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1
【設計思想】
1、探究性: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放手,不過其探究過程應該有其層次,不能浮在探究的表面化。
2、自主性:學生從選擇的問題,探究的手段,體驗的方法都應體現學生自主選擇性。
3、合作性:本課的教學可采取小組分工合作和獨立完成。
【教材分析】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這篇略讀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做了簡單的介紹:圖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目前保存的情況。短短的幾句話,所含信息量卻很大。
后面的幾段,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先是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講畫上的街市熱鬧非凡之后,選擇了一個小的場景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最后,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完善,要從一副古畫中感受到歷史價值文化積淀比較困難,在教學本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小學生的情感是伴隨著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文本信息,憑借聯想,激活已有的知識庫存、生活積累、閱讀積累,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再現課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學生主動的獲取這種感受,體驗這種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多想象,在閱讀中見文生義,見義生情,借助生活經歷中類似的感情經驗去感受,讀出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地情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激發民族自豪感,同時培養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畫,學生對畫的鑒賞能力不強,因此對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又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印刷品(包括郵票)和光盤,有條件的可要求上網。教師準備有關掛圖,有條件的應準備光盤或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鄉鎮意見
教師體會
(一)談話釋題導入:
1、教師用溫和親切地口吻說:同學們,這一單元我們已經輕輕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走進它,我們已經領略了很多,今天的這一堂課我們還要欣賞一幅古畫,誰來讀一讀課題。
2、師:你知道什么叫名揚中外嗎?
針對學生的回答再做總結: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課文將向我們展示怎樣了不起的古畫呢?請你認真地反復地讀讀課文,如果遇到特別重要的信息,用筆畫一畫,等一會我們交流一下從課文中了解了什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
(二)初讀,交流學習心得:
1、師:我發現每位同學都讀得很投入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剛才你讀課文,從中了解了什么?
(《新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中提出:“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共同交流學習所得,這是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交流時,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中的相當段落與文本再接觸。)
(三)欣賞圖畫,再次讀文:
1、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的學習知識。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這幅畫,距離學生生活實際很遠,因此,在學生對《清時上河圖》的價值有著初步認識的時候,定會產生想去親眼目睹畫的欲望的情況下,教師說:“我覺得咱們班同學讀書能力特別強,剛剛大家初次朗讀課文就有這么多收獲,那你想不想看看這幅畫,欣賞一下這幅名揚中外的畫?”
當然,看畫的目的是為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文本。因此,指導學生:請你細細地欣賞這幅畫,看看能不能從畫中找到你讀到的內容。
(多媒體滾動演示清明上河圖,配上優美的輕音樂,老師根據場景適當提示:進入汴粱市區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橋北頭了……)引領學生放松地欣賞,在視覺、聽覺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
(這里運用電教法,通過邊看邊讀、邊聽邊觀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進入到學生的大腦;另外,還通過教師的語言與優美的樂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傳入渠道更加多元。)
2、這時,老師又引導:欣賞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說點什么?
這時可以又一次引領學生走近文本。比如:當學生談到:我在畫上看到很多人。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據課文來說一說,有哪些人嗎?“這就進一步帶領學生來學習文本了。
3、在初讀交流學習心得與再讀欣賞圖畫之后,我們老師就可以帶領孩子走進課文中最能突顯主題的段落的學習,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沒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寫《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我們在讓學生交流心得時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細細研讀。因此,教師有目的地引導:老師再請你們細細地看這幅畫,再讀讀課文的二三兩小節,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確實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4、這個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對畫能“名揚中外”有個較確切地認識。如:當學生讀到:“畫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時,教師可以這樣歸納:“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邊是一個外國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訴他。
(這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字詞有所理解,對具體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讓他們自行把握情感基調,有感情地讀文。)
5、這是略讀課文,只要學生對“名揚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對文本能較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就應及時引領學生進行下一段落的學習。
如:還有形態各異的三百六十行,都畫在里面了,了不起。剛才大家說畫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還能夠看到橋北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老師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小節,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輕輕地交流一下。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全員參與,個個興趣盎然,紛紛談、讀、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交往。教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與同桌交流學習心得,創設了一個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
學習這一段話,有一個問題的討論,能讓學生對“名揚中外”會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橋頭的生活情景也許是瞬間發生的情景,但也搬到了畫上。這說明了什么?
