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20 16:50:01 偲穎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正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

  2.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負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彩筆、記錄單、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生活中相反的量:

  在生活中有很多相反的現象,比如公車站上有人上車,就有人下車;商店賣出貨物,也需要購入貨物。

  2、生活中像這樣相反現象的例子,你還能說一說嗎?

  [從生活中常見的相反現象入手,對本節課重點內容進行鋪墊,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二.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課件出示學生進出圖書館的照片A和B)問:在A、B兩張照片中,有沒有相反的現象?

  2、請同學們當記錄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美術教室前學生進出的情況。比一比,誰記錄得又快又清楚。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紹記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示。①文字記錄②圖形記錄③符號記錄

  5、同學們都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這組相反的量,方法都不錯。看看哪種方法更簡潔?為什么?

  [在這個環節中,滲透符號化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感受用符號表示不僅簡潔,而且表意清楚]

  6、認識正負數及讀法。板書“+3-3”。指導正確正負數。

  7、小結。在數學上,人們用正負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負數》。板書課題。

  [正負數的認識完全由學生借助生活經驗總結出來,懸腕正負數學存在的價值,在活動中,積累了基本活動以驗,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正負數的應用

  1、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①答對一題得10分,記作();答錯一題扣10分,記作()。

  ②商場購進電視機50臺,記作();賣出42臺電視機,記作()。

  ③爸爸工資收入4000元,記作( );電話費支出120元,記作()。

  [三道習題鞏固學生的正負數學的理解,同時涉及生活中不同相反現象,使學生感受正負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學生舉例。

  像這樣的例子,你能試著說說嗎?同桌合作,一個人說信息,一個人說記作。看哪桌同學配合默契。

  3、銀行中正負數:生活中還有很多正負數呢?先去銀行看一看,這是李叔叔存折上記錄,我們關注一下存入和支出欄,你能說說存折上的記錄都是什么意思嗎?

  ①觀察存折上的記錄,你有什么發現?

  ②正號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它可以隱身,寫起來更簡便。可以看出,正數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數。

  ③那么存折上的負數可不可以去掉呢?為什么?

  小結:看來正號可以隱身,負號是絕對不可以掉的.。

  [通過記錄多種相反的現象,逐步培養學生抽象的數學思想,把生活中的現象抽象為符號來表達,是需要一個體會的過程。]

  4、海拔中的正負數

  (課件出示:珠穆朗瑪峰馬里亞納海溝的圖片)。

  ①為什么海溝的高度記為負數呢?

  ②海平面起到什么作用?(分界)

  ③地理上,我們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記為“正”,把低于海平面的高度記為“負”。

  ④大膽想像一下,我們把珠峰拔起來,倒過來插進馬里亞納海溝,能填平嗎?不但高山讓人仰止,大海也深不可測呀!

  ⑤我們把地球上最高峰記在黑板上(+8844.43)有比它更大的正數嗎?最低點-10911.4,還有比它更小的負數嗎?像這樣的數叫作正數和負數(板書、揭示概念)

  [在這里,讓學生感受正負數有無數個,不勝枚舉,滲透了極限的數學思想。]

  5、正負數的歷史。(課件出示書中的“你知道嗎?”)指名讀,感受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四.“找朋友”游戲

  1、現在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拿到卡片的同學在“開始”后,去找你的朋友,站到他身后。

  0+81253.6+70-0.9-4-30-111

  明確零是正負數的分界,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師出示整數)誰是我的朋友?誰不是我的朋友?為什么?看來不是所有正負數都是我的朋友,只有像-25,0,11…這樣的數叫做整數。

  [通過游戲對已學過的數學進行整理,明確整數的概念,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3、老師又“變身”成“數”,大家還是我的朋友嗎?

  由于正負數的加入,數字家族又擴大了。它們都是我們學習上的好朋友。

  [這個“找朋友”的游戲一共分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環節都環環相扣,整個過程,讓學生感受了。這些數學的歸屬關系,同時滲透了數學集合的思想。這里雖沒有明確的集合圈的展示,但是卻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知集合思想。]

  五.鞏固應用

  1.直升飛機懸停在半空中。如果上升150米,記作()如果下降80米,記作()。

  2.數學書87頁第2題,完成練習

  正負可以用來表示相反的方向。

  3.書87頁第三題。

  ①讀題讀明白什么了?

  ②填全表格。

  ③為什么淘氣記作0。(以分80下為標準,記為0。以比它多記為“+”比它少記為“-”)

  [從這個習題中,讓學生感受無論怎么記錄,四個小朋友的跳繩成績是沒有任何變化的,只是標準在變化。在這個習題中,滲透變中有不變的數學思想。]

  六、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是通過什么方法學會以了正負數學的知識?

  [總結本節課的收獲,符合學生學習的遺忘曲線,同時讓學生理清學習的方法。]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2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都知道每年的7月、8月是洪水多發時期。下面是某市水文站發布的8月1—7日期間,每日下午3時的汛情公告。

  警戒水位42.00米

  歷史最高水位42.48米

  8月1日 水位41.80米

  8月2日 水位42.60米

  8月3日 水位42.35米

  8月4日 水位42.36米

  8月5日 水位42.00米

  8月6日 水位41.86米

  8月7日 水位41.94米

  (二)引導探究

  1、為了能更清楚地看清每天水位的高低變化,可以用什么統計圖來表示?

  2、討論交流:

  你準備怎么去畫統計圖?

  3、在書上畫出水位變化情況的折線統計圖,并標明警戒水位。

  4、那你還能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各個水位嗎?怎么表示?

  預設:

  方法一:把警戒水位看做0米。

  方法二:把歷史最高水位看做0米。

  完成書上的表1和表2。填寫前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0、20”、“+0、60”、“-0、68”表示的意思。

  5、反饋表格填寫。

  6、學生自主制成折線統計圖。

  制作前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困難?

  預設:負數的點怎么描?

  負數的點的方法與正數的點的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往下數,一個是往上數。

  7、把上面的三幅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

  預設:三幅折線統計圖的形狀完全一樣,是可以通過平移互相得到的。雖然每次的0點不同,但數的相對大小關系沒有變化,所以折線統計圖的形狀是不變化的。

  8、對于0點你有什么新的認識?

  預設:“0”是相對的,可以人為規定0點。

  (三)應用拓展

  某班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45厘米,其中小芳高142厘米,小胖高144厘米,小明高145厘米,歡歡高146厘米,苗苗高148厘米。

  (1)如果把平均身高記為0,如何表示這5名同學的身高?

  (2)如果把小芳的身高記為0,如何表示這5名同學的身高?

