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

時間:2023-12-20 13:38:4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活”與“死”的深刻含義。

  ⑵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反復抒發感受的寫法。

  ⑶品味詩歌形象、意味深遠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反復誦讀,加強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從而帶動對詩歌的理解品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設想

  ㈠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⑴對比的手法。

  ⑵形象的語言,深刻的哲理。

  2、難點

  對兩種人生態度的認識,對人生意義的參悟。

  ㈡課時安排1課時

  ㈢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㈠鏈接生活,入其境。

  1、播放視頻。

  2、教師導語。

  ㈡誦讀揣摩,感其情。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自由誦讀(要求把握節奏、重音等,讀出抑揚頓挫)。指名朗讀。

  3、感受詩中激情。

  你剛才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朗讀的?

  ㈢捕捉品味,明其意。

  1、詩歌副題為“紀念魯迅有感”,請在詩中找出暗指魯迅先生的詩句。

  2、進而回憶魯迅先生一生中重大的轉折事件,感悟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力量。

  3、捕捉詩中的意象,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詩歌是用具體的`形象思維的,讀詩要抓住意象,閉上眼睛,有哪些感受最深的形象浮現在你的眼前?

  ㈣聯想延伸,悟其理。

  1、詩的副標題為“紀念魯迅有感”,為什么以“有的人”為主題?

  2、在歷史或現實中,有許多流芳百世、永垂千史的人物,這首詩喚起了你的哪些聯想?

  ㈤激情誦讀,抒其志。

  學生設計中選方案:

  [方案1]女生齊讀每節詩的前兩句,男生齊讀每節詩的后兩句。領會詩中的對比、反復手法。

  [方案2]領讀第一節,女生齊讀后六節的前兩句,男生齊讀后六節的后兩句。領會詩的總分結構。

  [方案3]領讀第一節,女生齊讀二、三、四節,男生齊讀五、六、七節,對應朗讀,明確詩中的對應。

  老師設計

  [方案4]教師誦讀題目、作者,一女生領讀第一、二、三、四節的前兩句,一男生領讀第一、二、三、四節的后兩句,然后女生齊讀五、六、七節的前兩句,男生齊讀五、六、七節的后兩句,最后全班齊讀第一節。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學習對比寫法。

  3、了解詩中的議論,認識詩歌哲理性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

  對比寫法,詩中議論的作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摘錄臧克家《關于短詩〈右肘人〉》:

  在舊社會里,我們看慣了這樣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鄉紳,殘害壓迫人民,壞事做絕,罪孽深重,卻妄想“流芳百世”,到處豎起“澤被鄉梓”“德高望重”一類的“功德”碑,把自己升為萬古不朽的“偉人”。

  《有的人》寫于……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

  2、看“學習重點”“預習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及內容。

  3、讀課文(定條件的由男女生結合,兩人一組,每節詩由男讀1—2行,女讀3—4行,用磁帶錄上音待評)

  (二)課堂教學(以讀帶講)

  1、導入新課(可借鑒吳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詞“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書課題,配樂,范讀全文(放錄音磁帶或教師朗讀。要求學生標出詩中對比句)

  3、抽讀課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師對朗讀速度、節奏、語調的諷刺與贊頌,情感的愛與憎予以指導)

  4、預習檢測

  (1)放兩組錄音作業,第一盤放1—4節,第二盤放—一7節,同學評。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后,為____,懷著的情感而寫的。(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對魯迅先生崇敬)

  b、題目不直接寫作“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課題更含蓄,便于對比突出主題,將魯迅精神加以提煉、引伸,讓讀者獲得深刻的教益。)

  C、用詩句填空。“有的人”在詩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歡一種人。魯迅屬于____一種人。(最佳選擇是第二節中的2、4行。)

  d、“紀念魯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詩中表達感慨用的'表達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議論)

  e、通篇采用手法,褒貶鮮明,但重在____。作者從魯迅生前____,故后____這兩點來表現他的偉大。(對比,贊頌,為人民奮斗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人民熱烈紀念他)

  5、閱讀研討

  (1)限時默讀。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讀每節詩的后兩行)

  (2)同桌互相聽讀。(針對以上問題互議,互談)

  (3)表情朗讀。一人領全班合,齊讀上面板書的有關內容。(注意激發頌揚情感)問:

  ①為什么說有的人死了還活著?

