-05
涼州詞教學設計(精選8篇)06-07
《涼州詞》教學設計(精選13篇)08-28
《涼州詞》教學設計9篇08-07
王之渙《涼州詞》教學設計(精選6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