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時間:2023-02-22 09:19:3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精選1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精選16篇)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用現有的識字方法,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學會15個生字,理解新詞;

  2.復述課文主要內容,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通過討論和想象,提高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方法

  1.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然后完成課后第二題;

  2.通過合作解疑,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

  通過學習課文,懂得誠信是人生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

  教學重難點

  1.復述、把握主要內容。

  2.懂得誠信是人生的精神財富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疑,導入新課:

  1、世界上有比金錢財富更珍貴的東西嗎?(講一個簡短生動的故事。) (出示:一位母親說:“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闭埜鶕赣H的這句話做一道加法題。(誠實﹢信用﹦財富)做對了嗎?

  我們可以從今天要學的課文《中彩那天》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

  讀課題,讀準“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略讀。自由讀課文,讀通語句。

  2.鼓勵好同學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相機出示關鍵詞。

  (教師范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幺事情?)

  3.請成績一般的同學根據提示復述主要內容。對表達完整的同學提出表揚,發放進步星。

  4.請學困生根據提示復述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只要敢于起來說,就應該表揚,發放進步星。

  5.識字教學:學生自主識字后出示幻燈片,請學生將課后的15個生字歸類,當堂學習掌握。

  跟“手”有關的字:

  跟“心”有關的字:

  最容易記的字:

  最難寫的字:

  自己練習組詞寫兩遍,然后聽寫,改錯。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重點,直奔中心

  1、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中彩那天》,那么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中彩那天的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2、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文章的3-8自然段。請學生自由讀讀3-8自然段,注意讀得準確、流利。讀后想一想,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還不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并試著提問題,小組進行討論解決。

  3、提問題,解決問題

  師:你們都提了些什么問題?(生:為什么父親中了彩還不高興?生:我不理解母親說的“道德難題”是什么?……)

  師:中彩了,我們應該是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激動、興奮才是,可是同學們看看圖中的父親,他高興嗎?這又是怎么回事?父親之所以不高興是因為——(出示句子1)母親安慰我說:“不要煩惱,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

  師:這個道德難題是什么?請學生仔細閱讀,想一想,并和小組的成員說一說。

  師:這個道德難題難就難在是留下奔馳轎車,還是還給庫伯,讓我們一起走進父親當時復雜的內心世界。

  當我迷惑不解的時候,母親讓我看了什么?

  (出示句子2)母親讓我仔細辨別兩張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終于看到中彩的那張右上角有鉛筆寫的淡淡的K字。請學生齊讀。這句話中連用了(3個看)從這三個看中,你又看出了什么?誰能走進這位父親的內心世界。

  師:“K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從這句話請你們揣測一下父親用橡皮擦掉K字時會想些什么?

  (出示嶄新鮮亮的奔馳汽車圖)

  師:面對如此的奔馳汽車,父親確實想把它留下來,現在老師想請大家再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位父親,如果你是以一人的工作承擔起家庭責任的父親,如果你想把這輛車留下來,你會為自己尋找怎樣的理由,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在課文中找找能把汽車留下來的理由,作個記號。(出示句子3):“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生活很拮據。”“他夢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指導讀:“夢寐以求”要讀出那種迫切想得到的心情,“自己”要重讀)

  指名匯報:用上句式:因為……所以,也許我可以……

  師:面對一輛如此充滿誘惑力的車,同樣是面對這些看起來如此堂而皇之的理由,汽車是留還是還呢?從這“淡淡”的K字上,可見父親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的。這句話怎么讀呢?“淡淡”應讀得慢一些,顯得意味深長(師范讀--生齊讀)

  師:這就是父親所面臨的道德難題。父親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有沒有作決定呢?

  師:父親的道德難題解開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生讀九自然段)

  師:為什么父親打了電話后就顯得特別高興?請同學們聯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讀一讀。

  (出示句子4)“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蹦阍鯓永斫饽赣H這句話的?

  師:雖然別人不知道這件事。父親有將車據為己有的好機會。但是,“誠實、有信用”的做人原則又不允許父親把車留下,所以父親選擇了還車。

  (引讀)是呀,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生)最富有的時刻。“最富有的時刻”是什么意思?(生:是說父親擺脫了道德難題,戰勝了自己,堅持了誠實、有信用的原則。)

  師:這個道德難題就是作一個人的——誠信

  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兩句話。

  二、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有感情朗讀4-10自然段,體會“我”“喜悅——迷惑不解——高興”的感情變化。

  2.發揮想象,回答問題。

 、賻觳哑囬_走后,“我們”一家的.心情怎樣,體會人物對話。

  ②“父親”不把汽車給庫伯,結果會怎樣?

 、廴绻闶俏闹械哪骋粋角色,又會怎樣做?

  3.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1)體會開頭和結尾的聯系。

  (2)說說為什么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理解這個“富有”的特殊意義)

  4.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心里。我們已完全被父親的這種誠實打動,對于一個人來說,物質的富裕當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實、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樂的真正源泉。文中,還有一個人物也是我們所要好好琢磨的,下節課我們一起再來研究。

  讓學生將自己讀懂的內容改成問題,向其它同學提問。

  學生問:“父親”正面臨的一個道德問題是什幺?

  教師追問:沒有道德的人會怎樣做?

  學生問:為什幺“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教師追問:汽車難道不是財富嗎?

  教師幫助學生舉例:“父親”為什幺中了彩還不高興?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充分地說明理由和根據。

  5.將自己所說的內容寫一寫。

  板書:

  5、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嚴肅

  ﹨誠實/打

  誠﹨有信用/電

  信↘↙話

  高興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2

  一、教材分析

  跟隨著小潔的目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澈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攥緊了面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小潔只是在那面”明鏡“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開的手,但對每個人來說,在這一瞬間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這點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潔美好的心靈。

  讓我們把這清澈的`湖水,作為一面永遠的”明鏡“吧。別忘記小潔那企盼的目光。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側、卷“12個生字,會寫”失、覺“等8個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學重點

  認字12個,會寫8個,能熟讀并背誦課文。

  四、教學難點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養成環境保護意識。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聯系實際,談話導入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過湖水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眼睛里的湖水是什么樣子的?面對湖水你是怎樣想的?(出示課題)

  2、出示”清澈“一詞,該怎樣讀?怎樣記?

  二、初讀課文,識字認字

  1、教師范讀、領讀生字。

  2、指名學生讀,教師注意聽,糾正錯誤發音。

  3、出示”幻“和”幼“:請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區別,并說說怎樣讀?

