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時間:2022-05-20 12:18: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選5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并能有條理地介紹。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恐龍這種動物嗎?了解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閱了許多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2、我們都知道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會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兒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自讀全文:指名逐段讀,想想課文寫了什么。(讀完后,指名說)

  2、查生字掌握情況:

  (1)讀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分小組讀、分男女生讀。

  (2)猜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

  (3)根據動作選配詞語: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的動態畫面,認識局部詞語,如:(恐龍的)笨重、愚鈍……(鳥兒的)輕靈、敏捷、飛翔……

  3、再讀課文,說說你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對此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4、以小組為單位,整理篩選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并嘗試解決。

  5、班級匯總各小組的問題。

  預設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預設二:閱讀感悟課文寫法上的特點。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集體研討預設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方法:(1)先自由讀,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3)匯報:

  ①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獵食性……像鳥類……

  ④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飛向了藍天。

  2、集體研討預設二:閱讀感悟課文寫法上的特點。(用詞準確,生動)

  如,(1)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部分生字。

  2、上節課同學們了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并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讀第1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

  (3)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思考:為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發現?

  2、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現,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2)“點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點睛之筆”呢?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鉆研過程中的心情。

  三、學習第3、4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部分,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多讀幾遍,并說說這部分介紹的是什么。(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指名讀第3、4自然段,小組討論: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飛向藍天的?

  3、完成表格:

  時間繁衍生息的情況各自的特點作者說明的角度兩億四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后腿支撐整個身體生活習性上數千萬年后龐大家族有些兩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長幾十米……身體形態、性情上龐大家族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體態、生活習性、體表變化上。

  4、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7、班上交流:有條理地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8、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

  (1)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體現了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2)“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哪些信息?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小結積累

  1、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將這樣的語句謄寫在積累本上。

  [教學板書]

  6、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四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許多年后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龐大家族恐龍中的一支飛向藍天

  [教學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在證實假說的過程中,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溢著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因此,在學生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樹立探究意識,培養學生鉆研科學的精神。7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學新詞;

  2.理解一支恐龍怎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書上恐龍圖(恐龍能行走,并配叫聲)。遼西地區發現的`恐龍化石圖、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段落(其中,嶄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學生準備:各類恐龍的模型、圖本、信息。字、詞典。

  第一課時

  一、課件出示書上恐龍圖,引入課題

  以前,同學們觀看過恐龍展覽,剛才屏幕上又再現了活靈活現的恐龍。下面,我們來學習關于恐龍的課文。

  二、讀課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質疑1.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2.產生了什么疑問?分別抽說。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么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

  3.初步釋疑

  ①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問?請舉手,請再讀讀想想。不知道的請讀課文找答案。(給一定的時間讀書)

  ②范讀、生邊聽邊想。

  ③分別抽說(說得不對的,全班讀書、爭議、再說)

  遼西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④過渡:這個問題放在第二節課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們先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三、學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互幫:不懂的詞意,查字詞典和同學商量。教師巡視,對差的引導。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本文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 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進一層)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本文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4.讀生字新詞(抽讀、齊讀、去掉音節讀)

  四、讀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1.自讀課文,句出不懂的詞。

  2.自查字、詞典,不懂的同學商討,教師巡視參與引導。

  五彩斑斕:顏色燦爛多彩。

  親緣關系:血緣關系。如:你和爸爸、媽媽或親妹妹,有血緣關系。

  后裔: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本文指鳥類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子孫。

  欣喜若狂:非常的歡喜快樂。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們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能證明恐龍演化成鳥類,而非常歡喜快樂。

  演化:演變。本文指恐龍演變鳥類。

  繁衍:逐漸增多

  鳥翼:鳥類的飛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無須懷疑。

  五、自讀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說方法:讀懂每句話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讀自悟,教師巡視引導。

  3.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一起逐句討論,有不同理解,說出理由)。

  4.抽說,有不同意見可站起說出你的理解。

  六、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同時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這個疑問的答案。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第四自然段。

