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編四上課文《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 – 跟我學語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編四上課文《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 – 跟我學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解讀
本單元以“連續觀察”為主題,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順著三年級的“留心生活,細致觀察事物”,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連續觀察。
課文《蟋蟀的住宅》節選自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贊美之情,通過細致而持續的觀察,真實生動地介紹了自己觀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主要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介紹蟋蟀住宅的特點(第2-6自然段);二是介紹蟋蟀如何修建住宅(第7、8、9自然段)。
課文語言準確,表達生動,通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蟋蟀當成人來寫,把蟋蟀的活動比作人的活動,把蟋蟀的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這樣的寫法,既準確清楚地介紹了相關知識,又表達出了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課學習內容,主要涵蓋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兩大學習任務群。課后閱讀推薦,則進一步引向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
學習目標
1.認識“宅、隱”等12個生字,會寫“宅、臨”等14個字。
2.能夠在任務情境中提取和梳理信息,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理解作者稱蟋蟀的住宅為“偉大工程”的原因。
3.能從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中,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體會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蟋蟀的住宅。
(1)見過蟋蟀嗎?出示蟋蟀圖片,說說對蟋蟀的了解。
(2)蟋蟀的“住宅”,其實是蟋蟀的洞穴。作者把洞穴稱之為住宅,這是把蟋蟀當成了人來寫。(相機板書“住宅”“洞穴”,指導寫好“宅”“穴”)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住宅住址隱蔽毫不慎重優良
挖掘搜索傾斜驟雨布置拋出
3.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蟋蟀的住宅的。
交流,反饋,根據課文內的介紹,可以確定展板的欄目: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2)蟋蟀如何修建住宅。
◎研讀課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
1.體會蟋蟀住宅選址的特點
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思考并交流:
(1)什么叫“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體現在哪里?
(2)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么呢?
2.了解蟋蟀住宅的構造特點
出示三位同學畫的蟋蟀住宅示意圖,哪一幅畫得正確?從課文中找出依據說一說。
指名評說,要點如下:
(1)朝著陽光的堤岸;
(2)一條傾斜的隧道……
(3)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寬;
(3)出口處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
(4)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
3.默讀課文,圈出文中關鍵詞,體會蟋蟀住宅有什么特點。
外部特點——向陽、傾斜、隱蔽、彎曲、狹長、平坦
內部特點——光滑、平整、簡樸、清潔、干燥、衛生
4.借助關鍵詞,為蟋蟀代言,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的住宅。
◎研讀課文,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
1.出示課文中的語句: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引發疑問:蟋蟀的住宅真的可以稱得上偉大工程嗎?蟋蟀的住宅是怎樣修建出來的呢?
1.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相關段落,提取信息在學習單上填一填。
2.重點引導品讀課文第7自然段,梳理蟋蟀修建住宅的施工流程圖:
出示圖片,看一看蟋蟀修建住宅的“工具”
通過梳理施工流程圖,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蟋蟀?(嚴謹、認真、一絲不茍)
3.再讀讀課文第8、9自然段,說說蟋蟀是怎樣修建住宅的,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蟋蟀?(認真、執著、堅持不懈、精益求精……)
4.小結:蟋蟀的住宅稱得上“偉大的工程”嗎?借助梳理的表格,說一說。
結課:作者是如何持續細致地觀察蟋蟀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課堂練習,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當堂反饋
住宅臨時慎重選擇住址
洞穴大廳臥室立即比較
◎探究發現,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1.法布爾為什么能夠把蟋蟀的住宅介紹得如此清楚呢?源于他對蟋蟀持續細致的觀察。那么,法布爾是如何持續細致地觀察的呢?
2.出示文中典型語句,引導體會法布爾的觀察方法,感受法布爾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品質。
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
——“九寸深”“一指寬”,可見法布爾觀察時借助工具進行了測量;“最多”一詞,更可見法布爾進行了很多次的測量、反復的測量,才能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3.再讀讀課文其他部分,說說文字的背后,你仿佛看見法布爾在怎樣觀察?交流中引導體會法布爾觀察的認真細致、堅持不懈。
◎關注表達,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
1.出示并朗讀《昆蟲記》中的一段話:
哦,我的蟋蟀們!因為有你們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的靈魂……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更讓我無比地熱愛你們!——選自法布爾《昆蟲記》
設疑:從課文哪些詞句中,可以感受到法布爾對蟋蟀的“無限興趣”和“無比熱愛”呢?
2.引導學生找讀、體會文中運用擬人化寫法的語句,體會作者潛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1)出示范例,比較體會:
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鳴叫。
把“鳴叫”說成“彈琴”,把蟋蟀想象成音樂家,法布爾是多么喜愛蟋蟀呀!(2)學生從文中找出更多把蟋蟀當成人來寫的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鉆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須輕微地擺動。
——這些擬人化的語句,不僅使語言表達生動有趣,更飽含著法布爾對蟋蟀、對昆蟲的喜愛之情。
3.比較課后習題英國麥加文《昆蟲記》中的片段,想想在表達上與課文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一種表達呢?
交流,反饋:
課文把蟋蟀當成人來寫,采用擬人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飽含著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
課后習題中的語言準確、簡潔,是說明性的語言,不帶作者的感情。
◎拓展閱讀,比較不同的寫作形式
1.閱讀“閱讀鏈接”,看看維·比安基的《燕子窩》,在寫法上和課文《蟋蟀的住宅》又有什么異同呢?
預設要點:
相同之處:都對動物進行了持續細致的觀察,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語言都生動有趣,都流露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不同之處:《燕子窩》是以觀察日記的形式來寫的。《蟋蟀的住宅》則是將持續的觀察記錄整理成了一篇文章。
2.再進一步比較《燕子窩》與《爬山虎的腳》課后資料袋,發現觀察記錄表與觀察日記的不同之處。
交流,明確:觀察記錄是寫好觀察日記的基礎。
觀察記錄內容簡潔,可以通過圖文結合、表格等方式,記錄觀察所得。
觀察日記則采用日記的形式,詳細寫出了觀察所得,還可以寫自己觀察的感受和體會。
推薦閱讀《森林報》和《昆蟲記》。
【統編四上課文《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 – 跟我學語文】相關文章:
統編版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09-15
統編版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10篇10-16
統編版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范文(精選9篇)08-21
《蟋蟀的住宅》課文03-05
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07-23
蟋蟀的住宅 教學設計09-29
蟋蟀住宅教學設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