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02-07 09:25: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透過語言的美來感受浪花的美,領悟到三個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簡析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全詩共分五小節。第一小節講三個孩子坐在海灘看浪花。第二、三、四節分別講三個孩子看著浪花展開各自的想象:讓浪水變淡水;到海底去探險;到海底去采礦。第五節講孩子們沉浸在想象當中,說說笑笑忘了回家。詩歌語言清新、活潑,瑯瑯上口。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去個美麗的地方。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仔細聽,猜猜這個地方是哪兒?(播放海浪聲音)

  2.看,浪花正唱著動聽的歌在歡迎我們呢!(出示浪花圖)

  3.看著這些浪花,你想說什么?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1.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跟著三個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好嗎?(生自由讀)

  3.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看誰在剛才讀課文的時候已經把這幾個詞拼熟了,讀會了。(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齊讀)

  4.這些詞語的意思都能理解嗎?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來。

  5.掌握了這些詞語,讀起課文來肯定更流利了。請小朋友們再讀課文,不過這次的朗讀老師還有個要求。(出示朗讀要求:在這3個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請用鉛筆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6.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問號,在問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綠浪滾滾連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馬鬃,萬馬奔騰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綢,萬里海疆鋪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撫摩孩子的小腳丫。

  7.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幾句話,等會選一束你最喜歡的小浪花讀給大家聽。

  三、深入學習課文,感受浪花的美麗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問號

  1.老師想先選一束我最喜歡的浪花送給大家。(師范讀)

  2.因為老師很喜歡這束愛提問題的小浪花,同樣也喜歡愛提問題、認真學習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3.聽著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聽見無數的浪花都爭著跑過來用它們特有的語言在提問呢!我們也來模仿一下小浪花的聲音好嗎?(生模仿)我還想聽聽浪花由遠而近的聲音,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指導朗讀嘩嘩)

  4.看老師手勢分組朗讀,讀出浪花由遠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覺。

  5.讓我們開開心心地把第一小節連起來讀讀吧!

  過渡:下面老師想聽你們來讀,選一束你最喜歡的浪花吧!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讀讀這句話。

  2.連天涯說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連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過朗讀把連天涯的感覺讀出來嗎?

  3.其實,在這一束束的浪花里,還包含著一個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誰能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孩子的愿望。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我想讓海水變淡水,嘩啦嘩啦澆莊稼!)為什么讓海水變淡水?(因為我們地球上的淡水已經越來越少了,如果海水變淡水,莊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時莊稼會長得更加茂盛,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農民伯伯也會有更大的豐收。)

  5.這個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聽了可高興了,不住地歡叫著(引讀嘩嘩)能把浪花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

  6.這個孩子想著想著,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變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連到了天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句話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綠浪滾滾連天涯。

  7.誰愿意帶上孩子美好的愿望來讀這一節。(指名讀女生讀)

  (三)一束束浪花像馬鬃

  1.為什么喜歡這束浪花呢?

  2.讓我們來看看萬馬奔騰的場面吧!(出示圖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個小朋友能讀出萬馬奔騰的氣勢呢?(剛才**讀得很好,但老師怎么聽都只是一匹馬在奔跑啊。誰來出出主意,怎樣讀才能有萬馬奔騰的氣勢呢?)

  4.生齊讀。

  5.在這束氣勢澎湃的浪花里又藏著孩子怎樣的愿望呢?誰來替這個孩子告訴大家?(出示句子)

  6.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險、自信)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探險、戲、黑鯊)我們勇敢地來讀讀這句話吧!

  7.這個戲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動物和人類也能像朋友一樣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讓我們帶著這個美好的愿望和萬馬奔騰的氣勢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綢

  1.自由讀讀這句話,你腦中展現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出示圖片,指導朗讀)

  2.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實海底就像一個金庫,等著我們運用科學技術去開啟,那里不僅有許多的魚類,藻類,還有石油,天然氣、煤像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無窮無盡的資源。)

  3.聽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們一起來歡慶,聽,它又一次唱起了歡快的歌(出示嘩嘩)

  4.請喜歡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來讀讀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覺得這是一束怎樣的小浪花?(溫柔)從哪里看出來的?(撫摩)