  (3)分別把(1)(2)的結果制成折線統計圖,這兩幅統計圖有什么關系?

  預設:折線統計圖的形狀都是一樣的。雖然參照的標準變化了,但他們五人的身高及其相互之間的大小關系是不變的。

  (四)全課總結

  學了今天這一課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在研究問題時,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量作為基準“0”。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體驗正負可以相互抵消,感知正負間的相差關系,會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借助數軸,初步完善對數的認識,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數軸、表格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顛步子”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知道正負可以相互抵消。

  一、在情境中體驗正負相互抵消的思想,并嘗試應用

  (一)體驗

  1、提取舊知,導入:

  師:我們已學過正負數,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呢?(生自由說。)是的,正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今天,我們將繼續這個話題的探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提取舊知,能激起學生原有的舊知與體驗。)

  2、創設情境,體驗相抵:

  ①師:淘氣、笑笑和小蘭在呀呀學語、蹣跚學步時,參加一次寶寶顛步比賽!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首先是淘氣出場了,他怎么樣?(往前顛了一步,再往后顛了一步)輪到笑笑,她怎么樣呢?(笑笑往前顛了兩步,再往后顛一步)小蘭呢?(小蘭向后顛兩步,再向前顛一步。)

  ②請你用正負數記錄他們的比賽情況?寫在表格里!并思考表格的問題:假設他們顛的每一步是相等的,請問與原來的位置相比,他們各前進或后退了幾步!

  (獨立填寫,師巡視。)

  ③匯報交流:

  生邊說師邊填寫,相機提問:為何記為0、+1、-1,從而在情境中體驗正負相抵。

  前進(步)

  后退(步)

  假設每步顛的長度是相等的,與原來的位置相比,他(她)前進或后退了幾步?

  淘氣

  +1

  -1

  笑笑

  +2

  -1

  +1

  小蘭

  +1

  -2

  -1

  (設計意圖:在解讀主情境的基礎上,“寶寶顛步子”的情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體驗相抵。在由淺入深的交流中,知道正數的計數單位是+1,負數的計數單位是-1,并初步感知正負怎樣相抵。)

  (二)嘗試運用正負相抵解決問題——試一試1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問題的解決也用到相互抵消。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本74頁試一試第1題(相機認識凈含量、并讀懂表格的意思)

  2、思考:第1袋味精與第2袋味精的總質量是(),第3袋和第4袋的總質量是( )。5袋味精的總質量是( )

  ①思考后寫在課本上,師巡視:(關注不同層次的想法,并記住他們的名字。以便思維層次由淺入深提取。)

  ②匯報:

  a、第1袋味精與第2袋味精的總質量是多少?

  可能:100-2=98,100+2=102,98+102=200或100-2+100+2=200

  (在交流中,自我優化方法。)

  b、第3袋與第4袋的總質量?

  可能:100-5=95,100+3=103,95+103=198或200-5+3=200-2=198

  c、5袋味精的.總質量是多少?

  可能:200+198+96=494

  或:-2和2抵消為0,-5和3抵消后是-2,-2和-4和起來是-6,所以500-6=494

  或:第二、三、四袋的同時抵消,第一袋和第五袋合起來少了6千克,所以500-6=494。

  (再次感悟正負抵消的優越性。)

  3、小結:哦,也可以這樣正負抵消呀!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誰也是這樣想的?只要善于觀察與思考,就能有奇思妙想!

  (設計意圖:在前面充分體驗正負相抵后,嘗試用正負相抵的方法的解決問題,在一次次的交流與匯報中,不斷自我優化方法,體會正負相抵的必要性。)

  二、回到“顛步子”情境,體驗正負相差,并嘗試解決問題

  (一)體驗:

  1、導語:老師有一道題想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點擊:第一關)

  2、初次體驗相隔:剛才寶寶走路的結果小蘭的位置記為-1,笑笑的位置記為+1,請問小蘭至少要走幾步才能追上笑笑呢?為什么?(2步。)

  3、在體驗中抽取出數軸:如果我們把小蘭和笑笑的位置標在數軸上,(課件從動畫中抽出數軸)笑笑應標在哪?(1),小蘭應標在哪?(-1),從數軸中你能看出相隔幾步嗎?(2步)。好,這個問題大家闖關成功了!

  (設計意圖:利用“顛步子”的情境,充分體驗“相隔幾步”的問題,并從中抽取出數軸,為下一步作鋪墊。以闖關的形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

  1、導語:現在老師再考你們難一點的?這是一張太空游戲時間表!(出示時間表)

  2、解讀:

  從這個表中你讀懂了什么?

  a、相機讀表中,重點感知0的意義的基礎上,體會正負數的意義。

  b、按順序說一說太空人的活動安排。

  3、問題:從這個表中,老師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太空人有兩次進餐。這兩餐之間相隔多長時間?(出示數軸)

  (可能:)一種是借出數軸,

  一種是數出發射前幾時,發射后幾時,再將發射前后的時間間隔加起來。

  4、師:那你還能從表中像這樣提出數學問題考考同桌呢?(點擊“我問你答”。)(同桌活動)

  5、師:誰來考考全班同學?

  6、借助游戲巧妙提升:

  a、宣布搶答規則:

  (a).兩個團隊所有人一起參與搶答;總共有5題!

  (b)、等老師讀題完畢,即可舉手開始搶答;

  (c)、答題所用時間最少而且回答正確的同學加5分;答錯不加分,也不扣分,搶到不答或在有效答題時間(3秒)內不作答均扣5分。

  b、搶答,邊相機提問怎么想的?并記分。

  c、累積得分,并說說怎么算出得分的,兩個團隊相差幾分。

  d、發表獲獎感言:(可能)因為我們都把0當作分界點,再把兩邊的間隔加起來。)

  e、總結:謝謝!你的獲獎感言太精彩了!讓老師和同學們又一次感受到了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設計意圖:在無序到有序的讀表、交流中,感知正負數的意義,并從中引出數學問題。在解決“相隔問題”中,充分交流、體驗,并以搶答為界面,提升學生解決相隔問題的技巧,并對原有的正負數與0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三:綜合練習

  師:在闖第二關的時候,我發現了你們越闖越勇!一路過關斬將,所向無敵。敢不敢再來闖一關?(出示:第三關)打開課本75頁,完成練一練1、2。

  a、獨立完成,師巡視。

  b、匯報(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相應的評價。)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現象生活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在顯示情境中,讓學生體會正、負數產生的必要性及負數的意義。

  3、能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并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

  能正確掌握正、負數表示的方法,會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

  體會正、負數是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數。

  教學準備

  了解有關負數的知識 ,制作有關課件等。

  活動一:讀話導入,感受學習負數的必要性。

  △ 談話

  1. 同學們在數學的王國里,我們都認識要學習哪些數?這些數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能舉例說明嗎?

