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時間:2024-11-27 09:39:23 敏冰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通用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通用13篇)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1

  教學內容:

  練習一的第3-7題。

  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

  2.能力目標: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

  3.思教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間十進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難點:不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單位不相鄰的兩個數的換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請你按從大到小的.順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

  你們是怎么想的?

  二、導學階段:

  1、教師發(fā)7厘米的紙條。注意提醒學生量的方法。這張紙條長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單位,該怎樣表示呢?

  先討論,再各抒己見。

  學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有的用數的方法,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應該這樣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個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書: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課桌高度。

  提問:

  這個課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用遷移類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訂正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說明:

  長度間的十進關系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3、4題。

  (1)第3題

  (2)第4題

  重點觀察第1小題:

  1米-2分米=( )分米

  師:長度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要把1米變換成10分米再計算。

  2、小測試:

  5分米=( )厘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60米=( )厘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厘米

  86厘米-46厘米=( )厘米=( )分米

  3、第5-7題練習。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學后記: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2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5例1、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練習一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米、厘米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1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

  2、復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著尺

  子的什么刻度線?

  (2)認整厘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里?

  C.訂正: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把鉛筆的一端對著尺子的"0"刻度線。

  D.認整厘米,再看鉛筆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鉛筆是幾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數嗎?

  E.小結:象8厘米這樣的結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課:

  這張紙條還是整厘米嗎?不是整厘米量出來的數精確嗎?如果要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該怎么辦?

  小結:

  這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就是毫米。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認識

  1、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米尺放大圖上有一些什么樣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認識1毫米

  (1)從觀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這個放大圖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請拿出尺子來隨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1分硬幣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拿出1分硬幣,說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看見食指和拇指之間留下了一條縫,這條小縫的寬大約是多少?

  舉例:你還見過什么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對比出示1厘米長的紙條,量出長度。

  4、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1)出示米尺放大圖: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師領著學生數毫米

  (3)1大格有幾毫米?1大格還可以說是幾厘米?

  小結:所以1厘米等于幾毫米?

  5、用毫米量。

  師: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與用米、厘米量物體的長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認識。

  1量紙條。

  量教師發(fā)的10厘米長的紙條。

  師: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勢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紙條上比量出1分米的長度,移出手勢說:"1分米大約這么長。

  3、厘米、分米的關系。

  師:這么長是幾厘米?這么長還可以說是幾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關系。

  畫出1米長的線段。

  提問: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幾個10厘米?

  1個10厘米是幾分米?2個呢?10個呢?

  這條線段的長是幾分米?還可以說是幾米?

  小結:10分米和1米怎么樣?(板書:1米=10分米)

  三、鞏固練習:

  1、P3、4"做一做"

  2、P5頁1、2題。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毫米1分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學后記: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7千米的認識及"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難點: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卷尺。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師:我們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二、導學階段:

  師: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比米大的長度單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們說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

  從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這些都是用千米做單位的。

  1、出示P7第一幅圖

  說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從這里到葉鎮(zhèn)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從這里到靈山還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體育嗎?誰知道通常體育場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嗎?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書:1000米=1千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教師帶學生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

  分組以人或樹為起點量出100的距離,并仔細觀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并計時。

  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3、教科書P8"做一做"

  組織學生盡量實際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的第1-2題

  第1題連線。

  說說這些交通工具每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

  第2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學后記: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4

  課題:

  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jié)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xù)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5

  [教學內容]

  課本第82-83內容及練習二十相應練習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建立了面積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探究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采用由舊引新的方式,提出學習課題,即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那么,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例4引導學生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根據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算出邊長1分米即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的關系,則由學生自己依次類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回顧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由此引出課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常用長度間的進率與相應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規(guī)律,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教學目標]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面積單位間簡單的換算和改寫。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建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對于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理解與運用。

  [教具準備]

  課件,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搶答比賽1: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板書:米、分米、厘米;進率是10)

  師:常見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用搶答比賽的游戲方式復習已學知識,不但可以為本課新授內容做好鋪墊,而且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師: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師出示1個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說:

  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橫排擺10個,豎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10=100(個);

  ②直接用尺子去量,邊長是10厘米,所以面積為10×10=100(平方厘米);

  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面積為10×10=100(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同時又避免了學生對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死記硬背。]

  (2)師小結:根據剛才我們的推論,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練一練: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學習完新知后,立即通過幾個基本性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鞏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出示:1平方米=()平方分米。

  生可能會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也是100;

  ②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2)出示課件圖形驗證上述結果。

  練一練:

  8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學習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基礎,此處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推導經驗,自己自學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3.師小結。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進率。

