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會用人民幣進行購物。
2、在付幣過程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探究的積極性、合作的主動性。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養成愛護人民幣、節儉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一元及一元以下人民幣。
難點: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商場嗎?你去商場買東西要用什么呢?
2、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買東西需要用到錢,各個國家的錢有不同的名稱,我們國家使用的錢叫做人民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認識人民幣
1、認識元、角、分
(1)認識1元
①師:小朋友們,現在,在你們桌上有個小籃子,籃子里有一些人民幣。找出你認識的人民幣?先把你認識的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同桌互說,師巡視,了解學情
②提問:你認識1元的人民幣嗎?請小朋友們舉起來看一看。
③追問:你是怎么認識1元人民幣的?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學生指一指,看數和單位)(多媒體圈出壹圓)
師:壹圓是大寫,我們平時是這樣寫的(板書:元)
④提問:為什么這兩位小朋友拿的一元不一樣呢?(紙幣和硬幣)
⑤師: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之分,(指1元紙幣)向這樣紙質的人民幣是紙幣,(指1元硬幣)像這樣的金屬做成的人民幣是硬幣。
(2)認識1角和1分
①老師這里有一張紙幣和一枚硬幣,知道他們分別是多少錢嗎?(1角)
追問:你是怎么知道面值是1角呢?(數和單位名稱)
②師:小朋友們現在從小籃子里找出一角的紙幣和硬幣,把他們舉起來。同桌看一看對不對。
③這個硬幣面值是多少呢?(1分)
追問:怎么知道是1分呢?
(3)認識5角、5分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元、1角、1分。老師這里面還有一些人民幣。它們各是多少錢?
(4)師: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很多人民幣,那老師在拿出一些人民幣你能很快的認出嗎?
追問:看人民幣的面值是多少,最主要看的是什么?
師:看數和后面的單位名稱。
(5)愛護人民幣教育
人民幣不管是紙幣還是硬幣,都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國徽象征國家的尊嚴,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小朋友們,我們要怎么愛護人民幣呢?(不撕毀、不亂涂亂畫,不造假)
(6)(課件出示)
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么多人民幣了,你能把這些人民幣分成2類嗎?請人匯報,回答。
(課件展示)按硬幣和紙幣
追問:分成兩類你會,那你能把這些人民幣分成3類嗎?請人匯報。
(課件展示)按面值元、角、分
(7)結合第二種分法講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
(8)出示“想想做做”1、2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你能說出每件商品的價錢是多少嗎?你能把每件商品的`價格與相應的人民幣連一連嗎?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一張人民幣我們已經認識了,那現在有兩張人民幣,他們的面值是多少呢?圖中的人民幣各是多少?它們合起來是多少?
2、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1)師:剛剛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現在帶著這些人民幣去買東西。(出示課件)
(2)提問:我現在要買一本練習本,是多少錢呢?小紅說我付10角可以嗎?
(3)師:同樣是一元的筆記本,我們可以用1元來付,也可以用10角來付,因為一元就是10角(板書:1元=10角)
現在和老師一起來數一數
(4)提問:我們知道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幾分?
我們一起數一數
(5)小明說我只有5角,要付幾張呢?
追問:為什么呢?
那一枚1角硬幣可以換幾枚5分硬幣呢?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4題
師:這里有一些商品,你能說說每件商品的價錢嗎?哪兩件商品的價錢合起來是1元?用一元錢可以買1塊橡皮和1支筆,也可以用一元錢可以買1本練習本和1個氣球
2.想想做做第3題
買1元2角郵票,可以怎么付?
組織交流,叫3個人板演。
3.買東西
師:老師這里有一只鉛筆6角,請你正好拿6角來買一買。
老師還有一塊橡皮8角,請你拿1元來買一買。
四、全課總結
1、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2、小朋友們,回家后可以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東西的價錢大約是一元?
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66~67頁例題及“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能識別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學生經歷人民幣的識別過程,體會1元以內各種人民幣的幣值;通過模擬購物活動,培養簡單的換錢、算錢、付錢技能,發展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發展主動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了解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準備】
每4人小組準備一個紙盒,紙盒里有1元的紙幣1張,硬幣1枚;1角的紙幣15張,硬幣1個;5角的紙幣3張,硬幣1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商店購物圖。
談話:小朋友,你們去商店買過東西嗎?買東西時需要用到什么?
提問: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嗎?
揭題:買商品時要用到錢,我們國家使用的錢叫作“人民幣”。
【說明:從生活常見的購物情境入手,激發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進今天的課題。】
二、自主探究,獲得新知
(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的分類
引入:今天我們先來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小組說說人民幣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幣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按材料分,認識紙幣和硬幣。
揭示:像這樣紙做的叫紙幣,這種金屬做的叫硬幣,人民幣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為紙幣和硬幣兩類。
(2)按單位分,初步感知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提煉:人民幣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類。
【說明: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購物經驗,并且課前在父母的幫助下辨認過人民幣,課堂中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在小組內將人民幣分類,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有目的地、系統地認識人民幣,在大量辨認的活動中總結出一般方法。】
(二)認識人民幣的面值,總結提煉辨認方法
1.認識1元,初步體會方法。
用課件出示1元的紙幣并提問:大家已經注意到在人民幣上的文字有“元”“角”、“分”,那這張紙幣的面值是多少?你怎么看的?