  △ 游戲:剪刀石頭布

  要求:同桌同學玩5次,并記錄下比賽的結果。

  (1) 學生做游戲,

  (2) 匯報比賽結果。

  [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記錄輸嬴的次數?]能不能用學過的樹來直接表示這個結果呢?

  △ 小結: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如果只用我們現在學習的0.1.2.3.4……能不能直接表示出來呢?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一種新的樹來表示這些事情發生的現象。(下面我們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活動二:感知氣溫中的負數。

  △ 交流、匯報、課前調查的各國各城市的氣溫情況。

  ① 小組交流。

  ② 集體交流。

  ③ 總結:我是怎樣收集到這些信息?

  (△課件 出示“中國地圖”)

  1. 引導學生觀察,用來表示氣溫的數有什么不同嗎?這些溫度各表示什么意思?

  例:北京:30℃~12℃。哈爾濱4℃~2℃,‘-—2℃’表示什么,怎樣讀呢?

  △ 能正確讀出并表示溫度。(課件演示情景圖片)

  A:小朋友在溫度零上30℃下游泳。

  B:小朋友在零下10℃嚴冬步行。

  C:白天溫度零上8℃。

  D:夜間溫度零下4℃。

  (1) 導學生把各圖中的溫度用數學表示。

  例:零上30℃。記作30℃。

  零下10℃,記作-10℃。

  (2) 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零上的溫度都比0℃高,零下的溫度都比0℃低。)

  (3) 引導想象一下,30℃與—10℃的冷,暖程度。(課件演示: 30℃與

  —10℃情景圖片)

  (4) 比較大小:

  30℃( )—10℃ 8℃( )—5℃。

  0℃( )—20℃ —5℃( )—15

  (5)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課件演示情景圖片)

  情境一:雷老師從泉州22℃飛抵北京—3℃,你認為應該增加衣服,還是減少衣服?

  情境二:出示拉薩中午17℃與傍晚—6℃的氣溫?根據這個氣溫,你得出什么結論,并給出你的生活小貼士。

  活動三:尋找生活中的負數 ,認識負數。

  1、識海拔高度。(課件演示圖例)

  2、記帳:完成P87第一題。如果收入用“+”,支出記作“—”,可以用正、負數表示以上收入和支出金額。

  獨立完成

  說一說每個數的意思。(+1500、—120、+1400)

  3、概括:

  (1) 像-10、-5、-2、-115、-200、-120這樣的都是負數;

  (2) 像1.2.3.4.5.6.……9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可以在前面加上“+”,如+1500、+1400

  (3) 關于“0”的問題?正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負數可以表示什么?

  4、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負數。

  想一想,你的生活周圍有哪些地方運用了正,負數來表示。

  小結:剛才我們早溫度中。在小東家里一周的收支情況及表示海拔高度時,都用了正、負數。在這種情況中正、負數各表示什么意思?正數這對為朋友有什么特點?(相反的意義)

  活動四:應用拓展(課件演示)

  △ 用你學過的“數”表示下面各數。

  (1)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那么它下降6層記作( )。

  (2) 中、日足球塞,中國隊進球3個記作+3,那么失球2個記作( )。這是日本隊的進球記作( ),失球記作( )。

  (3) 剪刀、石頭布玩5次,如果小明嬴3次記作+3,輸了3次記作( )。如果小東嬴2次,記作( ),輸了3次記作( )/

  (4) 汽車向前行駛15米,記作( ),向后倒退15m,記作( )。

  △ 用正、負數表示下面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北京冬天下雪。 ·泉州冬天下雪。 ·今天會下雨。

  我喜歡數學課嗎?

  活動五:總結。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2)你認為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怎樣?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認識負數的作用;

  2、會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問題,知道正負數是可以抵消的;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正數和負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理解正負抵消。

  2、解決有關正數和負數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借助游戲、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直觀材料,理解正負數的求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學生完成學案“溫故互查”并二人小組交流。

  2、揭示《正負數(一)》并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

  2、在表格中記錄得分情況,然后根據得分情況獨立完成學案“設問導讀”第一小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3、匯報交流結果。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閱讀課本第74頁的“試一試”:

  1、獨立完成導學案“設問導讀”的第二小題。

  2、小組交流

  3、展示匯報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獨立完成學案“自我檢測”1題和2題,小組交流。

  2、獨立完成學案“鞏固練習”,小組交流、匯報。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正負數。 知道了溫度有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但是還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

  二、新課教學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數,有時我們在正數的前面添上“+”,如+5,+7 +20,+100。

  相反我們都給負數的'前面加上“-”。 例如:-2,-56,-5 ……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那么這些數該怎樣讀呢?誰愿意來讀這些數,教師出示數。

  三、課堂練習

  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這個高度表示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米;海平面的高度為( )米.

  2.如果小華家月收入2500元記作:+2500元那么她家這個月水,電,煤氣的支出200應記作( )元.

  3.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那么下降6層記作( )層

  4. 如果進了3個球記作+3,那么失2球記作( )

  四、課堂練習

  見課本87頁練一練 教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鼓勵性的總結.

  板書設計:

  正負數

  5、6、9、12、100、等都是正數,或記做+5、+6、+12、+100。

  -2、-3、-15、-123都是負數。

  5或+5讀做正5。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2、在用正數、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量的過程中,體會正數、負數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體現正數、負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你知道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通過這節課你想知道正負數的哪些知識?

  這節課我們重點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出示本課目標:

  1、正數、負數怎么讀、寫?

  2、怎樣用正數、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正數、負數和0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數、負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初步感知正、負數

  1、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三組數據

  老師說幾組數據,請你記在記錄單上,注意你的記錄一定要讓別人看明白。(附:記錄單如下)

  教師敘述:

  第一組數據:一支球隊在比賽中,上半場進了3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

  第二組數據:本學期,我們班轉入2人,轉走1人。

  第三組數據: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賺了4000元,二月份賠了2000元。

  2、展示并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四種情況:(只寫數字;數字前面寫字;用符號;前面加正負號)。

  師選擇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來。

  問:有沒有與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學生會出示用符號表示的方法。

  問:你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兩種記錄方法否非常詳細,你認為那種方法表示更好?為什么?當學生出現認為文字表示方法比較好的時候,我會這樣引導:有的時候遇上不會寫的字,或者出現錯別字,采用這種文字表示,容易讓別人錯誤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們就采用不易理解錯誤的符號記錄。

  3、認識正負數

  你們知道像+3這樣的數叫什么嗎?(正數)

  觀察正數,你發現了什么?(數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讀加三。

  師導讀:正三生齊讀

  象“—2”這樣的數是什么數?(負數)

  觀察負數你發現了什么?(數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負二生齊讀

  我們以前在什么地方見過“+、-”?(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里)在數字前面,“+”是正號“-”是負號。

  4、讀統計單里的后面兩組數據

  5、搶讀。-200、+3、8、-5、4、15、-7/8、-2/5、+5、4

  問:請讀出下面的數,并告訴大家你讀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并分類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師:15是什么數?15和前面的正數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15前面沒有正號)這是為什么呢?(在表示正數時,正號可以省略不寫)你會讀這個數嗎?