  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三、智慧島

  1、口答

  2、做一做。課本83頁。

  3、實際應用

  學校操場跑道長100米、寬2米,這段跑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二十第1題

  六、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學建議:在數學概念學習中,機械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更不理解與有關概念的聯(lián)系。有意義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所學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涵義,了解與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lián)系。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建議要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往往是認識的起點,學習的開端。用好直觀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對于掌握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讓學生探究,主動獲取結論。為了改變以往教學中,過于強調單純的接受學習,而且是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傾向,有必要選擇。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6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了解奧運會知識,體驗學習樂趣,總結學習方法,學生從而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的境界。

  教學重點:

  運用知識解決奧運會比賽項目的數學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靈活解決問題和位置的.猜測。

  教學方法:

  觀察、發(fā)現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溫故互查

  1、搜集有關奧運的數學信息,并與同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

  2、應用所學的知識,試著解決奧運會上的“射擊項目”的數學問題。小組合作完成。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同學們,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我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當五星紅旗在奧運的賽場上徐徐升起,當嘹亮的國歌聲在你耳邊響起,作為一名中國人你們激動嗎……”出示主題圖,引入新課,出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1、做課本第79頁的“田徑項目”中的數學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想一想劉翔用的時間少了多少秒?

  3、小組匯報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有什么收獲?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當堂訓練

  完成80頁“跳水”“射擊”中的數學問題。

  獨立做,最后小組內訂正。個別題全班解決。

  六、知識拓展

  下面是校達標運動會上50米短跑男生成績記錄表。姓名李明胡軍鄭浩王樂樂陸兵

  成績(秒)9.238.989.019.119.05

  (1)根據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賽一下,并記錄下來。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確地比較幾個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生經歷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比較類推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數據體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比較多個數的大小。

  教學工具

  四年級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知識鋪墊

  (一)復習億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1、填空。

  (1)820000是( )位數,最高位是( )位;它與720101的位數( )(相同或不相同)。

  (2)101010是( )位數,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個( )。

  (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個( )。

  2、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

  356 ○ 1280 2010 ○ 1020

  5693 ○ 5297 8064 ○ 8046

  3、引導學生口答:萬以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

  (1)先看有幾位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

  (2)如果位數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類推。

  二、合作探究,教學新知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幅圓遼闊,山河壯麗,氣象萬千,物產豐富,歷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創(chuàng)造和天開萬物造就的自然景觀為我們留下了景象驕人、數量繁多的名勝古跡,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化藝術,招徠各國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有課來到我國旅游。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國家來我國旅游的具體人數。

  師出示課件2011年幾個國家到我國旅游的人數。(單位:人)

  美國:2116100日本:3658200泰國:608000

  俄羅斯:2536300印度:606500韓國:4185400

  2、正確地讀出上面各數。

  3、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4、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在這6個國家中隨意選取兩個國家的人數,比較它們的大小,一人出問題,一人來比較,解答。

  自學提示:試著比較一下數的大小。

  5、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歸納比較方法:位數多的數就大。(板書)

  (二)初步研究新知

  1、兩個億以內不同位數的數大小比較。

  216110○608000

  師:哪一個數大?小組內討論交流。

  小結: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__。

  2、兩個億以內相同位數的數的大小比較。

  608000和606500

  師:位數相同情況怎樣比較?小組內討論交流。

  學生小組匯報:都是六位數,就比最高位,它們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萬位,萬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個是8,一個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個學生說。

  讓學生說出比較的方法: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3、多個數大小比較

  要求:根據到我國旅游人數多少,將這6個國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學生小組內嘗試。

  小組內交流各自比較方法。

  引導比較:分類————七位數相比較———六位數相比較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最好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1)比較每組兩個數的大小

  92504○103600 50140 ○ 61340

  28906 ○28890 620300 ○ 307300

  (2)按照從小到大順序排列大小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四、教師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經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與我們學過的萬以內數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發(fā)現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方法:

  位數不同的兩個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___。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從最高為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五、布置作業(yè):評測練習

  板書

  億以內數的認識

  位數不同兩個數的大小比較位數多的數就大

  位數相同的兩個數大小比較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個數位上的數。

  多個數大小比較先分級再分類比較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8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億以上數的認識,學會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億以上數的讀寫過程,體驗類推、遷移的思想與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大數的認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2 、教學難點:

  掌握中間有0的大數的讀寫方法。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zhèn)游戲——數字魔法,有一個數非常難讀,你們想試一試嗎?

  出示:0。

  生回答后,師說:這么難的數也會讀,真不簡單!接下來它要變了,請仔細看:3004,誰會讀?真了不起!請繼續(xù)看,變變變,507000,這個數好大,你們會嗎?(生回答)

  這么難的數還難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這下不會了吧?

