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結合讀寫例話《詳寫和略寫》學習課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詳寫的,哪些材料是略寫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樣安排詳略,為什么要安排詳略。
【教具準備】
錄像帶、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引入
昨天,我們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課后小標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成了五段,請讀一讀。另外,還仔細學習了第一、二段。請回想一下,這一詳一略的兩段都是圍繞題目中哪個字寫的?“壯”字是什意思?
板書:
勇敢、不怕犧牲。請再回憶一下,在學習一、二段時,主要采取了哪兩種方法?(生答后出示小黑板)請齊讀。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兩種方法學習課文的三、四、五段。
二、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句子:
⑴寫班長的是哪個句子?
“走!”(板書)是人物的什么?語言(指小黑板)
“!”說明什么?(班長堅決果斷)還有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了?
“斬”怎樣理解?“截”是什么意思?整個詞呢?課文中指什么堅決果斷?(把敵人引上絕路)“絕路”就是什么?(死路)班長毫不猶豫地把敵人引上死路,說明他怎樣?
(扣壯士──勇敢,不怕犧牲。)
滲透學法:從這里看出,理解成語,要先弄清重點字的意思,再理解整個詞的意思,最后結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⑵寫戰士們是哪些句子?這兒為什么不逐個描寫?從哪個詞看出心情一致(熱心沸騰)從哪個詞可看出他們行動一致?(緊跟)(板書)刪掉“緊”也說得通,能否刪,為什么?
滲透學法:從這里看出,理解詞語還可以用刪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的方法。
2、戰士們要把敵人引上絕路,難道他們面前只有絕路一條嗎?從哪個句子看出?
3、扣“壯”:
生路就擺在戰士們面前;可為了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的安全,他們毅然選擇了絕路。多么勇敢的選擇啊!真不愧為壯士!
4、小結:
⑴這段寫了什么?
⑵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勇敢)
⑶他們的這種品質通過什么來表達的?(語言、動作)
⑷這段寫得詳細還是簡略?過渡:剛才我們主要采取了這兩種方法(指小黑板)學習的。下面繼續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四段。
三、學習第四段
1、五壯士來到頂峰,居高臨下地把敵人打得墜落山澗、粉身碎骨。可班長負傷,只剩下唯一的一顆手榴彈!
⑴這時,班長是怎么做的?請用圓點標出他動作的詞:
板書:
搶、奪、舉。“搶”說明他動作怎樣?(快)“奪”又說明他動作怎樣?換“拿”好嗎?為什么?“舉”、“喊”都說明了什么?(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圖,誰是班長?你怎么看出的?
⑵班長已經負傷了,為什么動作這樣快?力量這么大?所以,他高聲喊道──
(齊讀、導讀、引讀。)
2、再看插圖,四位戰士與班長的行動怎樣?課文是怎樣寫的?請齊讀。(板書:像雹子)說明什么?
3、戰斗就這樣持續著,當又一群敵人上來時,班長是怎么做的?齊讀。
4、扣“壯”:
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敵人血肉橫飛,我們一定會大聲喊道:打得──好!五位戰士真勇敢,不愧為是壯士。
5、這段寫班長、戰士以外,還寫了誰?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寫敵人?
6、小結本段:
⑴主要寫了什么?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寫得詳還是略?
⑵我們抓什么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質?
(動作、語言。)
四、學習第五段
過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壯士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1、放錄像并配音:
五位八路軍戰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血汗交織的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喜悅,他們昂首挺胸,眺望遠方,邁著艱難而又堅定的步子向著懸崖的邊緣走去……
2、請看課文,齊讀第一句:
“屹立”可換哪些詞?能否換?為什么?“眺望”呢?
滲透學法:
抓寫五壯士動作、神態的詞,我們用換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理解到本句既寫出了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又寫出了他們與父老鄉親,與親密戰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齊讀第2句:
“回頭望望”含有什么意思?五壯士勝利完成了任務,所以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4、班長是怎么說出這種喜悅的?指導讀。他是怎樣做的?“縱身”看出什么?
5、戰士們是怎么做的?說明他們怎樣?
6、扣“壯”:
誰不珍惜年輕的生命?可是,為了人民,為了黨,為了祖國,五壯士毫不猶豫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么偉大的壯舉,他們崇高的精神,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7、請聽聽吧,他們在跳崖時高呼的口號,至今還回蕩在我們耳邊。請齊讀,指導讀。引讀。
8、小結本段。
五、總結全文
1、全文主要寫什么?表現了五壯士什么品質?
2、這五段中,哪些段寫得詳哪些段寫得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3、另外,我們還學會了兩學習方法,請讀一讀。今后我們要繼續運用這些學習方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2
情景說明:
通過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為革命,為人民寧死不屈,勇于獻身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刻苦學習(zh0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3、體會五壯士抗擊日寇的英雄氣慨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4、提高閱讀速度。
教學重點: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和語句;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提高閱讀速度。
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
2、搜集關于抗日戰爭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很多同學都看過《狼牙山五壯士》這部電影,都被壯士們那種不怕犧牲精神所感動,那么,我們今天就進一步的體會五壯士那種偉大的獻身精神(板書課題 狼牙山五壯士)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 快速默讀課文,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回答
3、 點撥:本文記敘的是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的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完成任務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三、 初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大聲讀,默讀、小組合作讀……),讀后討論: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出使你感動的句子,并說出理由。
1、 生讀課文
2、 討論問題
3、 師: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圖片,請同學們看看五壯士的光輝形象。
圖片一、
1、請同學來讀一讀畫面的話
2、這段文字是第2自然段的,本段中哪些句子你最感動?為什么?
A、班長:下命令狼狼地打
B、副班長:大吼
C、宋學義;掄
D、胡德林和胡福才:臉繃得緊緊的
4、 你體會到五壯士對敵人怎樣的情感?恨
5、 指名讀
圖片二
1、 師讀文字
2、 你認為這句話中哪些詞用的好,好在哪兒?
例句: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部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
“走”字鏗鏘有力,表現出班長態度堅定,判斷果斷
3、 從中表現出什么精神?(自我犧牲,愛人民)
4、 指生讀本段,突出重點詞
圖片三
1、 生自己讀文字
2、 4、5段中啊句話最能打動你?為什么?
例句: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把石頭比作雹子,說明石頭猛、有力,體現殺敵決心和與敵人血拼到底的英雄氣慨。
3、 帶著豪情讀
圖片四、
小組讀,看哪些詞用得好?交流五壯士怎么樣?(不怕死,英勇頑強)
小結:五壯士熱愛人了,熱愛祖國,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zh09),讓我們還著欽佩的心情,再來領略五壯士的英雄氣概吧!
四、 感情升華,拓展延伸
同學們,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卻是像五壯士這樣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如今面對壯士豐碑,你想對壯士說些什么?
4、總結語:歷史不會忘記英雄
,讓我們記住這悲壯的歷史場面,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板書設計
頂峰殲敵
引上絕路
英
誘敵上山
勇
接受任務
跳
崖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3
【教材內容】
《狼牙山五壯士》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7單元第22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順序清楚,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字里行間包含著對五壯士的崇敬與頌揚之情。
【學情分析】
讓學生從表現英雄壯舉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壯士的英雄氣概,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了解五壯士的英雄氣概,體會五壯士愛人民、恨敵人的思想感情。
2、繼續學習在閱讀中分析重點句來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生命體驗,通過以“說”與“讀”、“讀”與“悟”的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五壯士的口號為什么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生字卡)。
2、讀課文:
分小節指名閱讀課文。
(隨時注意正音二、質疑。)
師:《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告訴了我們什么?什么樣的戰士才能稱得上壯士呢?
生答后。板書:
勇敢,不怕死。
師:勇敢地獻出生命,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壯士。同學們看《狼牙山五壯士》這個題目,除了告訴我們地點和人,還暗含著什么?看得出來嗎?
生:還暗含著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師:很好!那這篇文章從題目上看,就知道要寫五壯士什么高貴品質啊?
(勇敢,為人民不怕死。)
二、理清文章脈絡
師:很好,歌頌了他們的勇敢精神。現在咱們看一看,這篇文章從層次安排上,是不是圍繞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寫的。這篇文章寫了幾件事?
生:寫了一件事。
師:一件什么事?
生:五壯士英勇殺敵的事。
師:誰再概括一下,這篇文章寫五壯士一件什么事?
生:這篇文章寫的是五壯士為了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師:就這么一件事。按什么順序寫的?
(按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寫的。)
師:哪是發生啊?哪是結果?哪是發展(經過)?
(接受任務是發生、跳下懸崖是結果、那剩下的三段是經過。)
師:題目叫《狼牙山五壯士》,主要寫的是五壯士,這五段里哪幾段直接寫的是五壯士,誰看出來了?
(生答。)
師: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寫五壯士,再看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們是五壯士?