  生:十五

  你能總結出正數的讀法嗎?(讀正數時,帶“+”的,一定要讀出“正”字;省略“+”的,這個“正”字也要省略不讀。)

  師:負號“-”,可以省略嗎?為什么?

  你能再說出一些負數嗎?我們能說完嗎?這說明什么?(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正數的個數呢?

  觀察這些正、負數,正、負數可以是什么數?

  正負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三、聯系生活,理解正、負數的運用

  1、到中國的熱極——新疆的吐魯番去走走

  我們剛認識了新朋友正負數,現在我們帶著新朋友一起去美麗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課件)

  (!)吐魯番素有“火洲”之稱。夏季平均氣溫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氣溫達到49℃以上,有記錄的地表氣溫達82℃。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堪稱中國的“熱極”

  (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吐魯番的日溫差特別大。3月份日平均氣溫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氣溫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溫差也很大,夏季達到炎熱的極致,但到冬季平均氣溫則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師:(1)出示課本信息窗的第二條信息,這些信息中的溫度數據你能用正負數表示嗎?(學生可能回答: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為標準分的?學生討論,讓他們明白:0度是分界線

  “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表示?

  那溫度怎么用正、負數表示呢?“0”是正數還是負數?“0”上面是什么數?0和正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數?0和負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然后,在正數和負數的中間板書“0”)

  (2)再次回到吐魯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負數表示出這兩個地方的位置嗎?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里的“海平面”相當于溫度計里的哪個刻度?

  (3)出示數軸:觀察正負數的位置

  這個數軸和我們以前見過的數軸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觀察正負數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所有負數都比0小,正數都比0大。正數都比負數大。

  2、正負數的其他運用

  我們用正負數表示溫度的高低、地勢高低,還有剛上課時說到的進球、丟球、賺錢、賠錢,其實正負數還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這樣相反的現象。

  (1)如果上車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車8位乘客用()表示。

  (2)于老師家在學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為+1500米,那么劉晨家在學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00元,支出800元,用正負數怎樣表示?

  (4)一個倉庫,周一進貨1000噸,周二出貨360噸,用正負數怎樣表示?

  思考:每一題中的兩個量都是什么關系?

  說明: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

  3、帶著疑惑和思考來看課本:P60-61、把重點知識用筆圈畫下來。看完課本,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自主練習1題和3題2、判斷: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溫度0℃就是沒有溫度。()

  (3)0大于所有的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4)如果向南走記為正,那么-10米表示向東走10米。()

  五、拓展知識

  了解正、負數的歷史課件出示史料,進一步了解負數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于中國數百年。(生談感受,思想教育。)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數、負數嗎?

  板書設計:

  正數、負數的認識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

  1、在游戲中尋找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正負數的意義。

  2、通過溫度計的演示,學會正負數的讀法和寫法。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負數的意義,難點是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的數量。

  教學準備:

  課件、背景資料、溫度計、掛圖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說反正話》。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向上看(向下看) 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引入談話:在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意思相反的情況存在,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研究如何用數學的方法表達這些內容。

  二、初步認識負數,教學讀寫方法

  1、創設情境引入:

  同學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稱。下面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一下那里的奇異風光。(課件展示)

  提問: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

  2、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及0度的含義。

  師:信息中用了很多數據來說明吐魯番的氣候特點,我們先來看這兩個溫度。(零上1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知道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測量溫度嗎?

  師:(出示教具溫度計)上面的1小格是1度,中間紅色的紙條代表溫度計的液柱,你能找

  出零上1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嗎?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從0度開始往上數13個格是零上13攝氏度,從0度開始往下數3個格是零下3攝氏度。)

  師:為什么零上13攝氏度要往上數,零下3攝氏度要往下數?

  生:因為零上13攝氏度比0攝氏度高,所以是從0攝氏度開始入上數13個格;零下3攝氏度比0攝氏度低,所以是從0攝氏度開始往下數3個格。

  師:零上8攝氏度怎樣找?零下5攝氏度呢?

  師結:也就是說,找零上溫度從0攝氏度開始往上數,找零下溫度從0攝氏度開始往下數。0攝氏度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線。

  3、探究正負數的表示方法:

  師:像零上13攝氏度和零下3攝氏度這種表示方法看起來有點麻煩。你能用一種更簡潔的方式表示嗎?下面請同學們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找到一種更簡潔的表示方法。

  學生交流。

  師:你們想法與數學家的一模一樣,也是用“+”“—”表示。(板書:+13℃、—3℃)以0度為分界線,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13”這個數讀作正十三,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3的前面加一個正號;“- 3”這個數讀作負三,書寫時,在3前面加一個負號。我們以前熟悉的“+、—”號在里是正負號。

  4、了解負數的歷史。

  師:看來啊,負數的出現還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個國家最早出現了負數嗎?讓我們通過一段資料一起來回顧負數的歷史。

  電腦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已有約兩千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100年,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就明確提出了負數的概念,以及正、負數的運算。到公元3世紀時,我國數學家劉徽暉更加明確了負數的意義。

  在算籌中,劉徽把兩種表示相么意義的算籌分別叫做正數和負數,常規定紅色的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的算籌表示負數。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于中國數百年。

  請學生談感受。

  5、鞏固氣溫的表示方法。

  請同學們在本上寫出其余的四個溫度,找一板演。

  6、表示海拔高度。

  師:我們再來看這條信息,(電腦出示)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剛才這種表示方法表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

  海平面在這里相當于分界線,比海平面高就是“+ ”,比海平面低就是“—155”。

  下面請你們用這種方法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課件出示)

  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8.43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30米,泰山比海平面高1545米。

  7、揭示正負數的意義:

  師:剛才我們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了零上、零下溫度,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的高度。每組量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特點?(意義相反)

  師:表示意義相反的量,我們要用正負數來表示。像+13、+38這樣的數是正數;-3、-10這樣的數是負數。(板書)

  8、舉例理解正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同學們,你們能再寫幾個正數和負數嗎?(學生舉例)

  正數有多少個?負數呢?