  4、出示”扔“和”跨“:想一想用我們學過的識記方法,應怎樣識記?

  5、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標出不認識的或易錯的字。

  6、請學生自讀、教師在旁邊巡視指導答疑。

  7、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分段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認讀第一段。

  2、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畫面,配置音樂,進行范讀。

  3、請學生朗讀思考兩分鐘,說說本段的段落大意。

  4、”欣賞“一詞怎樣理解?它的同義詞有哪些?是否可以替換?為什么?

  5、兩岸的風景怎樣?請找出描寫風景的句子。

  6、你覺得這段中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7、請大家注意:”小潔坐在船上吃面包“這句話?聪挛,想一想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多媒體展示畫面,配置音樂,老師有感情范讀。

  2、指名朗讀,認真聽其發音及語氣,并及時糾正其錯誤之處。

  3、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在旁指導。

  4、提出問題:

  (1)小潔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的時候,看到了什么?

  (2)”小潔回過頭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他“指的是誰?你從”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體會到什么?

  5、組織學生交流。

  6、小潔的面包紙怎樣處理了呢?你想知道嗎?(引入下一段)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段,反復朗讀,理解課文。

  1、指名朗讀。

  2、提問:”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罢埓蠹宜伎家幌逻@句話是什么意思?

  3、出示”攥“字,怎么讀?怎樣識記?說說相應的同義詞。

  4、請大家再次齊讀課文:這樣結尾有什么好處?

  四、小結

  1、老師總結本課內容,鼓勵和表揚課堂上敢于發言的同學。

  2、布置作業:請大家在熟讀課文基礎上獨立完成課后”讀讀說說“一題。

  [第2課時]

  一、復習引入,通過復習鞏固課文

  1、請學生背誦課文。

  2、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學生觀察主題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大意敘述出來。

  3、請學生朗讀課文,讓大家指出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4、請大家帶著對課文的理解,齊讀課文。

  二、談感想,小結

  1、請學生談談學習了本課有什么感受?

  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今后自己該怎樣去做?

  2、老師點評。

  三、認讀課文生字

  1、請學生自己認讀課文生字,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指名學生認讀課文生字。

  3、反復出示生字,讓學生集體認讀,并組詞。

  4、板書多音字:得為卷

  請學生組詞認讀。

  四、指導寫字

  1、請學生認讀”我會寫“中的字并組詞。

  2、請學生觀察”我會寫“中的字在寫的時候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提醒學生注意提手旁和目字旁的寫法。

  4、請學生描紅”我會寫“一題。

  5、爭做”小醫生“。

  (1)教師把學生寫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問題的字,拿到黑板上,學生做”醫生“,診斷哪些字寫得好,哪些字寫得不夠好。

  (2)同桌互查,比較欣賞。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3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麗

  2、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概括1-3段段意

 。ǘ┙虒W重難點:

  重點:概括1-3段段意

  難點: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麗

 。ㄈ┱n前準備:掛圖、幻燈、

 。ㄋ模┙虒W過程:

  一、揭題

  1、

  出示掛圖:這是什么花?你看了圖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聽錄音,思考:哪幾段直接寫了荷花?(1-3)

  二、學習字詞

  1、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反饋:

  字音: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讀準花骨朵,畫圖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畫()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詞:蓮蓬:看圖理解挨挨擠擠:做動作理解

  3、指名讀課文,注意讀音正確,不多字漏字,不讀破句

  4、齊讀課文,讀出你想表現的感覺。

  三、學習1-3段

  1、

  默讀1-3段,思考:這三段分別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荷花的?

  (清香、形態、姿勢)

  2、

  學習第一段

  ●讀,找出寫荷花香氣很誘人的詞?

  ●概括段意?(我一進公園,就聞到一陣荷花的清香。)

  3、

  學習第二段

  ●指名讀,標好句號

  ●劃出直接寫荷花形狀的句子(4、5、6)

  ●寫了哪幾種不同的形態?(全開、剛開、未開)從圖中找出這三種形態的荷花。

  ●課文用什么詞把三部分連接起來的?(有的……有的)

  ●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為什么?(2)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讀句子,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體會哪個詞用的好?

 。皩懗隽撕苫ǖ耐ねび窳、生機昂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劃出寫荷葉的句子

  這句話中寫荷葉又多又密的詞是(),寫荷葉顏色的詞是(),寫荷葉形狀的詞是()。

  ●這段話主要寫荷花,為什么要寫荷葉?(荷葉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綠的荷葉的襯托下,荷花顯得更美麗了。

  ●小結,這段話荷花的形狀。誰能概括的說說荷花的形狀美在哪里?

 。ㄩ_的多,形狀各異,白花、黃蓮蓬、綠荷葉,顏色美)

  ●感情朗讀

  ●概括段意?(荷花形狀各異,十分美麗。)

  3、學習第三段

  ●理解姿勢:姿態

  ●看圖說說白荷花有哪些姿勢?用一個詞概括?(千姿百態)

  ●為什么畫家如果能畫出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樣子,而且他們的樣子不時的在改變。畫家要畫下來,是不可能的.。課文這么寫是為了說明荷花姿勢美。)

  ●感情朗讀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勢很美。)

  4、

  讀1-3段

  四、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看圖仿寫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有的()。

  板書:

  清香

  荷花

  形態

  形狀各異

  姿勢

  千姿百態

  第二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學習課文4、5段,進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誦課文2、3段

 。ǘ┙虒W重難點:

  重點:感受荷花之美

  難點:

  感受荷花之美、背誦課文2、3段

  (三)課前準備:投影片、

 。ㄋ模┙虒W過程:

  一、復習

  1、有感情朗讀1-3段,說說課文從哪幾方面寫荷花的美?

  2、背誦第二段

  二、學習4、5段

  1、聽錄音,討論:這兩段寫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

  2、學習第四段

  ●面對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嗎?美在哪里?