(“跳下懸崖”這一段。)
生:最后一段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師:有哪幾段是寫五壯士和敵人面對面斗爭的,表現出來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誘敵上山、引上頂峰。)
三、講讀課文
師: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寫了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現在咱們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沒有直接寫五壯士勇敢不怕死,為什么要寫這段?看看課文,(學生翻開書,看課文)第一段有沒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為介紹情況的一個開頭。
師:介紹情況的開頭,干嘛要寫日寇“集中兵力”,“大舉進犯”,把日寇的猖狂勁兒寫出來呢?
(突出五壯士的勇敢不怕死。)
師:好,還有補充的嗎?
(說明敵人多,我們六班只有五個人。)
師:很好,敵人數以千計,反動氣焰非常囂張,我們就五個人,他們最后是……
(以少勝多。)
師:對!更能突出他們是壯士,所以這段非常重要,不是沒用的。現在大家來看第二段“誘敵上山”一共分幾個小層?
(生讀第二段,同桌互相討論分層。)
指名生回答:分三層。
師:這三層,有幾層是直接寫五壯士的?
(有兩層:第一層和第二層。)
師:好,這兩層是直接寫他們什么,表現出一種什么精神?
(五壯士怎么樣把敵人引上山,怎么殲滅敵人。表現出一種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師:對,這兩層是寫五壯士英勇殺敵,表現他們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書:
英勇殺敵。
第三層沒正面寫五壯士怎么英勇殺敵,這層有用沒用?
(有用,因為敵人死得很多,說明五壯士非常頑強勇敢,他們是英雄。)
師:很好,第三層實際上就是他們英勇殺敵的結果,更突出他們的勇敢精神。那前兩層都寫英勇殺敵,寫法一樣不一樣?看書!(學生認真看書。)既然都寫英勇殺敵,為什么寫兩層呢?寫法哪兒不一樣?
(第一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概括寫,是寫他們怎樣把敵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層寫他們英勇殺敵,是具體地描寫他們每一個人怎么樣打敵人。第二層寫他們對敵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敵人。)
師:第二層是具體地寫了每一個人。那么,哪一層最能突出他們是五壯士呢?
(第二層。)
師:現在咱們就來看第二層。第二層共幾句話?看書!(學生看課文。)每句話之間有什么關系?
(第一名總說,下面是分說。)
生:第二層一共五句話,第一句是“他們利用險要地形,把沖上來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這句話是概括地說他們狠狠地打敵人。第二句“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讓敵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從這開始是具體地寫每個戰士英勇殺敵。
師:前面是總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別寫五壯士的四個句子都描寫了五壯士的什么?如第一句寫班長什么?用什么方法寫出來的?平時咱們常講:描寫人物用各式各樣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誰看出來了?
師:我請同學讀一句說一句,是描寫人物的什么?是語言?心情?還是動作?神態?讀一句分析一句。
(生讀第一句,描寫班長的動作、神態。)
出示小黑板第一句、生齊讀。
師:哪一個詞描寫班長馬寶玉的神態?
生:從“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的“沉著”表現了他非常鎮靜,不慌張。
師:第二句誰分析一下?
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句是寫副班長葛振林的動作、語言和心情。
師:是動作為主還是心情為主?
生:寫心情多。
師:什么樣的心情?
生:“……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他滿腔的怒火。”這兒細致地描寫了副班長葛振林憤怒的心情。
師:第三句寫什么?請一個同學做一下這個動作。
生:“戰士宋學義擲一顆手榴彈就把胳膊掄一圈兒……”寫了他的動作。
師:第四句呢?
(表情和動作。)
師:以表情為主還是以動作為主?
(以表情為主。)
師:這四句話有的描寫表情,有的描寫動作,有的描寫心情。通過這些描寫,你能不能看出五壯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們想一定要把敵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敵人,大部隊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脅。
生:五壯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擊敵人,掩護好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
師:好。
生:五壯士這時候想的是:要把敵人死死地牽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讓他們亂動一步,好給大部隊創造轉移的時間。
生:這時五壯士想的是:把敵人多殺幾個,好拖延時間,讓大部隊安全轉移。
師:五壯士這時候一心想消滅敵人,充滿了對敵人的什么?
生(齊答):仇恨!
師:那我們讀這段時,應該讀出五壯士是什么樣的心情?
生:應該讀出五壯士對敵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師:把這四句讀一讀,讀出對敵人的刻骨仇恨來。
生:“副班長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好像那個細小的槍口噴不完滿腔怒火。”
師:請四個同學一人讀一句,看誰能夠把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讀出來。
(生讀這四句。)
四、齊讀課文第二段
五、作業
課文中兩次寫到完成掩護任務,哪一次是作為重點來寫,為什么要這樣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上節課上,有好多同學要求老師講一些革命英雄的故事。看得出我們這些同學愛學習、愛了解,這是非常可貴的。不知道,同學們自己都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故事?
(指名說。)
好了,剛才同學們講了不少故事,不難看出,我們這個集體是一個勤奮好學的集體。其實,學知識,我們就要像剛才這些同學一樣,平時注意多讀課外書籍,多注意積累,這樣才能多長見識。那么有時間,老師再和同學們講一講我了解的革命故事。
一、復習鞏固,簡筆畫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寫課題,同上節課一樣,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拿出筆來和老師一起寫。(板書課題)同學們,你們看寫得怎樣?別人都說,顧老師的字寫得很好,但是你們知道嗎?顧老師寫出這么好的字可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我都是認認真真,一筆一畫地寫。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五位壯士勝利完成掩護任務,正準備轉移。此時,它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向連隊主力方向的路,走這條路可以很快地追上連隊,可是敵人卻緊跟在身后;另一條是絕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么,究竟走哪條路呢?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馬寶玉的身后,把敵人引上了絕路。(簡筆畫)到了狼牙山頂峰,五位壯士是怎樣英勇殲敵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課文第四段和第五段。
二、學習第四段,以情促讀,總結讀法
1、先請同學們初讀課文第四段,一邊讀,一邊想象五壯士在狼牙山頂峰殲敵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出示讀書方法:初讀想象畫面。)
2、學語文,就是要好好讀書,邊讀邊想想畫面。下面,我請一個同學把這一段話再讀一遍,其他的同學閉上眼,靜下心來,想一想,你腦海里浮現出五壯士怎樣的形象?
3、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五壯士用石頭砸敵人那種英勇豪邁的樣子了嗎?對了,只要你能想出當時的情景,你就能把書讀好。不信,這次你再讀一讀這段話,肯定能讀好。
4、下面,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再朗讀一遍,然后告訴同學們,你讀到哪些地方最感動,可以把最受感動的句子劃出來好好地品讀品讀,體會體會感情。
(出示讀書方法:品讀體會感情。)
5、指名讀感動處:
劃的和這位同學一樣的請舉手。出示:“他剛要擰開蓋子……同志們!用石頭砸!”
指導朗讀: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話,把你讀好這句話的成功經驗給大家說說?
(指名回答,并再讀。)
教師指導:同學們,你們瞧!燒殺搶虐、無惡不作的敵人這時正攀著山壁爬了上來,現在你就是班長馬寶玉,面對著這樣的情景,你怎么讀?誰來試試。
自由讀(教師穿插:大家自由讀書的這段時間里,教室里只聽到瑯瑯書聲,大家專注的神情,讓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動。)
同學們想讀這句話嗎?把這句話讀給你的同學聽一聽,齊讀。
6、還有哪些感動的地方?出示“馬寶玉嗖地一聲……扔向敵人。”
⑴還有那一位同學想讀這句話。這么一讀,你讀出了什么?
⑵此時,班長馬寶玉,把對敵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這顆手榴彈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敵人撲上來了,現在你做著動作再讀一讀這句話。
⑶指名上臺做動作讀。同學們,你們看剛才這位同學是怎樣擰蓋子的。對了,這個動作就叫做“擰”。上節課有一位同學不明白什么叫“擰開”,現在明白了吧!
⑷齊讀:
經過這么一讀,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么了。
7、這一段主要講了五壯士頂峰殲敵,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對五位戰士無限崇敬之情,帶著五位戰士堅強不屈,仇視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課文第四段,把五壯士的情給讀出來。
8、總結讀法:
學完第四段,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通過讀來理解這一段的?
