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

時間:2022-04-28 17:00: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1、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2、 復習唱好《小小花傘》

  3、 聆聽《東北秧歌》

  4、 練習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

  二、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感情豐富唱好《小小花傘》

  2、 通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民族管弦樂,體會苗族、彝族音樂風格

  3、 學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管弦樂曲,曲調歡快、熱烈。

  四、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畬族兒童喜愛演唱的歌曲《小小花傘》,那么今天我們一起復習復習,要唱得更好一點。”

  (二) 開始上課

  1、 跟錄音演唱。

  2、 難點指導,跟伴奏帶讓學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 過渡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師:“演唱完畬族歌曲,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調改編的曲子《北京喜訊到邊寨》。”

  4、 讓孩子看著簡譜聆聽,感受三部分七個主題的音樂旋律。

  5、 讓學生談談聽后感,教師總結。

  6、 完成聽聽想想問題。

  7、 聆聽《東北秧歌》,讓學生猜猜此音樂的舞種。

  8、 引出“秧歌舞”。

  9、 教師示范跳“秧歌舞”,學生喊口令。

  10、 動作分解教學。

  11、 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目標: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音調風格,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在樂曲欣賞中,讓學生感受主題旋律的情緒,提高他們對樂曲的分段聽辨能力。

  教學重點: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難點: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二、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1、教師介紹:

  該作品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后與馬洪業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當時正值舉國歡慶粉碎“  全曲共由五個具有鮮明舞曲特征的主題組成(表現不同的舞蹈場面),結構較為自由。

  2、了解作者簡介:

  鄭路——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單簧管演奏員、創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樂曲《民歌主題組曲》、《北京喜訊到邊寨》(合作)、《漓江音畫》等。

  馬洪業——北京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宣傳隊任演奏員,并從事音樂創作。1954年后在東北、上海、中央等廣播樂團任單簧管演奏員。他創作的音樂作品除與鄭路合作的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外,還有《愉快的勞動》、《春曉》、《圓舞曲》等。

  3、第一遍欣賞樂曲,初步體會樂曲的情緒。

  4、分段欣賞:(先讓學生輕聲視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邊聽邊按聲勢圖拍打節奏,并體會樂曲的表現手法)

  引 子:用圓號模仿牛角號的聲音,奏出號召性的音樂。

  第一段:這段音樂展現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其強烈的舞蹈節奏,引出了熱情奔放、高亢矯健的旋律,這是第一主題。

  第二段:姑娘們縱輕盈、歡樂的舞蹈情的跳著,腳勃上的鈴鐺嘩嘩作響,歌聲、笑聲此起彼伏。這是第二主題。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這是第三主題。

  第四段:樂曲突然輕了下來,雙簧管奏出輕飄而富有色彩的音調,象一位美麗的姑娘在獨舞。這是第四主題。

  第五段:小號奏出粗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壯的舞蹈。這是第五主題。

  第六段:姑娘們跟小伙子們對以輕快活潑的舞蹈,運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題。

  第七段:牛角號陪襯著第六主題吹起,仿佛在為姑娘們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樂聲輝煌燦爛,把萬眾歡騰的熱烈情緒發展到了頂點。

  5、再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

  6、完成反饋表格,掌握樂曲的表現手法。

  7、總結出音樂特點。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

  熱情洋溢,粗獷奔放;

  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

  三、小組討論:

  完成聽聽想想。

  四、小結:

  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板書設計: 《北京喜訊到邊寨》

  生動明快,富有舞蹈性;熱情洋溢,粗獷奔放;

  課后小記:如果有時間教師可以教授幾個舞蹈動作,讓學生隨音樂分角色跳舞,加強對樂曲的理解。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3

  《北京喜訊到邊寨》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欣賞內容,這首管弦樂曲由鄭路、馬宏業作曲,創作于1976年,作曲家用苗族、彝族的音樂風格。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歡快、熱烈的情緒,深受人們喜愛,已經成為音樂會經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這首樂曲分為引子和三個主體部分,教學重點我放在了管弦樂的樂器音色聽辨和樂曲的風格元素上,用敲、唱、說、跳、找等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

  一開始,我引導學生復習管弦樂知識,回憶管弦樂的組成,并在電子琴上模擬各種樂器的聲音,讓學生聽辨是管弦樂中哪種樂器的音色。上課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聽覺,為欣賞樂曲打好基礎。

  在欣賞全曲時我用了總---分---總的形式,先整體欣賞全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賞,層層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賞樂曲,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現、感受和回顧。在每次欣賞前我都提出不同的問題吸引學生聽賞的注意力。

  比如:在第一次欣賞全曲時,我提了三個問題:

  1.樂曲的情緒如何?

  2.你認為它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如何分?

  3.聽完樂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嗎?

  用問題引導學生先感受全曲的風格和情緒,借此使用多媒體介紹苗族和彝族,讓學生了解音樂元素的來由及其特點。

  在聽賞三個主體部分時,我也用了不同的問題,針對第一部分我提出:

  1.樂曲的速度、情緒如何?

  2.用了哪些主奏樂器?

  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重點介紹了單簧管、小號和弦樂,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這樣歡快的主題下,同學們想到了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于是,在同學們的創意和老師的指導下,教室里成了打擊樂合奏的歡樂海洋。

  欣賞第二部分時我提出:

  1.聽了這一段你聯想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這一段樂曲的特點嗎?

  這一段讓人聯想到了大家一領眾和,載歌載舞的感覺,在學生說出感受后,我讓他們用舞蹈表現當時的情景,在幾個活躍份子的帶動下,教室里又洋溢著輕柔的舞步。其實,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個音組成,這是當地少數民族的一個特點,同學們還唱起了具有相同特點的《乃喲乃》、《跳圓圈》等曲子,與以前學過的知識結合了起來。

  聽賞第三部分時我又提出:

  1.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較有什么異同?

  2.增加了什么音色?

  同學們回答后,我重點介紹了定音鼓和長號,并與第一部分做了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了越來越熱鬧的場面。

  細聽三部分后,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給樂曲取個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說是“快樂的節日”……雖然與《北京喜訊到邊寨》的原名有出入,但從學生們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學們都抓對了樂曲的情緒,都理解了樂曲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揭題之后,我簡單介紹了作曲者和這首樂曲的背景,并給學生欣賞了樂曲的的引子部分,讓學生充分想象與結尾部分交相輝映的用圓號吹奏的長音,他們都說:象喜訊傳來的聲音。是啊,主題如此鮮明、如此好聽的樂曲加上這么特別的引子,多么形象,多么美妙呀!

  最后,我總結本課,再讓學生完整聽賞全曲,并用打擊樂器模擬曲中管弦樂器的配器來演奏,經過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學生輕松完成了合奏,也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任務。整堂課在輕松熱鬧的氣氛中結束。

【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天到教學設計02-25

到民間采風去教學設計01-01

到民間采風去教學設計01-01

北京版《拐杖》教學設計03-29

《秋天到》課件設計05-04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5篇)01-05

《北京》課件設計05-03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8-0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新點子設計12-0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及反思12-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应用 | 亚洲se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日韩在线一区天天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