 。o態美: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下,光彩照人;動態美,風吹來,與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麗。)

  ●蜻蜓告訴我飛行的快樂,小魚告訴我做了好夢,說明什么?(它們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樂,從而襯托出荷花的美麗。

  ●為什么我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讀

  ●練習背誦

  ●概括段意(我看著美麗的荷花,仿佛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3、背誦自己知道的有關荷花的詩句。

  四、作業

  1、完成作業

  2、給荷花上色

  板書:

  荷花想象(仿佛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朵白荷花)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喜歡朗讀詩歌。理解“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的意思。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的意思。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方案一:聽音樂導入。

  1、播放《百鳥朝鳳》片段,讓學生說說仿佛聽到、看到了什么。

  2、導語揭題:

  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是一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鳥類的身影。那么鳥媽媽是怎樣把他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

  學生齊讀課題。

  方案二:看圖導入。

  1、出示插圖:兩只蛋旁邊畫有一只小鳥。

  看見這些你會想到什么?

  2、教師板書課題:兩只鳥蛋

  學生齊讀課題。識記“蛋”字。(給“蛋”組詞。)

  方案三:觀察、觸摸實物導入。

  1、讓學生摸盒子里的'實物,有什么感覺?猜猜這是什么?——鳥蛋

  2、讓學生觀察實物后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字就多讀幾遍。

  2、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再讀課文。自由讀或同桌互讀互幫。

  4、指名在全班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議。學習其優點,糾正其缺點。

  5、齊讀全文。

  三、結合語境,識記生字

  1、學生在課文中圈出生字,讀讀,想想,有什么好的記字方法。

  2、同桌或小組交流:有哪些記住生字的好辦法。

  3、用多種方法識記。

  做動作識字:“取、捧、抬,連”

  聯系生活常識識字:“蛋、涼、輕”

  找反義詞識字:輕

  說話識字:“仿佛、定”

  做練習題,區分“向”和“像”,學習“向”。

  4、把生字放回課文——生自由讀課文。

  5、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讀后指名評價。

  6、分小節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小組內表演讀,全班表演讀。

  四、總結

  從這篇小課文里我們看到了一位可愛的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讓我們再一次對這位小男孩兒投去敬佩的目光吧。(出示文中插圖)

  五、作業

  把課堂上收獲說給你的家人或好朋友聽。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2.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步驟:

 。ㄒ唬⿲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他們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將軍在思索著,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帶著同樣的思索來學習一篇課文“豐碑”。(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認識的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學生朗讀課文

  1.集體朗讀,讀準字音,語句通順。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3.投影本課生字,讓學生做填空練習。

  4.正確理解下列詞語:

  豐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偉大的功績。

  襲擊:本課指出其不意的打擊。

  惡劣:非常不好,很壞。

  嚴峻:嚴肅、嚴厲。

  覆蓋:遮蓋。

  晶瑩: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塊。課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說明天氣非常寒冷。

  安詳:形容人的表情平靜,動作從容不迫。

  考驗:通過具體事件、行動或困難環境來檢驗是否正確。

  鎮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不亂。

  5.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ㄋ模┳詫W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小組討論后,把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

  可能會有這樣幾個問題:

 。1)在整篇文章中,將軍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

 。2)文章開始描寫了天氣的寒冷,這一內容有什么作用?(或:為什么說紅軍隊伍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

 。3)為什么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呢?

 。ㄎ澹┭芯繂栴}

  1.自讀課文,思考上面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以4人為一小組,可選一組長進行組織,爭取小組成員都參與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

 。╨)先通過理解第l-2自然段,明確為什么說紅軍隊伍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

 、傧壤斫馐裁词恰皣谰目简灐,然后從環境惡劣、裝備差這兩方面理解考驗的嚴峻。(抓重點詞:a.4個“可能”;b.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

 、谕ㄟ^理解將軍的一句話,體會他的心情。

 。▽④姾軗模f明考驗的確嚴峻。)

  (2)了解軍需處長犧牲時的形象。

  a.理解“單薄破舊”的含義。

  b.啟發學生聯系前兩自然段談。(天氣冷,裝備差。)

  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

 。3)理解將軍的心情。

 、俳Y合第8-12自然段,談談:面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將軍的心情是怎樣的?(先概括地說,將軍先憤怒了,后又被感動了,再聯系有關詞句重點理解。主要抓“吼道”、“紅著眼睛”、“豹子”、“抖動”等詞。)

 、诟星槔首x第8-10自然段。(體會將軍憤怒的心清。)

 、郛攲④娭辣粌鏊赖木褪擒娦杼庨L時,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寫軍需處長死去時的神態的語句,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僭俅物@示大雪覆蓋軍需處長的畫面,結合語言文字談談從哪兒看出來被凍死的軍需處長的神態很鎮定、安詳?

 。ㄒ龑W生結合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的句子來談。)

 、谠僬務勊麨槭裁磿@么鎮定和安詳?

  (5)體會軍禮的莊嚴及將軍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對比

  a.他舉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

  b.他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敬了一個軍禮。

 、谕ㄟ^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體會軍禮的莊嚴。

 、鄹星槔首x第11-12自然段。

 。6)理解“豐碑”的含義:

 、俾撓档13自然段,再結合上文,談談為什么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ㄏ壤斫狻柏S碑”的意思,再說說為什么是晶瑩的豐碑;從外表和精神兩方面來體會。)

  ②結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戰士們的腳步聲為什么是“沉重而堅定”的。

 。ǔ林兀菏ボ娦杼庨L心情沉重;堅定:a.為軍需處長的精神感動和鼓舞;b.充滿必勝的信心。)

 、劾斫庾詈笠痪湓。

 。┛偨Y

  是啊,這座晶瑩的.豐碑不僅感染了將軍,感染了這支隊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讓我們把這座晶瑩的豐碑牢牢樹在心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獨自練習朗讀,邊讀,邊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一些句子深刻的含義。

  2.小組內每個同學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朗讀,互相評議。

  3.小組推薦人選參加全班朗讀比賽。

 。ǘ學習寫作方法

  1.快速瀏覽課文,體會:課文哪些地方寫的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并說說為什么?