(“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
三、學習第五段,運用讀法,讀中感悟
1、運用讀書方法讀一讀課文第五段。
2、指名讀讀感動之處。
3、剛才,同學們找出的語句都是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實際上五壯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態和動作更為感人。不信,你們讀一讀這幾句話。
出示: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4、同學們,這幅畫面就是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上節課,有一位同學提出不明白什么叫“屹立”。請同學們對照這幅圖,你心里感覺到“屹立”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他們昂首挺胸,神態自若,顯示出一副堅定不可動搖的樣子)對了,只要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下面,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教師指導:五位壯士望著山下已安全轉移的群眾和戰友,對他們充滿了無限深情。請同學們帶著深情好好地讀一讀前面這句話。
(指名讀。)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讀一讀后面一句話。敵人啊,敵人,你們已經上當了,我們的群眾和連隊都已經安全轉移了。瞧,你們還在向上爬,你們真可笑。五壯壯士充滿了對失敗者的輕蔑。讀這句話要讀出對敵人的蔑視。讀一讀。
(指名讀。)
5、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圖邊讀一讀第五段,從腦中想一想當時五壯士是怎樣英勇跳崖的?
6、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學生接讀),所以課文結尾說──(學生接讀)
7、讀了這句話,你們知道是什么“氣壯山河”、“驚天動地”呢?(指名說)對了,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五壯士的口號聲,能讀出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嗎?
8、這一段主要講了五壯士英勇跳崖(板書)有許多地方描寫的很感人,如何把它給讀出來呢?剛才同學們都做了嘗試,下面讓我們再回到那硝煙迷漫的戰斗場面,一起去感覺五壯士英勇跳崖的豪邁場面。
(放音樂,出示掛圖。)
9、五壯士雖然跳下了萬丈懸崖,但是他們奮勇殲敵,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卻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他們那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激勵著無數革命戰士拋頭顱、灑熱血。同學們,讓我們再去讀一讀第五段,再去細細地體會體會五壯士堅強不屈,英勇豪邁的偉大精神吧!
10、五位壯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學們你們想對五位壯士說些心里話嗎?想說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學們的心情非常復雜,想通過朗讀把自己的心情給表現出來嗎?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吧!讓我們帶著對五壯壯士無限崇敬之情,帶著對敵人無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讀課文第五段。
(生讀,音樂起。)
11、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的歷史場面,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12、這一段,我們讀了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讀成誦,也就是說能背下來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試試,這么感人的文章,該背下來。
(學生練背。)
13、指名背誦。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課
1、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了解了五壯士痛殲敵寇,英雄跳崖的經過。同時,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還學會了“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這種讀書方法,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運用這種方法去讀書。
2、布置作業: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五個的戰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讀5個字。
2.能按要求把課文的表達順序補充完整。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寫出指定詞語。
5.了解五位戰士的英雄事跡,對他們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犧牲的精神產生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頂峰殲敵和英勇跳崖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在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正確、簡練的寫出課文的提綱。
學情分析:
課文所敘述的事件從時空上說,遠離學生的生活或實際,這些對學生理解和感悟五壯士英雄壯舉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師生要準備相關的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教學方法:
自學法討論法
教學理念:
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和互相探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五壯士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按照要求預習,收集有關資料;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黃繼光用胸膛堵槍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跡。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的狼牙山。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壯士。
2.板書課題
“壯士”指什么人?(指豪壯而勇敢的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預習課文
(1)學會生字新詞,從音形義三方面說說應該注意的問題。
(2)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做到不丟字、不加字,標畫出你不理解的詞語。
(3)再讀課文,想一想五壯士是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任務的,課文是怎樣描寫五壯士跳崖的,畫出最使你感動的句子。
(4)質疑。
2.交流預習收獲
(1)讀生字,注意字形。
(2)讀讀下列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3)交流在讀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橫七豎八:有橫的,有豎的,形容縱橫雜亂。
居高臨下:站在高處,俯視下邊。形容處于有利地勢。
山澗:山間的水溝。
粉身碎骨:身體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慘。
屹立:像山峰似的高聳而穩固地立著。課文指五壯士意志堅強、不可動搖。
驚天動地:驚動了天地。形容聲音響亮或事業輝煌。
氣壯山河:形容氣勢十分雄壯,可以使山河壯麗多彩。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豪邁:氣魄大;勇往直前。本課指口號聲豪邁,所以應選氣魄大。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
(4)結合詞義,區別近義同、反義詞、形近字。
近義詞:
進犯(侵犯)崎嶇(坎坷)沸騰(鼎沸)依托(依靠)
毅力(聳立)喜悅(快樂)驚天動地(地動山搖)全神貫注(專心致志)
反義詞:
沉著(慌張)崎嶇(平坦)暴露(隱蔽)勝利(失敗)
斬釘截鐵(猶豫不決)
形近字組詞:
寇()晉()揮()葛()尸()
冠()普()暉()藹()戶()
崖()斬()磨()豪()屈()
涯()嶄()魔()毫()掘()
(5)指名讀課文,說說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6)質疑,解決部分疑問。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哪些段落比較詳細,哪些段落比較簡略?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入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寫了五壯士一件什么事?
2.交流
3.讀文,說說課題為什么要用“五壯士”而不用“五戰士”?
二、細讀課文感悟精神
(一)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圍繞“壯”字來寫的?哪些地方給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動?畫下來,寫寫自己的感受。
(二)群體自學
(三)小組討論
(四)交流
重點指導:
1.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1)學生讀句子。
(2)投影填空:
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走這條路可以(),意味著他們可以(),可是敵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條是通向()。走上這條路就意味著()。走哪一條路呢?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3)填完后有語氣地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4)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引上絕路”。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小結:在生與死面前,五位戰士為了群眾和部隊的安全,義無返顧地選擇了死亡,表現出了他們不怕死的英雄氣概,這一舉動怎能不稱之為壯舉?
“胡福才剛要擰開手榴彈的蓋子……同志們!用石頭砸!”
(1)教師指導:同學們,你們瞧!燒殺搶虐、無惡不作的敵人這時正攀著山壁爬了上來,現在你就是班長馬寶玉,面對著這樣的情景,你會怎樣說?誰來試試。
指導朗讀兩個“帶著”。自由讀——個別讀——學生評。兩個“帶著”,后一個語氣更強,“砸”前稍做停頓,“砸”讀重音。
師范讀——自由讀——齊讀
出示“馬寶玉嗖地一聲……扔向敵人。”
(1)此時,班長馬寶玉,把對敵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這顆手榴彈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敵人撲上來了,現在你做著動作再讀一讀這句話。
(三)這一段主要講了五壯士頂峰殲敵,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對五位戰士無限崇敬之情,帶著五位戰士堅強不屈,仇視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課文第四段,把五壯士的情給讀出來。
(四)學習第五段,運用讀法,讀中感悟
1.齊讀五段。
出示:“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相繼從懸崖上往下跳。”
(1)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想一想五壯士跳崖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2)模仿“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帶著……”寫話
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之后,帶著(),帶著(),昂首挺胸,相繼跳崖。
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填寫的句子。
3.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學生接讀),所以課文結尾說──(學生接讀)
4.為什么說五壯士的口號聲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大動地、氣壯山河”?下面讓我們再回到那硝煙迷漫的戰斗場面,一起去感覺當時那豪邁的場面。(放電影)
5.五壯士雖然跳下了萬丈懸崖,但是他們奮勇殲敵,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卻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他們那熱愛人民、仇恨敵人、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激勵著無數革命戰士拋頭顱、灑熱血。同學們,讓我們再去讀一讀第五段,再去細細地體會體會五壯士堅強不屈,英勇豪邁的偉大精神吧!
6.有語氣的讀出來。
7.五位壯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學們你們想對五位壯士說些什么?先寫一寫。
(四)此時,你對“壯士”有什么新的理解?
(五)品讀課文,體會描寫人物的方法。
瀏覽課文,文中對五位戰士分別描寫了什么?共同體現了什么?(分別寫了動作、神態等。體現了他們的勇敢,對敵人的恨)
總結語: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的歷史場面,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四、作業
1.有語氣的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2.五壯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樣?人民又是怎樣來紀念他們的?交流課下查閱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接受任務拖住敵人
狼牙山五壯士誘敵進山痛殲敵人驚天動地
堅貞不屈不畏犧牲再入絕峰浴血奮戰氣壯山河
英勇跳崖壯烈獻身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五壯士的英雄事跡,按照課后提綱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通過理解五壯士英勇殲敵、壯烈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學習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在抗日戰爭年代,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八年中,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涌現了千千萬萬民族英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2課《狼牙山五壯士》,就是發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區狼牙山的一個真實故事。
2、板書課題:
“狼牙山”在哪里?“壯士”指什么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1、默讀預習要求,聯系課前預習,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2、放錄音,聽課文,感知課文:
⑴ 這五名戰士是怎樣完成任務的?結果怎樣?我們一起聽錄音。
⑵ 說說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⑶ 課題中哪個字最能體現他們的精神?什么精神?
