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計劃”學習心得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講計劃”學習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校組織了對《學講計劃》的學習,對這一次教改行動的認識:“‘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
呈現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體現這些原則:
(1)掌握學情原則。著力創新學情調研方式,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預見性,加強課堂師生活動的策劃和設計。
(2)自主學習原則。著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開發微課、學案等‘學習資源包’,借助‘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泛在學習的條件,激發學生‘學進去’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課內外學習的有機整合。
(3)合作學習原則。著力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個別輔導和小組合作學習。在分組方式、組內分工、研討程序和方式、研討成果匯報展示,組內激勵和組際競賽等問題上開展深度研究,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小組合作教學方式。
(4)學生‘教’學原則。著力學習實踐‘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學習金字塔’理論,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鼓勵和支持學生在課堂中、小組內、黑板前、白板上‘講出來’‘教別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5)當堂鞏固原則。運用‘遺忘曲線’和‘記憶規律’,在課堂上加強記憶方法的訓練,適時復習,不斷強化,并通過當堂檢測診斷學習效果。
(6)指導學法原則。注重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特點,系統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形成學生個性化的較為穩定的行為模式和學習風格。”而在教學實踐中則如此操作:
“⑴教學設計:‘以學定教’,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課堂上討論的問題、學習程序、環節,以及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要設計符合學生知識基礎的學習任務,提供有難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學習資源;要對自主學習目標、內容、程序、方法及評價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根據學習基礎,對學生分類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教師要依據課程目標和學情,深加工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⑵教學環節: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一般為:‘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基本環節不是固定不變的流程、模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科、課型自主變通、組合形成教學流程。
‘自主先學’:是后續學習的基礎。由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發現疑難,提出問題,經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后提取出課堂學習的主要問題(即知識點、重難點)。學生帶著思考和質疑進入討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同時,給予一定限度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證不同學習速度學生‘異步’學習的公平機會。‘小組討論’:是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兵教兵’實現‘一對一’的教學。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生生交互可以解決的問題。‘交流展示’:是固化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可以借助黑板、投影等諸媒體,由學生報告學習成果,引導其他學生整理學習內容,理清問題解決思路,培養學生觀點概括、問題表述和問題解決以及表達、交流等綜合能力。‘質疑拓展’:是深化學習的環節。在小組研討的基礎上,把共性的問題、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拓展探究的問題,通過、互教互議教師指導、組際競賽等方式,進一步加以解決,發展學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維。
‘檢測反饋’:是評價、反饋、矯正的環節。通過提問、觀察、測試等手段,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成就,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反饋,指導學生查漏補缺,提高當堂目標達成度。‘小結反思’:是建立知識聯系,領悟學習成果的環節。引導學生概括、小結學習內容,繪制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領悟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增強學習習慣養成的自覺性。
(3)教學行為:‘五學’與‘五步’。
①學生行為的‘五學’。學生要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變知識的接受者為知識的探索者,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真正能夠‘學進去’、‘講出來’。對應上述各個教學環節,學生全程自主學習體現在“五學”的學習要求上,即‘自學、互學、問學、教學、悟學’。
自學: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前預習、課中的自主學習。
互學:以“小組討論”、“交流展示”為學習形式,通過生生互助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問學:以提問、質疑的方式,探討學習問題,拓展學習內容,達成舉一反三。
‘教’學:以‘講出來’、‘教別人’的方式,深化和鞏固學習成果。
悟學:以自主總結、交流體會的形式,感悟學習成果。
②教師行為的‘五步’。教師要變課堂教學的‘主宰者’為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協助者。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情的掌握、對教學的設計、對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對深化學習問題適當點撥、有針對性地指導上。
教師要做‘站在學生后面的’參與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漸從講臺上‘走下來’,要更多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駐足在學生的`課桌旁。要強調教學方式轉變中‘生進師退’、‘學進教退’的理念,具體體現在‘五步’的要求上。
‘讓一步’:在指導學習預習時,不要‘嚼爛再喂’,要‘讓一步’空間,由學生自主發現、感知,提出問題;