  9、自主練習1。

  師:7是什么數? (學生交流)

  正數前的正號可以省略不寫,那么負數前的負號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0是正數不是負數?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師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10、找生活中的正負數。

  師:你能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都用正負數表示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你能說一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他們的意義是相反的。)

  師結:表示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三、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填空題:

  (1)車內上來8位乘客用+8表示,下去5位乘客用( )表示。

  (2)糧店運進大米60噸,記作60噸,運出12噸可以記作( )。

  (3)媽媽領取工資1500元,記作+1500元,那么,媽媽幫小明買書用了120元,記作( )元。

  (4)小張參加奧運知識競賽,答對一題得了50分,記作( ),那么答錯一題扣了50分記作( )。

  (5)小平家住的樓房有15層,地面以下有2層,地面以上第12層記作+12層,地面以下第一層記作( )層。

  2、做自主練習5和7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希望同學們能用一雙數學的眼睛、智慧的頭腦來發現生活中更多用正負數表示的有相反意義的量。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9

  知識與技能: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舉例、嘗試、比較、探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正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難點:

  對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和對“0”的認識。

  教學設計:

  一.游戲激趣,感受相反

  1.師: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截然相反”。

  老師發出一個口令,你們執行出與口令相反的動作.

  2.其實,我們周圍很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存在相反的情況,請看大屏幕。

  3.你能試著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二.嘗試記錄,探究新知

  1.有時候,這些相反的情況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組成了“相反意義的量”。

  2.你們能幫老師把這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快速、準確、清楚的記錄下來嗎?

  3.學生拿出白紙,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數據。

  媽媽9月賺了1500元,10月虧了200元。

  倉庫昨天運出800千克貨物,今天運進1690千克貨物。

  天氣預報顯示今天的最高氣溫為15攝氏度,最低氣溫為零下1攝氏度。

  明明的體重增加了3.6千克,莉莉的體重減少了0.7千克。

  4.交流討論各種方法,并挑出哪種方法既快速又明了,而且數學味最濃。

  板書這種方法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分清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通常把一種意義的量規定為正的,另一種與它相反意義的量規定為負的。

  5.認識正號、負號,學習正數負數,了解其讀法和寫法。并判斷正負號是否可以省略。

  6.抓住一個數字-2,來研究到底為什么要用負數。學生把你心中的—2用圖畫表達出來。

  7.討論0所在位置,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8.正數、負數及0在溫度計上的分布如果加上箭頭,這樣的直線就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數軸了。

  三.借助實例,解釋應用

  1.生活中學生見過的負數

  2電梯中的正負數(出示“電梯按鈕”幻燈片)

  看電梯的按鈕,說—1和+1表示的含義、區別。如果李叔叔上五樓開會,劉阿姨到地下一樓取車,應按哪兩鍵?

  四.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按照生活習慣用正負數表示下面各數。

  (1)小李身高增加3厘米,記作( )厘米,李叔叔體重減少2千克,記作( )千克。

  (2)河水下降3.4厘米,記作( )厘米,上升4.5厘米,記作( )厘米。

  (3)超市運進酒60箱記作+60箱,那么賣出20箱應記作( )箱。

  (火車向北行駛50千米記作+50千米,那么火車向南行駛30千米應記作( )千米。

  2.分類。

  +7-11 -254 0 +1.11 -1/2 87.22 -27.22 +2888 -2999.2 1/2

  正數:

  負數:

  3.判斷。

  (1)+0為正數,-0為負數。 ( )

  (2)+8.8讀作加8.8。( )

  (3)—8,+8.7,-88,-2/5,-11都是負數。 ( )

  五.總結交流,匯報收獲

  請大家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六.衡量自己,開闊視野

  著名的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季米特洛夫在評價一天的工作時說:“要利用時間,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號?還是?負號?,倘若是?+?,則進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訓,采取措施。”

  同學你們今天的收獲是“+”還是“—”,請你在你今天的表現前加上正號或負號。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感知正數與負數,初步體會生活中的負數是根據需要來界定的,體驗具體情境中的負數;知道正負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舉例、嘗試、探索等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問題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民族自豪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天氣預報圖,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溫度。現在誰能說說,你知道哪些有關溫度的知識?

  (1)、溫度有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有零度;

  (2)、零度既不是零上溫度,也不是零下溫度,而是分界點;

  (3)、以前學過的數只能夠表示零上溫度或零度;

  (4)、-2,-5,-20等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5)、城市的溫度與它們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關……

  2、分類:大屏幕上這些表示溫度的數,每個小組桌面上的信封里也都有一套。下面請四人小組合作,把這些數分分類。

  學生匯報分類情況,將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講述:第一類,像5,13,20,32,…都是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添上“+”號,如+5,+13,+20,+32;第二類,像-2,-12,-20,…都是負數;0該歸哪一類?你有什么問題?

  板書: 負 數 分界點 正數

  5、13、+20、+32……

  -2、-12、-20……

  0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小數,讀一讀:+7.6,-3.4,你們說該歸哪一類?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正負數”。(板書課題)

  3、誰知道正負數是哪個國家的人們最早使用的?我們來聽聽小博士是怎么說的:(放錄音)

  二、聯系圖示,感受負數。

  好,昨天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大家回去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溫度這樣的現象,下面先請大家在小組里說一說:還有哪些量需要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呢?

  小組匯報,配合實物演示,如存折等。隨機出示書中習題:

  1、世界上最高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這個高度表示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 )米;海平面的`高度為( )米。

  對于這道題,你有什么疑問?你知道“海拔高度”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高”和“低”是相對的,說明正負數也是……?誰還會說?

  非常好!像這樣相對的正負數例子,哪一組還有?

  2、如果小華家月收入2500元記作+2500元,那么他家這個月水、電、煤氣的支出200元應記作( )元。

  3、如果電梯上升15層記作+15層,那么它下降6層應記作( )層。

  這是以哪里為分界點?(電梯原來所在位置)上升和下降正相反,那么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呢?

  4、如果進了3個球記作+3,那么失2個球應記作( )。

  還有誰有不同的發現?繼續舉例!

  5、游戲:錘子、剪刀、布。

  先說說能用今天學的正負數來記分嗎?怎么記?同桌兩人一組,共玩五局,要求邊玩邊記分,記住:平局別忘了記分。開始!

