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分一分。(課件出示實物圖)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你能按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拖動分類)?
2、說一說。
師:你為什么這樣分(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圖形的特征簡要說一說)?
師:剩下的這些形體我們將陸續進行學習,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圓柱體,簡稱圓柱(突出兩個圓柱圖)。
師: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2個圓柱,再看一看桌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3個圓柱,它們都是直直的(點擊,抽象出圓柱的平面圖形),而且上下一樣粗,象這樣的圓柱就叫直圓柱。
師: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
[評析:通過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在分類中自然地引出課題,然后舉例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使學生初步感受圓柱的特征,最后通過對實物的辨析,強化對圓柱體的認識,使課堂自然、真實、生動。]
二、自主探索,分析問題
1、獨立思考,初步理解圓柱的特征。
①想一想。
師:觀察這些圓柱,(點擊出示研究問題)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得出:圓柱有上下2個圓……
②摸一摸。
師:圓柱除了上下兩個圓面之外,還有其他的面嗎?請你摸一摸,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師總結: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平面,周圍的這個面是彎曲的面,叫曲面。
③說一說。
師: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圓柱平面圖)?
師總結:圓柱上下2個平面叫圓柱的底面,圓柱周圍的這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合作探究,理解圓柱的特征。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圓柱,你還有什么發現?
如果學生說不出,教師引導:它的2個底面怎樣?圓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你有什么方法驗證?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最多?
3、全班交流,掌握圓柱的特征。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代表你們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發現?
生1:用尺子量一量圓柱底面的直徑,看是不是一樣大。
生2:揭下2個底面,重合起來比,發現它們完全相同。生演示。
生3:揭下1個底面,貼到另一面,它們也完全相同。生演示。
生4:先沿一個底面畫圓,再把圓柱倒過來,和另一個底面比一比,它們也完全相同。生演示。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驗證出2個底面完全相同(板書)。
[評析:讓學生學會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有效思考。學生發現圓柱兩個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對圓柱的生活感受,而當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學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了自己的`發現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興奮的行為狀態,就更容易參與到下面的問題解決中去。]
師:我們發現了圓柱的相同點,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點呢?由什么決定?
生:它們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
師:和兩個底面垂直的線段長度是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圓柱2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在黑板的圖上標明高)。
師:如果老師把圓柱沿底面直徑切開,你能找出一條高嗎?圓柱有多少條高?你能給圓柱畫一條高嗎?(師生演示)
[評析: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突破了以往只教學圓柱側面高的教學定勢,從內外兩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猜測,初探圓柱的側面積。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圓柱形茶葉盒外層的包裝紙,我想知道這張包裝紙的面積,你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生1:直尺不好量就用卷尺量。
生2:剪下來壓成平面再算。
……
2、驗證,理解圓柱的側面積。
師: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哪剪下來的包裝紙是什么形狀呢?老師給每個圓柱都裹上了一層包裝紙,請你試著剪一剪,看有幾種不同的剪法?都能剪出什么形狀?各應該怎樣計算它們的面積(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生1: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包裝紙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
生2: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
生3:……
師總結:我們沿圓柱的一條高把側面剪開,壓平,就得到了一個長方形(板書)。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師:要想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應該知道什么條件?如果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和高,又該怎樣求它的側面積?
[評析: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通過包、剪、比等手段化曲為直,幫助學生發現圓柱的側面積就是側面包裝紙的面積,再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發現問題的本質,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這一研究問題的方法。]
四、鞏固拓展,應用問題
1、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并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先由學生判斷,再根據學生的敘述出示底面、側面和高。(圖略)
2、畫出下面圓柱的高。
3、選擇。選擇正確的算式,并說明理由。
4、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并掌握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與操作、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空間觀念,構建生態課堂。
3、情感目標:在師生互動中不斷增強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重點:在操作活動中發現圓柱的特征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理解曲面和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推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圓柱體實物、剪刀、線等。
【“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