3、自學課文:
⑴ 投影表示自學要求,指名讀。
⑵ 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⑶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對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⑷ 結合課后思考練習題,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練習說段意。
⑸ 學生自學課文。
⑹ 分小組學習,討論重點詞語和分段情況,練習說段意。
⑺ 交流學習情況。
⑻ 指名讀準生字的字音。
⑼ 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⑽ 畫出你認為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⑾ 分段,說段意: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4、指名讀課文:
⑴ 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⑵ 哪些段落寫得詳,哪些段落寫得簡略。
三、質疑問難
四、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復習提問: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哪些段落比較詳細?哪些段落比較簡略?
2、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課文為什么要把五位戰士稱為“五壯士?
他們有哪些勇敢的表現和壯烈的舉動?表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
3、自讀課文,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五位壯士的勇敢和壯烈表現在他們引敵上山、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上。
⑴ 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⑵ 找出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的詞句,從他們不同的神態和動作你感到了什么?
⑶ 同學們帶著滿腔的仇恨,一起朗讀課文。
課文的第三段也表現了五壯士的勇敢和壯烈。
⑴ 討論回答:他們完成任務后,為什么往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
⑵ 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⑶ 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文的第四段寫五壯士在峰頂殲敵,沒有了子彈,他們就用石頭砸,更表現了他們的勇敢和壯烈。
⑴ 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分層。
⑵ 在峰頂殲敵是從幾方面來寫的?
⑶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壯士最后英勇跳崖,這是多么悲壯啊!
⑴ 哪些詞語表現了五壯士的英勇悲壯?
⑵ 討論回答:
說說“屹立“的意思。
五壯士為什么“露出勝利的喜悅”?
為什么說“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三、質疑問難
四、作業
朗讀課文。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3、體會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抗擊日寇的英雄氣概和不畏犧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學習準備
課前閱讀抗日英雄故事等有關書籍,或組織學生觀看《狼牙山五壯士》電影。有條件的可讓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找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
三、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3、概括各部分內容(小標題)。(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英勇跳崖)
4、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的基礎上,畫出使自己受感動的句子,然后反復地誦讀語句,努力讀出感情,并說出自己受感動的原因,還要加以適當的評點,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
2、交流畫出使自己受感動的句子。
(1)“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這兩句話表現了五壯士為保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畏犧牲的精神。一個“走”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體現出班長態度之堅定、判斷之果斷,飽含著五壯士高昂的斗志和對人民的深切的愛,表現出崇高的自我犧牲的精神。“斬釘截鐵”比喻處理事情或說話堅定果斷,毫不猶豫。這里,沒有寫其他戰士的語言,只寫他們的內心狀態(“熱血沸騰”)和動作(“緊跟”)。說明他們和班長的想法是一致的。)
(2)“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把石頭比作“雹子”說明石頭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這兩句話充分體現出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決心和中華民族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朗讀時,要體現出五壯士的戰斗豪情。)
3、閱讀第三自然段,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完這個自然段;不必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可以一行一行地讀,用眼睛掃視;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準備轉移,有兩條路可選,決定走第二條路,把敵人引上絕路)。讀后交流這樣讀書的體會,談談自己是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的。
4、在搜集描寫英雄人物成語的基礎上,看課文插圖,描述五壯士的動作、神態,并用上積累的成語。
5、回答“思考·練習”4時,可以先找出課文描寫兩次勝利完成任務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較,明確第二次是重點。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因為五位壯士雖然第一次已經完成了任務,但是他們如果當時就去追趕部隊,敵人有可能尾隨而來,使群眾和主力部隊重新陷入危險境地。為了更好地保證群眾的安全,他們決心把敵人引上絕路,并做好了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思想準備。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五位壯士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
6、搜集摘抄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看誰寫得多。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7
一、教學要求
1、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
2、學習根據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詳有略的寫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斬釘截鐵”“堅強不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地部分。
二、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學習有詳有略的寫法。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任務: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第一、第二兩段。
第二課時完成任務:學習三、四、五三段,落實相關教學要求與教學重點。
一、明確學習目標。
1、課后思考練習給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
2、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師述:這就是本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出示小黑板)你們還可以提出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地方,說出來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共同討論。
二、分段感知教材,逐步達標。
(一)感知教材第三段,完成思考練習1第1個問。
1、學生默讀感知課文內容,思考: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后,為什么往三面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動手在書中做記號。
2、討論
(1)為什么往三面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轉移?
(2)他們的態度如何?用“斬釘截鐵”造句。
(3)可以看出他們有什么樣的精神?
(二)感知教材第四段,完成思考,練習1第2個詞。
1、播放電影片段,這是課文哪一段內容?
2、聽課文朗讀,思考,向頂峰攀登的過程中五壯士是怎樣痛擊敵人的?
3、討論。
(1)第四段前兩句寫什么,后幾句寫什么?
(2)劃出描寫班長動作的詞語,并簡單說說詞的意思,可做動作幫助理解。
(3)這段中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4)“用石頭砸”換成“扔”“投”“擲”等詞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5)“石頭像雹子一樣”說明了什么?
(6)這段詳寫的是誰?設疑全文哪幾段詳寫。
(三)感知教材第無段,完成思考,練習1第3問。
1、播放電影片段,這是哪一段內容,看完后有和感想。
2、出示課文投影,情感引讀。
3、老師在引讀中添加了哪幾個關鍵性的詞語?
4、五壯士的英雄形象——頂天立地。
5、他們對人民——滿懷深情。
6、對敵人——無比輕蔑。
7、對死亡——視死如歸。
8、第五段中,哪些表現動作的詞語有力地描繪了五壯士地英雄形象,表象了他們對黨和人民無限深情,對敵人無比蔑視,表現了他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請在書上加著重號,請一個在投影片上加。
9、結合插圖理解“屹立”。
10、比較“眺望”和“望望”。
11、再次進行“情感引讀”。(根據第一次朗讀效果決定)
12、理解“堅強不屈”,并造句。
三、釋疑總結。
1、解決生提疑問。
2、填空。
五壯士_______人民,________敵人,為祖國為人民__________。
3、這三段中,詳寫了哪幾段,為什么要詳寫。
四、擴展。
1、學生談自己還知道哪些英雄故事,學習他們什么樣的精神。
2、結合實際,談對戰爭的看法。
板書設計
斬釘截鐵
熱血沸騰
搶 奪 插 舉 砸
屹立 眺望 望望 縱身跳下 昂首挺胸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討論,認識五壯士在頂峰殲敵、英勇跳崖的英勇豪邁,體會五壯士愛人民、恨敵人的思想感情。
2、帶著對五壯士的無限崇敬之情,重音鮮明、節奏有變化地朗讀課文四、五段,提高朗讀水平。
3、了解四、五段課文是通過詳寫五壯士的神情、動作、語盲來表現五壯士的英勇豪邁的。
4、理解鞏固課文的重點詞語,進行句子訓練。
【教具準備】
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檢查宇詞,復習導入
1、師:昨天老師告訴大家,今天這一節課一開始要檢查字詞,給大家一分鐘,再讀讀記記課后第四題的詞語,并復習一下重點詞的意思。
2、師主持檢測:
⑴ 聽寫:
崎嶇、山澗、橫七豎八。
⑵ 看意思寫詞語:
斬釘截鐵、居高臨下。
3、學生自批、訂正,師反饋。
4、師:上節課,我們還給課文分了段,課文分五段。這五段中寫得比較詳細的是哪三段?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四、五段,研究一個問題:第四、五段課文中,五壯士的英勇豪邁表現在哪里?是怎樣寫詳細、寫具體的,用我們有感情的朗讀,讀出五壯士的英勇豪壯。
二、學第四段,以情促練
1、(生自由讀4、6自然段)思考:
這一段中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他們在頂峰是怎樣英勇殲敵的?
2、師:他們就是這樣,在頂峰英勇殲敵,與敵人血戰到底。在頂峰殲敵的戰斗中,寫得最詳細的、五壯士最令你感動的舉動是什么?
(石頭砸。)
3、(出示幻燈)這幅插圖描繪的就是五壯士用石頭砸向敵人的壯烈一幕。第五節中,哪部分內容是描繪這幅插圖的。請同學們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 )括出來。
4、(生自由讀括號中的內容)思考:
課文是怎樣把“石頭砸”寫詳細的?哪些詞句令你感動?
交流:
⑴ 猛地舉起。
⑵ “同志們,用石頭砸!”:
(個別讀→評(大聲、重音)→師范讀一齊讀。)
⑶ 句子對比:
① 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帶著……向敵人頭上砸去。
② 石頭向敵人頭上砸去:
(自由讀→比較不同→書上為什么用第一句。)
⑷ 師:五壯士不顧激戰數小時的勞累,不顧累累傷痕的劇痛,把一塊塊磨盤大的石頭猛地舉起,狠狠地砸向敵人。此時,他們的決心是什么?中國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⑸ 師:想到這一切,怒火在他們心中燃燒,他們決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頭,向敵人討還血債,與敵人血戰到底。這句句子用上兩個“帶著”,不僅把石頭寫活了,更重要的是寫出了五壯士的英勇豪壯。
⑹ 指導朗讀:
自由讀→個別讀→評(兩個“帶著”后一個語氣更強,“砸”前稍作停頓,“砸”念重音)→師范讀→自由讀→齊讀。
三、學第五段。
1、(師配樂范讀)思考:
第五段中,最能體現五壯士英勇豪壯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師: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自由讀讀第五段,想一想;五壯士跳崖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師: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模仿“石頭像……帶著……帶著……”這句話,從課文中找依據,用“帶著……帶著……”試寫一句話。
4、匯報交流:
⑴ “勝利的喜悅”:
從哪兒體會到的?(齊讀)五壯士知道自己將要犧牲了,為什么臉上還要露出勝利的喜悅?