  2.請女生一起來當當溫柔的小浪花吧!(指導朗讀)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話)讀一讀,說說你發現這5句話有什么特點?(比喻句)它們分別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們眼里就更可愛,更美麗了。

  五、有感情朗讀,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資百態的浪花,多么美好;三個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浪花,再來聽聽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樂有感情朗讀整首詩)

  六、拓展

  1.老師很想知道在我們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誰來說說?(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著這些浪花,相信每個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對嗎?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寫在信封上,讓海鷗把你的愿望捎給浪花,帶給大海。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睛天的夜晚,天空中有星星,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能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會背誦課文。

  3、學會5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一個新偏旁:舟字旁,學會一種筆畫,橫折彎。教學重點指導正確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彎彎的月兒小汴的船的意思是彎彎的月亮象小船小小的船指的象月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喜歡看晴的夜空嗎?(出示)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里有什么?月亮什么樣?我們這種形狀的月亮叫做什么?(月牙)夜空這樣美,有位小姑娘總也看不夠用手托著小臉蛋,仰著頭看天空(邊描述邊出示四肢皆能活動的硬紙板做成的小姑娘圖片)看呀看呀,連眼都不眨一下,這時,奇妙的事發生了。小姑娘竟坐到了月亮上。這是怎么回事?小詩《小小的船》將告訴你答案。

  板書課題:

  2 小小的船教學生字:的、船

  二、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獨立學習。

  2、二讀課文、讀準字音。小組學習3、三讀課文,聲音響亮,口齒清楚,不丟字,不加字。指名讀―――評議

  三、出示目標

  1、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字音準確。

  2、背誦課文四、實施目標

  (一)逐句講讀詩句。

  1、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1)提問:彎彎的月兒指的是什么?追問:

  ①月牙什么樣?像什么?

  ②小小的船是什么?指名說齊讀: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

  (2)比較:彎彎的月兒與彎的月心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師小結:彎彎的月兒比彎的月兒更彎、更讓人喜愛。

  (3)比較:小小的船與小船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師小結:小小的般比小船更小、也更討人喜歡。

  (4)指導朗讀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師:聽老師范讀,注意做到:口齒清,聲音響,不丟,不加字,字音要準確。范讀―――仿讀(齊讀―――男女生對讀―――指名讀―――評議)

  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1)過渡:小姑娘托著可愛的小臉蛋兒,望著那兩頭尖尖,像小船一樣的月亮,出了神,意想著月亮真的變成了小船,自己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師生同做小姑娘托小臉出神望月亮的樣子;師同時將坐著的小姑娘紙板模型拿下來放到月亮上并添畫船槳,便圖與書中圖相同)

  (2)提問:我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看到了什么呢?

  (3)引導理解

  閃閃的師:星星在天空中不停地眨眼睛,我們就說這是什么樣的星星?師小結:閃閃的就是一閃一閃的。

  (4)引導理解

  藍藍的。

  ①提問:你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除了看到一閃一閃的星星,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②結合學生回答,引導理解藍藍的。問:課文為什么不說藍的天空呢?指名說

  ③師小結:藍藍的意思是很藍很藍,讓我們覺得天空是那樣美。

  (5)理解只夜空是多么美呀!除報一閃一閃的星星和很藍的天空,竟然什么東西都吸引不了小姑娘!這就是只看見的只的意思,表示除了星星和藍天,別的都沒看見。

  (6)指導朗讀

  我/在小小的/船里(輕聲)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師范讀,生按前面所想的朗讀要求仿計。齊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議

  (7)初步了解什么是想象。

  ①問:月亮真的變成了,小船嗎?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師小結:月亮并沒有真的變成小船,小姑娘也沒有真的坐到月亮上,這都是小姑娘望著月亮想象出來的,并不是真的。

  ②問:現在知道小怎么會坐到月亮上去了嗎?