  也會呀,你讀吧!你們真聰明!讀得又對又快,一定知道它們的讀法,誰來說一說億以內的數如何讀。

  看來同學們對億以內數的讀法掌握得很好,在我們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比一億更大的數,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億以上數的認識)

  2 、新知探究

  (一)億以上數的讀法

  1、讀一讀下面畫橫線的數。

  2、試讀出下面各數。

  3、怎樣讀億以內的數?

  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讀出下面各數。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三)億以上數的寫法

  1、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2、試寫出下面各數。

  3、億以上數的寫法。

  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個數為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4、試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五億寫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億六十萬寫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億零七百萬寫作:500407000000

  5、讀寫比較。

  讀法與寫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相同點:從高級起,按級讀數,寫數。

  不同點: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3 、鞏固提升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有一只機靈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氣,想考考大家,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闖關練習。

  第一關:學以致用

  1、我國平均每月生產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大約是3700500000雙。讀作:(三十七億零五十萬)。

  2、四億零五百九十萬四千二百。這個數寫作:(405904200)。

  第二關:火眼金睛

  1、 6008007200中的'每一個0都不讀。(錯誤)

  2、由三十、三十萬、三十億組成的數300030030。(錯誤)

  第三關:精挑細選

  1、用7個十億、8個千萬、5個萬和4個十組成的數寫作(D)

  A、780050040 B、708050040

  C、708005040 D、7080050040

  2、下面各數中,所有的0都不讀的是(C)

  A、906307000 B、1080060000

  C、52072004500 D、5883000600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同時我們還發(fā)現很多數學知識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的。我們在學習時要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舊知識來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板書

  億以上數的認識

  1、億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2、億以上數的讀法、寫法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計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熱身:

  160×40 230×40  19×3  180×40  140×7

  2、豎式筆算:

  45×23=

  85×30=

  二、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1、課件示信息窗圖,學生觀察,你發(fā)現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

  2、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買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錢?

  你會計算嗎?學生自己試著在本上做,做完后小組交流,主要交流每一步計算的過程。兩生板演。

  4、學生班上交流計算過程,特別是要重點讓學生說清楚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時,積的末位應寫在哪一位上,并說明理由。如果學生講不清楚,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清楚。

  5、小練習:321×12   209×18

  三、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解決:買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錢?

  兩生板演,學生做完后同位倆交流。在學生做之前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兩位數乘兩位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應注意什么?

  2、學生根據板演講解計算過程,如果學生列的算式有簡便算法的,師可引導學生試著比較這兩種算法哪種簡便,然后再強調當因數末尾有0時應注意寫簡便算法。

  3、學生小組討論:怎樣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四、課堂檢測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10

  一、設計思想

  新課程將致力于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困難。本課要讓學生經歷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用數學"在前面已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知識沒有用標題的形式明確給出。在這里出現"用數學"的標題,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覺性。第七題是用"停車場"的畫面展開的,描述了停車場上已經停放了9輛汽車,同時還有6輛車正在開進停車場,要解決的是"現有幾輛車"的問題。這類問題,學生首次接觸,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復習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復習難點是文字信息的處理,依靠關聯(lián)詞語理清解題思路。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圖給出的資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于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難。因此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須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圖外的信息資源,學會解答用比較抽象的文字表示條件和問題的題目。

  四、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3、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感知數學,在數學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復習"用數學"第117頁第7題時教師出示沒有文字的情境圖,讓學生自己觀察,并說出發(fā)現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接著出示圖中兩為小朋友的對話,理解"又開來了6輛"這話的含義,告訴學生,圖上開來的'汽車沒有畫出來,應該根據圖上小朋友告訴我們的條件來解決問題。

  七、課前準備

  課件:停車場情境圖,堆雪人圖和媽媽兒子對話圖。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數

  (1)6+( )=11 14-( )=10

  討論:,括號里該填幾?怎么想?指名回答。

  (2)練習

  9+( )=13 8+( )=15 12-( )=2

  5-( )=4 7-( )=1 ( )+7=14

  學生做完后,問是怎樣想的。

  (二)創(chuàng)設情景

  1、出示書上第117頁的第7題。

  (1)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2)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 問:為什么開來的汽車有一輛沒有畫完整?看著這幅圖,你能準確地說出又開來幾輛汽車嗎?

  (4) 引導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5) 問:現在有幾輛車?你會列式嗎?學生說教師板書:9+6=15(輛)

  (6) 問:如果把"又開來了6輛"這句話去掉,讓你們說又開來了幾輛,你們會解答嗎?四人小組說一說,然后派代表說。

  (三)鞏固練習新題

  出示"堆雪人圖",書上第121頁第11題。

  問:你們喜歡堆雪人嗎?

