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嘗湯藥》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4 13:18:33 林強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精選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親嘗湯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精選5篇)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學講《親嘗湯藥》的故事。

  2.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學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學準備:

  1.古文《親嘗湯藥》及對照的現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劉恒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弟子規》中的部分內容,指名學生讀一讀: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2.請學生齊讀,之后解釋意思,并談自己的理解。

  3.師:在我國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這樣大孝至賢的人,他的名字叫劉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親嘗湯藥》的故事。(板書:親嘗湯藥)

  二、初學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師出示古文《親嘗湯藥》: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恒,即后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恒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2.教師范讀之后,請學生自由練習,讀熟該文。

  3.請學生試讀,糾正讀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齊讀。指名說說故事的意思。(學生根據理解變成現代文,教師適當補充糾正)

  三、學講故事《親嘗湯藥》:

  1.出示該故事的現代文,請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同桌互相讀,糾正讀音。

  3.小組內試講,選出優秀的小講解員。

  4.班內展示講故事,評選優秀講解員。

  四、補充資料,聯系自身談體會,指導實踐: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個人物談談自己的看法。

  2.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該怎樣做。

  3.為父母做一件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孝心。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 了解《親嘗湯藥》的故事內容,理解其中蘊含的孝道精神。

  2.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

  教學過程:

  1. 導入:

  復習《弟子規》中關于孝道的部分,如“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引入《親嘗湯藥》的故事背景,介紹主人公劉恒及其孝順的事跡。

  2. 學習古文:

  教師出示古文《親嘗湯藥》,并范讀。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教師指導發音和斷句。

  全班齊讀,教師解釋古文意思,并引導學生理解故事中的孝道精神。

  3. 學講故事:

  出示《親嘗湯藥》的'現代文版本,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小組內試講,選出優秀的小講解員。

  班內展示講故事,評選優秀講解員。

  4. 拓展延伸:

  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就故事中各個人物談談自己的看法。

  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該如何踐行孝道。

  教學總結:

  總結《親嘗湯藥》故事中的孝道精神,強調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鼓勵學生將孝順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踐活動,深入理解《親嘗湯藥》中的孝道精神。

  2. 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和孝順父母的意識。

  教學過程:

  1. 導入:

  復習《弟子規》中關于孝道的部分,引入《親嘗湯藥》的故事背景。

  2. 學習故事:

  教師講述《親嘗湯藥》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劉恒的孝順行為。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實踐活動:

  模擬煎藥過程:學生分組模擬煎藥,體驗劉恒為母親煎藥的辛苦和細心。

  親嘗湯藥:每組選擇一名學生代表,嘗試自己煎好的湯藥(當然,這里的湯藥是安全的、可食用的),體會劉恒為母親嘗藥的用心。

  4. 情感體驗:

  學生分享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感受和體會,討論如何更好地孝順父母。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達對父母的關愛和孝順。

  5. 總結:

  總結本次教學活動的收獲和感悟,強調孝順父母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將孝順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孝心、懂得感恩的人。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 了解《親嘗湯藥》的故事內容,理解其背后的中華傳統美德。

  2. 通過故事學習,培養學生的孝心和對長輩的尊敬。

  教學過程:

  1. 導入:

  出示《弟子規》中的部分內容:“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讓學生朗讀并解釋意思,然后引出《親嘗湯藥》的故事背景。

  2. 學習古文:

  教師出示古文《親嘗湯藥》的內容,并范讀。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全班齊讀。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大意,教師適當補充和糾正。

  3. 深入理解:

  搜集故事主人公劉恒的資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和孝順事跡。

  討論:劉恒為什么要親自嘗藥?這體現了什么美德?

  4. 講故事:

  出示《親嘗湯藥》的現代文版本,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小組內試講,選出優秀的小講解員進行班內展示。

  5. 拓展延伸:

  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的故事,談談對故事中各個人物的看法。

  結合生活實際,討論自己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表達對長輩的孝心。

  6. 作業:

  為父母做一件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孝心。

  教學反思:

  通過故事學習,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

  講故事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有助于加深他們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 深入分析《親嘗湯藥》的文本內容,理解其情感表達。

  2. 通過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教學過程:

  1. 導入:

  通過提問或討論的方式,引出孝順的話題,并引出《親嘗湯藥》的故事。

  2. 閱讀文本:

  學生自主閱讀古文或現代文版本的《親嘗湯藥》。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如劉恒為母親煎藥、嘗藥的場景。

  3. 情感體驗:

  討論:劉恒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如何?他是如何表達對母親的關心的?

  角色扮演:請學生扮演劉恒和母親的角色,模擬嘗藥的場景,感受劉恒的孝順之情。

  4. 文本分析:

  分析文本中的'語言特點、修辭手法等,如對比、夸張等手法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個故事能夠流傳至今?它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5. 拓展延伸:

  結合實際生活,討論孝順的表現方式和意義。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或身邊人的孝順事跡,增強情感體驗。

  6. 作業:

  寫一篇關于《親嘗湯藥》的讀后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教學反思:

  通過文本分析和情感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對《親嘗湯藥》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角色扮演等互動環節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親嘗湯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親嘗湯藥文言文翻譯02-24

湯藥的味道作文10-09

湯藥的味道作文2篇(熱門)11-09

嘗秋的作文10-15

嘗蟹的作文10-24

嘗餃子作文01-08

嘗悲的作文08-06

慢嘗書香作文08-13

嘗盡憂傷作文07-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高潮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亚洲精品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