‘慢一步’:在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問題、學習中的基本問題時,不要忙于指出問題、給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給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講出來’的‘話題’;
‘退一步’:在交流展示、質疑拓展中,不要變成‘教師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講臺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出來’;
‘停一步’: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動,要‘停一步’,在需要幫助和指導的學生課桌旁駐足觀察,發現問題,‘一對一’教學;
‘緩一步’:在教學任務即將完成時,不要急于總結、概括,要‘緩一步’,給學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講出來’學習成果。”
結合語文教學比如以《鴻門宴》為例設計教學:(一)導入
始皇出巡,見此壯大場面,項羽出語率真無忌:“彼可取而代之也。”劉邦卻含而不露:“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二人都有覬覦帝位之心,但性格差異卻由此可見一斑。那么楚漢之爭到底誰勝誰負,《鴻門宴》將為此揭開序幕。
(二)分組匯報自主預習成果
1、課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關鴻門宴故事發生的背景,了解項羽和劉邦其人其事,并借助教材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積累重要實詞和虛詞。
2、學生分組展示預習成果
一組:朗讀課文或角色朗讀,其他組提出要注意的字詞讀音,教師做適當提示和補充。
二組:根據搜集資料,介紹作者司馬遷生平及《史記》相關知識,生動講述背景故事,如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劉邦約法三章,項劉楚漢之爭,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
三組:學生復述“鴻門宴”故事經過,并給每個情節擬一個標題。
如:無傷告密、范增說羽、項伯夜訪、張良獻計、項王留飲、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沛公出逃、張良入謝、項王受璧、亞父破斗、沛公除奸。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
3、分組比賽:文言知識競答。如“找一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比比哪組找的多;“問一問”(文中難理解的字詞);“詞性大變身”(詞類活用);“翻一翻”(特殊句式)
(三)分組合作探究
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討論,可以辯論。
1、劉邦在“鴻門宴”中為什么能夠死里逃生?借此問題的探討理解劉邦、項羽的性格特點。教師播放多媒體鏡頭,在陰冷肅殺的畫面背景之中,傳來沉悶雄渾的陣陣戰鼓聲之后,推出身著戎裝的項羽和身著飄逸文士服裝的劉邦,膘悍的霸氣與聰慧的儒雅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給人以感官上的極大刺激,然后,在悲壯的音樂襯托下,打出一幀霸王別姬的照片,最后,再打出《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引發學生對這兩位歷史上風流人物的品評。
2、辯論:項羽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
(四)學生自主質疑問難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疑問,先小組內交流,然后小組間交流。
(五)遷移拓展
利用多媒體,播放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影視片段和背景資料,要求同學就此歷史事件類比鴻門宴,見仁見智。
(六)布置作業
學生可通過網絡搜集資料,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寫一篇關于人物的評論性文章。
學生得出的觀點有:“錚錚鐵骨,浩氣凌云的青史英雄(項羽)”,“渾灑自如的至尊王者(劉邦)”,“赳赳武夫,意氣霸王(項羽)”,“無顏江東的悲劇英雄(項羽)”,“天下最恨小人心(劉邦)”,“悲情絕唱,西楚霸王(項羽)”,“同是英雄,各有云天(寫項羽與劉邦)”,“納得人間苦言,自有英雄偉業(劉邦)”,“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張良、范增)”,“大廈之巍覆于蟻螻(項伯)”。
個人的思考:
(一)、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在新模式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區別于傳統: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所有這些都是為實現一個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迸發創造潛力的源泉。
(二)、明確目標,找準自主學習方向。
首先要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立足于整個教學單元,讓學生對學習的目標、方法和過程及課文的重點難點有大概的初步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參與指導,幫助學生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獲得什么。而學生可以借助教師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關的資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過程中逐步明確目標。如對《鴻門宴》,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將文言知識、文化常識的識記作為學習重點,也可以將人物形象分析作為學習重點,還可以將寫作方法或觀察角度等作為學習重點。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既是自主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學民主的體現。
(三)、激發興趣,引發學生的自學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自學欲望自然會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使之樂于學習,就要想方設法來調動他們的自學興趣。我們可以設計與課本相關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學習,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四)、尊重和理解學生,發展師生教學相長關系。
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習《唐詩宋詞選讀》時,對李清照作品的分期,通常是以南渡為界,分前期與后期,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卻認識獨到,他根據李清照的《清平樂·年年雪里》一詞,大膽地將其作品分為三類,早期的天真無邪,婚后的相思之苦,南渡后的寂寞孤獨。更準確,也更具體化。
【“學講計劃”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學講計劃”學習心得7篇07-07
學講計劃學習心得體會04-15
關于學講計劃的論文06-16
關于學講計劃材料匯編10-19
學憲法講憲法總結11-24
淺談“學講”感想反思07-09
學傳統講孝道作文09-08
學憲法講憲法征文06-19
學憲法講憲法征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