  比賽情況記錄表

  局數

  姓名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第四局

  第五局

  記分規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輸一局,記-1分。

  哪一桌同學來匯報?

  三、基本練習。

  1、試一試:青蛙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它每次跳3格,請寫出青蛙每回跳到的位置所表示的正負數。(學生回答完,動畫顯示)

  第一回:青蛙從0點連續向右跳兩次,記作?我記作+2行嗎?為什么?

  第二回:青蛙從0點連續向左跳兩次,記作?為什么?

  第三回:青蛙先向右跳1次,再連續向左跳兩次,記作?我記作-6行嗎?為什么?

  觀察這幾個數:+6、+3、0、-3、-6,哪個數最大?哪個數最小?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正負數比大小時可以借助直線上的點,越往右越大。

  2、老師這兒有一些數,可是順序打亂了,誰愿意幫忙排一排?先讀出卡片上的數,并說說它是正數還是負數。

  +6,-8,+38,27,-60,0,-100。

  把卡片發給學生,讓他們從小到大排成一隊,其他同學當裁判。

  為什么-60比-100還大?(也可借助直線)

  3、做一做:填書93頁(2)、(3)。投影匯報。

  (2)請你在表格內用正負數記錄小明家的收支情況。

  5月4日 爸爸工資收入1500元。

  5月6日 水、電、煤氣支出200元。

  5月12日 電話費支出120元。

  5月15日 媽媽工資收入1400元。

  5月20日 爸爸購買衣服支出150元。

  5月28日 訂報刊、買書支出80元。

  5月31日 結算本月伙食費支出650元。

  填表,然后小組匯報。

  (3)下圖每格表示1米,小華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

  西 東

  a、小華從0點向東行5米,表示為+5米,那么從0點向西行3米,表示為( )米。

  b、如果小華的位置是+7米,說明他是向( )行( )米。

  c、如果小華的位置是-8米,說明他是向( )行( )米。

  d、如果小華先向東行5米,再向西行8米,這時小華的位置表示為( )米。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你認為誰的表現最出色?

  五、拓展練習:下表記錄的是上一周小麗每天做作業的時間。

  (1)、平均每天做作業的時間是( )分。

  (2)、如果把每天做作業的平均時間作為標準,超過平均時間用正數表示,不足平均時間用負數表示,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平均時間

  30分

  10分

  25分

  15分

  20分

  你從表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什么叫“以平均時間為標準”?

  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調查了解,感受生活中的負數。

  (由于負數的學習是在正數基礎上的拓展,與正數的意義相比,學生在理解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與學生生活素材密切相關的數學情境,讓他們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整節課力求做到“動靜結合,張馳有序”,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另外,課件的設計新穎獨到,獲得了福建省“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例評比一等獎,選送全國參賽;并被中央電教館評為“國家基礎教育優秀示范課例”。)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86—87。

  教材分析:

  《正負數》是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二課時,在前面認識溫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負數表示事物的范圍。

  以往,負數的教學一直安排在中學教學的起始階段,現在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了一些負數,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生活基礎。因此《課標》安排在小學的第二學段初步認識負數,這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新增加的內容。

  教材運用正負數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實例,引導學生通過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去感知和研究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抽象出負數的概念,感受理解正、負數的意義,并在自然數擴充到整數范圍的過程中,發展、完善對0的認識,拓展對數的概念的認識。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正負數和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和運算打下良好基礎。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溫度》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零上、零下溫度的區別及表示方法,并形象而生動地感受了負數產生的背景,積累了認識正、負數的直觀經驗。本節課學習《正負數》,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應用正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較為輕松有趣,但理解0的內涵有一定的困難和挑戰性。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體會正、負數的意義,初步懂得生活中的負數是根據需要來界定的。會用正負數表示在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并學會正確讀寫正負數。

  2、結合情境,了解整數包括正整數、0和負整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認識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3、通過生活中運用正、負數的例子,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

  4、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深厚興趣和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難點: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記錄單、溫度計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路,揭示新知。

  1、師生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溫度》。你知道哪些有關溫度的知識?

  2、隨機揭示課題——正負數。(板書)

  【設計意圖:以“溫度”為話題,展開師生談話,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并自然導入本節課課題,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

  3、啟發誘導,提出數學問題。

  (1)提問:關于正數和負數你還想知道哪些知識?

  (2)教師隨機概括為兩點:

  ①人們為什么喜歡用正負數?②怎樣使用?(板書)

  【設計意圖:新課標注重問題的解決,更注重問題的提出。因此,在拋出“關于正數和負數你還想知道哪些知識?”這一問題后,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老師適時概括為兩個方面,作為本節課新知要探究的問題。】

  二、經歷過程,探究新知。

  (一)人們為什么喜歡用正負數?

  1、正面回答此問題。

  2、試一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數據信息。

  (1)教師講解記錄要求。

  (2)學生記錄。

  (3)反饋學生記錄情況。學生可能有的方法:a)文字表達;b)用正負數表示;c)……

  (4)比較幾種記錄方式。

  3、師生小結:用正、負數表示上車幾人,下車幾人。既準確,又簡潔,使人一眼就明白所表示的意義。所以人們喜歡用正負數。

  【設計意圖:呈現學生熟悉、感興趣的乘公交上下車的情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錄其中的數據信息,由于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記錄的方式也不一樣,在展示學生的幾種記錄方式后,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有的麻煩,有的讓人看不明白,體會用“+” 、“-”(正負數)表示準確簡潔,交流后自然產生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4、幫助學生了解正負數產生的歷史——課本第87頁“你知道嗎?”

  先播放,再讓學生談談自己聽完介紹后的想法,以此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設計意圖:以音視頻形式呈現“你知道嗎?” 。既了解了正負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溝通了自己的方法與古人的方法,更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熱愛。】

  (二)正負數怎樣使用?