  (二)朗讀全文

  1、過渡:你喜歡這首詩嗎?請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讀時要做到,(投影):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3)詞連讀,按老師教的方法停頓,注意重音。

  2、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男子生輪讀―――齊讀。

  (三)指導背誦

  美麗的夜空,不但吸引了小姑娘,也吸引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先不是?你愿意把這首描寫夜空的小讀背下來嗎?自由練背―――部分背―――齊背―――指包背(可配上輕緩優美的音樂背景)―――評議―――齊背師按掛圖提示背誦

  四、課后練習

  1、填空彎彎的(),小小的(),小小的()兩頭尖。我在小小的()里坐,只看見閃閃的()藍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了解詞和詞牌。

  1、在中國的詩歌寶庫中,有很多詩詞是寫釣魚的。例如:胡令能的《小兒垂釣》

  2、這節課,我們去欣賞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感受他的釣魚世界。

  3、咱們先來讀讀標題——漁歌子(指名讀)。

  4、“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什么是詞牌呢?

  5、看到《漁歌子》,你能想象這首詞的內容嗎?

  二、初讀,讀得有點“詞”味。

  1、自由讀。下面我們來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至少讀三遍。

  2、指名讀。指三名不同程度的后進生、中等生試讀。

  糾正讀音:白鷺、鱖魚、箬笠、蓑衣?

  注意停頓:劃出節奏,讀出節奏。

  注意押韻:白鷺飛,鱖魚肥,不須歸。

  3、齊讀。評價:真好!不少同學登上第三個臺階了,有點詞味兒了。

  三、品讀,感受詩詞畫面美。

  過渡語:接下來,我們一起進一步品味這首詞。詞的作者張志和,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的詞更有特點。張志和有個好朋友叫顏真卿……

  板書:詞中有畫? 畫中有詞

  1、讀出詞中畫。

  *聽。我們要想讀出詞味兒,除了注意停頓、注意押韻,還要讀出詞中的畫面來。閉上眼睛,聽聽配樂朗誦吧。

  *再聽。你的腦海中有畫面了嗎?再聽一遍。

  *說說。畫面上都有些什么?把相關詞語用橫線劃出來。

  *再讀。誰能把詞中的畫面讀出來?點兩名優等生試讀,評價。

  *齊讀。全班同學齊讀一遍。

  2、畫出詞中畫。

  過渡語:讀得真好!老師都清楚地感受到那個美麗的畫面了。這樣吧,我們一起共同用粉筆畫出來,好嗎?

  師生小結:畫面美嗎?美在哪兒呢?引導學生看黑板,師生共同描述:第一,美在色彩協調……第二,美在動靜結合……

  3、品讀詞中畫。

  過渡語:這畫面太美了!幾支粉筆哪能表現出來呢?一起讀出來吧。

  *師:瞧,這桃花,這流水,讓老師想起一句詩——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師: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讀句子

  生:吹面不寒楊柳風,風里帶著……

  *師:這細雨,也正是——讀句子

  生:雨絲細細的,像牛毛……

  *師:此景此情,讓我們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漁歌子》

  ?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師跟上節奏指點黑板相應的畫面)

  4、想象畫中人。

  過渡語:“斜風細雨不須歸”。誰“不須歸”啊?呵呵,原來是這位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人。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里。這位漁人雖然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但非常耐人尋味。他是誰?為什么“不須歸”呢?

  *詞人簡介。

  到底是“不用歸”還是“不想歸”呢?看看詞人簡介。你讀懂什么了嗎?“貶官”、“隱居”、“煙波釣徒”,這位漁人很有可能就是詞人張志和!

  *想象神情。

  師:(引導看黑板漁人背影圖),如果說這位漁翁就是張志和,那么此時你一定看到他的神情了。想象一下,他的神情是怎樣的呢?

  生:……

  師:選一個最準確的詞語來描述他的神情吧。板書:悠閑自在

  小結:看樣子,“不用歸”也好,“不想歸”也好,“不愿歸”也罷,都對!但都不及一個“不須歸”來得爽快,來得自在!

  *情境誦讀。

  來,讓我們靜靜地坐在烏蓬船上,或者站在古老的石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帶著桃花味兒的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悠閑自在地吟誦——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重復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四、拓展讀,品味詞人“釣”之蘊。

  *過渡語:好一個“斜風細雨不須歸”!