  2.討論交流:

  (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將軍的神態變化寫的詳細,以突出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精神,對紅軍部隊的任務,所遇到的困難寫得簡略。)

 。ㄈ┛偨Y

  分小組講自己課下準備好的有關長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全班講,看誰講的最感人。

 。ㄎ澹┎贾米鳂I

  1.熟記本課的生字。

  2.在感情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豐碑》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利用電化教學手段,出示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合語言文字,從軍需處長的動作中理解他的神態為什么是鎮定、安詳的,進而體會他的獻身精神,進一步理解“晶瑩的豐碑”更深一層的含義是指精神崇高純潔。課前搜集有關長征中發生的感人故事。課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動

  如果為“豐碑”寫碑文,你想寫些什么?想好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6

  【學習目標】

  1、識記字詞文常知識。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

  3、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4、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5、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2、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前,最好能背下《談讀書》這篇文章。

  第二課時前,找《咬文嚼字》的文章,與《不求甚解》進行對比,再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經驗、方法等方面的資料。

  【課時安排】

  【教學流程】

  教學要點:

  識記積累字詞文常知識;感知《不求甚解》的內容;反省讀書的態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一、導入: 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閱讀《不求甚解》

  并思考: 了解有關駁論文的知識

  1、文章批駁的.觀點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沒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那他的有怎樣的態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兩層含義?

  明確:態度:養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要訣在于“會意”。第一,虛心,書不一定都都讀懂;第二,讀書方法:不固執一點,而要了解大意。

  3、對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作者持什么態度?他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贊同提倡。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

  4、對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我們該如何全面理解?

  明確:“不求甚解”不是讀書馬馬虎虎,很不認真;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

  5、作者最后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

  明確:書要反復讀。

  三、列出閱讀提綱(板書)

  提示:按三段論的模式進行

  分析陶淵明讀書態度,指明“不求甚解”含義。

  樹立靶子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強調書必須反復讀表明態度全面解釋“不求甚解”。

  四、討論:

  文章是駁論文還是立論文?駁論文又是如何駁的?談一談你的理解。

  明確:駁的是“論點”,先全面闡述“不求甚解”的含義,進而提倡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從而表明自己的觀點;又從“會意”角度,列舉古人讀書的例子,并闡明自己的正確論點:讀書在會意,不要死摳字眼,為一個局部而放棄整體,最后又強調了“書必須反復讀”的主張。這樣通過樹立自己正確的觀點從而駁倒敵論。

  五、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佟耙婏L使舵”新解②“班門弄斧”辯③“濫竿充數”辯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

  “見風使舵”一詞,多用于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

  “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的新意。

  “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于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六、小結: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萬不可忽略:“好讀書”,其不可斷章取義。我們應該要全面地分析問題,理解理解問題。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設計思路】

  學生自學、討論的課堂,教師需要時時監控課堂,幫助學生能順利的進行討論,其討論有實質性的內容。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也需要教師先想想學生會如何思考,以更好的調控,講學生所未想,學生能想到的就省去不講。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7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小說情節。

  2.品味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農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達效果。

  4.認識“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認識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心里活動。

  2.梳理小說情節,認識“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

  3.學習小說對農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三、教學難點

  1.體會小說運用對話展開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以情致導,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年風調雨順,你家的糧食大豐收了,你們的心里會是什么滋味?可世事并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糧食豐收了,卻一點都樂不起來,反而要愁眉苦臉的,你們信不信?不信就一起來看看舊中國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了。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課本,一起來學習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題目讀一遍。

  2、關于老舍,你們了解到了些什么?哪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教師看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同學們把課文從頭到尾的認真讀一遍,邊讀邊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勾畫出來并在旁邊作點簡要的點評。

  2、讀了全文后,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自讀課文,自主探究

  1、前面我們已經學了三篇小說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前面的三篇小說我們是如何學的。

  2、今天的這篇小說你們覺得應該怎樣學?

  (重點引導學生從小說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賞”的方法來閱讀一篇文章)

  3、這篇課文很長,是一篇小說。課文的主人公是誰?寫了有關他們的哪幾件事?請用最簡練的語言分別把這幾件事概括出來。

  (主人公是舊氈帽朋友。寫了他們糶米、購物、會飲三件事。)

  4、運用對話描寫是本文的顯著特點,隨著對話的逐步展開,小說的故事情節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舊氈帽的心理或行為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先來分角色讀課文,并思考“探究·練習一”

  四、小結

  1.結合課后練習一,引導學生從人物對話中理出關鍵信息。討論舊氈帽朋友們豐收后更加不幸的原因。

  2.布置作業,思考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對小說的故事情節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大家說,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大家說,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

  二、合作探究

  1.引導學生對主要人物一舊氈帽朋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人物和我們常見的小說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2.指出:“舊氈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帶的農名。課文中用帶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點代指人,塑造了蘇南一帶的農民群像。

  3.提問:如果課文中不采用這種寫法,而是塑造一個或幾個有名有姓的具體人物來展開這個故事,與現在的寫法相比,哪一種表達效果更好一些?鼓勵學牛提出自己的見解。

  4.補充:這就是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的特點。小說通過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說揭示的主題更具有普遍意義,

  反映的社會生活更為寬廣。讓學生瀏覽課文,并體會。

  5.引導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思考。提示:這篇小說運用了鮮明的對照手法來處理安排材料,讓學生試著在

  課文中找出來,并體會其作用。

  6.講解:從這些對比中,以及人物的對話中我們找出了農民“豐收成災”的.原因。結合小說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組織學生對小說主題分組討論并發言。

  三、總結

  1.小結:這篇小說塑造了舊中國農民的群像,通過他們“豐收成災”的遭遇描繪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來回巡視。

  3. 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悲慘命運和小說反映的時代狀況

  四、本課總結

  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初期江南農村為背景,通過舊氈帽朋友們“豐收成災”的

  遭遇,描繪了舊中國農民共同的悲慘命運,表現了作家對鄉村、對農民真摯的同情,

  讓我們體會到作家對當時社會的憤恨之情。

  五、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生要學會結合生活品味感悟,悟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來。課后可以讓學生搜集反映舊中國農村和農民情況的一些資料,寫一篇觀后感或讀后感,以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8

  教學目的

  1、練習聲旁,通過組詞比較形聲字

  2、詞語搭配練習

  3、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練習聲旁,通過組詞比較形近字

  教學方法:練習法、朗讀法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照樣子寫一寫

  1、讓學生說出自己組成的字

  2、組詞

  3、延伸:讓學生區別每組字

  二、詞語搭配練習

  1、練習課文中的內容

  2、延伸:讓學生換修飾語。

  三。照樣子說一說

  1.讓學生讀文中的例句。

  2.學生說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師給學生強調造的句子要把一種事物比做另一種事物。