  二、閱讀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一)讀P151第2題: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根據課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一說。你對題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要認真閱讀弄清有幾句話,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話有條理說。

  (二)弄清共幾句

  ①先讀書,用序號標出。

  ②抽說,出錯教師點撥。(這自然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后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說的。一共8句。)

  (三)閱讀、理解

  1.默讀想象,教師巡視引導。(給一定讀書時間)

  2.教師讀,全體學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說,教師巡視引導。

  4.小組討論(要求:逐句討論,每句意思。每人都說,不同的可根據課文內容講出理由。達成共識。)教師巡視引導。

  5.抽說,有不同意見,師生再談、再說。(板收)

  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和狗一樣大,它用兩條后腿支撐身體。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兩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體龐大,有些小巧;有些兇猛,有些溫順。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腦顱膨大,身體輕盈,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拍打,體表長出了羽毛,沒有鱗片或甲。有的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到樹上去生存,在樹上跳躍,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來能飛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龍奔跑,也學會了飛翔。所以一支恐龍就演化成鳥類,飛向藍天了。

  6.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a、引讀;

  b、齊讀。

  三、感悟

  學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討論、抽說)

  科學技術發展。多學科學文化,去鉆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達準確的句子(P1513)

  1.自讀理解,并小聲說說;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抽說(恐龍種類多,演化成多鳥類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準確。演化需要非常長的時期,所以用溫長的演化很準確。)

  4.同學們以后在用詞說話,寫作時,學習準確確地運用詞語。

  5.找找本文還有這樣的句子,讀讀、想想、說說。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種恐龍的圖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動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過程,下節課交流

  第三課時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學寫田字格字

  1.自己觀察田字格的字:

  1)、寫時注意什么地方;

  2)、間架結構怎么安排

  2.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3.抽說、補充

  4.擴詞

  5.書寫

  三、評選優秀獎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1.說文本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科普性說明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生動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豐富的想象,是這篇文章的特點。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文中第四自然段講了恐龍變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是本文的重點段。文章既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又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這是文章的目的所在。

  2.說學生

  學生對恐龍有濃厚的興趣,有大量的資料,但并未深入去體會,尤其對恐龍的演變過程,學生了解很少,同時,在語言文字的體會上,學生已初步具備理解詞、句的能力,但還需不斷提高。

  3.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能理解“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詞句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與執著。

  二、說教法學法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詞句品讀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的理念。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設境激趣——選讀探究——升華情感——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激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在觀看了一段恐龍的視頻后,出示課題,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兩個探究主題:1、恐龍飛向藍天的依據2、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這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選讀探究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教師相機引導。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主題一:恐龍飛向藍天的依據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一二自然段,了解恐龍飛向藍天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歷程和相關化石,師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1.引導學生抓住“一支”、“漫長”“一些”等詞對比朗讀,體會說明文的用詞準確,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與執著。

  2.通過理解重點詞語“畫卷”和“點睛”之筆體會科學家們的欣喜若狂,引導句子:

  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們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就這樣,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品味詞句落到實處,情感熏陶盡在其中。

  主題二: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合作交流,探究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再采用填空的形式加深體會,然后讓學生參與板書,直觀感受課文的條理性,最后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展開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知識,復述恐龍演化的過程,達到內化吸收語言的目的。

  1.引導學生抓住“慢慢”等詞體會恐龍到鳥類的漫長演化。

  2.引導學生抓住“形態各異”體會作者是從生活習性、身體形態、性情的不同角度來寫出恐龍家族的龐大,讓學生展示相關的恐龍圖片,師出示視頻幫助理解。并通過對照畫面讀、想象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來表達對文字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圍繞“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這一問題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創新,從中領會科學工作者的艱辛執著,并引發思考其他恐龍的演化過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適時使用多媒體,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

  (三)升華情感

  展示復原的恐龍圖片。此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與同學們交流。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再次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自然地結合起來了,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遷移

