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池上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分析:
《池上》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2古詩二首第一首。
本詩的主題是感悟天道,任性自然,白居易通過描寫家中少女調皮貪玩,偷采白蓮一事,歌詠了小娃的天真,贊美了生命的活潑生機。
教學方法:
1、吟誦教學法的替換式
用讀誦和吟詠替換傳統的朗讀,經過反復讀誦和吟詠讓學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畫面美和情感美。
2、傳統古詩教學方法
借助注釋,插圖;聯系生活實際;講故事,表演等。
教學過程
一聯系已知,引出詩題
1、由《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吟誦,談到“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引出詩人白居易的故事。
2、介紹白居易(顧況戲樂天,西湖修水利,退休修整庭院;代表詩作——熱愛生活,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引出《小池》,介紹白蓮(唐朝時候白蓮在北方十分稀少,白居易從南方移植了一些,因此非常珍愛。看圖說感受,引出“純凈美好”的意思。
(設計意圖:聯系已知所學內容與本課所學建立聯系,用吟詠的方式引入喚起學生的吟誦體驗與知識)
二識字正音,字詞學習
1、讀準字音,教學詩中生字、詞語
(1)娃
女:女子。圭:美玉。娃:美麗的女子小娃:美麗的少女
(2)采
利用古漢字理解字義
偷采:偷偷地悄悄地采蓮。不是偷竊偷盜的行為
(3)蹤跡
聯系《雪地里的小畫家》理解,在行動中所留下的可察覺的行跡
(4)浮萍
偏旁表義三點水草字頭猜測是長在水中的植物;看圖認識浮萍
很多很密沒有根,不染污泥潔凈美麗
2、讀誦全詩,說一說詩意。
替換式:用讀誦替換朗讀便于學生接受,也可以更好地聽清楚平上去入的聲調變化。
理解古詩大意和創作背景,再次讀誦全文。
小娃是白居易家中的少女,她十分喜愛白蓮,瞞著作者偷采白蓮,還不知道掩藏自己的蹤跡,作者正是被她的天真無邪逗樂了。從吟詠錄音中也可以感受出白居易對小娃的慈愛之情。
三理解詩句,品味詩韻
1、利用吟詠文字譜,讀好詩文的高低長短。聽吟詠音頻結合理解感知詩歌意象。
2、押韻學習
讓學生找一找本詩的韻是什么,圈出回開兩個字,由韻母“ai”引向全詩的基調,即開闊開朗之感
(設計意圖:了解感知詩的押韻,了解相關知識,感受押韻所帶來的情感體驗。)
3、感知小娃的'純凈美好
“小心思,頑皮”
“偷采”“不解一道”
表演偷采的畫面,并說一說心里在想什么。
悄悄,小心翼翼的動作(喜愛極了)
不解,一道(感知小娃的純真美好)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積累意象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準確地進行讀誦或者吟詠)
四吟詠提升,感悟詩情
1、揭示古詩主題
白居易正是看到家中小娃對白蓮的喜愛,由此發出了對生命活潑美好本真的贊美與欣賞
利用身體手勢邊吟詠邊展現出自己對詩的理解。
安排學生分別扮演小娃、白蓮、浮萍,同時一部分學生做手勢吟詠。
(設計意圖:旨在幫助學生借助聲音和肢體語言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
2、領悟文化精神,做立德樹人教育
由白居易的另一首詩《觀游魚》引出:說一說校園里的小菜園。你是怎么觀察的?當你看到小小昆蟲,看到美麗可愛的小花小草,你會怎么做呢?
作為同樣是純真可愛的小少年對于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我們都是如此的珍視喜愛,那對于我們身邊的人就更應給予同情和關懷,希望我們可以真愛自然中的生命,發現身邊的美好用心記錄用愛滋養。
教后反思
1、課前引入部分介紹詩人以及作品內容過多,耗時過長。應當更簡潔些。可以把《錢塘湖春行》的介紹安排到下課前的總結與拓展部分,正好把“發現身邊的美,熱愛生活”的主題進一步發掘出來,生發開去。
2、利用多媒體展現荷花的美,突出白荷花的純凈美好,教學效果很好。
3、用吟誦的方式,現場表演的方式體會詩歌情感意境。趣味性強,學生參與度高,入情入境,效果不錯。
備注:
這是一節偏重于古詩文基本知識的吟誦教學課。(特別是格律詩的聲韻知識。)
上課前吟誦《中華經典吟誦篇目》三五首
下課前吟誦《中華經典吟誦篇目》三五首
復習吟誦規則:一二聲平三四仄,入聲歸仄很奇特。平長仄短,平低仄高。
學習新的吟誦規則:韻字拖長
【池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池上》白居易10-11
古詩池上白居易拼音10-10
白居易《池上》翻譯賞析09-30
白居易的古詩池上08-01
《池上》擴寫作文03-19
池上白居易古詩帶拼音08-05
唐白居易的古詩池上07-30
池上早秋白居易唐詩鑒賞11-02
白居易《池上早秋》唐詩鑒賞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