  4.學生互評造的句子,教師點評。

  第二課時

  一、自讀<塘鵝媽媽>

  1.讓學生自己認字

  2.大聲朗讀。

  3.引導學生下課嘗試,閉緊嘴巴,別人怎么誘惑自己都不張嘴的滋味,體會塘鵝xx的心情。

  二、夸夸我們的'媽媽

  1.讓學生想xx的優點。

  2.讓學生夸夸自己的媽媽。

  三、給媽媽過節

  1.了解三八節的常識。

  2.為媽媽做件事。

  3.練習寫留言條,寫祝詞。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9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鞏固練習

  寫一寫,填一填,畫一畫。(針對課文內容畫一畫)然后寫出青蛙講的故事的名字。

  二、表演

  1.說一說小魚心情的變化。(板書:好奇――著急――高興)

  2.說一說青蛙的表情。(板書:大眼睛轉了一下大眼睛轉了兩下)

  (教師如果隨學生的回答板畫,更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熱情。)

  3.全班推薦4個小評委,組成評委團。

  4.分小組排練。(教師要提醒學生分工合作――小導演、小解說、小演員。注意加上動作,表情的變化,如果能加上合理的想像,語言表達完整,就被評選為表演優勝小組。還可以設立多種獎勵的名稱如最佳小魚、最佳青蛙、最佳導演……激發學生的`表演欲。)

  5.小組展示。

  三、作業設計

  自己試著畫一幅畫,然后編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真讀詞讀句,完成練習。

  2.指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積累,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完成選字填空

  1.出示“再、也、又”。指名讀。教師講解:這三個詞都有重復的意思,但在運用時也有差別,讓我們看看他們怎樣用在句子中。

  2.學生獨立做。

  3.訂正。

  二、完成“看一看,填一填”

  1.說說這些偏旁的名字。

  2.仔細想一想,他們都和什么有關?

  3.學生獨立填寫,可以多寫幾個。

  4.補充填寫書后的偏旁表。

  三、完成“想一想,填一填”

  1.學生獨立填寫。

  2.指名讀句子,檢查填寫情況。

  3.延伸練習,拓展思維:青蛙和小魚都有(針對學生的不同意見展開討論)

  四、作業設計

  1.從學過的課文中選擇20個生字,練習書寫。

  2.查找有關李白的資料并收集兩首李白寫的詩。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制作朋友卡,加深對朋友的了解。

  2.積累李白的詩,加深對李白的了解。

  3.掌握一把“金鑰匙”:“多比比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古詩《贈汪倫》

  1.談話導入:課下每個同學都收集了李白的資料,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李白吧。(交流收集的資料)

  2.學生借助拼音將古詩讀通。

  3.指名讀?醋忠羰欠褡x準確。

  4.教師講詩意。

  5.學生練習背誦。

  6.交流收集到的李白寫的其他的詩。

  二、“金鑰匙”

  1.自由讀。對“金鑰匙”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

  2.說說你拿到了一把什么樣的金鑰匙。

  3.你打算怎樣“多比比”呢?(引導學生從自檢的角度來談,可以跟自己以前比,看到進步,激勵自己;可以跟同學比,看到差距,繼續努力,通過比較,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三、制作朋友卡片

  1.讓學生看看書中提供的朋友卡片的內容,然后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補充上什么內容?

  2.學生填寫朋友卡片。(可以寫在書上,也可以寫在本子上進行裝飾,保存。)

  四、作業設計

  1.已經掌握了“多比比”這把金鑰匙,就將自己的情況寫在本子上。

  2.認真填寫朋友卡片,經常翻看運用。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0

  教學目標

  1.誦讀謎語詩,認識“六、七”等5個生字,會寫“八、十”2個字。(重點)

  2.區分3組形近字。學習運用加減識字法和圖文對照識字法識記生字。(重點)

  3.正確美觀地書寫“二、三”等4個字,引導學生掌握“從上到下”和“先橫后豎”的筆順規則。(重點)

  4.誦讀、積累古詩《詠鵝》。

  5.引導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讀書,養成親子閱讀的良好習慣,創造更加溫馨的閱讀氛圍。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帶有插圖的課件。

  2.田字格磁力貼。

  學生準備:

  “六、七、八、九、十”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孩子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語文王國的城門外,看,漫天雪花也擋不住這里的居民迎接我們的熱情,聽,那個孩子在吟誦什么呢?(動畫演示:漫天雪花中一個孩子在吟詩“一片兩片三四片……”)

  二、趣味活動,識字寫字

  1.教師放大動畫音量,引導學生和動畫里的孩子一同誦讀這首謎語詩。

  2.教師利用課件出示這首謎語詩,指名領讀,小組練讀,齊聲誦讀。

  3.小組交流:從這首小詩中讀懂了什么?

  4.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這首詩的謎底是雪花!耙黄瑑善笔钦f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飛入水中都不見”。

  5.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詩中有10個數字:“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然后利用課件交流識字。

  (1)鼓勵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些數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領大家讀一讀。

  (2)還有哪些數字不認識,指給同桌或者小組同學看,請他們教教自己。

  (3)引導學生發現哪些數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到前面指給大家看,并領讀。

  (4)開火車讀生字,并組成詞語,或者說一句話。

  6.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書寫內容,交流書寫“八”“十”。

  (1)每個生字由幾筆組成?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觀察到的和小組同伴說一說。

  (2)學生先描紅,再練習書寫。

  (3)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作品,師生評議:哪一筆寫得好?好在哪里?

  (4)根據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修改自己的書寫。

  三、情境活動,對比差異

  1.過渡:瞧,天晴了,漢字王國的居民們在歡迎我們呢!(課件出示6個“居民”,身上分別寫著:人、天、口、田、日、目,按順序兩兩手拉手。)

  2.小組交流:每對漢字兄弟長得都很像,你能區分開他們嗎?

