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3 17:12: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中學政治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政治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政治教學設計

中學政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封建社會下農民處境有所改善的三個方面,以及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具體體現(尤其是農業)。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封建社會的進步性,以及學生“自讀書、自質疑、自求索”的能力。

  3.覺悟目標:使學生了解中國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在當時的影響,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

  2.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尤其是農業。

  【教學難點】

  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幻燈片、自編朗頌材料、琵琶《塞上曲》選段、教學題卡若干。

  【教學方法】

  “三自一導”式,即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讀書、自質疑、自求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社會發展常識,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生產發展的歷史。前面我們學習了封建社會的建立,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有關知識。

  一、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板書)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1~102頁,看看本框第一個標題“從商鞅‘徠民’政策說起”中出現了什么?重點了解“徠民”政策的內容及該政策得以推廣實施的社會歷史狀況。

  生:(閱讀教材,即“自求索”。)

  師:什么是“徠民”政策?

  生:“徠”就是招政的意思,“徠民”就是把鄰近秦國的三晉的民眾招致到秦國去充當勞動力。

  師:“徠民”政策在當時的確得到了推廣與實施,這與當時什么樣的歷史狀況分不開呢?

  生:與當時秦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歷史狀況分不開。

  師:通過對以上史實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的建立是促進當時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板書)

  師:請同學們深入思考一個問題: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體現了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什么樣的客觀規律?

  生:(小聲議論后答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只有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時,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師:下面,我們把封建制生產關系與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進行對比,看看封建制生產關系為什么適應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即封建制生產關系的歷史進步性。(板書)

  師:(出示投影)這里,我將兩種生產關系的特點以表格形式進行了一番對比。請同學們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消費品的分配形式”三個方面,比較農民與奴隸在社會處境和勞動積極性上的差異。

  生甲:封建制下的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可以有一點點自己的土地。而奴隸制下的奴隸一無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農民,農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階級。而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農民把收獲的產品以地租形式交納給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點產品歸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隸制下的奴隸主完全占有勞動成果,他們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師:從以上三位同學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產關系下農民的處境有所改善,因而勞動積極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產關系具有歷史進步性。由于它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也必然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創造出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科學文化。

  現在,我給大家帶來一段配樂朗頌。要求同學們在不看書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簡要記錄。(配樂朗頌開始……古曲聲中,結合教材內容,又涉及到課外知識的一段材料,把學生帶入一種濃郁的封建氣息中,讓學生似乎親臨到封建生產中。)

  師:(朗頌完畢,配樂音量漸小,然后關閉)以上材料中講述了什么問題?

  生: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些表現。(板書)

  師:根據記錄,請談談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農業、手工業、商業、封建城市、行會。(板書)

  師:請同學們瀏覽教材第104~114頁,進一步明了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五個方面的表現。

  生:(自讀教材)

  師:剛才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一段配樂朗頌,又了解了書上的相關內容,現在我們將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各小組在通讀全篇教材的基礎上,各就指定專題看書、討論、質疑、解疑,各組長作好自學記錄,然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自學成果。比一比,看哪個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最短、質量最高。

  (教師到各組了解并給予適當指導。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積極地看書、討論、提問、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專題的內容,五分鐘左右各組基本完成任務。)

  師:現在,請全班同學交流自學成果。我們采用這樣的形式:由每組組長代表本組同學提出問題,請其他組同學回答,大家共同評價。按五個小組的順序依次進行。

  第一組組長:我們小組自學討論的專題是關于“封建社會農業的發展”。大家在學習、了解了農業發展的狀況后,主要提出了兩個問題:

  1.農業發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個方面:第一,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第二,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興建。

  2.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生乙:鐵制農具的廣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廣。

  生:(第一組組長肯定上述答題正確。)

  師:第一小組同學把握了本專題最核心的內容,做到了去粗取精,這也正是我們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至于該內容提到了封建社會農業發展的杰出成果,諸如曲轅犁、都江堰等,這是歷史課上學過的,我們不再重復。下面請第二組提問。

  第二組組長:我們組學習的專題是“手工業的發展”,共提出三個問題:

  1.封建社會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是什么?

  生甲:冶鐵。

  2.就世界范圍來說,封建社會生產力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的標志是什么?

  生乙:冶鐵技術的發展。

  3.手工業是在什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生丙:手工業是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生:(第三組組長評判答題正確。)

  師:(肯定第二組成績,請第三小組發言)

  第三小組組長:我們組討論的專題是封建社會“商業的繁榮”,請同學們回答我組提出的兩個問題。

  1.商業發展的標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換范圍的擴大。

  2.進入封建社會后,由于商品交換的發展,商業領域出現的什么現象是我們特別應注意到的?你能舉例嗎?

  生乙:一是對外貿易的發展;二是“絲綢之路”的開拓等。

  生:(第三組組長認為答題正確)

  師:(肯定第三小組,請第四組質疑)。

  第四小組組長:我們組同學就“城市的發展”一專題,提出問題: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礎是什么?

