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計劃

時間:2023-06-08 12:59:48 計劃 我要投稿

行動計劃范文集合5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行動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行動計劃范文集合5篇

行動計劃 篇1

  活動背景

  為響應“五四優秀團支部評比”活動,資源學院全體同學于20xx年3月至4月到東湖開展環保行動。

  活動主題

  全體支部成員去東湖拾取、清理垃圾,保護環境。

  活動目的

  通過此次集體的活動,增強集體的'活動,增強支部凝聚力,令團員們切身感。

  活動意義

  受環境保護應從身邊做起和環境保護至關重要的道理,同時豐富同學的課余生活。同時增強兩個支部之間的友誼。

  前期準備

  1、由團組織負責人×××和×××聯系所有參與人員。

  2、由宣傳委員×××和×××設計環保宣傳單并打印700份。

  3、由生活委員×××和×××準備清掃用品。

  4、所有班委討論人員安排及大致行程。

  活動開展

  8:00班團支部全體同學在中國地質大學正門口集合,乘72路公交車至東湖景區。

  8:30~10:30,14人向行人發宣傳單進行環保宣傳,其余54人分為三組去三個指定地點(草坪,道路)拾撿,打掃垃圾。

  10:45有體育委員×××和×××在東湖大門集合全班同學,返回學校。

  活動總結

  回來后由副班長×××以及×××及學習委員×××和×××總結經驗并做出書面報告。

  經費預算

  項目,金額

  宣傳單0.08x700(份)=56元。

  掃帚3x10(把)=30元。

  簸箕3x6(個)=18元。

  垃圾袋0.5x6(個)=3元。

  公交費用2x68(人)=136元。

行動計劃 篇2

  為進一步增強我校師生交通法治、安全和文明意識,努力營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根據市教育局《鄭州市教育系統20xx年“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全校師生文明交通素質為主線,繼續以“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為主題,廣泛發動,大力開展文明交通活動,奏響文明交通主旋律。

  二、工作目標

  通過教育活動使全校師生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文明意識明顯增強,師生的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三、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文明交通行動計劃”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杜雙蓮

  副組長:胡海峰、王斌

  成員:劉小偉、王鋒、羅魯民、范振華、王瓊華、王長敏各班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政教處,負責“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四、活動內容

  1、開展文明交通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從9月至12月在全校開展“文明交通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各年級結合實際,通過交通安全知識專題講座、上交通安全知識課、征文、演講、知識競賽以及課堂、網絡、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等形式,全面實施交通安全教育進校園、進家庭活動。

  2、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大力宣傳文明交通行為。學校通過宣傳欄、展覽、掛圖、海報等方式,深入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大力宣傳文明交通行為,排查學校周邊存在的交通安全隱患。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交通安全涉及學生的生命,涉及千萬個家庭的幸福,涉及社會的穩定,各處室、各年級、全體教職工要高度重視,要明確工作職責,年級要更加學校的`總體方案制定詳細活動工作方案,穩步推進。

  2、創新形式,務求效果。各年級結合實際,認真組織部署,明確工作要求,要突出工作重點,細化目標任務,采取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分類分步推進各項工作,貼近實際,貼近師生,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3、鞏固成果,統籌推進。要邊實踐、邊總結,推動經驗固化和轉化。要對效果明顯的工作,采取經驗交流會、現場會等形式推廣,形成工作亮點和品牌。

行動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進一步健全政府領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全面開展消除瘧疾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各項目標。

  二、瘧疾流行特點與流行區分類

  我市屬瘧疾的非恒定性和低流行區域,以間日瘧為主,主要傳瘧媒介為中華按蚊。經過多年綜合防治,我市消除瘧疾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年達到了衛生部確定的基本消滅瘧疾標準。近年來,全市瘧疾疫情時有波動,但發病率呈下降趨勢,連續多年控制在0.5/萬以下。衛生部根據年瘧疾疫情報告,確定瘧疾流行區以縣為單位分四類:一類縣(區)為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發病率均大于或等于萬分之一;二類縣(區)為3年內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發病率小于萬分之一;三類縣(區)為3年無本地感染病例報告的流行縣;四類縣(區)為非瘧疾流行區。對照上述標準,我市9個市(縣)、區中,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區、惠山區、新區為二類縣(區);濱湖區、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為三類縣(區);無一類縣(區)和四類縣(區)。

  三、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年,全市實現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到年,全市達到消除瘧疾標準,并繼續開展鞏固監測工作;到20xx年,全市通過省消除瘧疾考核認證;到年,鞏固消除瘧疾達標成果,確保疫情不反復。

  (二)階段目標

  1.到年, 4個三類縣(區)和3個二類縣(區)實現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的目標,年底前達到消除瘧疾標準。

  2.到年,江陰市、宜興市實現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的目標,年底前達到消除瘧疾標準。

  3.到年底,所有市(縣)、區達到國家消除瘧疾標準,并繼續開展鞏固監測工作;到年,全市通過省消除瘧疾考核認證;到年,鞏固消除瘧疾達標成果,確保疫情不反復。

  (三)工作指標

  1.技能培訓

  (1)市、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從事瘧疾防治相關業務人員,接受過瘧疾防治知識及消除瘧疾工作技能培訓的比例:年達到95%以上;年達到100%。

  (2)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婦產、兒童、傳染等專科醫院從事內科、婦科、兒科、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臨床專業的醫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床醫生以及二類縣的村衛生室醫生,接受瘧疾防治知識和診斷、治療技能培訓的比例:年達到95%以上;年達到100%。

  (3)市和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婦產、兒童、傳染等專科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相關檢驗人員,接受瘧原蟲血片鏡檢技能培訓的比例:年達到95%以上;年達到100%。