  3.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人”和“天”——一個“人”伸直胳膊,頭上頂著一塊木板就是“天”。一“人”不變,二人為“天”。

  (2)“口”和“田”——張開“口”,里面沒有東西。“田”地中間有交叉的小路。

  (3)“日”和“目”——太陽有一個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橫!澳俊笔侨说难劬,眼睛里有兩滴眼淚,所以“目”里面有兩橫。

  4.鞏固應用:請同學們大聲說出這6個“居民”的名字,并選擇喜歡的一組“居民”,分別組詞語或者說句子。

  四、指導書寫,掌握規則

  1.課件播放動畫。漢字王國里的老師正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字“二、三”,學生認真觀察這位老師的書寫順序。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這兩個字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3.小結并板書漢字的第一條筆順規則就是“從上到下”。

  4.教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寫生字“十、禾”,引導學生觀察后交流:這兩個字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5.小結并板書漢字的第二條筆順規則就是“先橫后豎”。

  6.互動活動: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除了要根據正確的`筆順規則認真書寫外,還要注意書寫姿勢。什么樣的書寫姿勢是標準的呢?請大家一邊調整坐姿,一邊說。

  7.學生自主練習,先書空,一邊書空一邊說筆順規則,再描紅,最后練寫。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筆。

  8.利用投影儀展示作品,引導學生針對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筆畫書寫的長短進行點評。

  9.小結:要想把字寫得端正,不僅筆順要正確,同時要注意筆畫的位置等,這樣才能把字寫得美觀、大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了一首謎語詩,誰來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齊背)這節課我們還會學到一首古詩喲,快來進入這節課的學習吧!

  二、誦讀古詩

  1.教師播放古代私塾里教書先生正在教孩子讀古詩《詠鵝》的動畫,會讀的同學可以跟著視頻一起誦讀。

  2.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

  3.小組交流學習情況,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直到全組同學都會朗讀為止。

  4.教師再次播放教書先生讀古詩的動畫,組織學生模仿教書先生的節奏和語調練習誦讀。

  5.引導學生想象并交流,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他在寫這首古詩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6.課件播放古詩《詠鵝》所描寫的畫面,學生一邊欣賞,一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意思。

  7.齊聲誦讀,背誦古詩。

  三、親子閱讀

  1.過渡:下課了,漢字王國的孩子們在一邊拍手一邊讀兒歌呢!

  2.課件播放兒歌《小兔子乖乖》,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兒歌里都有誰?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3.自由讀《小兔子乖乖》,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圈起來,問問老師,再多讀幾遍。

  4.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5.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第一次,小兔子為什么不開門?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說?第二次,小兔子為什么開門了?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會怎樣說這段話?

  6.分角色朗讀。

  四、拓展延伸

  1.討論: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2.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這首小兒歌。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4個生字及新詞,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

  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控學習時間、演示、引導與點撥。

  2、圍繞有關段落、語句,深入探究,感悟當時情況的危急。

  3、讓學生出主意,想辦法,然后逐個分析,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讓學生看相關演示,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從而悟出船長的辦法是方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驚險,并從中受到啟示。

  重難點分析:

  1、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2、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辦法?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了解其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1、跳水,讓你想到了什么?

  課件展示

  2、簡單介紹作者。

  課件展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展示課件,了解故事內容。

  學生匯報交流,談初讀課文的印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脈絡。

  課件展示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3、匯報初讀情況。交流初讀印象。

  (1)船長的兒子被猴子戲弄,爬上桅桿去追猴子,后來走上的橫木遇到了危險。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2)對于文中的船長印象最深,他是個有頭腦的人。

  三、質疑問難,師生交流。

  1、這個孩子是怎樣走上的橫木的?從哪兒可以看出他的處境危險?

  課件展示

  2、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著孩子跳水?

  課件展示

  3、有沒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課件展示

  四、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五、作業

  1、讀熟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讀全文。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明確本節課的探究目標。(由學生質疑時的疑點整理出來。)

  二、探究課文,師生交流。

  1、自讀課文,圍繞目標進行感悟、探究。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收獲,探討疑點,教師巡視指導。

  3、班上匯報與交流。

  課件展示

  關于“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的橫木的,以及孩子處境怎樣?”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弄清如下內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

 。ê镒討蚺⒆,水手們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尷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歡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下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

  (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ㄎ乙欢ㄒ飞虾镒樱瑠Z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訓猴子一頓。)

 。ㄎ乙欢ㄒ旎孛孀,不能便宜了這只可惡的猴子。)

 。3)猴子一邊不斷向上爬,一邊回頭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的橫木的.一頭,然后……扭著身子,齜牙咧嘴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ê镒釉絹碓椒潘,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了的橫木去取帽子。)

 。4)引導:孩子此刻處境如何?從哪兒看出來的?

  (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②從“橫木的一頭離桅桿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難以回轉身來”“發起抖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5)幫助: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桅桿的高(與甲板之間的距離大),橫木的窄,突現處境的危險。

 。6)引導:形容處境危險,可以用什么詞來概括?(千鈞一發,危在旦夕,萬分危急……)

 。7)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

  關于“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弄懂以下原因:

  (l)船長手里正拿著槍。

 。2)船長肯定很著急,他可能想:必須馬上讓孩子離開危險境地,怎樣才能使孩子聽從命令呢?槍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槍的威脅可督使孩子服從命令,盡快跳水。

  引導: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辦法?還可以用什么辦法救孩子?

  跳水至少有如下優勢:

 、俅L的兒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②往水里跳因為水的浮力而不會摔傷。

  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

 、苓@樣做比較節省時間。

  三、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回歸整體。

  2、把自己學文后的收獲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ㄒ獙W習船長遇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做事前要考慮后果;開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船長、水手、孩子都會說些什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1個認讀字。

  2、能力目標: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能體會課文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關聯詞語造句。

  3、情感目標: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定,機智果斷的品質,并練習歸納。

  教學重點:

  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船長是怎樣一個人。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物品格,并能正確表達。

  查閱資料:

  教學具準備:布置學生預習,查閱有關資料。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2課《跳水》。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結合預習能談談你對這位作家的了解嗎?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能通過預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課題質疑,初步感知課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我們知道,讀一篇文章,從接觸題目開始,看到“跳水”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學們提過的問題匯集一下,就是誰跳水?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況下跳的水?經過怎么樣?跳水的結果又如何?)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引導學生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劃分段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解決問題。

  3、交流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

  4、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試著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直接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跳水》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瀏覽課文,回顧內容

  請學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感受理解

 。ㄒ唬┮龑W生通過讀簡單了解跳水的起因。

 。ǘ┮龑W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心理的變化,了解事情的經過,感受孩子遇險的情景。

  1、請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表格邊讀邊用不同的符號把描寫“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態、心理的變化”的詞句畫一畫,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交流,教師相機引導。

  師:孩子是怎樣一步一步陷入絕境的呢?

  重點體會兩句話: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會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重點指導朗讀)體會完后問學生還能用哪些詞形容孩、

  子處境的危險或情況的緊急?(千鈞一發、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萬火急、萬分危急……)目的是進行詞語積累。

  體會后問:難道這頂帽子就真的這么貴重,值得孩子不顧危險地去追猴子?