  ②誰以“野草”自比?有何含義?“地火”又指什么?“等著地下的火燒”表現出一種什么精神?

  ③怎樣理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經寫出了對魯迅的紀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嗎?

  (4)個別讀。(帶著下列問題)讀每一節詩的前兩行。問;

  ①詩中給我們刻畫了另一類鮮明的形象,與前一種人有強烈的反差,這叫什么寫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這首詩從哪幾方面把兩種人進行了對比?詩的2—4節同5—7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學生搶答,教師歸納)

  (5)讓男生(或女生)帶著譏諷、詛咒的語調朗讀以上有關詩行。

  (6)精讀2—4節,再次體會對比的作用。問。

  1、你怎樣理解活著的人已經死了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現實生活中的哪些人?

  2、為什么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3、(展開聯想)請聯系中國近(現)代史,舉一例說明“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下場如何?再舉一例說明“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著的人”得到人民怎樣的擁戴和回報?

  (7)背誦全詩。參看板書。

  6、揣摩運用

  (1)處理課堂練習第五題。

  (2)第七題在課前或課后閱讀體會。不作講解。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設想】:

  這首詩歌是臧克家為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僅僅是單純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有的人的對比闡揚了一種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學習時,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并進行創作寫自己的《有的人》。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學生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的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3、學生通過學習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從而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品味出詩味。

  【教學難點】:

  深入文本,從細微處體會。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走進詩歌

  1、談話導入

  “再會”魯迅:同學們,我國近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他是中國文化的一面旗幟,曾被堪稱為民族“英雄”。這位文學家就是——(魯迅)。

  2、出示魯迅圖片

  這就是魯迅,對于魯迅你還有什么了解的?(生暢談)

  3、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理念:激情的導入,直奔“主題”。)

  二、品讀詩歌

  1、請認認真真地讀這首短詩,要讀正確、讀通順。

  2、正音。

  課件出示詩歌第二節,這里有一個字特別容易讀錯,瞧!它就在這一小節當中,猜猜是哪個字?(呵)告訴大家這個字同“啊”字是一樣的讀音,那么,它應該讀第幾聲呢?

  自由讀——指名讀,并追問理由——齊讀

  3、齊讀這首短詩

  (設計理念:詩的語言是凝練、含蓄而又飽含感情的,以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嘗試將詩人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感悟詩歌

  1、研讀品悟:詩中寫了幾類人?

  2、生匯報、師適時引導。

  師:真不錯,大家說的這么多,我們的詩人臧克家把這些歸納為兩類人——課件出示第一小節內容,歸納兩類人:(1)雖生猶死,(2)雖死猶生

  3、師質疑:活著就是活著,死了就是死了,為什么還有“活著卻死了,死了卻活著”呢?

  4、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學生交流、并學會傾聽,適時指導朗讀,要求讀出語氣,感情等。初步體會詩人的愛與憎,頌揚與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詩歌

  1、這首詩是紀念魯迅的,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全詩沒有一個地方有魯迅的名字)

  這首詩除了歌頌魯迅先生外,作者還歌頌了哪些人呢?請舉例說明。

  2、尋找魯迅的影子。

  雖然詩中沒有魯迅的名字,但我相信詩人肯定不是忘記了,詩中肯定有魯迅的影子,你從哪些詩句中看到了魯迅的影子?想起了他的哪件事?

  (生匯報,師相機引導,適時聯系前面課文、課外資料,拓展對魯迅的認識。)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深入文本,在尋找魯迅影子中,進一步探究人生的價值,學生體會到作者對魯迅的.熱愛、敬佩之情,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也感受到詩歌語言的含蓄與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學們,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時候,數以萬計的人來追悼他,為他送行。人們把他的靈柩扛在肩頭,把他的。照片舉過頭頂,沉痛地哀悼這位偉人,這個不屈的戰士!很多人都寫文章來追悼他,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這樣說——(課件出示,生齊讀):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偉大,他堅強!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說——(課件出示,生齊讀):他有顆純潔的心,能接近青年。偉大領袖毛主席這樣評價——(課件出示,生齊讀):魯迅,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4、配樂讀