從中可以看出畫者張擇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也是他畫技高超地體現。這樣的理解還不夠,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寫作手法的指導,如:其實寫作文和畫畫一樣,你抓住一個瞬間的精彩把它寫具體,那么文章就如畫一樣活起來了。
(四)欣賞圖畫,填寫資料卡:
1、有了上述的鋪墊之后,對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引讀法進行。《清明上河圖》是一副偉大的著作,因此,讓學生再次欣賞圖畫,加深印象。
2、都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有關文物、古跡、圖畫等一類的文章,指導學生寫“資料卡”,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這兒,教師指導學生制作一張“資料卡”。如下:
師:剛才大家看看圖,讀課文欣賞了一幅了不起的畫。如果你想要把從課文搜集到的信息長久地保存下來,我們可以做一張資料卡。
資料卡
畫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畫面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史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填寫資料卡,這是另外一種閱讀學習方法的指導。當要填寫相關內容時,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細讀,而是快速瀏覽,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的脈絡,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巧妙的板書培養學生的概括性、條理性和邏輯思維能力。針對本課特點,設計如下: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基本情況內容歷史價值
長:528厘米人物眾多觀800年以前
高:24.8厘米街市熱鬧古都風貌
北宋、汴梁橋北頭有趣生活情景
【作業設計】
指導學生學會了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別忘了要學以致用,不斷鞏固。因此作業可以這樣安排:本單元,我們還學習了趙州橋,課后自己也來做一張“資料卡”。
【問題研討】
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把800多年前的畫面拉至學生的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自主控究的學習方式,讀寫結合,把一篇課文濃縮成一張資料卡,把書讀薄是本課教學的一大困惑點。
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2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這篇課文離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在制定目標上只要求學生了解畫面內容,初步感知《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和運用多種學習方法自學課文,培養學習能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設計上老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張揚祖國燦爛文化的氛圍,讓學生融如其中。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學課文。目的是體現現在語文課堂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近十分鐘的小組合作活動中老師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習的熱情是高漲的。雖然只有兩個小組做了匯報,但我認為我們重視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只是成果的展示。讓老師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孩子們運用學習方法的能力在提高。在本堂課中也暴露了學生的一些問題,小組匯報的組織形式要加強,傾聽的習慣要培養。學生的發言語言不夠規范,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條理性差。在今后的教學中這些方面都是要著重培養的。
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3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感受《清明上河圖》的生動傳神,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3、培養運用“圖文對照讀懂課文”等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的能力。
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學生自主自學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根據閱讀提示,對照圖畫,通讀課文。
2.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通過圖畫對照,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讓學生當小講解員講講文中涉及的風景和人物。
3.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查字典、觀察畫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歷史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
三、教學策略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作了簡單的介紹,然后寫了《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最后,簡單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學習描寫方式,體會語言的生動,在課文學習中理解句子表達效果并體會、積累表達方式的多樣性,領悟細節描寫的細致。
2.展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己講解學到的內容,提出質疑,選擇恰當的方式解決。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在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多種藝術作品散發出璀璨的光芒。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名揚中外的古畫。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理解詞語意思。
(1)什么叫“名揚中外”?名揚中外:很有名氣,名字傳遍了世界。
(2)讓我們一起用贊美的語氣再讀讀課題,讀出你的感情。
4.讀題質疑。
(1)這幅名揚中外的畫叫什么名字?你對他有多少了解?
補充《清明上河圖》的簡介:聞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不朽珍品,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這幅畫是誰畫的?這幅畫都畫的什么?這幅名揚中外的畫獨特在哪兒?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課題產生興趣,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影響力與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祖國傳統文化的崇敬之情。培養對課題質疑的能力,學會思考提問,帶著問題讀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給我們介紹了《清明上河圖》,讓我們了解了這幅名畫,知道了關于它的很多知識。
2.指名分段讀文,重點正音。三個多音字“作”“溜”“乘”,分別組詞。
作zuō(作坊)溜liū(溜冰) 乘shèng(千乘之國)
作zuò(作業)溜liù(一溜煙) 乘chéng(乘法)
3.請你們試著概括一下每段段意。
第一段:概括介紹《清明上河圖》背景。
第二段:寫畫上人物多,各行各業,各色人物都有。
第三段:寫畫上的街市熱鬧非凡。
第四段:寫畫面上有險些發生“交通事故”的場景。
第五段:寫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以怎樣劃分段落?可以分為幾部分?
總結:簡介、內容、歷史價值。
【設計意圖】將語言概括的能力放在理解課文的前期來培養,培養學生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要求抓重點詞語。初讀的過程中讀準字音,完成讀通順、讀準確的要求,并能大致概括文章內容。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現在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讓我們一起再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2.出示閱讀提示:讀了閱讀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總結:閱讀方法──對照圖畫讀課文。閱讀要求──看課文描寫了畫面上哪些內容;交流讀后感受。
3.讀了第一段,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總結:《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作者、名字;尺寸,畫面內容;現狀。
4.學習第二段。
(1)這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總結:《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
(2)用什么方式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呢?省略號的含義是什么?
出示課件:
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著長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
小結:用排比的修辭方法描寫的。省略號表示畫面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沒有被寫出來,表示人物之多。
(3)這段話不僅在寫人多,還從哪個方面讓我們感受到人多的?在書上把你找到的詞語畫一畫。(從各種行業這個方面,向我們描述了人十分多,有各種職業)
(4)課文不僅詳細地給我們舉例說明有各行各業的人,還有哪句話向我們直接說明了人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
(5)請你來說說你的感受,當你看到這幅畫上有這么多的人。
預設:體會出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這么多人都能畫出來很了不起。
5.學習第三段。
(1)這段主要寫的哪兒?
總結:街市。
(2)你能找出這段的中心句嗎?
第一句: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
(3)這段的結構怎么劃分呢?