(再讀:輕緩、帶著眷戀。)
⑵ “對敵人的憎恨”:
從哪兒體會到的?為什么砸槍?是砸自己的槍嗎?
(朗讀:“砸碎”重讀)喊口號(有力,末字處長)
⑶ 除了這兩個“帶著”,還有別的嗎?課文是怎樣詳寫五壯士跳崖的?
(理解“相繼”。)
五壯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沖鋒一樣,相繼跳崖?
(相信抗戰一定會勝利──“抗戰必勝的信心”。)
(朗讀:注意重讀。)
5、學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讀自己寫的句子。
6、師: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的,所以課文結尾說──(學生接讀)
(指導朗讀;高昂,讀出“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氣魄。)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課
1、學到這兒,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課文是怎樣寫詳細的,大家明白了嗎?
課文是抓住了五壯士的動作、語言、神態,詳寫“用石頭砸”和“英勇跳崖”,以此來表現五壯士的英勇豪壯(板書),以此來證明這五位戰士是壯士。
2、下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為什么這三段要寫得詳細。現在,讓我們全體起立,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段;(生讀)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歷史,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在反復讀文后,依據課文內容,我思考并寫了三首小詩。以饗共享。
七連六班五壯士,艱巨重任毅然接。
誘敵上山將敵阻,生死面前勇當先。
魚水情深化智慧,勇殲眾敵心無怯。
跳崖壯舉英雄堪,忠魂鏗鏘乾坤現。
七連六班五戰士,生死面前顯無畏。
艱巨重任毅然接,魚水情深化智慧。
誘敵上山將敵阻,狼牙山上灑血淚。
跳崖壯舉謂英雄,中華兒女盡吾輩。
長虹氣貫狼牙山,七連六班好兒男。
誘敵上山把敵殲,戰至最后一顆彈。
魚水手足化仇恨,視死如歸血猶殘。
跳崖壯舉謂英雄,倭寇不滅誓不還。
懸崖含笑一縱身,云天麗日憶忠魂。
《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屬精讀課文。三首“小詩”都顯易地告訴我們: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課文字里行間飽含著對五壯士的崇敬與頌揚,對敵人的入骨仇恨。課文中英雄事跡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鮮明。他們的感人事跡所體現的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的精神,已成為全民族共有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細讀并感悟文本后,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兩點: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⑵、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五壯士痛殲敵寇、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感受五壯士愛護群眾、仇視侵略者、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目標有了,課堂教學的方向就清楚了。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即,有感情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尤其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及片段的品味、感悟、誦讀與背誦,進一步感受五壯士的英雄形象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中,我重點采用了引導學生讀書和品析詞句的方法進行教學。有人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顯然,此語凸顯并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朗讀是小學生學習課文最根本的方法。就讀的形式而言,我力求多樣化。有凸顯自主的自由讀,有個性鮮明的示范讀,有情語兼容的齊讀,還有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讀書,在語文教學中,它既是一種手段,也是目的,即通過讀來引導學生明白語言文字淺層及背后的深刻,同時,又在讀中品,品中讀,來進一步提高讀的能力與水平。品析詞句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手段與途徑。因此,在這一節課中,我先后多處緊扣關鍵句,并抓句中的關鍵字詞深挖并體會文字背后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明白“讀書要學會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文字,做到字字入目;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體會文字的。”如此,文字得到了訓練,課文也讀“深”了,讀“透”了。學語文,是為了什么?一句話,用語文,運用來自生活的語言,同時,又學會在生活中去運用語言。學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導學生讀書和引導學生品析、感悟的方法,旨在課堂中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三、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教學過程大致分為如下七個環節:
㈠、三讀課題,初識“壯士”。
課伊始,我引導學生“三讀”課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并感受“壯士”的英勇形象,同時,步步引導學生體會讀課題也有大學問——即,得做到“眼到”“心到”“情到”。何為眼到?即看準了,寫正確了。何為心到?即讀后有思考,理解了再讀。又何為情到?即,引領學生體會到一定的情感后,再帶著情感讀。如此,真正體現了讀書的層次性,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反復讀“無用”之書。
㈡、整體讀文,誘啟情感。
學習任何一篇課文,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是十分必要的。假如課堂上沒有整體感知的環節,我認為是不完整的。實踐證明,沒有學生充分地感知課文,就不可能有學生富有鮮明個性的感悟與體會。此環節,我不僅將安排近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讀文,還于讀后設計了“讀了課文后,你心里是什么心情?”這樣一個問題。如此安排,將會起到一石三“鳥”之效。其一,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基礎上,感知了課文的大意。其二,學生在自由讀文的同時,實踐著讀課題時提出的“眼到、心到、情到”三個不同層次的讀書要求。其三,讀文后,學生在訴說內心情感的同時,也為下一環節再識“壯士”作了一定的情感鋪墊。試想,學生心里究竟會是什么情感?我想,一定是充滿了對五壯士的敬與愛,對敵人的仇與恨。這兩種情感是相互的,交融的。也就是說,學生對五壯士的敬與愛越深厚,對敵人的仇與恨則越入骨。換言之,學生之所以對敵人有著入骨的仇與恨,是因為學生對五壯士有著深厚的敬與愛。
㈢、學習“跳崖”,再識“壯士”。
之所以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引導學生學習最后一部分——“跳崖”,是因為這部分是整個課文情感的高峰。當然,在解讀教材的同時,我也在思索著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真正在這一部分中再識壯士?”除了引導學生反復讀書外,還必須借助這一部分中的關鍵句。通過對關鍵句中字詞的品讀與賞析,進而去感受五壯士的壯言、壯舉。如,引導學生品讀“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一句,則抓住“砸碎”“第一個”“縱身”“昂首挺胸”“相繼”等詞語,從中體會到五壯士對敵人的仇恨,和五壯士那視死如歸、英勇頑強、寧死不屈及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再如,引導學生品味“五位壯士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一句時,抓住“眺望”“望望”兩個詞,在引導理解與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深挖其。質疑:透過“眺望”一詞,你能體會到五壯士怎樣的內心?(生:喜悅)因什么而喜悅?再質疑:透過“望望”一詞,你又能體會到五壯士怎樣的內心?(生:可笑)因什么而可笑?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品后再讀。這樣,文字得到了訓練,語感得到了培養,語言得到了積累,情感也自然得到了升華。
㈣、學習“抉擇”,又識“壯士”。
試想,除了五壯士“英勇跳崖”這一部分外,還有哪一部分最為之感動呢?當我反復讀文后,我的理解是“引上絕路”這一部分最為之感動。因為這是一次生與死的抉擇,即擺在五壯士面前有兩條路:一為生路,一為死路。但這一選擇卻是在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之后所做之抉擇。原本他們完全可以順利撤走,可當他們想到為了讓已轉移的群眾和連隊主力更安全些,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之路。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正感悟這一層。我引導學生在讀這部分后,體會重點句子“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在具體引導體會時,重點抓住“斬釘截鐵”“走”兩個字詞來體會。在此,我曾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思考:班長言語中的一個“走”字,能體會到什么?反復品讀,細細琢磨,我得到了很多答案——是態度之堅定,是決定之果斷,是斗志之高昂,是對人民之深愛,是自我犧牲之壯舉。不言而喻,一個“走”字,看似簡單明快,但極為豐富。
㈤、二次“痛殲”,直面“壯士”。
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及方法的描寫上,有類似之處,都是通過五壯士的“壯舉”“壯言”來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都明白:沒有變化就沒有藝術。課堂教學是要變化的。為了使課堂教學過程有變化,我設計了先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讀書并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位壯士;然后進行著“采訪壯士”的環節。“采訪”檢驗的是讀進去沒有,“采訪”檢驗的是學生會不會表達,“采訪”也為課堂教學增添了幾份樂趣。思考了,就會有收獲。學生收獲的是語文,老師收獲的是經驗。通過采訪五位壯士,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領會五壯士的內心世界。萬變不離其宗。無論采訪哪一位“壯士”,他們的回答即使語言表述不一,但內心深處的想法是一樣的——充滿了對戰友與群眾的愛,同時充滿了對敵人的恨。這一切,將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結為三點:即軍民魚水、兄弟手足、恨敵入骨。而這一切的魚水情,手足情,仇恨情,都源于五壯士內心深處的那份真摯的愛國深情。
㈥、激“憤”發“仰”,敬仰“壯士”。
巧了,暑假里,我到南京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導游的解說下,我靜靜聆聽著,心中除了對日寇的仇恨,除了對死去戰士的崇敬,其他任何雜念都沒有了。日前,當我選定了《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并在反復讀文后,內心對日寇的仇恨和對為抗戰勝利而犧牲或戰斗過的戰士的崇敬情感再次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了一首自由詩。課堂上,我于這一環節出示詩,并朗誦給學生聽,以此,讓學生在情感上再次達到共鳴。此舉,學生將從心底里記住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而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記住那千千萬萬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陣亡將士們。同時,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情,這樣的愛,這樣的仇,這樣的恨,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㈦、回歸課題,銘記“壯士”。