  同學們,讓我們捧起書,再讀這首詩,把我們深深地敬仰送給那些讓我們敬佩的人。

  (設計理念:課外拓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魯迅的熱愛與頌揚之情,通過配樂朗讀,進一步感受詩的魅力。)

五、學寫詩歌

  1、讀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經感受詩歌的魅力,但詩歌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的語言、節奏、情感,還表現在它的寫作特點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是什么?體會對比手法運用的好處。

  2、模仿本詩的格式寫作:

  (1)導語激情,仿寫詩歌。

  巴爾扎克說過:詩句是一些種子,應當在別人的心底開花。這首詩已經扎根在同學們的心底,那么,我們讓它慢慢開出美麗的花吧,這朵花就是寫出我們自己的《有的人》。

  (課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邊的大人或同學們有什么優點和缺點,而且這兩個優缺點是一組反義詞,在一個人身上可以同時俱備。

  b、想想是什么樣的行為讓他有這樣的優點和缺點。

  c、不同的行為會帶來什么不同的結果?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創作,看看哪一個小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開始寫。

  (2)學生練寫

  (3)指名展示

  (設計理念:訓練學生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總結詩歌寫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詩的方法,在回憶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方法,并進行創作。)

  3、激情總結。

  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讓我感到震撼!這節課我們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下一單元,我們班的老師會帶領大家去輕叩詩歌的大門,走進詩歌,會洗滌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希望大家會愛上詩歌!老師更期望在我們同學當中能夠誕生出杰出的詩人!謝謝大家。

  (設計理念:銜接下一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繼續完成個人詩稿。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4

  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

  難點: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查找魯迅及臧克家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魯迅像,這位是誰?你了解嗎?教師出示魯迅資料。指名讀。

  2、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是誰說的,生齊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過渡:魯迅是一個時刻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人,他愛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他。板書:愛人民,人民愛。今天,我們學習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詩歌《有的人》。

  3、一起來認識一下臧克家,課件出示臧克家資料及寫作背景,教師口述。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我們就來一起欣賞這首詩歌,請同學們多讀幾遍課文,每讀一遍的感受和收獲都是不一樣的,看看誰的收獲最多。邊讀邊注。

  2、生自瀆詩歌

  3、交流收獲。

  學生說不到的教師提示:

  1)哪些句子表達出了作者對魯迅的懷念。

  2)描寫了幾種人,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學肯定還有很多感受和收獲,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出來吧。想讀哪一小節就讀哪一小節。

  5、指名讀。

  6、教師指導讀、范讀、理解讀。

  7、如果將文中“有的人”替換成某一種人怎么換,代到詩句中讀一讀。

  過渡:這首詩歌不只是單純的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哪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著,歌頌了魯迅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板書:無私奉獻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筆,快速記下你此時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師贈言:同學們讓我們把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化為自己學習的動力,刻苦學習,以期有所成,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4、最后給大家留一項作業課件出示,教師讀。

  收集有關魯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辦一期紀念魯迅為主體的手抄報。

  教學反思: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并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詩歌語言樸素,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一開始安排學生自學感悟,教師點撥引導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朗讀,將鮮明的對比融入到朗讀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拓展到21世紀的小學生應該怎么做,學生說得非常好,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起來,于是安排了寫,記下此時的感受。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5

  課文主題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贊美的是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系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贊美為主旋律的。這首詩主要采用對比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為歌頌與贊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對比中,抒發作者的感情。

  思路結構

  這首詩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小結: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對比的寫法

  這首詩的每一節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為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一、生死價值的對比。

  第1小節中,前一個“活著”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著”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治者“活著”,不過是行尸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二、對待人民群眾態度的對比。

  第2一4小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

  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B、不知羞恥地為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

  C、殘害人民,養肥自己。

  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

  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B、“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

  C、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三、人民群眾對兩種人態度的對比。

  第5一7小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

  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

  B、“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

  C、“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

  A、“永遠記住他”;

  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

  C、“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通過以上3種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前后呼應的結構特點

  一、弄清全詩哪些小節之間存在著呼應關系:

  1.第五小節呼應第二小節

  2.第六小節呼應第三小節

  3.第七小節呼應第四小節

  二、體會這些呼應所起的作用:

