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計劃

時間:2023-06-05 18:07:23 計劃 我要投稿

有關人才培養計劃三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才培養計劃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人才培養計劃三篇

人才培養計劃 篇1

  XX科技有限公司質量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為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能力為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符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復雜局面的'復合型人才隊伍。20xx年底,通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達到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達到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達到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達到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達到95%及以上。

  二、培訓對象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三、培訓內容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核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1)實行“4個1”優秀人才培訓。采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1名優秀技術人才和1名優秀技能人才。

  (2)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檢驗、經營、知識產權、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后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3)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積極引進和培養造型、化驗、熔煉、熱處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4)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昱工耐磨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化驗、檢驗、安全生產、維護、行車等專業人才培養。

  (5)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昱工”為載體,積極培育昱工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1)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人才培養計劃 篇2

  為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達州市給排水總公司20xx年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能力為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符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復雜局面的復合型人才隊伍。20xx年底,通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達到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達到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達到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達到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達到95%及以上。

  二、培訓對象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三、培訓內容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核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1)實行“1122”優秀人才培訓。采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2名優秀技術人才和2名優秀技能人才。

  (2)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監測、經營、安裝、收費技術、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后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3)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積極引進和培養電焊、化驗、水質監測、施工現場管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4)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給排水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水質化驗、生產運行、維護、水表安裝管網維修等專業人才培養。

  (5)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為載體,積極培育水蓮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1)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人才培養計劃 篇3

  摘要: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背景下,本文以南京林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為例,在闡述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切入到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在搭建培養卓越人才的途徑與探索中如何創建校企合作平臺、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及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

  0引言

  20xx年6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旨在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的技術人才,以適應國家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該計劃的實施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來調整人才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等教育與教學改革,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眾所周知,機械工程專業屬于工科范疇。傳統的機械工程在向現代化機械工程轉變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機械工程類產業的快速發展必然急需大批量的高素質的卓越型機械類的工程師。而我國傳統的機械類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往往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無論是人才的培養模式或方式,還是成長環境都不能很好地適應當下社會發展對工程類人才提出的高標準的要求和需求。這也迫使各大高校在國家實施卓越計劃為契機的大背景下,必須深化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改革創新,以培養出卓越的工程類人才。

  1人才培養現狀南京林業大學是江蘇省

  “卓越計劃”高校之一,學校根據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結合學校特色和人才培養定位,制定了全面的教育培養計劃方案,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水平。機械電子工程學院自1958年招收的首屆機械類本科生以來,至今已經有近60年的發展歷史,多年來為國家農林機械類行業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現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林業機械工程等多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農業機械化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工程、控制工程等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農業機械化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點。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尤其是現在已進入到改革深水區,高校必須面向市場辦學,這將會對傳統辦學的理念和培養人才的模式需求帶來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而言,依舊沿襲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只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灌輸,不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學院近5年的本科生就業去向統計分析,機械工程專業每年基本招生8個班左右的學生,就業率居學校各專業的前列,但是有近五分之一的畢業生并沒有從事與本專業相關領域的工作。進入機械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領域的工作的畢業生,企業雖認可機械工程的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但其存在的創新能力不強、動手能力差及吃苦耐勞精神不足等問題,更不能很好地適應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不容忽視,必須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卓越人才計劃”是一個系統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計劃,不僅具有獨特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實施內容,也在組織實施上有著與眾不同的明確規定。國內工程教育界人士經過大量研究,提出其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照行業標準和通用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本次就以南京林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在相應工作中的思路和做法進行分析。

  2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培養卓越人才的途徑與探索

  2.1創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基地

  20xx年11月至今,機械電子工程學院通過走訪校友,多渠道調研與宣傳等方式對有意報名參加校企合作意向的企業單位進行面試與篩選,確定出鎮江中福馬機械有限公司、蘇州蘇福馬機械有限公司、泰州林海集團、南京樂鷹商用廚房設備有限公司共4家公司簽訂了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的合作協議,作為機械電子工程學院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踐基地。這批實踐基地將作為學院今后的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順利開展汲取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也為今后組建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實驗班而培育。20xx年11月與20xx年11月,經學院大四年級學生的申請報名參加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老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對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試的雙向選拔,即確定了一名學生由企業與校內兩位導師共同指導的培養模式,共選出16名大四年級的畢業班學生分作為首批加入卓越工程師計劃隊伍,趕赴企業進行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經過近一年的校企合作中的摸索與探索,在雙方指導老師的培養與學生自身努力下,這16名畢業生順利完成了畢業設計,且其完成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明顯要高于在校學生完成的質量,緣由歸于這些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能直接接觸到企業生產設計的一線,充分了解企業生產的規范與流程及企業文化,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取得了優異成績。

  2.2強化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促進校企合作雙贏

  在確立作為機械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企業過程中,學校與企業都需從各自最關心的問題角度出發,共同商議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因為產學研相結合是工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工程教育的一個本質要求。學校從學生教育的角度及辦學理念出發,在校大學生的培養顯然缺乏實際工程案例,企業的先進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要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就必然要去企業生產一線,為此,要實現工程教育的要求必然離不開企業的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企業從引進人才的角度來看,通過企業對學生培訓,致使其能夠適應企業的工作要求和考量,但這必然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因此,只有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才可以使機械工程專業人才的學校教育與企業的專業培訓對接起來,這對學校與企業來說是雙贏的結果。機械電子工程學院與上述提到的'4家企業,在制定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就各自關切的問題均體現和表達出來,如學校通過企業對學生的培養的達標要求,企業需要學生完成的指標任務等進行詳細商討后在簽訂合作協議。

  2.3強化卓越人才計劃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本次選拔出參加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這批學生中,學校不僅僅關心關注他們在校期間的各方面的表現,更加注重和關心他們在企業實習期間的表現,通過校企雙方的相應指導老師對其加強思想教育,讓其感受到校企雙方的關心和關愛。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在與企業制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方案過程中也明確了這點,學院這邊配備相應學生的政治輔導員老師作為這批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牽頭人,企業也專門配備一名指導老師作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通過校企雙方老師的定期溝通與交流時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可能存在的些許問題及時加以引導與開導并加以教育,本批次的16名學生均很好地完成和遵守學校與企業為其制定的培養指標和政治要求,校企雙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配備為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保駕護航。

  3結論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工程教育滿足國家戰略需要,服務企業需求、創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以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脫節的重大教育改革項目,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為積極響應國家重大教育改革項目,即卓越人才教育的培養進行了探索,為今后學院組建卓越工程師計劃班的開展積累經驗,從而也為構建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創立條件。

  參考文獻:

  [1]周吉林,翟華敏,彭斌.卓越林業工程師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xx(5):1-4.

  [2]王桂榮,劉元林,劉春生,等.卓越工程師培養背景下機電本科畢業設計改革[J].教學研究,20xx(1):89-91.

  [3]李強,馬翔,李國芬.卓越工程師培養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xx(25):169-170.

【人才培養計劃】相關文章:

人才培養計劃08-25

人才培養計劃03-08

后備人才培養計劃05-15

人才培養計劃方案01-06

人才培養計劃15篇03-06

企業后備人才培養計劃03-04

人才培養計劃九篇09-01

模擬企業人才培養計劃通用07-27

人才培養計劃集錦九篇05-30

人才培養計劃合集5篇05-3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 亚洲精品视在线看1 |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AV | 在线看不卡日韩AV | 在线视频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