  生甲:商業和交換活動的發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

  生:(第四組同學評判認為,答案不全面,要求補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

  第四組組長:兩位同學的回答合起來是第二題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書時,要注意教材的連續性、完整性。

  (對第四組全體同學的認真負責態度報以掌聲)

  師:第四組同學不僅能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對同學們提出較高要求,這充分反映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組的問題。

  第五小組組長:我組同學認為在“封建行會的形成”這一內容中,應掌握以下問題:

  1.封建行會的形成基礎是什么?

  生甲: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2.行會的定義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藝相近的手工業者組成的封建組織。

  3.組織行會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來手工業者的競爭和限制本地手工業之間的競爭。

  4.行會的主要成員是什么?他與幫工和學徒之間主要是什么樣的關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師徒關系。

  5.行會的作用表現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護比較脆弱的城市手工業,傳授生產技術,避免同行的競爭等方面,曾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手工業的鞏固和發展。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答案大家覺得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有一點要補充說明:封建社會末期,行會制度對手工業生產的過嚴規定和限制競爭的做法,束縛了手工業者的主動性,阻礙了手工業的發展。

  師:這位同學補充恰當,今后分析問題應該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運用兩分法,既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面。那么,究竟如何正確評價行會的作用呢?

  生:應從兩方面評價:既看到其歷史進步性,表現在它曾促進過手工業的發展,又看到其歷史局限性,表現在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它又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五種表現。請思考:以上各種表現,共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請看書第114頁本框題最后一段課文后,集體回答。)

  生:(齊讀)由于封建制生產關系代替了奴隸制生產關系,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從而使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比奴隸社會有了顯著提高。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分析學習了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和表現。本課的難點,即要求大家能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規律來認識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生產力發展的五種表現,尤其是農業的發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板書提示,結合各小組的學習討論結果,迅速復習本框內容,最后,我們將在知識競賽中檢測誰的知識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復習本節課內容。

  (推選一名學生擔任主持人,配合教師組織一場男女生知識對抗賽。競賽結束后,宣布競賽結果,給獲勝方以精神獎勵,并給負方布置任務,整節課在全體學生的掌聲中結束。)

中學政治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犯罪百害而無一利,從內心深處憎惡違法犯罪;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重視修養,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矯正不良行為。

  2、能力目標: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響行為的好壞,從小事做起,加強道德修養;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覺依法律已的觀念;初步培養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踐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就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應從矯正哪些不良行為做起。

  二、教學重點:

  道德品質的高低與違法犯罪的關系;犯罪的危害

  三、教學難點:

  道德品質的高低與違法犯罪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分組討論探究,充分享受學習。教師精心指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事違法犯罪,我們明白了無論什么人只要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都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有些不良習慣會害了我們,我們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漸,拒絕不良__。今天我們學習第三框的內容:防范于未然。

  展開教學:

  (一)、“認清犯罪危害”

  案例分析(見教材第97頁案例)以陳某滑向犯罪深淵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

  ①陳某由違紀再走向違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淵的原因是什么?(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為什么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人們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為獲得某種滿足;貪圖便宜;……

  ②結合陳某的經歷,大家說說違紀、違法和犯罪這三者之間有何聯系?(他曾有過知恥心理,為什么還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淵?)……

  ③用“違紀、違法、犯罪”三個詞談談這一事例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小結:

  通過分析思考我們認識到:道德水平高低與違法犯罪有密切的關系。人的行為是思想觀念支配的。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道德水平低,法紀觀念淡薄,就難免會違紀,可能違法,甚至于犯罪。我們要意識到應該增強法紀觀念,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因此,我們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制觀念,積極追求上進,這樣才能不犯或少犯錯誤,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

  小迪的案例教師提問導入教材第98頁“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質的特征是什么? ……

  對。嚴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的特征,犯罪不但對社會造成危害,它對家庭、他人以及行為人自己都會造成傷害,

  ②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沒有什么好處嗎?)……

  同學們,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個案例,我們看教材第98頁“小迪的案例”(教師朗讀)。我們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分析其危害性。(教師板書以下內容,與學生共同討論,并板書危害性)

  對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財物、造成他人的身體和心理受到傷害

  對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毀前程

  對家庭的危害:媽媽精神失常、爸爸出車禍、姥姥死亡;

  對社會的危害:影響社會安定

  教師歸納小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們青少年為什么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通過上面這個案件我們可以看到: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正處于未成年階段,受國家司法保護。我們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準繩,不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能圖一時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靈深處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中學政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生政治課教學設計03-31

中學生政治課教學設計范文03-31

政治初中教學設計12-29

中學政治教學心得04-18

民族的形成的政治教學設計08-05

教學設計政治初中5篇12-29

高中政治教學設計04-14

中學序曲的教學設計07-04

中學《夏》教學設計07-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精品国产不卡久久 | 亚洲s图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