  *拓展:我們的猜想究竟對不對呢?有詞為證,驗證一下。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輕聲讀出來。

  *品味:哥哥的這首詞寫什么?讓我們對照兄弟二人的詞,仔細品味。我當哥哥張松齡,你們就是弟弟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詞、和詞吧。

  五、回味讀,升華詩詞“釣”之情。

  1、讀蘇詞。

  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閑!《漁歌子》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相填寫傳唱。

  出示蘇軾《浣溪沙》,學生試讀。讀著讀著,發現什么了?是啊,蘇軾也曾貶官黃州,他太喜歡這首詞了,于是乎,一字不漏,直接把它納入自己的詞中。

  2、吟唱。

  詞是用來唱的。最后,請大家跟我一起深情吟唱這首詞,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張志和

  詞中有畫 畫中有詞 悠閑自在

  (畫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同時,課件出示雷鋒畫像。

  2.教師講雷鋒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我們了解了雷鋒,可是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詩歌,板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師指導讀“雷鋒”。

  二、讀文識字

  1.雷鋒叔叔知道你們這樣想念他,特意給你們送來了禮物,看一看。(出示課文投影字幕)

  2.這首詩很好聽,你想怎樣讀?(學讀、同桌讀、小組賽讀等)

  (1)如果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學生回答)

  (2)學生自由讀。(自學生字)

  (3)出示本課生字,你認識哪個就讀哪個,說說你在哪里認識這些字的?(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增強識字經驗和愿望,對識字量大的同學給予鼓勵)

  (4)利用生字卡在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5)認讀帶拼音的詞:雷鋒、叔叔、曾經、泥濘、鳥窩、邁步、荊棘、花瓣、螢火蟲、尋覓、需要。(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6)摘掉拼音,你還認識他們嗎?你來試一試。(去拼音讀詞)

  3.游戲鞏固:把生字卡放在板槽中,指兩名同學,教師說字,兩名同學迅速取出相應的字并組詞,其余的學生取出自己的字卡組詞。

  4.對重點的字分析字形、正音:“鋒、曾、濘、晶瑩”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濘”讀四聲。對容易出錯的字多讀幾遍。

  三、指導寫字

  1.指導觀察要寫的字的字形,分析字形特點。(需、邁、叔、鋒、濘)

  2.教師范寫“滴”右半部不要寫成“商”。“泥”右下部應先寫撇,再寫豎彎鉤。“濘”寶蓋宜小,橫要略長。

  3.學生練寫(放音樂)

  四、初讀課文

  1.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四人輪讀,評議、正音。

  3.試著背一背,對背得好的同學給予獎勵。

  五、總結本課內容,說出體會

  六、拓展延伸:把你知道的雷鋒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2機械效率;○3實驗探究滑輪組本節主要包括“○

  的機械效率”三大方面的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以及“機械效率”這兩大內容又是“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基礎,因此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機械效率的學習也為學生在初三學習熱機效率和電機效率打下伏筆,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教材乃至整個初中物理教材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今后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方面分析,學生在前面幾節課已經學習了功的計算為本節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在初二上學期學習速度概念時學生經歷了利用比值的思維去解決兩個相關變量的關系為本節引入機械效率概念做了鋪墊。

  從心理發展階段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初級發展階段,教學設計主要從學生已學知識出發,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進行研究。

  從非智力因素分析,劃片招生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有著較大差別,從而導致他們對學習的需要、興趣、動機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有的放矢,盡可能照顧到大多數群體,力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學習物理的信心與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學習過程,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通過討論法,體驗引入機械效率的完整過程、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組合作展示環節中,學會利用機械效率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通過小組討論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并逐步養成用機械效率評價機械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1、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比較法、討論法、理解記憶法、聯系學習法等

  五、教學用具

  水桶、沙子、礦泉水瓶子、單個滑輪、滑輪組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師父(畫師)的話,來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

  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

  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考考大家,同學們敢挑戰嗎?誰來說說,全世界通用的話是什么話?媽媽最討厭什么蛋?(電話、人話、媽媽 鴨蛋、搗蛋、笨蛋、壞蛋 )

  師: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師引入這一問題,是想告訴大家:有時候思考問題,不妨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板書課題,齊讀)