總起句;各類商店,形態各異的人;畫技精湛。
(4)從這段體會到什么: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5)誰來給我們當小導游,發揮你的想象,先給我們介紹介紹街上的人,再補充還會有什么樣的?
6.學習第四段。
(1)說說看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
總結:局部情景。
(2)“你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啊!”,如何理解“傳神”?
預設:畫得十分逼真,就像真的一樣!
小結: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或物生動逼真。“傳”又讀“zhuàn”,如“自傳、小傳”。
(3)這句話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敬佩)
總結:這句話是一個感嘆句,寫作者在欣賞畫家的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贊嘆,所以作者是飽含贊美之情的。請大家也帶著這份贊美之情來讀讀這句話。
7.朗讀課文第五段。
(1)這段是在介紹它的歷史價值,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它的價值的?
能再現八百年前的古都風貌,這是十分難得的。
(2)你想對這幅畫的作者說些什么呢?
預設:謝謝您,為我們留下這么好的作品,能為我們再現八百年前的場景,讓我們理解到百姓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們熱鬧的場景。
【設計意圖】將內容理解作為文章學習的主線,情感理解作為理解內容后的提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其中油然而生的贊美之情;觀察作者的表達方式,將句式與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相結合,如“有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與《趙州橋》一課的相似句式作比較,對比學習,激發學生讀書樂趣。理解課文內容后,讓學生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心中感慨。
(四)課后思考,擴展延伸
1.誰來為我們當一下解說員,當我們在博物館看到這幅畫時,你會怎么給別人介紹?
北宋名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
2.你還知道我國哪些優秀的文學作品、繪畫作品,你能說說它們好在哪兒嗎?
【設計意圖】在鞏固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口語表達的能力,在實際運用中學會熟練、簡潔地組織語言。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在說的過程中這種熱愛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五)布置作業
1.繼續了解有關《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知識。
2.結合課堂所學內容,回家向父母介紹一下《清明上河圖》這幅畫。
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5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走進第五單元,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認識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賞了美麗的古代神話,走進了雄偉獨特的趙州橋,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幅古畫,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板書課題)
2、揭題:你知道“名揚中外”是什么意思嗎?(學生自己理解回答)
說的真好,“名揚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國外都很有名氣。(齊讀課題)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自由發言)
(這是一副怎樣的畫?畫上都有些什么?為什么說它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二、明確學法,初步感知
課題序號的右上方有個星號,表示這是略讀課文。今天我們就根據閱讀提示來學習這篇課文。
1、通讀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并了解這幅畫的畫名、作者、年代、大小。
2、出示閱讀提示:讀了自讀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閱讀方法:看圖讀文;閱讀要求:知道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
3、自由閱讀:請大家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找到答案后,四人小組內交流。
4、初步感知: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學生匯報)
(1)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之多來表現的;(2)畫上的街市非常熱鬧,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3)介紹了北橋頭的場景。
(2)我們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人物豐富、街市熱鬧、情景傳神(相機板書)
三、精讀課文。
1、現在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讓我們一起再欣賞一下這幅畫吧。
2、從剛才同學們驚奇的眼神、贊嘆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圖的喜愛。這幅圖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們的課文對它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讀懂了課文,你一定會更喜歡它。想用什么方法來讀懂課文呢?引導學生讀讀課前的閱讀提示,明白學這一課可以用“圖文對照法”。
3、自由讀文,對照圖畫,看看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那些內容?簡單地標注在文字旁邊。
4、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1)讀第2小節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通過讀句子,并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來體會“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體會張擇端花了很大工夫,畫出來的畫了不起。
(2)讀第3小節,重點也是看圖、讀文、想象補充省略的內容,理解“形態各異”,引導朗讀“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體會畫的內容是如此豐富,張擇端的畫技如此高超。
(3)讀第4小節,先引導學生看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體會畫的生動、精彩。老師再生動地朗讀這段文字,請學生閉目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進而體會“張擇端畫的畫,是多么傳神啊!”
5、朗讀課文第5小節。引導學生: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神奇的畫,讀懂了這么有趣生動的課文,現在你想說什么?
小結:難怪有人說《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的一個小百科全書,我們可以從畫卷中看到宋代各種各樣的行業,還能看到熱鬧的街市、有趣的場景,仿佛置身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當時的民俗、民風和人民的生活場景,真是畫中瑰寶,《清明上河圖》不愧為(齊讀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四、再賞美圖,抒發情感
1、再現畫面,激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2、欣賞了這樣一幅畫技精湛的名畫,現在你最想說什么?你會怎樣它,贊美它!(學生自由表達)
3、(出示小詩)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幅名揚中外的畫,記住這幅名揚中外的畫。(齊讀)
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態眾生相,盡在綿綿畫中間。
名揚中外震國威,驚世之作傳萬年。
課堂練習
作業安排
1、把《清明上河圖》介紹給家長朋友,與大家共享。
2、搜集更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為下節課的《口語交際》作好準備。
【三年級《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最新】相關文章: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01-3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08-1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01-07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最新教學設計范文07-01
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06-27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及反思06-27
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06-28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范文06-29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范文06-30
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教學設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