在即將結課時,我出示了本單元“日積月累”中描寫英雄人物的一組成語,同時,讓學生用這些詞去填空:()的五壯士。在這一“填”一“讀”中,學生恍然明白,原來,這就是英雄呀!并且進一步體會到課題中的這個“壯”字,其實已包含了這些詞語的所有。不言而喻,“壯士”即英雄。瞬間,五壯士的形象及內心世界在學生的心中也越來越高大。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討論,認識五壯士在頂峰殲敵、英勇跳崖的英勇豪邁,體會五壯士愛人民、恨敵人的思想感情。
2.帶著對五壯士的無限崇敬之情,重音鮮明、節奏有變化地朗讀課文四、五段,提高朗讀水平。
3.了解四、五段課文是通過詳寫五壯士的神情、動作、語盲來表現五壯士的英勇豪邁的。
4.理解鞏固課文的重點詞語,進行句子訓練。
教具準備
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檢查宇詞,復習導入。
1.師:昨天老師告訴大家,今天這一節課一開始要檢查字詞,給大家一分鐘,再讀讀記記課后第四題的詞語,并復習一下重點詞的意思。
2.師主持檢測:
①聽寫:崎嶇山澗橫七豎八
②看意思寫詞語:斬釘截鐵居高臨下
3.學生自批、訂正,師反饋。
4.師:上節課,我們還給課文分了段,課文分五段。這五段中寫得比較詳細的是哪三段?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四、五段,研究一個問題:第四、五段課文中,五壯士的英勇豪邁表現在哪里?是怎樣寫詳細、寫具體的,用我們有感情的朗讀,讀出五壯士的英勇豪壯。
二、學第四段,以情促練。
1.(生自由讀4、6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中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他們在頂峰是怎樣英勇殲敵的?
2.師:他們就是這樣,在頂峰英勇殲敵,與敵人血戰到底。在頂峰殲敵的戰斗中,寫得最詳細的、五壯士最令你感動的舉動是什么?(石頭砸)
3.(出示幻燈)這幅插圖描繪的就是五壯士用石頭砸向敵人的壯烈一幕。第五節中,哪部分內容是描繪這幅插圖的。請同學們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 )括出來。
4.(生自由讀括號中的內容)思考:課文是怎樣把“石頭砸”寫詳細的?哪些詞句令你感動?
(交流)①猛地舉起
② “同志們,用石頭砸!” (個別讀→評(大聲、重音)→師范讀一齊讀)
③句子對比;
(1)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帶著……向敵人頭上砸去。
(2)石頭向敵人頭上砸去。
(自由讀→比較不同→書上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師:五壯士不顧激戰數小時的勞累,不顧累累傷痕的劇痛,把一塊塊磨盤大的石頭猛地舉起,狠狠地砸向敵人。此時,他們的決心是什么?中國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師:想到這一切,怒火在他們心中燃燒,他們決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頭,向敵人討還血債,與敵人血戰到底。這句句子用上兩個“帶著”,不僅把石頭寫活了,更重要的是寫出了五壯士的英勇豪壯。
⑥指導朗讀;自由讀→個別讀→評(兩個“帶著”后一個語氣更強,“砸”前稍作停頓,“砸”念重音)→師范讀→自由讀→齊讀
三、學第五段,以練激情。
1.(師配樂范讀)思考:第五段中,最能體現五壯士英勇豪壯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師;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自由讀讀第五段,想一想;五壯士跳崖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師: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模仿“石頭像……帶著……帶著……”這句話,從課文中找依據,用“帶著……帶著……”試寫一句話。
4.(匯報交流)
①“勝利的喜悅”:從哪兒體會到的?(齊讀)五壯士知道自己將要犧牲了,為什么臉上還要露出勝利的喜悅?(再讀:輕緩、帶著眷戀)
②“對敵人的憎恨”:從哪兒體會到的?為什么砸槍?是砸自己的槍嗎?
(朗讀:“砸碎”重讀)喊口號(有力,末字處長)
③除了這兩個“帶著”,還有別的嗎?課文是怎樣詳寫五壯士跳崖的?(理解“相繼”)五壯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沖鋒一樣,相繼跳崖?(相信抗戰一定會勝利——“抗戰必勝的信心”)(朗讀:注意重讀)
5.學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讀自己寫的句子。
6.師: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的,所以課文結尾說——(學生接讀)(指導朗讀;高昂,讀出“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氣魄)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課。
1.學到這兒,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課文是怎樣寫詳細的,大家明白了嗎?
課文是抓住了五壯士的動作、語言、神態,詳寫“用石頭砸”和“英勇跳崖”,以此來表現五壯士的英勇豪壯(板書),以此來證明這五位戰士是壯士。
2.下節課,我們將重點研究為什么這三段要寫得詳細。現在,讓我們全體起立,再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段;(生讀)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歷史,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教案述評
杭州市上城區教師進修學校特級教師張化萬
虞大明老師是浙江省省級教壇新秀,以上教案榮獲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武優勝獎。
《狼牙山五壯士)是情感型課文。教此類課文,既忌在故事情節上打轉,空泛地進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又忌脫離課文情感線,搞分割式的。“語言訓練”,肢解課文。虞大明老師執教的(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是成功的。他教學的主要特色就是“務實”、“共振”。
虞老師以務實的態度設計教學,采用自主參與、讀寫結合等訓練策略,努力展現訓練過程,以情促練,以練激情,達到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互涵共振。
虞老師以務實的態度設計教學。他不追求形式的完美,不硬在40分鐘內塞進課文的全部內容。他據40分鐘課時,選擇四、五兩段為適度容量,力求扎實展現語肓訓練過程。全課只“研究一個問題:四、五段中,五壯士的英勇豪壯表現在哪里?課文是怎樣詳細具體寫的”?把時間留給語言訓練的評價——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水平和方式去“讀讀、想想、劃劃、說說、寫寫”。
他教風樸實,不追求轟動的劇場效應,不專為聽課專家和老師設計環節,洗刷“觀摩課氣味”,實實在在上課。上課伊始學生就打開課本,讀書準備生字詞,第一項語言訓練就是樸樸實實的新詞聽寫和看意思寫詞,讓所有學生都投入訓練。他不制造課堂上無休止的“一片小樹林”般的舉手,不安排尖子學生“超水平”的學習前就有的思維成果顯示,不讓學生只做聽眾和陪客,只動口不動手的“君子”。40分鐘的教學,學生的個體自由讀、個別讀、齊讀、朗讀、默讀、表情讀占15分鐘以上。課上學生動筆劃找、聽寫字詞、試寫句子及校正修改占10分鐘。這種面大量足、有一定訓練質量的課內作業,為當前閱讀觀摩課,特別是高年級教學所罕見,確實開了一個甲讀寫結合,講練結合,務實高效訓練“的好頭。
虞老師務實的態度是為了達到語言訓練和情感熏陶的互涵共振。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借助精心設計的電教媒體,努力創設與課文一致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入境動情,提高語盲訓練質量。
他借助放大的彩色燈片,直觀地再現五壯士用石頭猛砸敵人的動人瞬間,他自行精心剪輯的配樂錄音帶,加上準確的神態姿勢,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渲染了五壯士悲壯跳崖的感人一幕。音樂、畫面、語言、神情和諧順利地營造出與{狼牙山五壯士》相匹配的課堂氣氛。學生入境動情了。他們會為“猛地舉起”石頭的動作而感動;會從“同志們,用石頭砸”中悟到“五壯士要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會從“喜悅”、“昂首挺胸”、“像沖鋒”、“砸碎”等這些詞語里體會到五壯士壯麗的內心世界,英勇豪邁的壯士氣概。學生入境動情了、心口一致、表情朗讀的訓練才會有效,才會既訓練學生語感,記憶積累語言,又發揮情感熏陶作用,加快兒童情感升華的過程。以情促練,學生知道“石頭像雹子一樣……”寫出了“五壯士的仇恨和決心,寫得具體生動,讀起來也很有勁”;知道兩個“帶著”后一個語氣更強,“砸去”要讀重音;這重點句群的朗讀才訓練到位,這五壯士跳崖的一幕才讀得出英雄們的壯烈豪邁、氣壯山河的精神。
虞老師創設情景以情促練。他又憑借學生動情的言訓練,鞏固和升華兒童情感,以練激情,擴大語言訓練的施育作用。當孩子在嘗試填寫“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之后,帶著______,帶著_____,昂首挺胸,相繼跳崖”之后,在比較討論之后,學生理解了五壯士英勇豪邁后,虞老師沒有止步。他安排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業,并讀出自己的感情來。讓學生在反饋矯正中,不僅掌握新的句式,深入了解五壯士跳崖時感人的內心世界,還借當眾朗讀自己的作業,渲泄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在課堂教學的最后,虞老師并沒有脫離課文作大段的生發總結,而是讓全體學生起立,再次由學生表情朗讀第五段,以讀作結,以讀促情。
務實的設計、語言訓練與情感熏陶共振是虞老師《狼牙山五壯士》教學的特色,也是最成功之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的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后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的頂峰,在徹底完成掩護任務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視敵人,勇于自我犧牲的革命精神。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去突出人物的形象,故事性強,對學生的心靈會產生極大的震撼。
設計理念
1、以朗讀為形式,以隨文練筆為載體,學習洋思教學模式為目標,努力營造一種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學的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的。
2、注重方法的指導,摒棄瑣碎的知識講解,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讀寫“崎嶇、滿腔怒火、斬釘截鐵……”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自我犧牲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描寫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4、領悟課文寫人寫實的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并有感情的朗讀。
2、領悟課文的寫法,學寫讀后感。
3、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1、體會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領悟課文記人記事的方法,學寫讀后感。
教學時數
兩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相關資料,讀一點抗日戰爭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抗日戰爭的故事,師生一起板書課題,再齊讀課題。
3、釋題,課題告訴我們什么了,為什么要叫他們壯士,而不叫他們戰士?
