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化學反應模板、教科書
五、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化學反應模板、教科書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質量守恒定律。
2、理解: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標:
1、鍛煉動手能力、形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分組實驗,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猜想、分組實驗探究、討論、歸納。
教學輔助工具
多媒體課件、實驗必備的儀器及藥品。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化學反應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質,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與反應物硫和氧氣的質量之和之間有無變化呢?
二、猜想與假設
生—生:分組交流,討論。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二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三組代表: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討論的情況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么哪一種正確呢?我們不妨用實驗來驗證。
三、假設的檢驗及推理
1、制定計劃。
師:把學生分成三組:
一組:進行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二組:進行鐵釘與CuSO4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三組:進行NaOH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2、進行實驗。
生一生: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并能積極分工、協作、共同順利地完成實驗。
3、收集證據。
生—生:根據現象進行討論、歸納,然后請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對所做的實驗做小結,自然地得出結論。
四、發現規律
生:三個組的小結情況:
一組:磷燃燒后有白色煙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二組:鐵在CuSO4溶液中反應,鐵絲上附著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仍然不變。
三組:無色NaOH溶液與藍色的CuSO4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淀,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還是不變。
師:通過學生小結發言,教師歸納、評價得出質量守恒定律,請一個學生敘述。
生: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生:為什么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呢?
五、解釋與討論
師:教師先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動畫課件,給學生必要的啟迪。
生—生:(討論、歸納)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物質的質量之和之所以不變,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沒有變。
生:質量守恒定律是否對任何化學反應都適用呢?
六、反思與評價
生—生:(學生繼續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1:蠟燭燃燒前后天平的變化。
實驗2:鎂條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
師—生:(討論)
1、上面兩個實驗的結果與你實驗前的預測相同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
2、對于磷燃燒的實驗,如果玻璃管上端沒有系小氣球,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什么實驗結果?
師:(歸納、總結)
再以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CO2為例,從化學反應中分子、原子的變化情況說明只要是化學反應必定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七、遷移與應用
遷移:供給一組題目進行反饋。
應用: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化學現象。
板書設計
課題二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解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系,開始了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學生在實驗探究基礎上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這是本節的重點,運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和分析質量守恒定律,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從而實現本節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切準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為此,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實驗測定知道質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養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直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體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疑點
1、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2、難點: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3、疑點:聯系實際,在應用中加深理解,如“蠟燭燃燒后完全消失;鎂條燃燒質量增加”,以上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教學設想]
1、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實驗分為二大組,每一大組分四小組,每一大組做不同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得出同樣的結論,讓學生知道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同時也體驗質量守恒的存在。
2、借肋多媒體教學,通過 Flash動畫模擬化學變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運動, 從微觀角度人性化地設計出化學反應的過程,從而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實驗準備]
托盤天平、錐型瓶、燒杯、小試管、酒精燈;白磷、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鐵釘。
[教學媒體]
多媒體, 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按“設置問題、創設情境——重視實驗、體驗探究——動畫摸擬、突破難點——聯系實踐、學以致用——整合應用、反饋糾錯”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附:教學流程圖
課題
提問
實驗
演示實驗
學生實驗
分析討論
實驗結果
質量守
恒定律
結束
學生信息反饋
課堂練習
激發學生興趣,啟發思維
利用動畫解釋質量守恒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知識線索為: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引入:什么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本質特征是什么?那么在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發生變化呢?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的自然興趣是得高學生的內部動力。
(二)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的重點,教師演示實驗(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得出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規律呢?學生通過做分組實驗(鐵與硫酸銅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從而由學生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授課與實驗同步教學,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體驗自己探究知識的樂趣;更加注重實驗的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縮短探知的時間,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實驗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三)動畫摸擬突破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原因]設問:為什么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通過播放多媒體Flash動畫,摸擬在氧化汞受熱分解、磷與氧氣燃燒、鐵與硫酸銅反應中分子、原子的微觀變化。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探究質量守恒的本質。結論: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
設計意圖:Flash動畫摸擬實驗達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對學生獲得更真切的理解起著重要作用,讓學生更加形象、生動、深刻地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聯系實踐學以致用
[質量實恒定律的應用]這一部分是本節的一個難點,教師設計一些符合生活常識性的問題,問題的設計用“學生摘蘋果”做比喻,要讓學生“摘著蘋果”,而且是跳起來“摘著的`”。學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問的化學現象,大家共同討論,使學生真正會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反應現象,以此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五)整合應用反饋糾錯
[反饋練習]:實物投影出示(略)
設計意圖:通過隨堂檢測,及時評價,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嘗試獲取成功的愉悅。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到能力提高把所學知識一步步的提高,達到舉一反三的地步。
[小結]:師生共同小結本節課的內容以及活動探究的心得,交流收獲,體驗成功:
(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2)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3)能用“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逐步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總結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再一次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完成對知識的內化和順應。
[布置作業]本節課后習題1、2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分析
1.課標中的內容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
2.教材中的內容
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通過作出假設、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設計并實施一些實驗方案,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規律,然后教材又給出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這兩個實驗方案,讓學生比較前后質量變化情況,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進而較深刻地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二、教學對象分析
1.知識技能基礎
初三剛開設化學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較高,通過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能,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識,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化學知識,也可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學習能力方法
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較主動,思維靈活,方法得當。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喜歡探索新問題,能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教學設計思想
從促進學生發展出發制訂教學目標,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運用。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能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釋一些簡單現象以及進行一些簡單計算。
3.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探究并應用,培養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難點: 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相關計算。
輔助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言]一天,福爾摩斯像往常一樣滋滋有味地抽著他的煙斗,房間里充滿了刺鼻的煙味。他的助手華聲問道“敬愛的神探先生,別人都說你很聰明,那么你能告訴我你吐出的這些煙和氣體有多重嗎?”請同學們來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本節課內容,并板書課題“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專題復習”。
[展示]多媒體展示本專題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對本節內容的要求。
[課前回顧]復習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并板書“一、基礎回顧”),對相關問題加以強調,如:對內容中“參加”一詞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只適應于化學變化;只是質量守恒,不能擴大到其他物理量;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時,要特別注意有氣體或沉淀參與的化學反應。
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
[知識延伸]引導學生回顧并思考化學反應前后的變量,不變量,以及可能變量。即從微觀角度理解并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板書]二.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1. 推斷物質的元素組成
2 .確定物質的化學式
3. 解釋生活或實驗中的一些現象
4. 用質量差確定某一物質的質量
5.化學計量數的待定
6.表格數據分析
多媒體展示例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問題的一般方法。
[板書]三.直通中考
分析近五年有關質量守恒定律應用的考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小結] 本節課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
傾聽并思考,舉手回答解決引言中問題的`方法。
觀看
思考,并積極配合老師,回答老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回顧思考
積極思考,并進行分組討論,解決相關問題。
歸納總結
思考,討論
小結歸納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明確復習目標,準確把握中考動向,做到有的放矢。 使相關基礎知識條理、系統化,加深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實現宏觀到微觀的跨越,更加透徹的認識并分析質量守恒定律。
明確相關知識考題類型,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中考動向
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01-20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04-16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07-05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教學設計07-04
《質量守恒定律》優秀教學設計06-28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12篇03-30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12篇)03-30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精選12篇)08-19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設計(精選11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