  1.深化所表達的主旨。

  2.使全詩形成有機的統一體。

  難點解析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宇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宇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6

  教學目的:

  1、領會詩歌所表達的階級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學習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樹立高尚的人生觀

  3、理解對比的寫法

  4、了解詩中議論的特點

  5、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教學設想:

  1、計劃學習兩課時

  2、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魯迅先生懷著對祖國前途的深沉的憂慮、懷著對祖國人們的赤誠的愛,始終站在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前列,用自己的筆,與帝國主義的附庸、與封建勢力的。余孽、與一切人民的敵人做不妥協的斗爭。因此,他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崇敬與愛戴,當然也遭來了階級敵人的攻擊與謾罵。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篇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詩歌——《有的人》。

 二、熟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劃節奏,標重音,悟語氣。

  2、教師指導、學生齊讀。

 三、感悟詩歌內容,思考以下問題。(不急于尋求統一答案)

  1、“有的人”具體指什么人?詩歌既然為紀念魯迅而作,為何題目卻是《有的人》?

  2、詩人寫出了這兩種人各自的什么特點?

  3、全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4、詩人寫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學生求知欲的基礎上介紹詩人及其創作背景。

  臧克家:祥見注釋。

  從“中華民國”這塊招牌高高掛起之后,看到、親身經歷了舊軍閥、新軍閥的種種罪惡殘暴的迫害,也悲憤地目睹了地主階級和一切達觀貴人為非作歹、欺壓群眾、視人民如草芥的種種情況,他們利用他們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們歌功頌德,同時,還想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為自己樹碑立傳,以期“流芳百世”。

  魯迅活著的時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國民黨反動派,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連他的墳頭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愛他,把他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作為階級斗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國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紀念日,全國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詩人目睹了人民群眾的紀念盛況,深切追憶魯迅先生,于是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著以前郁積胸中的感情一齊迸發,就寫下了《有的人》這首詩歌,抒發了自己的無限感慨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五、在此基礎上明確前面思考題的答案。

  對比對象對比角度對比內容

  表現結果

  為人民的人對人民恭恭敬敬

  全心全意永遠記住他

  對人生為革命

  愿獻身到處是青清的野草

  對社會讓別人活得更好抬得很高,很高

  反動派及剝削者對人民作威作福

  任意欺壓

  把他摔跨

  對人生為自己

  想不朽爛得更早

  對社會使別人不能活下場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兩種人、兩種階級,一種是魯迅及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另一種是指國民黨反動派及那些剝削人民的人,詩人贊揚前一內人鞭撻后一種人。因為詩中通過揭露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派,來襯托偉大的戰士魯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標題,對全詩內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略。

  3、對比手法表現詩人愛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六、學習第一小結。

  1、指名讀。

  2、完成練習一的第一小問。

  3、明確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進行對比的。

 七、思考以下內容是怎樣對比的。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后面所剩內容。

 一、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討論第二——第七節是如何進行照應的。

  二、討論這幾節是從哪些角度進行對比的,是怎樣進行對比的,并列表說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問題。

  1、把第二節改為“有的人/欺壓老百姓;有的人/為人民服務。”行不行,為什么?

  答:不行,這樣改,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兩種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得不形象,原詩反動者典型的動作和典型的語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動統治者的殘暴無恥。“俯下身子”的典型動作加上“當牛馬”的貼切比喻,準確生動的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形象。

  2、第三節中“把名字刻入石頭”是什么意思?

  答;為自己樹碑立傳,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這一節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并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會燃燒起來。

  4、如何理解第六節,“春風”,“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想流芳百世,實際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遺臭萬年;魯迅以野草自比,(因為這一句魯迅的《野草》)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發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5、最后一節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復,起強調作用,評價魯迅先生的偉大。

  四、分析詩中的議論

  1、找出議論句。

  2、分析議論的特點。

  A、詩中的議論,是通過高度凝練的語言來表達的。

  B、詩中的議論,是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表現的。

  五、總結全文。談談你學了這首詩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這種用法的好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鮮明的愛憎情感,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會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明白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魯迅的《自嘲》、《野草·題辭》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同學們,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魯迅走了,但他給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懷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著名詩人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寫的經典詩篇《有的人》)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正確。