設計意圖:通過“戰士”與“壯士”的對比,設下懸念,激發學生讀課文的的興趣。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出示要求:快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2、填空
( )年,( )在( ),為了( ),英勇殲敵,最后( )。
3、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指名填空。
5、先讀后找出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設計意圖:帶著明確的目的讀書,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注重檢查落實,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教給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
三、二讀課文,大聲的讀文,解決生字詞
1、出示要求:大聲讀文,采用多種方法解決生字詞,完成下面的習題。
a、認讀生字詞:日寇、晉察冀、崎嶇、懸崖、磨盤、擰開、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b、說說下面生字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寇、嶇,生練寫。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戰斗,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
2、能力目標:
理解能力、朗讀體會能力的培養。
3、德育目標:
學習他們愛護群眾,英勇殺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和英勇跳崖的動作、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五壯士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精神。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小組交流、朗讀體會法。
【教學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二、以情促讀,總結讀法(自主學習第四段“頂峰殲敵”。)
1、指名朗讀,想象“五壯士的形象”。
2、用成語匯報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五壯士形象。
3、概括學法:初讀想象畫面。
4、“頂峰殲敵”的影片回顧,激發感情:放影片。
5、自由讀,找出你最感動的語句,好好地品讀體會,并作好筆注。
6、匯報:把你覺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朗讀的體會。
7、概括學法:品讀體會感情。
8、表演讀。
9、小結學法:
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找—品)。
三、運用學法,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據學法分組合作學習:
⑴ 分小組自讀第五段。
⑵ 想象: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匯報。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顧。
4、結合課文分組合作探究:
⑴ 找:
哪些語句表現了“五壯士”英勇跳崖的悲壯?
⑵ 品:
反復讀,體味這些語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
5、檢查合作學習情況,反復品讀。
6、小結:
五壯士用自己的壯舉,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證明了中國人民是____,所以課文結尾說_____。
7、比賽讀。
8、配樂讀。
9、積累:
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記下這一段。
四、回應目標,總結全文
1、課文是圍繞著哪個字來寫?體現了五壯士的什么精神?而作者重點描寫了第幾次掩護任務?更能突出什么?
2、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情感升華,課堂延伸
提供網址,豐富課外知識。
六、作業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給自己布置些什么作業?
【板書設計】
22、狼牙山五壯士
頂峰殲敵
引上絕路
英勇 跳崖
痛殲敵人
接受任務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結合讀寫例話《詳寫和略寫》學習課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詳寫的,哪些材料是略寫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樣安排詳略,為什么要安排詳略。
教具準備:錄像帶、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引入。
昨天,我們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課后小標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成了五段,請讀一讀。另外,還仔細學習了第一、二段。請回想一下,這一詳一略的兩段都是圍繞題目中哪個字寫的?“壯”字是什意思?(板書:勇敢、不怕犧牲)請再回憶一下,在學習一、二段時,主要采取了哪兩種方法?(生答后出示小黑板)請齊讀。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兩種方法學習課文的三、四、五段。
二、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句子。
(1)寫班長的是哪個句子?“走!”(板書)是人物的什么?語言(指小黑板)“!”說明什么?(班長堅決果斷)還有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了?“斬”怎樣理解?“截”是什么意思?整個詞呢?課文中指什么堅決果斷?(把敵人引上絕路)“絕路”就是什么?(死路)班長毫不猶豫地把敵人引上死路,說明他怎樣?(扣壯士——勇敢,不怕犧牲)滲透學法:從這里看出,理解成語,要先弄清重點字的意思,再理解整個詞的意思,最后結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2)寫戰士們是哪些句子?這兒為什么不逐個描寫?從哪個詞看出心情一致(熱心沸騰)從哪個詞可看出他們行動一致?(緊跟)(板書)刪掉“緊”也說得通,能否刪,為什么?滲透學法:從這里看出,理解詞語還可以用刪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的方法。
2、戰士們要把敵人引上絕路,難道他們面前只有絕路一條嗎?從哪個句子看出?
3、扣“壯”:生路就擺在戰士們面前;可為了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的安全,他們毅然選擇了絕路。多么勇敢的選擇啊!真不愧為壯士!
4、小結:
(1)這段寫了什么?
(2)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勇敢)
(3)他們的這種品質通過什么來表達的?(語言、動作)
(4)這段寫得詳細還是簡略?過渡:剛才我們主要采取了這兩種方法(指小黑板)學習的。下面繼續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四段。
三、學習第四段。
1、五壯士來到頂峰,居高臨下地把敵人打得墜落山澗、粉身碎骨。可班長負傷,只剩下唯一的一顆手榴彈!
(1)這時,班長是怎么做的?請用圓點標出他動作的詞。(板書:搶、奪、舉)“搶”說明他動作怎樣?(快)“奪”又說明他動作怎樣?換“拿”好嗎?為什么?“舉”、“喊”都說明了什么?(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圖,誰是班長?你怎么看出的?
(2)班長已經負傷了,為什么動作這樣快?力量這么大?所以,他高聲喊道一一(齊讀、導讀、引讀)
2、再看插圖,四位戰士與班長的行動怎樣?課文是怎樣寫的?請齊讀。(板書:像雹子)說明什么?
3、戰斗就這樣持續著,當又一群敵人上來時,班長是怎么做的?齊讀。
4、扣“壯”。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敵人血肉橫飛,我們一定會大聲喊道:打得——好!五位戰士真勇敢,不愧為是壯士。
5、這段寫班長、戰士以外,還寫了誰?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寫敵人?
6、小結本段。
(1)主要寫了什么?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寫得詳還是略?
(2)我們抓什么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質7(動作、語言)
四、學習第五段過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壯士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1、放錄像并配音:五位八路軍戰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血汗交織的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喜悅,他們昂首挺胸,眺望遠方,邁著艱難而又堅定的步子向著懸崖的邊緣走去……
2、請看課文,齊讀第一句。“屹立”可換哪些詞?能否換?為什么?“眺望”呢?
滲透學法:抓寫五壯士動作、神態的詞,我們用換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理解到本句既寫出了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又寫出了他們與父老鄉親,與親密戰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齊讀第2句。“回頭望望”含有什么意思?五壯士勝利完成了任務,所以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4、班長是怎么說出這種喜悅的?指導讀。他是怎樣做的?“縱身”看出什么?
5、戰士們是怎么做的?說明他們怎樣?
6、扣“壯”。誰不珍惜年輕的生命?可是,為了人民,為了黨,為了祖國,五壯士毫不猶豫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么偉大的壯舉,他們崇高的精神,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7、請聽聽吧,他們在跳崖時高呼的口號,至今還回蕩在我們耳邊。請齊讀,指導讀。引讀。
8、小結本段。
五、總結全文。
1、全文主要寫什么?表現了五壯士什么品質?
