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
【教材理解】
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里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要有一顆愛大自然的心靈。文中的“我”正是這樣的孩子。文章記錄的就是“我”乘船去鄉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運用善于觀察的眼睛捕捉到了這一情景,便使讀者擁有了一只充滿靈性的鳥兒。“我”也正是一個愛自然的孩子,“多么美麗的小鳥啊!”直抒胸臆的贊嘆,勾畫出了一個孩子愛自然的童心。讓“我”感到“美麗”的是鳥的色彩:“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一點“藍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個有著太多問號的年齡,無數的好奇與遐想編織著少年的夢。小鳥這位“不速之客”帶給了“我”許多遐想。文中用了四個問句充滿了孩子的好奇與天真,充滿了童趣。
課文接著描寫了鳥捕魚時的`動態,“一下子沖進水里”,“沒一會兒,它又飛出來了。”,“一下子”,“沒一會”表現了翠鳥飛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間的動作來描寫,這樣完全口語化的表達,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途徑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認識了翠鳥。“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扣住了課題,翠鳥的可愛,童心的可貴都躍然紙上。
本篇課文是以一個小孩子的身份,來寫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筆法是那樣地淺近,樸素,清新,具有一種純真明凈的童趣,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設計理念】
出示課題,激趣質疑—明確要求,合作解疑—總結方法,內化提高
【學情簡介】
學生的年齡較小,自主學習的意識差,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八個。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卡片。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供學生欣賞。
2,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是一只小鳥,它不僅漂亮而且還特別聰明,它會搭船。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⑴是什么鳥要搭船?
⑵這只鳥是什么樣子的?
⑶這只鳥為什么要搭船?
⑷這只鳥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范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4,師:字寶寶被大家的讀書聲吸引,跳出來在課后排好隊等著我們和它們交朋友呢,認識的字把拼音藏起來讀,不認識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學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互讀。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學生齊讀。小組內說認字好方法,學生互助識字。
7,語境中識字。課件出示帶有生字的課文中的句子,指生讀。
(1)()()學舌、教室里靜()()、一()當關,萬()莫開。
(2)謎語:一人力氣大,把天撐破了。
一口吃掉天。
8,檢查識字,小組之內互查,開小火車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出示生字詞卡片,復習鞏固。
二、再讀課文,深入品位。
1,師:剛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現在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你喜歡這樣的鳥嗎,為什么?教師隨著學生的發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多么美麗的小鳥啊!”師:從這句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你想怎么讀這句話?引導學生一邊想小鳥的樣子,一邊讀后面描寫小鳥樣子的句子。
3,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背誦這一段積累語言。
4,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5,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師指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三、積累與擴展。
1,生背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翠鳥的知識介紹給周圍的伙伴。
第三課時
一、檢查朗讀情況,先指名讀,再齊讀。指名檢查背誦情況。
二、指導生字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字型,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生試說筆畫筆順。
2,認真描紅,試寫。提醒學生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3,實物投影學生寫字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爭當“小小書法家”。
4,對筆畫和間架結構不好的進行修改。
5,給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6,練習:邊讀邊寫。
【教學反思】
文章以“搭船的鳥”為題,“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順便乘坐船”。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也正是抓住了這個字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理解“搭”字在課題中的含義。李雨蒙站起來就說是“搭窩”的意思,因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沒有說什么就讓她坐下了。在這里我應該進行適當的評價,把問題留給學生,讓他們學完課文后自己判斷,這個字在課題中是不是她剛才說的意思。不過好在學完課文后我又讓李雨蒙回答了一開始我提出的問題,使她和大家都真正明白了“搭”字的含義。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小鳥的美麗和可愛展開討論,它為什么美麗可愛?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感到“美麗”的是鳥的色彩:“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一點“藍色”。我又及時的讓學生按照書中的寫法進行了仿寫,使學生在習作方面進行了鍛煉。體現小鳥的可愛,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語“一下子”、“沒一會”。這兩個詞都是說翠鳥捕魚速度快,用的時間短,學生在這里又補充了很多表示時間短的詞語,如:“馬上”“突然”“立刻”等,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銜”體現了翠鳥捕魚的技術很高,通過詞語的替換,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用詞的巧妙。
我通過一個個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力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我覺得這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一、讓學生讀課題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確想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二、通過抓重點詞語,詞語的替換,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體會作者用詞是經過反復推敲的。三、仿寫練習,教給了學生一定的寫作方法,使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當然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以后在備課的時候不只要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新臺階。
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父、啦”等5個字,會寫“搭、父”等13個字,認識多音字“啦”,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動作的描述,體會翠鳥的可愛、活潑和“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小鳥與人之間相互信賴的關系,感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美好。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父、啦”等5個字,會寫“搭、父”等13個字,認識多音字“啦”,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2)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互相親近的照片或圖片供學生欣賞,生自由談觀后感。
2、教師導入:一只翠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樣想的呢?讓我們快去看看吧,(課件出示1)(板書課題:15搭船的鳥)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課件出示3)閱讀提示:
(1)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
(3)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課件出示4:生字新詞)
搭船母親外祖父沙啦響羽毛翠鳥
長嘴靜悄悄吞下去哦捕魚鸚鵡
(1)學生自由練讀。
(2)小組內推選一名代表比賽讀。
糾正讀音:注意讀準平舌音“翠、嘴”,翹舌音“沙”,前鼻音“吞、親”,后鼻音“響、鸚”等。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
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5、更換語境:(課件出示5)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讓學生再認。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
1、剛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讀一讀課文。
(課件出示6)邊讀邊想:
(1)搭船的鳥是什么鳥?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歡這只鳥嗎?
(3)你是從課文中哪些詞句了解這只鳥的?
2、學生邊思考,邊勾畫。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7)
(1)母親告訴我,這是一只翠鳥。哦,這只翠鳥搭了我們的船,在捕魚吃呢。
(課件出示8)
(2)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課件出示9)
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4、結合你查找到的關于翠鳥的資料,互相交流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組合作,交流)
伴隨著學生交流感受,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翠鳥資料來了解。
(課件出示10)
翠鳥:俗名魚狗、打魚郎、釣魚郎、刁魚郎。體型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藍色及棕色的翠鳥。上體金屬淺藍綠色,頸側具白色點斑;下體橙棕色,頦白。雌雄鳥嘴的顏色不一樣。生活于海濱一帶及水道沿岸,行動敏捷而富有耐心,以魚為食。翠鳥對生態環境要求比較高,是一種環境指示物種。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至新幾內亞。
【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1
《搭船的鳥》教學設計范文12-21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1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11-26
部編版三年級《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1
《搭船的鳥》說課稿11-23
《搭船的鳥》教學反思9篇11-26
部編版三年級《搭船的鳥》教學設計范文12-21
小學三年級語文《搭船的鳥》練習題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