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朗讀方式,把握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激發學生發現生活之美,培養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把握文中展現的風土人情,體會作者對昆明的喜愛與想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體會作者平淡自然的語言。
教法:
1、速讀、跳讀、精讀等多種朗讀方式的綜合運用;
2、討論點撥法;
3、對比閱讀。
學法:
1、朗讀感悟;
2、自主研學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3、圈畫關鍵詞句突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風景各異,也帶給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樣的情景,又帶給人什么感受呢?讓我們走進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來一探其實。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蘇高郵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小說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橋集》等。
三、預習檢測,積累字詞
1、讀準字音
青頭菌、鮮腴、籬笆、黃燜雞、扳尖、乍一看、擇凈、緬桂花、綠釉、密匝匝
2、理解詞義
(1)新鮮肥美。(鮮腴)
(2)比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個月。(孟夏)
4、非常濃密的樣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點?提示:雨季長、明亮、豐滿。
(2)課文是怎樣引出昆明的雨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給朋友作的畫引出昆明的雨,既點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現象與產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同時吸引讀者,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3)課文除了寫昆明的雨,還寫了什么?這些內容和雨有什么關聯呢?
提示:課文除了寫雨,還寫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種菌子、火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以及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筆寫來,無拘無束,將諸多的人、事、物匯聚于此,那么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提示:這些人、事、物構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圖,在作者的筆下,無論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圍,都充滿著美感和詩意,作者正是以此表達出對昆明生活的喜愛和想念之情。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點,即形散神聚。
2、精讀課文,賞析語言
學生選擇自己理解較深的一段文字談體會。
(1)因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連綿不斷,下起來沒完,而且并不使人氣悶。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話一般,沒有任何秀麗華彩之處,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種拉家常的風格,讓人感到親切,這正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語言風格。
(2)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氣更加柔和了。
提示: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喚”一系列動詞,對苗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進行描寫,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從而抒發作者對昆明的喜愛和懷念之情。這里直白平淡描寫中讓人隱隱感到一種恬淡而悠遠的余味。
(3)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
提示:這句更是說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汪曾祺散文的語言特點:直白平淡,流利自然,簡潔而富有韻味,充滿生活氣息。
3、研讀課文,探究寫法
(1)課文第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這兩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內容上,點明中心,表達對昆明雨季的深切懷念之情。結構上,獨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畫面的介紹,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緣由的抒寫。
第12自然段——內容上,深化主題,表達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結構上,照應第3自然段的內容,收束全文,使結構更加完整。
2、有人說本文采用“以小見大”的視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懷,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種菌子、火炭般的楊梅、帶著雨珠的緬桂花、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以及蓮花池邊酒店里與友人的小酌……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平常的生活承載著作者的情感,愛得越深沉,情感的載體就越細越小,這里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懷,這種“以小見大”的視角,彰顯出汪老對昆明生活的熱愛。
五、課堂小結
作者曾經說過:“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對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圍的美的捕捉與展現。愿我們在生活中能側耳細聽、俯身微察,發現更多的美,來點染我們的生活。
六、課后作業
對比閱讀本文與《雨的四季》,體會兩篇散文在寫作上的異同。
七、板書設計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點——雨季長、明亮、豐滿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種菌、楊梅、緬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東母女
事;酒店小酌
喜愛、懷念(以小見大)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理解文章內容,了解汪曾祺寫景散文的特點;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品味文章簡潔平淡的語言,體會文章獨特的美感和詩意的表達;
3、理解作者對生活詩意的審美態度,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尋美悟情,品味語言。
難點: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感悟作者對生活的態度。
一、輕吟淺誦感知美
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說一說,兩首詩中雨給你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尋雨美
1、整體感知,圈點勾畫:
①汪老直接抒發對昆明的雨的感情的句子。
②表現昆明的雨的特點的段落和句子
③汪老把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寄托在哪呢?
2、活動一:吟詩填詞
我想念昆明的雨。我不記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長,從幾月到幾月,它總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昆明的雨季濃綠、明亮、豐滿,使人動情。那倒掛在門頭的仙人掌,肥大、濃綠,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雨季的菌子,滑嫩、鮮濃,院里的密葉,映綠了房間。你聽,賣楊梅的苗族女孩,聲音嬌嬌,你看,房東母女的緬桂,使我內心軟軟。雨,有時是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愁。我想念昆明的'雨。
屏顯:雨美,美在平常景物、凡人小事。
三、入文入境品語美
活動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任務一:圍繞以下美點,組內確定一個美點。
昆明的雨季。
雨季的仙人掌。
雨季的菌子。
雨季的果子。
雨季的花。
與友人小酌。
任務二:根據提示,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單。
屏顯:自主學習任務單。
讀一讀,如果你擅長朗讀,你可以有滋有味地吟誦美句、美段。
品一品,如果你擅長批注,你可以品析詞句,點評內容,提出問題。
問一問,如果你擅長思辨,你可以向老師、同學質疑問難。
說一說,如果你巧于表達,你可以講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故事。
寫一寫,如果你善于寫作,你可以寫下你內心的體驗。
任務三:組內交流補充,推選代表展示。
全班交流匯報。
屏顯:語美,美在平淡本真的語言。
四、觀文識人悟情美
為什么在汪老筆下,凡人小事是美的,平淡的語言讀來也是那么美?
其實,四十年前的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鏈接材料】
(化學教授曾昭倫)穿了一雙空前(露著腳趾)絕后(后跟爛了,提不起來,只能半趿著)鞋——《不衫不履》
學生吃的飯是通紅的糙米……飯里什么都有:沙粒、耗子屎……新校舍是聯大自建的,也是聯大的主體。這里原來是一塊墳地……有一座校門,極簡陋,兩扇大門是用木板釘成的,不施油漆……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連下雨,泥濘沒足,記憶滑到。——《新校舍》
屏顯:情美,美在你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三:開火車,說收獲和感悟:我發現,原來也是一種美。(老師提示:可以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情感和語言特色談,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
結語:如果你對汪老的散文意猶未盡,想對汪了解更多,可以讀他的作品:《人間草木》《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語文《昆明的雨》的優秀教學設計11-08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08-21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08-31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02-13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02-13
散文《昆明的雨》教學設計04-17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5篇06-09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8
《昆明的雨》教學設計4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