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借款協議書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跟協議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簽訂協議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權利。那么協議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擔保借款協議書,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擔保借款協議書1
出借方:________;
身份證:________;
借款方:________;
身份證:________;
擔保方:________;
身份證:________;
三方經過充分協商,特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由出借方提供借款方借款計人民幣_________元。還款計劃如下:
第二條出借方應按期、按金額向借款方提供貸款,否則,應按違約數額和延期天數,付給借款方違約金,違約金數額的計算,與逾期借款罰息同。
第三條借款利率,按銀行貸款現行貸款利率。如遇調整,按調整的新利率和計息辦法計算。
第四條借款方保證按本合同所訂期限歸還借款本息。否則,按中國人民銀行延付款計算辦法計算罰息。
第五條借款方的'借款由擔保人用_______作擔保,擔保期限為_______,擔保范圍為為借款方償還本息和逾期罰息。
第六條借款到期后,如借款方不按期歸還本息時,由擔保單位(或擔保人)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第七條本合同一式四份,出借方和借款方各持正本一份,擔保方一份。第八條本合同經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出借方:________(章)
身份證:________
__年__月__日
借款方:________(章)
身份證:________
__年__月__日
擔保方:________(章)
身份證:________
__年__月__日
擔保借款協議書2
資方(甲方):
借款方(乙方):
現有甲乙雙方就乙方借款 億元人民幣,由中國銀行分行支行開出《還本付息保函》進行擔保(此保函不上系統網)事宜達成如下協議:
一、借款金額: 億元人民幣。
二、借款期限:3年。
三、利率:按央行現行三年貸款利率執行(每年年底付息一次)。
四、貼息:12%(中介方的引資獎勵,乙方另行書面承諾。)
五、操作程序:
1、甲方先期派代表到達乙方所在地,收取5萬元的費用(劃走2萬)甲方人員24小時內到達,乙方安排核行時,須向甲方支付15萬元履約保證金,甲方出示合法有效的資金證明供銀行對其查實。
2、開保函銀行在對甲方提供的資金證明核時無誤后,應開出《還本付息保函》交給甲方(按每次過款數額開一張或全額開出都行)。
3、甲方收到擔保銀行開具的《還本付息保函》,不出行,即按約定的數額將第一筆借款資金劃入《還本付息保函》中指定的乙方帳戶,甲方劃款前乙方應按約定的.一次性貼息開出銀行保兌支票,交給甲方和中介方。從第二筆資金劃款前,乙方應按約定的一次性開出銀行匯票,交給甲方和中介方,以此類推,直至借款資金全額到帳。
六、違約責任:
1、甲方代表到達乙方所在地收取了乙方5萬元人民幣,甲方在24小時內不能到達,或到達后沒有有效的資金證明,則賠償乙方10萬元人民幣(含接人費用)。
2、如核行后甲方收到擔保銀行開具的《還本付息保函》和乙方支付的一次性貼息,而無資金匯入,除全額退回已收的15萬元履約保證金和一次性貼息外,應再支付乙方50萬元人民幣做為經濟補償,同時將銀行保函交還銀行注銷。
3、如擔保銀行不能為乙方借款擔保開具保函,或甲方過款時,乙方不能按約定的每次過款的數額開出一次性貼息的保兌支票(匯票)交給甲方和中介方,此業務終止,甲方所收的履約保證金不予退回。
4、如甲方在每次向乙方賬戶劃款前,乙方不能為甲方開出一次性貼息的銀行匯票,擔保銀行應無條件將甲方已劃入乙方賬戶的資金從乙方賬戶劃出交還甲方,甲方已收取的履約保證金和每次過款的一次性貼息不予退回。
5、甲方應保證借款資金全額分批到位,否則應按借款總額的2%對乙方進行補償。
七、本協議一經簽定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無條件執行本協議中的條款。如有違約,違約方應自覺履行各自的承諾。未盡事宜雙方協商一致可另行做出補充規定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效力。
注:1、核行、開保函、核保均在行長辦公室由行長和經辦人親自簽字蓋章,不涉及其他部門。
2、擔保銀行必須是一級支行以上(含一級支行)。
3、辦理保兌支票及銀行匯票,均在擔保銀行營業部柜臺按銀行的正常程序辦理。
4、用款單位必須是合法項目公司,擁有真實齊全的項目(有市級以上發改委批準的專項文件,可行性報告的批復或備案證書),資料提供資方核實。
5、雙方在此業務運作中,均不得有任何虛假、違法、欺詐行為,否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和經濟責任。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授權代表人:
授權代表人:
【擔保借款協議書】相關文章:
借款擔保協議書11-02
擔保借款協議書02-09
,借款擔保協議書例文06-11
反擔保借款協議書07-09
擔保借款協議書范本02-04
2022借款擔保協議書09-01
借款反擔保協議書01-24
最高借款擔保協議書12-15
借款反擔保協議書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