  1、正負數的意義。

  (1)再現記錄單上的數據,初步感知正數、負數表示意思相反。(板書+8、-6)

  (2)結合實例,感知正數、負數是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數量。

  ①知識搶答競賽:答對得10分,記作+10分;答錯扣10分,記作( )。

  ②乘坐電梯:王叔叔上五樓開會,按哪個鍵?“-1”表示( )。

  ③超市經營情況:說一說16900元、-127元、15200元各表示什么意思。

  ④銀行存折:取出200元,存折上有怎樣的變化?54.66表示( )。

  (3)揭示正負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正負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例結合起來,在“知識搶答競賽”、“乘坐電梯”等等生活實例中,讓學生觀察比較,在不同中看到相同,在變化中看到不變,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正、負數意義的理解。通過數學抽象,從客觀世界中得到數學的概念,從而順理成章地揭示正負數的意義。】

  2、正、負數的'讀法和寫法。

  學生自主嘗試——讀出下面的數

  -100 +6.8 -1.5 36

  重點討論正數的省略寫法。

  【設計意圖:學以至此,對于正負數的讀寫,比較容易。讓學生自主嘗試,重點討論正負數的寫法,關鍵知道正數的正號可以省略,而負數的負號不能省略。】

  3、正數、負數和0的關系。

  (1)借助溫度計,初步感知正、負數和0的關系。

  ①生試撥零上5℃和零下5℃,引出0℃的作用(板書0)。

  ②揭示刻度,再撥零上5℃和零下5℃,體會撥溫度時要以0℃為分界點。

  ③結合演示,引發學生觀察,得出: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2)利用數軸認識正負數,進一步體會正數、負數和0的關系。

  ①將溫度計抽象成數軸()

  ②演示小青蛙向右和向左跳動,讓學生用正負數表示。

  ③學生聯想,感受正數、負數個數無限。

  (3)重點討論對“0” 的認識。

  ①讓學生闡明觀點并說明理由,然后全班交流。

  ②師生小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先讓學生直觀操作來“撥溫度”,引出“0”很重要,再過渡到上的溫度計,并將上的“溫度計”轉換為“數軸”,從數軸到“小青蛙跳”,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入的過程。的展示,讓學生直觀感知“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擴展了“0”的內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直觀形象的方式演示出來,幫助學生對“0”的內涵的理解。】

  (三)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讓學生閱讀課本,從中發現問題,并一起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通過解答學生的疑惑,完善學生對新知的認識。】

  三、鞏固提升,內化新知

  ()以生活中的方向、收支等為話題,隨機點擊進入,利用新知來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運用自主點擊來解決問題的方式,通過練習,促進學生對正負數意義及0的內涵的理解,讓學生會用正負數表示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四、課末總結,拓展新知

  1、師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2、布置課外作業:寫一篇題為“生活中的正、負數”的數學小日記。

  【設計意圖:正負數是概念課教學,全課總結時,采用學生自主匯報方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對本節課有完整的認識,并加以延伸,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

  板書:

  正 負 數

  為什么喜歡用? 負數 0 正數 怎樣使用?

  下車6人 -6 上車8人 +8

  答錯扣10分 -10 答對得10分 +10

  地下1層 -1 地上5層 5

  虧損127元 -127 贏利 15200元 15200

  取出 200元 -200 存入54.66 元 54.66

  …… ……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2-8頁。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自然數、小數和分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是對今后學習有理數及其運算的基礎。本單元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素材,以“中國的熱極—吐魯番”為現實背景,從溫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溫度計來學習正、負數的知識,并且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2、在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過程中,體會正、負數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師談話: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我國最熱的地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的奇異風光。(師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師談話: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出與正、負數有關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組合作探索第一紅點問題。師談話:誰能說一說零上13度與零下3度表示什麼意思?怎樣用數學符號表示呢?請同學們動動腦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學生分組交流)

  師談話: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交流結果)

  師小結:用一組相反的符號表示出零上與零下的溫度,通常這樣表示:(教師板書)+13℃-3℃。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借助素材,總結概念

  1、小組自主探索第二紅點問題。師談話: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樣表示?(請各小組自己解決,并交流解決辦法)

  師談話:地勢高度稱為海拔高度,是相對于海平面來說的,一般的以海平面為分界線,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為“-115米”。

  師歸納總結:像+13℃、+38℃、+49℃都是正數,“+”是正號,通常省略不寫,像-3,-10,-155都是負數,讀作負三,負十“-”是負號;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獨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師談話:看小電腦中的問題,你能用正、負數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嗎?(學生討論,師提醒學生要從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師談話:同學們都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再次討論。交流總結: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教師適時總結,幫助學生建立了正、負數的概念、對生活中的一些鮮活的數學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見解,使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四、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1、自主練習第一題:這是一道認識正負數的基本練習題。(練習時,可讓學生讀出正、負數,再將正負數填寫在相對應的集合圈里,提醒學生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自主練習第3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分析題意,然后獨立填空,再集體交流。

  3、自主練習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主要看學生能否正確運用正負數的意義解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

  五、反思總結,提升認識

  談話: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種新的數,你有什么收獲?能和大家分享嗎?學生談收獲。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借助溫度計,經歷認識正、負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及認識整數的過程。

  2、初步了解負數的意義,會讀、會寫負數;知道整數包括正整數、零和負整數,能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整數,會比較簡單整數的大小。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對負數充滿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觀模型理解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負數的意義,會讀、會寫負數。

  教學難點

  了解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初識負數

  玩游戲:

  師生互動:玩錘子、剪刀、布的游戲,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的輸贏結果。

  經歷符號化的過程:

  生匯報:我贏2次,輸2次 板書(2 2)

  師:輸和贏它們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師這樣記錄能表示出這是兩個意思相反的量嗎?

  生:不能

  師:怎樣記錄才能讓人一眼就分清這是兩個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請大家用喜歡的方式來表示。

  3、展示學生記錄材料

  生1: 笑臉2 哭臉2

  生2: 箭頭向上2 箭頭向下2

  生3: 贏2 輸2

  生4: +2 -2

  4、師生共同交流比較,感受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人們為了記錄方便,在數學中就規定了這種符號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板書:十、一)

  5、認識正、負數。

  師:你知道像上面的數叫什么?(正數)+2怎么讀?

  師:像下面的數呢?(負數)板書-2怎么讀?

  師板書:負數 正數

  -2 +2

  6、快速搶答,說說下面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100、+15、-15、36、0

  討論:(1)36是正數還是負數?(認識正數為了簡便+可以省略不寫)正數去掉+,我們熟悉嗎?負數去掉-行不行?

  (2)0呢 設置懸念

  7、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

  二、探究氣溫中的正數和負數,進一步認識負數

  1、出示某日氣象預報數據:哈爾濱-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這幾個溫度哪些是負數溫度?誰能用負數的讀法讀一讀?

  2、生活中用什么測量溫度?(出示溫度計模型)

  你了解溫度計的什么知識?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的溫度用負數表示。

  生3:

  師: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是以誰為分界的呢?(0℃)

  科學家把自然狀態下水剛開始結冰的溫度定為0℃。

  4、小組討論:

  零上溫度都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數?負數?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師講述: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5、巧用溫度計,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1)-5℃在哪兒?怎樣才能準確找到-5℃在溫度計上的位置?是從哪兒開始數,往哪個方向數?