2、這五段中,哪些段寫得詳哪些段寫得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3、另外,我們還學會了兩學習方法,請讀一讀。今后我們要繼續運用這些學習方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結合讀寫例話《詳寫和略寫》學習課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詳寫的,哪些材料是略寫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樣安排詳略,為什么要安排詳略。
【教具準備】
錄像帶、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引入
昨天,我們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課后小標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成了五段,請讀一讀。另外,還仔細學習了第一、二段。請回想一下,這一詳一略的兩段都是圍繞題目中哪個字寫的?壯字是什意思?
板書:
勇敢、不怕犧牲。請再回憶一下,在學習一、二段時,主要采取了哪兩種方法?(生答后出示小黑板)請齊讀。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兩種方法學習課文的三、四、五段。
二、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寫五壯士的句子:
⑴寫班長的是哪個句子?
走!(板書)是人物的什么?語言(指小黑板)
說明什么?(班長堅決果斷)還有哪個詞也可以看出了?
斬怎樣理解?截是什么意思?整個詞呢?課文中指什么堅決果斷?(把敵人引上絕路)絕路就是什么?(死路)班長毫不猶豫地把敵人引上死路,說明他怎樣?
(扣壯士──勇敢,不怕犧牲。)
滲透學法:從這里看出,理解成語,要先弄清重點字的意思,再理解整個詞的意思,最后結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⑵寫戰士們是哪些句子?這兒為什么不逐個描寫?從哪個詞看出心情一致(熱心沸騰)從哪個詞可看出他們行動一致?(緊跟)(板書)刪掉緊也說得通,能否刪,為什么?
滲透學法:從這里看出,理解詞語還可以用刪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的方法。
2、戰士們要把敵人引上絕路,難道他們面前只有絕路一條嗎?從哪個句子看出?
3、扣壯:
生路就擺在戰士們面前;可為了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的安全,他們毅然選擇了絕路。多么勇敢的選擇啊!真不愧為壯士!
4、小結:
⑴這段寫了什么?
⑵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勇敢)
⑶他們的這種品質通過什么來表達的?(語言、動作)
⑷這段寫得詳細還是簡略?過渡:剛才我們主要采取了這兩種方法(指小黑板)學習的。下面繼續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四段。
三、學習第四段
1、五壯士來到頂峰,居高臨下地把敵人打得墜落山澗、粉身碎骨。可班長負傷,只剩下唯一的一顆手榴彈!
⑴這時,班長是怎么做的?請用圓點標出他動作的詞:
板書:
搶、奪、舉。搶說明他動作怎樣?(快)奪又說明他動作怎樣?換拿好嗎?為什么?舉、喊都說明了什么?(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圖,誰是班長?你怎么看出的?
⑵班長已經負傷了,為什么動作這樣快?力量這么大?所以,他高聲喊道──
(齊讀、導讀、引讀。)
2、再看插圖,四位戰士與班長的行動怎樣?課文是怎樣寫的?請齊讀。(板書:像雹子)說明什么?
3、戰斗就這樣持續著,當又一群敵人上來時,班長是怎么做的?齊讀。
4、扣壯:
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敵人血肉橫飛,我們一定會大聲喊道:打得──好!五位戰士真勇敢,不愧為是壯士。
5、這段寫班長、戰士以外,還寫了誰?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寫敵人?
6、小結本段:
⑴主要寫了什么?表現了五壯士怎樣?寫得詳還是略?
⑵我們抓什么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質?
(動作、語言。)
四、學習第五段
過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壯士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他們又是怎么做的?
1、放錄像并配音:
五位八路軍戰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血汗交織的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喜悅,他們昂首挺胸,眺望遠方,邁著艱難而又堅定的步子向著懸崖的邊緣走去
2、請看課文,齊讀第一句:
屹立可換哪些詞?能否換?為什么?眺望呢?
滲透學法:
抓寫五壯士動作、神態的詞,我們用換詞同原文對照比較理解到本句既寫出了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又寫出了他們與父老鄉親,與親密戰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齊讀第2句:
回頭望望含有什么意思?五壯士勝利完成了任務,所以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4、班長是怎么說出這種喜悅的?指導讀。他是怎樣做的?縱身看出什么?
5、戰士們是怎么做的?說明他們怎樣?
6、扣壯:
誰不珍惜年輕的生命?可是,為了人民,為了黨,為了祖國,五壯士毫不猶豫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么偉大的壯舉,他們崇高的精神,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7、請聽聽吧,他們在跳崖時高呼的口號,至今還回蕩在我們耳邊。請齊讀,指導讀。引讀。
8、小結本段。
五、總結全文
1、全文主要寫什么?表現了五壯士什么品質?
2、這五段中,哪些段寫得詳哪些段寫得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3、另外,我們還學會了兩學習方法,請讀一讀。今后我們要繼續運用這些學習方法。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四、五兩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壯士頂峰殲敵、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跡,學習五壯士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2、 緊扣"壯"字,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理解體會五壯士的"壯言"、"壯行"、"壯志",激發學生對五壯士的無限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五壯士頂峰殲敵和英勇跳崖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體會他們 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學情分析:
本班48名學生,男生人數居多,男生喜歡英雄故事的興趣比較濃,所以要誘導學生多讀,讀出英雄的氣慨,讓他們在讀中悟出感情。
教學理念 :
1、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本課我設計了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學方法,讓讀書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并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了自由讀、試讀、品讀、指名讀、引讀、分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感情朗讀,使情感升華。
2、重視自主學習,激發主體潛能。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盡可能地讓學生自我活動,去讀書,去思考,參與議論,參與交流,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現出雙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讓學生始終有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使他們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觸課文,從而更好地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一)談話引入
在抗日戰爭年代,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八年中,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涌現了千千萬萬民族英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發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區狼牙山的一個真實故事。
(二)板書課題
“狼牙山”在哪里?“壯士”指什么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一)默讀預習要求,聯系課前預習,談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二)放錄音,聽課文,感知課文
1.這五名戰士是怎樣完成任務的?結果怎樣?我們一起聽錄音。
2.說說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3.課題中哪個字最能體現他們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學課文
1.投影表示自學要求,指名讀。
2.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對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結合課后思考練習題,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練習說段意。
5.學生自學課文。
6.分小組學習,討論重點詞語和分段情況,練習說段意。
7.交流學習情況。
8.指名讀準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10.畫出你認為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11.分段,說段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四)指名讀課文
1.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哪些段落寫得詳,哪些段落寫得簡略。
三、質疑問難
四、作業:朗讀課文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復習提問: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哪些段落比較詳細?哪些段落比較簡略?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課文為什么要把五位戰士稱為“五壯士?
他們有哪些勇敢的表現和壯烈的舉動?表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
(三)自讀課文,討論交流
(四)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1.五位壯士的勇敢和壯烈表現在他們引敵上山、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上。
(1)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2)找出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的動作和神態的詞句,從他們不同的神態和動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學們帶著滿腔的仇恨,一起朗讀課文。
2.課文的第三段也表現了五壯士的勇敢和壯烈。
(1)討論回答:他們完成任務后,為什么往三面都是懸崖的狼牙山頂峰棋盤陀轉移?
(2)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
(3)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3.課文的第四段寫五壯士在峰頂殲敵,沒有了子彈,他們就用石頭砸,更表現了他們的勇敢和壯烈。
(1)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分層
(2)在峰頂殲敵是從幾方面來寫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五壯士最后英勇跳崖,這是多么悲壯啊!
(1)哪些詞語表現了五壯士的英勇悲壯?
(2)討論回答:說說“屹立“的意思。
五壯士為什么“露出勝利的喜悅”?
為什么說“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三、質疑問難
四、作業
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我采用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適當點撥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多讀,多思考,多交流,在這三個環節中逐步加深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解決了課文中的問題。從而完成了教學任務。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條理分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全文的記敘順序可以概括為:接受任務——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詳寫,其余為略寫。這些內容我就逐步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在第二課時中,我通過讓學生多讀,在讀的語調與感情色彩中理解詞語與英雄的氣概,我覺得這一課的學習效果還算不錯。我記得有位劇作家說過:讀書能力分為三種:一種是讀而不懂;一種是既讀也懂;一種是還懂得書上沒有的東西。能“懂得書上沒有的東西”它實際上是我們所期盼的,是讀書的高境界,更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但愿我自己以后的語文課堂能夠使學生讀后:“懂得書上沒有的東西。”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3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設計合集15篇】相關文章:
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通用15篇12-29
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集合15篇)12-28
《狼牙山五壯士》觀后感7篇01-12
《狼牙山五壯士》讀后感-六年級01-11
《頤和園》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04
《絕句》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01
《詠柳》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23
《鯨》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19
數學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28
《秋天》教學設計(合集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