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匆匆》教學設計

時間:2023-02-28 11:03:2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六年級《匆匆》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匆匆》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匆匆》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會寫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游絲”等詞語。

  2、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確乎、涔涔、潸潸、徘徊、游絲”等詞語的意思。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對時光匆匆逝去焦急、無奈、惋惜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體會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是怎樣借助想象把時間形象化、排比和連續的問來表現內心的焦急,表現時光匆匆、一去不返,體會借助想象把時間形象化、十一問、排比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無奈、惋惜之情,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作者。

  1、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通過預習,解釋課題。

  3、通過預習,簡單介紹作者朱自清。

  4、師介紹課文的體裁——散文。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課題及作者進行初步的了解,為學習課文做鋪墊。】

  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時讀書情況,隨時正音,鼓勵學生認真傾聽,對易錯的字音進行強化。

  2、自由讀課文,讀熟、讀通。

  【設計意圖:在預習的基礎上讀書既檢查了課文的朗讀情況,又檢查了字音的準確程度,集讀文識字于一體,省時高效。】

  三、再讀課文,讀懂詞句。

  1、學生逐段讀課文,把讀不懂的詞語、句子用“?”做標記,并想一想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2、集體交流:逐段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學生之間互相解答,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預設:

  學生提出的詞語可能有:

  一去不復返確乎空虛涔涔潸潸輕輕悄悄挪移

  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徘徊蒸融游絲赤裸裸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設計意圖:遵循學生的閱讀心理,從讀懂詞到讀懂句到讀懂段、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自己讀書的過程,讓學生自讀自悟,實在讀不懂的再集思廣益。】

  四、理解大意,體會情感。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課文先講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然后寫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后,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

  2、讀了課文,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預設:覺得時間流逝得很快,無影無蹤,作者非常的無奈、惋惜,想留住時光。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及主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整體感知。

  1、回憶上節課所學,概括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預設:時間匆匆而過,轉瞬即逝,一去不復返。

  2、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預設:覺得時間流逝得很快,無影無蹤,一去不復返,作者非常的無奈、惋惜,想留住時光。

  二、深入品讀,感受表達之妙。

  1、是的,時光一去不復返,看不到,摸不著,可是作者卻通過自己的想象把他寫的有模有樣,我們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的筆下,時間都是什么樣的?用“﹏”勾出來。

  2、集體匯報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預設:

  第一段:“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二段:“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第三段:“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第四段:“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3、靜靜地品讀這些句子,這樣的描寫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有什么好處?邊讀邊把你的思考寫在邊上。

  4、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思考,按作者的寫作順序來交流。

  第一段:

  1、預設:圍繞“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是

  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想象把流失的時光想象成了自己丟失了的東西,再聯系設問的

  修辭體會這樣的寫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突出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留戀之情。

  2、師:作者沒有直接寫了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是寫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投影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然后,通過將這些有去有返的事物與時光的一去不復返作對比,強調了時間的一去不返的特點。)

  3、感情朗讀第一段,讀出作者的無奈、焦急、留戀。

  第二段:

  1、預設:圍繞“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八千多日子”比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讓我們感受到時間過得非常快,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水是非常快的,而且是“溜去“日子過得像滴水一樣,可見日子過得多么快。

  2、師引:是的,八千多日子,整整24年,就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轉瞬即逝,一去不返,想到這里,作者不禁——

  生接: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無奈、焦急,害怕。)

  3、生感情地朗讀,讀出作者內心那種復雜的情感,無奈、焦急,甚至有點害怕、恐懼。

  第三段:

  1、預設:圍繞“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

  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交流。

  先讓學生圍繞上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以及這樣寫的好處。

  2、師引:時間的腳步是怎樣挪移的?標出體現時間挪移的動詞。

  預設:過去、過去、過去、過去、跨過、飛去、閃過。

  3、你從這一連串描寫時間挪移的動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這樣的擬人、排比讓我們感覺到時間過得很快。作者很著急、很無奈。

  4、修改后對比讀,哪個效果更好。修改后: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

  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這樣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突出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的好處。)

  5、模仿排比句式聯系自己的生活仿寫,體現時間的匆匆。

  6、感情朗讀,讀出時間的來去匆匆以及作者的無奈、焦急。

  第四段:

  1、預設:圍繞“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如輕煙”“如薄霧”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時光稍縱即逝、無影無蹤。

  2、師:面對著如煙、如霧般逝去的歲月,作者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預設:抓住“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六個問句體會作者對過去在“徘徊”中匆匆度過時光的不滿、后悔,不甘心虛度時光的內心。

  3、感情朗讀,讀出作者不滿、后悔,不甘心虛度時光的心情。

  4、師:是的,韶華易逝,青春難再,人生總要留下點什么,哪怕是一絲痕跡,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啊,所以,作者最后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齊讀

  師:最后的問題和開頭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卻沒有回答?

  預設:首尾呼應。深化主題,更突出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留戀,不甘虛度時光的內心,同時給讀者留下留下思考的空間。

  【設計意圖:在靜心品讀中重點體會作者通過想象把時間形象化的手法來表現時間的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的精妙,在品讀過程中,順勢學習體會排比、連續問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在感情朗讀中進一步體會、積累散文優美的語言。】

  三、誦讀課文。

  1、自由讀全文。

  2、配樂分行讀課文(能背的可以背)。

  【設計意圖:在以上初讀、品讀的基礎上再次讀文一是為了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體會語言的優美,另外是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四、拓展閱讀,體會朱自清散文特點。

  閱讀朱自清其他作品(《春》《荷塘月色》《背影》)

  【設計意圖:一節語文課的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另一種學習的開始。語文課堂,應該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閱讀的大門。學生初步體會到朱自清散文的特點,教師借此契機激發學生閱讀更多朱自清的文章,感受不同的語言風格,將語文課堂與課外閱讀巧妙對接,更多地品讀美文,積累語言,提升語文素養。】

【六年級《匆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匆匆》教學設計02-17

匆匆教學設計05-05

《匆匆》教學設計11-28

六年級《匆匆》教學設計05-15

《匆匆》教學設計優秀12-26

匆匆教學設計優秀05-05

朱自清《匆匆》教學設計04-26

朱自清匆匆教學設計01-31

朱自清《匆匆》教學設計05-29

《匆匆》教學設計3篇03-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资源网在线 |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 | 日韩R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99热最新在线 | 日韩a级片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