  (2)出示5℃圖,這是多少?你怎么看出來的?

  (3)-5℃和5℃有什么不同?

  (4)-5℃和-15℃哪個溫度更冷?

  三、生活中的應用。

  1、寫數:王叔叔從5樓乘電梯,電梯顯示( )層;到地下1層去取車,電梯顯示( )層。

  2、(黃山、吐魯番海拔與海平面對比示意圖)

  3、解釋生活中的負數所表示的含義。

  出示存折

  4、下面每格表示1米,小華剛開始的位置在0處

  (數軸)

  (1) 小華從0點向東行5米,表示為+5米,那么向西行3米,表示為

  (2) 如果小華的位置到了+7米,說明他向( ) 行( )米

  (3) 如果小華的位置到了-8米,說明他向( ) 行( )米

  四、總結

  教學后記:

  教學中,借助溫度計這個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對氣溫數據的理解,初步認識負數的意義,學會比較簡單整數的大小。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正負數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情境,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我們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把正數和負數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的相差數。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有趣、現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較兩種方法

  (4)仔細比較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新發現?

  (5)認識數軸。

  【知識的鞏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并具有層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組成員的身高,由實際向高引向正負數的記錄,由正負數的記錄又回到實際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數時,通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體現了正負數抵消的優越性,從而使學生“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在兩組數據的比較中,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負數的大小及相差數。可以說習題設計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點。數軸的引入,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并形成認知結構。】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理解負數的意義,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會用負數靈活地表示一些實際問題,能比較熟練地在數軸上找到正數、0和負數所對應的點。

  2.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經歷負數產生的過程,體會負數的意義。具有數形結合的意識,深刻體會數軸形成的過程。

  3.激發學生對數的認識的興趣,感受負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學難點:

  理解相反意義的量和對0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負數

  (1)情境激疑

  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想想看,是什么?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從“相反”這個話題開始聊起: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現象,比如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車站上人們上車下車……

  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順著這位同學的思路繼續往下聊,走進數學你又有什么發現?

  1. 今年開學,四年級轉入15名同學,五年級轉出15名同學。

  2.在剪刀、錘子、布活動中,男同學贏了3次,女同學輸了1次。

  3.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虧了3000元,四月份賺了8000元。

  怎樣用數學的形式來表示這些意義相反的量呢?出示。

  要求:簡潔,是讓別人也能一目了然。

  匯報,可能有以下情況。

  ①直接表示 ( 簡潔但不明了)

  ②用文字表示 (明了又不夠簡潔)

  ③用符號表示(簡明、清楚,一目了然)

  小結:現在人們就是用這種形式來區分意義相反的量的。

  (2)認識正、負數。

  你知道像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

  舉個例子來說?+3你會讀嗎?

  像(—2)這樣的數呢?

  怎么讀呢

  師介紹:加號在這里叫做正號,減號叫

  做負號。正數和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量。

  練習:讀出下面的數

  -100、+6.8、-1.8、36

  為了簡便,+36可以寫為36。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正號都可以省略。師板書。

  得出:正數有無數個,負數也有無數個,用……來表示。

  二、豐富新知,介紹負數歷史。

  同學們,我們今天從“相反”這個詞聊起認識了負數這個新朋友。其實對于負數的認識,在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的人,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你想知道嗎?(課件演示或學習第4頁你知道嗎?)

  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接下來再讓我們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又有哪些負數?(板書課題:負數)

  三、生活中的應用

  1.在溫度計上認識負數

  我的一位朋友喜愛出門旅游,這是他所定的幾個備選城市,我幫他留意了一下氣溫情況,一起來看一下

  (1)(多媒體播放城市天氣預報:哈爾濱-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得出:0℃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換句話說也就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所以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板書0,并用集合圈將正數、負數、0進行分類)

  那你知道0度是怎么來的嗎?

  介紹:瑞典天文學家攝爾秋思,他把自然狀態下的水剛開始結冰時的溫度,規定為0℃。

  (2)溫度計。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嗎?(課件示: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

  介紹:攝氏度、華氏度,每格代表1℃。

  2.電梯里的`負數

  叔叔上五樓開會,阿姨到地下二樓取車,應按哪兩個鍵?(5、-2)

  5和-2是以什么為分界點的呢?

  3.海拔高度中的負數

  世界峰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如果把這個高度表示為+8844.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 )米,海平面的高度為( )米。

  練習

  如果大雁向南飛30米記作+30,那么向北飛50米記作( )。

  如果體重增加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

  4.數軸上的負數

  出示例3

  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強調以誰為分界點,以什么方向為正。兩種說法)

  指出:在一條直線上,確定了0(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就形成了一條數軸,剛才大家所說的就是數軸的形成過程。

  現在你能在數軸上找到他們運動后的位置嗎?

  完成練習

  (2)如果小華的位置是+11米說明她是向( )行( )米。(指出+11的位置,體會數軸是無限長的。)

  (3)如果小剛先向東行5米,又向西行8米,這時小剛的位置為( )米。

  (分層拓展)

  5.運動場上的負數

  劉翔在第十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半決賽中110米欄的成績是13秒42,當時賽場的風速是每秒-0.4米,你知道風速每秒-0.4米的意思嗎?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負數,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一些作用,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負數還有更加廣泛的用途等待著大家繼續去了解。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 16

  教材分析

  1、在前一刻《溫度》的學習基礎上,將要拓寬學生對正負數的認識,通過學習后,學生將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用這種理性認識觀察生活中的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2、教材通過正負數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實例,引導同學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感受正、負數及0的意義,為進一步學習正負數打下較好基礎。

  學情分析

  1、 第一課時《溫度》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零上、零下溫度的區別、讀寫方法,并形象而生動地感受了負數產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2、在學習“生活中的負數”之前,學生已經系統認識了整數和小數,并且對“分數”也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這些已學過的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經知道了負數的存在。基于這樣的學習起點,本節課必須在學生認知沖突產生矛盾的.前提下讓學生體會“負數”產生的必要性。

  3、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負數的意義。同時在本節課上也應盡量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正、負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感知正數與負數,初步體會生活中的負數是根據需要來界定的,體驗具體情境中的負數;知道正負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舉例、嘗試、探索等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和問題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民族自豪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應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了解0的內涵

【四年級《正負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正負數教案設計07-06

《正負數一》的教學反思06-12

《正負數》說課稿05-21

教師關于《正負數》教學反思08-25

《正負數的認識》教案07-29

《正負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4篇)12-04

北師大版四年上《生活中的負數正負數》教學活動設計05-29

《生活中的正負數》說課稿范文09-05

數學四上冊《正負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最新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