  師小結:孩子準是被調皮的`猴子氣昏了頭,一心只想著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沒想了,就這樣,孩子沖動的、不計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導學生從船長的辦法,體會人物品質。

  1、用一句話概括船長的辦法。

  2、想一想,這是不是救孩子的辦法,為什么?

  3、通過這一段的描寫,說說船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方面體會出來的?(小組討論)沉著鎮定、機智果斷

  4、指導讀船長的兩句話。

  5、自讀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結果怎樣。

 。ㄋ模﹦撛O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終于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了。我們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寫下來。(可對孩子說、對船長說、對水手們說)

  四、總結全文,感情朗讀

  課后反思:

  教師:能指導學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能說出讀后受到的啟發,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定,機智果斷的品質。不足:在概括主要內容方面有部分學生抓不住重點。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3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會本課17個生字,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

  3、知道春筍具有沖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的頑強生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生字,理解詞語;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述:轟隆一聲春雷,喚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筍。(抽拉幻燈片)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出示實物春筍)春筍娃娃裹著淺褐色的外衣,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小朋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春筍》。

  二、初讀課文

 。、自讀課文:

  要求:先將方框內生字讀幾遍,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

 、 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聲、沖是后鼻音。

 、 去掉拼音再讀,開火車讀。

 、 認讀詞語:

  一聲 春雷 喚醒 沖破 石塊 冒著 淺色 一節 向上 嫩生生 陽光 春雨

  ⑷ 指導讀好長句子: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 分段抽讀課文。(長句子老師領讀)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學老師讀書的語氣、停頓。

 。、學生再讀課文,試著模仿老師的語氣。

  5、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春筍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是怎么生長的?要求學生互相說一說。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

  2、自學生字筆順,準備交流:

  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场⒅攸c指導: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教師巡視指導,糾正不正確的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

  2、抽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薄W習第一自然段:

 、 齊讀,說說有幾句話。

 、 學習第一句話:喚醒是什么意思?換個詞語。(叫醒)誰喚醒了春筍?第一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春筍生長的季節)這里把春筍當成什么來寫?為什么?我們還學過哪篇課文中把事物當成人來寫?

 、 指導朗讀:一聲春雷要讀得慢些,清晰有力,喚醒要讀得重一些。指名試讀,全班齊讀。

 、 學習第二句話:春雷喚醒了春筍,躺在泥土里的春筍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指名讀第二句話。

  出示:它們( )泥土,( )石塊,一個一個( )地( )出來。

  指名填空,齊讀句子。

  它們指的是誰?為什么要沖破泥土?掀翻是什么意思?冒改成鉆好不好?為什么?一個一個說明什么?(說明春筍很多,而且你追我趕地往上長)

  覆蓋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可春筍把它們沖破了。壓在身上的石塊多重啊!可春筍把它們掀翻了!春筍一個一個,你追我趕地往上長,終于冒出了地面,這種生長的力量是多么強大。我們在讀這句話時,要把沖破、掀翻、冒讀重些,讀得有力些。(范讀,指名試讀,同桌互讀,齊讀)

  ⑸ 指導背誦:

  這一自然段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說春雷喚醒了春筍;第二句話講了春筍是怎樣生長的。(自由練習背誦,指名背)

  2、學習第二自然段:

 、 輕聲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后說說這段有幾句話。

 、 學習第一句:(出示幻燈片)誰來說說春筍的樣子和顏色?書上哪句話寫了春筍的`樣子?指名讀句子。

 、 裹著(動作演示)淺褐色(看圖理解)

  ② 指導朗讀,看圖激情:小朋友看,這些嫩生生的娃娃沖著你們格格地笑呢,你們喜歡它們嗎?誰能用喜愛的語氣讀這句話?

 、 學習第二句話:

  師述:春筍的生長離不開雨露和陽光。指名讀第二、三句話。

 、 春筍長成什么樣兒了呢?(指導看圖)

 、 指導朗讀:提醒學生注意停頓,語氣要逐漸加強,語調漸漸提高。(指名試讀,齊讀)

 、 指導背誦。用問答方式引導背誦:

  春筍是什么樣子的?

  春筍是怎樣生長的?

  它們長成什么樣兒了?

  三、總結

  讀了課文,你覺得春筍怎么樣?你想對春筍說些什么?

  是!春筍就是憑著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地冒出來。在陽光下繼續堅強而又健康的成長!長成高大的竹子,供人們使用。

  齊讀課文。

  四、鞏固練習

 。、擴詞:

  節:春節、節日、節約、節省

  破:沖破、破舊、破爛不堪

 。病⒈痴b課文。

 。、辨析組詞:

  中( ) 皮( )

  沖( ) 破( )

 。础⑴d趣題:

 、 用喚醒說一句話。

  ⑵ 春筍長大后,長成了竹子。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說給同桌小朋友聽。

  【板書設計】

  春筍

  沖破 掀翻 冒

  迎著 笑 長

  不怕困難 頑強生長

  【教學后記】

  識字教學既是一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低年級的孩子記憶里好,但是面對每天九個生字,往往是今天寫,明天忘。如何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效率?在生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指導學生給生字編故事,編兒歌,編口訣、換部首記憶。例:石頭撞虎皮就是破。這樣的生字教學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書:

  1 秋游

  作業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說話、擴詞。

  課外:抄字詞,聽寫生字詞。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 齊背練習1中的小詩《秋天到》,并說說這首詩歌里主要講的是什么?

  2. 過渡:秋天這么好,你們都想出去玩玩嗎?

  二.板書課題,解題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兒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圖,讀讀課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導看圖

  1. 秋天的天空怎么樣?你們看白云像什么?

  2. 秋天農田里哪些莊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 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學生用有的組成句式說話)

  四.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

  (3).識記生字。

  2.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指名讀。重點領會郊外、追逐、打滾兒的意思。

  (2).齊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3. 各自輕聲讀課文。

  4. 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5. 理清脈絡,出示思考題:課文四個自然段的'意思分別寫在了下面,對照課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號里填上序號。

  ()同學們玩得很高興。

  ()同學們跟老師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農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寫。

  6. 齊讀課文

  五.讀抄詞語(課后第三題)

  第二課時

  一.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1. 指名讀。

  2. 分自然段講讀。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一句能不能先說天氣漸漸涼了,再說秋風起了?