指名介紹1元紙幣的辨認方法,教師補充:人民幣上的“壹”就是數字“1”的大寫;“圓”是人民幣的單位,跟“元”表示的意思相同。
小結:看到數字“1”和單位“元”,就知道這張人民幣是“1元”。
課件出示1元的'硬幣并提問:這枚硬幣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提煉:這兩個人民幣上面都有數字1,單位是元,所以面值相同,都是1元。
【說明:在提取學生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認識1元,并總結提煉辨認的方法,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將數字和單位結合起來看是辨認人民幣的基本方法”。通過師生共同觀察、梳理、思考、總結,有助于學生建構方法,并自覺運用方法。】
2.方法遷移,認識其他人民幣。
提問:剩下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又是多少?你能像剛才一樣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這些人民幣,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把人民幣上的數字和單位結合起來看,就能知道人民幣的面值。
【說明:學生已掌握辨認1元的方法,這一環節繼續讓學生自主辨認其余人民幣,進而總結出一般方法,使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在原有基礎上變得更加清晰深刻。】
3.體會人民幣的大小。
提問: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你能把這些人民幣按面值的排一排嗎?
揭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期中“元”最大,“分”最小。
談話:每張人民幣上都有我們國家的國徽,國徽象征一個國家的尊嚴,所以大家要愛護人民幣。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動手連一連。
【說明:本環節展示所有1元以內的人民幣,讓學生直觀感知人民幣的幾種面值,鞏固深化辨認方法,并且結合人民幣上國徽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
(三)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⒈學生操作,認識1元=10角。
課件出示一本價格為1元的筆記本。
談話:認識了人民幣,我們就可以進商店買東西了。筆記本的價錢是1元,怎樣付1元錢?
活動:小組里的每一個小朋友有次序地去紙盒里拿出1元錢,放在自己課桌上。
展示學生不同的拿錢方法,引導學生說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小結:雖然這幾種付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付了10角。10角就是1元,1元就等于10角。(板書:1元=10角)
【說明:教學人民幣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為了讓學生體會不同面值人民幣可以等值互換的思想,因此創設了一個較開放的“付1元錢買筆記本”的情境,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交流獲得不同的付錢方法,從而更全面地體會等值換幣的思想。1元=10角既是一個數學規定,也是一個生活常識,在購物情境中教學這部分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認識需要,有些學生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里提煉出進率,缺乏經驗的學生可以在場景中意義接受知識。】
2.知識遷移,認識1角=10分。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了“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 )分”嗎?
小結:10個1分就是10分,10分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板書:1角=10分。)
追問:幾枚5分可以換一枚1角?
節約意識教育:10個1分能湊成1角,10個1角能湊成1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錢。
【說明:引導學生運用遷移和推理,得出1角=10分,并滲透節約意識的教育。】
三、組織活動,拓展提升
(一)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提問:老師在商店里買了一塊橡皮,付了一張5角和一張1角,這塊橡皮的價錢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小結:5角和1角的單位都是“角”,單位相同的可以直接把數相加,5角+1角=6角。
2.提問:商店里有塊漂亮的紅橡皮。這塊紅橡皮的價錢是多少?
小結:1個1元就是1元,3個1角就是3角,合起來就是1元3角。
3.提問:小明買了一只毽子。你知道這只毽子多少錢嗎?
小結:5角加5角是1元,再加上旁邊的1角,就是1元1角。或:5角加6角等于11角,11角里面的10角就是1元,再加上旁邊的1角就是1元1角。
(二)補充練習單位換算
1元1角=( )角1元6角=( )角1角7分=( )分
【說明:練習設計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不同面額組合,讓學生學會將相同面額的人民幣相加得出商品的價錢,體會人民幣是可以計算的;第二層次是復名數,當有不同單位的人民幣時,可以分別將相同單位的人民幣面值相加,再合起來得到復名數,讓學生體會有的商品價格只需用一個單位來表示,有的則可以用兩個單位組合起來表示;第三層次是相同面額的人民幣相加之后再根據10角=1元轉換成復名數,讓學生在計算中再次喚起對單位進率的認識,體會到幾元幾角的實際價值,學會在不同單位間進行互換。這一層次也是為之后拿1元2角的活動做伏筆。】
(三)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老師想買這張郵票,價錢是1元2角,可以怎樣付?
活動:組員按順序從紙盒里拿出1元2角放在桌上,再互相說一說是怎么拿的。
課堂交流:你是怎樣付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不同的拿法:(1)12個1角;(2)5角+5角+1角+1角。
小結:在這些付法中,有的是用相同單位的錢來付的,有的是用不同單位的錢來付的。雖然付法不同,但他們都表示1元2角。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身邊的人民幣,靈活地選擇付法。
【說明:鞏固對元、角之間進率的認識,學會不同的付錢方法,體驗付錢的策略。】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商品圖并談話:商店里還有好多學習用品呢!
(1)哪兩樣商品的價錢合起來正好是1元?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給你1元錢,可以買哪件商品,應找回幾角?能買到1元5角的剪刀嗎?
小結:用1元錢買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錢;如果超過1元就買不到了。
(3)每樣商品只能買一件,1元最多可以買幾件,是哪幾件?
小結:同樣多的錢,挑便宜的買,就能買到更多的東西。
四、總結拓展(略)
【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1-10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5-06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1-22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4-10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3-15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設計04-12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11-10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