  再次齊讀課題,啟迪思維:飛向藍天的恐龍變成了鳥兒,那沒有飛向藍天的恐龍呢?它們的演化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關于恐龍,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然后總結全文:恐龍世界奇幻無比,課下讓我們繼續去探索更多的恐龍奧秘吧!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書刊,繼續閱讀有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由課內走向課外,真正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四、說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恐龍—————————————————————鳥類

  第一種恐龍龐大家族獵食性恐龍(其中一支)(兩億四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億萬年前)

  板書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恐龍飛向藍天的漫長演化過程。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4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同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同學探究意識,培養同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理念]

  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讓同學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

  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課時布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和聽說過恐龍這種動物,喜歡它們嗎?大家課下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恐龍:鳥兒:

  2、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3、板書課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4、讀題、解題:

  是指恐龍中體輕的一支逐步有陸地生存轉向空中,最終演化成鳥兒。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2、自讀全文:

  指名逐段讀,想: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哪局部內容感興趣?原因?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讀課文,學習第二段,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⑴先自身讀,再討論

  ⑵匯報:(在文中劃出來)

  2、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身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身喜歡的段落,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學習三、四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部分,并畫出自身認為寫的好語句多讀幾遍。說說這一部分介紹的是什么?

  (介紹的是 。)

  2、指名讀三、四段,小組討論:

  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飛向藍天的?

  3、考慮:

  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的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4、找出介紹恐龍的句子和鳥類的句子,想想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樣的重要信息呢?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5、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考慮:

  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的信息?

  2、把自己的見解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隨著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里這一愿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要證明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只能依賴于對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就毫無疑問地說,鳥兒是恐龍進化而來。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5

  一、說教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著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著讀者的閱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著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于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讓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的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恐龍演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

  二、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地學習。在這一課時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抓住了重點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去探究、去發現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以及作者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再采用填空的形式加深體會,然后通過讓學生板書直觀感受課文的條理性,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恐龍演化的過程,達到內化吸收語言的目的。

  三、說教學設計

  (一)、初步感知

  1、導入: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并欣賞老師收集的各種恐龍和小鳥的圖片,得出“二者毫不相干”,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板書、齊讀課題,學生質疑:恐龍為什么飛上藍天?他們是怎樣飛上藍天的?有哪些恐龍飛上了藍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聽課文范讀,同時讓學生思考:課文分為幾個部分?便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為下面的自主學習做準備。

  4、檢查預習:讀詞語、猜詞語

  (二)、自主學習

  1、自學第一部分(前兩個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2、通過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這兩個步驟讓學生知道科學家得出了結論: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以及這一假說隨著遼西恐龍化石的發現得到了證實。

  3、教師展示“中華龍鳥”的資料。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2、匯報學習情況

  3、根據恐龍演化過程填空。

  4、恐龍經過幾次大的變化?學生板書

  5、根據板書復述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6、“這一歷史進程”是什么?

  在重點段落的學習上,我采取“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恐龍經過三次大的演化逐步變成了鳥類。再通過填空、學生板書進一步加深印象。最后讓學生根據板書內容復述演化進程。最后一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恐龍演化成鳥的過程僅僅是科學家根據現有資料的推測,我們希望這一歷史進程能早日實現。

  (四)、積累語言

  通過回顧課文,讓學生找一些句子,體會課文語言生動的表達特點。

  (五)、課外延伸

  做一份關于恐龍知識的手抄報

  為了預習本課,學生們在課下搜集了大量關于恐龍的資料,但課堂上僅僅展示了很少一部分。布置手抄報的作業,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延伸到課外,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選5篇)】相關文章: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05-19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05-14

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教學設計(精選5篇)04-29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通用16篇)03-18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反思 15篇04-23

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說課稿11-03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材理解12-11

《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說課稿(精選5篇)12-25

《飛向藍天的恐龍》讀后感350字(通用5篇)03-07

飛向藍天的夢想作文2篇03-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精品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 亚洲三级理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 | 在线视频中文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