  2、指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正確。

  3、根據朗讀表現,簡單評價。及時指導字音,呵在詩中讀啊的音。呵平時讀——笑呵呵,還可以讀——呵斥,呵在這應該讀第四聲。試著讀好這一句。

  三、范讀引領,指導朗讀

  1、聽讀錄音。(今天,我幫大家請來了一位小老師。看,他來啦!聽小老師朗誦的時候要注意詩歌的節奏、停頓和重音)

  2、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范第一小節,指名練習第二小節,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結。)

  3、學生自由展示朗讀,把握節奏。

  4、齊讀,慢慢讀出詩的味道。

  師:讀出了詩的味道!我相信你們已經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

  四、對比品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

  1、可是詩歌的魅力不僅僅表現在它有明顯的節奏,更表現在它獨特的寫法上。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看看你能發現什么?(生默讀體會)

  2、生匯報發現:對比的寫法,讀出相應詩句。再讀讀,還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每小節中還有對比,2、3、4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5、6、7小結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其實這兩部分內容之間又是一一對照的。)

  3、根據學生匯報適時出示插圖和文字,圖文對照,男女生對比朗讀。

  4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有的人”指的就是哪兩種人?出示課件研讀第一小節,這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是什么?你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板書:雖生猶死,雖死猶生 對比)

  小結過渡:作者對這兩種人的生與死對比進行評價,從中我們明白了魯迅先生雖然已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這一對比具體表現在哪里呢?

  3、對這兩種人,你認為作者的態度一樣嗎?生匯報出幾種態度:批判,鄙視,贊揚,熱愛。你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呢?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4、師:對待不同的人,勢必會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語氣。請同桌同學兩兩對讀,一人一句,讀二至四節,讓我從你們的表情中看看誰最能讀出臧克家的心聲。

  5、出示課件:請將詩歌二至四節中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語言替換成某一類人,小組討論后,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板書:騎 俯)

  6、師生對讀五至七節,烘托詩情。

  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人民更——愛戴、敬仰、懷念……(板書:人民愛)損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視,憎惡……(板書:人民恨)

  六、研讀品悟,升華情感

  1.看課文題目,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齊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發現了嗎?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的名字。詩人該不會忘了吧?你一定能從詩篇中找到魯迅的影子。學生讀詩找詩句。

  2、匯報讀詩句。結合所學課文簡單談談你的理解。(出示課件《自嘲》、《野草·題辭》)

  3、感悟魯迅精神:這首詩只是在贊揚魯迅一個人嗎?在我們的記憶中,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和魯迅先生一樣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課件)

  4、讓我們把深深的敬仰獻給那些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人。引讀描寫魯迅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樣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從魯迅先生光輝的一生中我們找到了答案,人生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一味索取,雖生猶死;甘愿奉獻,精神不朽……)

  2、你打算做一個怎樣的人?(我愿做一株默默無聞的野草,做一頭勤奮的.耕牛,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總結:讀兩句詩,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八、拓展訓練,從容練筆

  1、看課件資料,了解人們紀念魯迅的活動及評價。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也更激起了我們對先生的深切懷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時寫的,今年是魯迅逝世77周年,也是魯迅誕辰132周年,讓我們深切緬懷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請你為先生獻上真摯懷念詞吧!(如果能試著運用對比的寫法,用課前積累的詞語寫幾句詩,會更精彩!)

  3、交流展示

  總結鼓勵:同學們寫的真好!你們的詩是所有我看到的詩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同學就從這節課開始叩響了詩歌的大門。期待你們愛上詩歌!期待你們當中能夠誕生杰出的詩人!

  附板書設計:

  20* 有的人

  —— 紀念魯迅有感

  雖死猶存 俯 記住 人民愛

  對比

  雖生猶死 騎 摔垮 人民恨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有的人》教學設計優秀12-07

《有的人》的優秀教學設計06-30

《有的人》教學設計02-19

《有的人》教學設計05-12

《有的人》的優質教學設計06-07

《有的人》教學設計范文06-17

《有的人》教學設計(精選14篇)06-01

《有的人》教學設計12篇02-19

《有的人》教學設計(通用13篇)08-19

《有的人》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03-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喷潮 | 亚洲国产专区校园欧美 | 天天综合来吧来吧久久精品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