  【教學反思】這樣一種富于情趣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興趣,活躍了思維,更是契合了本單元的主題——多動腦、思考問題,讓學生能在一種正確的導向下進入到對本課的學習中。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

  2.聽課文錄音,概括文意:

  師: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自由答)

  課文主要寫了一位畫師想考查(),看誰能在同樣大的紙上畫出( )。最后( )的畫得到了畫師( )。

  【教學反思】在這里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有個了解。從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來看,這個對他們并不難,只是后來在老師的評課中得知,其實此處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內容,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根據概括內容的方法,自己來概括,或者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選擇部分詞語來概括。

  概括課文內容是高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能力,從三年級下學期我們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在此向學生慢慢滲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讀課文,感悟妙處

  1、默讀課文,找出三個徒弟的畫的不同表現意圖,并圈出重點詞語進行說明。

  2、交流閱讀感受,重點感知三位徒弟的畫面。

  (1)大徒弟畫了什么?他想怎樣表現駱駝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指名讀(板書:密密麻麻 畫滿)

  猜想:大徒弟可能畫了多少只駱駝?

  (2)二徒弟畫了什么?他想怎樣表現駱駝的多?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板書:許許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畫了多少只駱駝?

  (3)三徒弟怎么畫的?畫了幾只駱駝?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板書:兩只)

  指名讀后問:小徒弟畫的多嗎?從哪里看出很少?(幾條、一只、另一只)

  【教學反思】此處是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合作中為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確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樣畫駱駝的,并能通過圈畫關鍵詞,體悟情感,進而讀出駱駝的多。

  3.看了這三幅畫,你覺得誰畫的駱駝最多,那師傅又最欣賞哪位徒弟的畫呢,你從哪里知道的,請把它找出來。

  4.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畫的多嗎?師傅又是怎樣解釋的呢?

  你們看這幅畫,畫上雖然只有兩只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fú)的群山里走著,若(ruò)隱若現,誰也說不清會從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駱駝,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5、引入師傅的話,你明白了,兩位徒弟明白了嗎?你從哪個詞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總結:小徒弟的畫,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替了無限的可能,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們畫駱駝受到了紙張的限制,數量有限。

  板書:創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員,你能否比小徒弟畫得更妙?

  【教學反思】在此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課堂反應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行的。這也讓我覺得平時我們在學習中,應多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為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種可能的學習資料和資源。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1.聯系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沒有想別人沒有想到的這樣的課文。

  2.說說你有沒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詩作畫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歸來馬蹄香

  4.總結: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答)

  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六、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畫多 二徒弟 許許多多 創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學反思】此處意在讓學生能從課堂拓展到生活,從課堂走到課外,但是課堂上發現學生在此能說的話是不多的,一與他們自身的經歷有關,二與孩子的課外閱讀少有關,所以平時我們應豐富孩子們這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疏通并了解課文內容,第9課《海燕》教學設計。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內容的表層含義,理清層次結構。

  3、分析理解前兩幅畫面,學習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精神

  難點:理解海燕的自信心與洞察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讀,進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檢查預習

  預習作業詳見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前熱身”部分內容,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第9課《海燕》教學設計》。

  (三)整體感知

  1、問題一:聽了剛才的朗誦,同學們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景象?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肯定正確意見:波濤洶涌的大海,暴風雨來臨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飛翔

  2、問題二:這畫面最使你感動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提問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教師肯定:海燕那勇敢無畏的精神。

  3、剛才同學們眼前的畫面是一幅整體的畫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幾幅小的畫面,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內容看可分解幾幅小畫面,各說明什么意思?

  教師抽查提問,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評價三幅畫面:

  第一幅畫面(1—6)暴風雨孕育之時,狂風卷集著烏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暴風雨,海鷗等倉皇逃竄。

  第二幅畫面(7—11)暴風雨逼近之時,烏云直壓海面,海燕奮勇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

  第三幅畫面(12—16)暴風雨即將來臨,烏云閃電的大海上,海燕反復呼喚暴風雨。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02-05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七篇01-15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七篇02-06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五篇01-18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五篇01-2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七篇01-07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1-1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七篇01-08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七篇01-03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01-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香蕉亚洲视频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在线的中文字幕Av | 中文字幕日韩综合网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