  (3) 比較加了漸漸有什么不同。

  (4) 第二句說了什么?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 過渡:同學們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麗的景象呢》請讀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

  (2).誰來讀讀寫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覺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樣?

  (4).有感情地朗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段說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農田的景象怎么樣?

  (3)比較:a.稻子黃,高粱紅,棉花白。

  b.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這兩句話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

  (4)齊讀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師范讀。

  (2).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想想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說了什么?奔跑和追逐兩個詞語完全相同嗎?

  (4).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開心呀表示什么樣的語氣?學生練讀。

  (6).齊讀第四段。

  3. 總結。

  這篇課文寫同學們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農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開心。你讀了有什么感受?

  4. 齊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 朗讀指導

  1. 指名讀課文。

  2. 這篇課文里哪一句表達了人們歡樂的心情?所以整個課文都要用歡樂喜悅的語氣讀。

  3. 第一自然段用陳述口吻,要讀得平緩。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 第二自然段的藍藍、白、要重讀;一望無邊、有時像要讀得慢;幾朵白云、一群白兔、幾只綿羊要讀得輕快,流露出喜悅心情。

  5. 第三段的黃了、紅了、白了要重讀。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6. 第四段中三個有的,聲音要逐步提高,語速加快;大家、多開心要重音讀,讀得緩慢。

  7. 個人練讀。

  8. 指名讀。

  9. 齊讀。

  二.寫字指導

  三.作業

  1. 描紅練習。

  2. 比一比,再組詞。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據提供的句式說話。

  在操場上,小朋友們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  ),多開心呀!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5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3、搜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學習重難點】

  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搜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

  2、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 同桌對讀生字詞。

 、 抽讀生字卡,師正音。

  2、導學課文,理解字詞:

 、 學習第3自然段,結合句子理解字詞,并指導朗讀:

  ① 聽師朗讀第3自然段,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② 讀后提問。

  ③ 理解詞語:

  人聲鼎沸。

 、 總結學法。

  (小黑板出示。)

  ⑵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詞(2分鐘)。

 、 同學們還有哪些生字新詞不能理解?

  ② 師答疑。

  3、同桌互相檢查這些生字新詞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師抽查并總結。

  三、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范。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一個寫一遍,再分小組評議,說說你認為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里,或誰的不好,該怎樣改,引導學生鑒賞。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

  ⑴ 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么?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

 、 你在學習中有什么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

  ⑶ 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么?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 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⑵ 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 感情朗讀。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范讀課文,聽后練習:

  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

  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

  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匯: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用詞匯: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

  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全課小結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 篇16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及“古文運動”的文學常識。

  2、讀懂文意,掌握重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理解文義2、掌握重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領會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論證結構。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激疑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主要任務是在理解寫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礎之上把握文意,以學生自學為主,培養其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復誦讀使學生理解文意,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一、導語

  同學們,當今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但是,在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千古佳作《師說》,從中感受韓愈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二、解題

  “說”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圍,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三、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之為韓昌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稱“韓吏部”。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傳頌的優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

  四、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由于他對古文的倡導,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師說》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莊嚴宣言。

  五、放錄音朗讀課文學生注意讀音、句讀、語氣

  六、學生自由朗讀請學生查字典疏通文字,并根據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義。教師巡回指導。要求能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七、指定四名學生朗讀課文(一人一段)其余學生傾聽,看看有沒有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并進行糾正,然后投影一起朗讀

  八、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概括內容

  第一段:闡述從師的道理

  第二段:評述當時不從師的不良風氣。

  第三段:以圣人為例,進一步闡述師道、師生關系。

  第四段:說明寫作緣由

  九、研讀課文,深入理解字詞句含義

 。1)請學生放聲朗讀,自由翻譯課文,提倡查工具書、討論。

 。2)學生相互討論,將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出,并求教于周圍同學

 。3)最后將小組疑難問題記下準備向老師或全班同學質疑

  十、課后作業

  朗讀課文,結合語境,解釋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ㄒ唬┑

  1、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道理

  2、吾師道也道理

  3、道相似也道德學問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5、余嘉其能行古道風尚

  (二)無

  1、無貴無賤無論

  2、圣人無常師沒有

 。ㄈ┰~類活用

  1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2而恥學于師以——為恥,意動

  3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動詞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名詞

  第二課時

  本課重點是歸納積累實詞、虛詞用法,理解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朗讀、作業情況

  二、學生呈現疑難問題

  三、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朗讀、討論、釋疑、翻譯,并歸納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和特殊句式歸納: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

 、僮髅~,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谧鲃釉~,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

 、僮鞔~,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郯子之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必有師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無意義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垡郧皩W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僮鞔~,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②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4)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

  例如:吾從而師之名詞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以……為奇異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以……為恥

  (5)特殊句式

  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賓語前置,“之”為提賓標志

  b、不拘于時,學于余。介賓短語后置被動句式

  四、研習課文

  方法:師生共同討論探究,分析歸納,邊講邊投影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的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所”具有代詞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八敝复袄蠋煛,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本渲械摹暗馈,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就是下文的“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的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胺蛴怪淠曛群笊谖岷?”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思考: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系的?

  第1段正面闡明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

  四個“圣”和四個“愚”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原因。

  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的“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的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的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的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的)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歟”,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并發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

  3、分析第3段:

  思考: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的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第二層:用孔子的言和行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論中的“三”,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體現格言的警辟性。

  最后作者從孔子的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有專攻”的結論。

  4、分析第4段:

  思考: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的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的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時”的“于”相當于“被”!白鳌稁熣f》以貽之”,句中“貽”現在稱為“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于“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的緣由,樹立“不拘于時”、“能行古道”的榜樣,總結全文。同時“不拘于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四、根據以上內容層次的分析,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五、作業

  1、歸納整理

  2、朗讀背誦

【語文教學案例設計兩課時】相關文章:

《背影》分課時教案教學設計(兩課時)03-30

畫楊桃教學設計兩課時09-15

《狼》精品教學設計兩課時(通用6篇)05-24

優秀教學設計案例07-27

古詩教學設計案例10-19

《蝶戀花》教學設計案例03-26

《觀潮》教學設計案例04-17

《童趣》兩課時教案設計08-26

《草原》課時教學設計03-13

《草原》課時教學設計03-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有码~第一页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400部 | 日本欧美视频图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 | 日本喷奶水视频中文字幕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