  分組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要求口頭編出一道應用題。)

  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堆雪人嗎?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書上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

  2、出示"對話圖",書上第121頁第12題。

  (1) 分組討論,說一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 引導學生看圖,結合文字理解內容。

  (3) 根據問題列式計算,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 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問題?

  (四)教師總結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數學",大家能夠根據圖上的意思解答問題了。現在老師出一道題目,你還會做嗎?(出示下題)

  2、從你們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據"9+7"的算式,提出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想一想,怎么編?可以與同伴交流,也可以與老師、爸爸媽媽討論,看誰編得好。

  九、板書設計

  十、作業(yè)設計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數學探求知識的興趣,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2、結合“用數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重點體會知識的價值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內容與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那我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只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梅花鹿圖

  圖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離開了,還剩下幾只梅花鹿?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鹿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里有幾只白鵝呢?

  課件出示白鵝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說出圖意再列式。

  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作業(yè)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理解表達式y(tǒng)=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義;

  (2)熟練掌握由的圖象得到函數的圖象的方法;

  (3)會由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討論其性質;

  (4)能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例題和學生練習,使學生能正確作出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并根據圖像求解關系性質的問題;講解例題,總結方法,鞏固練習。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分析、探求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縝密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函數y=Asin(ωx+φ)的性質。

  難點:各種性質的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函數y=Asin(ωx+φ)的性質問題,是三角函數中的重要問題,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考的熱點,因為,函數y=Asin(ωx+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4、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請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jié)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5、布置作業(yè):習題1—7第4,5,6題。

  課后小結

  歸納整理,整體認識

  (1)請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過的知識內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數學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請向老師提出。

  (3)你在這節(jié)課中的'表現怎樣?你的體會是什么?

  課后習題

  作業(yè):習題1—7第4,5,6題。

  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

  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120+30-60,8×5×10

  20+30÷3,120÷3×5

  12×5-40÷2,150-100÷5×4

  100×(38-31)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掛圖及例4(板書后)

  1.引導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潔員,師可問:60位游人需幾名?90位游人呢?

  2.分析題中數量關系,從問題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獨立思考。

  3.交流解題思路(引導說出第2種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個算式呢?(板書后)

  問: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對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練習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書后)

  請生在書上的算式里標出運算順序號。兩名學生板演,同桌互評后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師問:觀察兩小題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兩題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最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小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師:給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tǒng)稱為四則運算,以小組合作形式總結四則運算順序。

  師整理板書四則運算順序。(板書后)

  4.練習P12做一做1、2題。

  5.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 13

  教學目標: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為決策服務。

  2、結合教學滲透理想主義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數據的科學分析,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能從扇形統(tǒng)汁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學難點:

  結合統(tǒng)汁圖正確進行數據分析,為決策服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校運會中我們班好多學生都報名參加了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有的同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最喜歡什么體育項目呢?班長來統(tǒng)計一下

  生1:我喜歡跳繩。

  生2:我喜歡足球。

  生3:我喜歡打乒乓球。

  生4:我喜歡短跑。

  師:剛才班長已經把你們喜歡的體育項目都記下來了,那我們可以對這些原始數據做何處理呢?

  生1:制成統(tǒng)計表

  生2: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種新的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汁圖,大家想從中學會些什么呢?

  2、提出學習目標

  (1)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學生獨立自學教科書第106~107頁上的內容和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完成后在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小組內互相交流、幫助、質疑問難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1)匯報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

  (2)從扇形統(tǒng)汁圖能讀出什么樣的信息?

  (生自由說)

  (3)牛奶中的數學問題。

  看圖,并計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

  (4)錯例展示。

  (每一小組在展示過程中,其它小組均能進行質疑。)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

  邊展示邊引發(fā)知識的.沖突,讓學生更深層次的進行思考: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在學習中碰到困難了嗎?能把你遇到的困難說給大家聽嗎?那你對同學的展示有什么想法與建議嗎?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生活中的數學。

  (1)、 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學生說說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才能做到勞逸結合)

  (2)、 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fā)學生對父母、對家庭的愛)

  2、小小統(tǒng)計員

  (1)統(tǒng)計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根據所學知識試著制作成扇形統(tǒng)汁圖。

  (2)進行數據分析,為家庭開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

【簡單的數學課內教學設計理念】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內比教學總結09-27

名師教學設計理念范文07-12

足球教學設計理念(精選12篇)11-28

《荷花》的教學理念與設計特色09-28

課內教學的感想與反思08-11

課內比教學小結范文09-21

語文數學英語課內比教學心得體會09-23

課內教學總結教學課后總結02-02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6-27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08-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 香蕉成年网站未满十八禁 |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