  (4)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相關工作人員接受過瘧疾防治知識和技能培訓的比例:年達到95%以上;年達到100%。

  2.發熱病人瘧原蟲血片鏡檢

  (1)到年,市和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婦產、兒童、傳染等專科醫院全部能夠開展發熱病人瘧原蟲血片鏡檢。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夠開展發熱病人瘧原蟲血片鏡檢的比例:年達到90%以上;年達到100%。

  (4)所有網絡直報的瘧疾病例(包括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實驗室檢測的比例:年達到100%;鏡檢陰性的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得到基因檢測的比例:年達到75%;年達到100%。

  (5)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自境外瘧疾流行區入境的發熱病人進行瘧疾篩查的比例:年達到100%。

  3.病例報告、治療和個案調查

  到年,瘧疾病例診斷后12小時內網絡直報率達到100%,瘧疾病例規范治療率達到100%,流行病學個案調查率達到100%。

  4.疫點處置

  到年,瘧疾疫點處置率達到100%。

  5.媒介防制

  在瘧疾傳播季節,二類縣(區)居民使用蚊帳、紗門紗窗等防護設施的比例:年,達到80%;年,達到90%。

  6.健康教育

  (1)到年,二類縣(區)居民瘧疾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0%,中小學生瘧疾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邊境口岸和衛生檢疫相關工作人員瘧疾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100%。

  (2)在出入境口岸、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等場所放置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材料的比例:年達到90%;年達到100%。

  7.到年底,以市(縣)、區為單位,全部通過消除瘧疾考核認證。所有通過認證的市(縣)、區,縣級綜合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繼續保持完備的瘧原蟲血檢設施和能力,所有疑似瘧疾病人均能及時得到實驗室瘧原蟲血檢,流行病學不能確定感染來源的.瘧疾病例均進行實驗室基因鑒定。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不同地區瘧疾流行特點、防控工作和能力狀況,采取適當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其中,二類縣(區)實施以清除瘧疾傳染源、阻斷瘧疾在當地傳播為重點的綜合措施;三類縣(區)實施以加強疫情監測和輸入病例處置、防止繼發傳播為重點的綜合措施。

  (一)加強傳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時發現瘧疾病例。按照逐級培訓的原則,開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業務人員的瘧疾防治知識和技能培訓,由市培訓到市(縣)、區,市(縣)、區培訓到社區和鄉村,按期達到瘧疾防治知識和技能培訓工作指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具備開展瘧原蟲血片鏡檢的能力,配備發熱病人血片鏡檢所需器材,及時對“三熱”病人開展瘧原蟲血片鏡檢,按期達到發熱病人瘧原蟲血片鏡檢工作指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通過網絡直報的所有瘧疾病例(包括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進行瘧原蟲血片鏡檢,并采制濾紙血;鏡檢陰性的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要進一步進行實驗室基因檢測,按期達到瘧疾病例實驗室檢測工作指標。

  2.規范治療瘧疾病例。對發現的所有瘧疾病例(包括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按照衛生部制定的《抗瘧藥使用原則和用藥方案》進行規范治療,其中對境外輸入的疑似惡性瘧病例可直接采用青蒿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對所有瘧疾病例要進行全程督導服藥。為提高臨床治療及時率,市和市(縣)、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按規定儲備一定數量的抗瘧藥品,并加強對藥品保存和使用的管理。年底前,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儲備用于治療間日瘧的氯/伯喹至少30人份,用于治療非重癥輸入性惡性瘧的復方青蒿素類口服藥至少10人份,用于搶救治療重癥輸入性惡性瘧的青蒿素類注射劑至少10人份(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各5人份);每個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儲備氯/伯喹至少10人份,復方青蒿素類口服藥至少5人份,蒿甲醚、青蒿琥酯各1人份。年后的藥品儲備數量根據各地消除瘧疾工作進程進行調配。

  3.依法加強瘧疾疫情報告與病例核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發現的所有瘧疾病例(包括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在1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對網絡直報的所有瘧疾病例進行瘧原蟲血片鏡檢核實,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流行病學個案調查。所有鏡檢陰性的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要送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復核;所有鏡檢陰性的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濾紙血,要送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進行基因檢測。

  5.有效落實休止期根治和人群服藥。各地要在每年瘧疾傳播休止期,組織對上年度發現的所有間日瘧病例進行休止期根治。

  (二)加強媒介防制

  2.抓好個人防護。提高居民防蚊意識,提倡在瘧疾傳播季節使用驅避劑、蚊香、蚊帳、紗門、紗窗等防護措施,減少人蚊接觸。

  (三)加強健康教育

  1.強化公眾瘧防宣傳教育。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要結合“全國瘧疾日”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瘧疾防治知識和國家消除瘧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護意識和參與瘧疾防治工作的積極性。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開發和制作健康教育材料,為開展公眾宣教提供技術支持。

  2.強化出入境人員健康教育。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要在出入境口岸設置公益廣告宣傳欄或電子屏幕等設施,在出入境旅客通道擺放瘧疾防治宣傳材料,開展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旅游部門要在衛生部門指導下,組織對領隊、導游人員開展瘧疾防治知識培訓,向旅客和游客宣傳瘧疾防治知識。

  3.強化中小學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門要對轄區內中小學健康教育進行部署和安排,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加強工作指導。中小學校要結合健康教育課或主題班會活動,每年開展一次瘧疾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并通過發放規范性宣傳教育制品等方式,向學生家庭宣傳相關防治知識。

  4.強化社區宣傳教育。二類縣要在各醫院候診大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大型工程建設工地等場所,設立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欄,定期更新宣傳內容。三類縣應在大型工程建設工地等場所設立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欄。

  (四)加強流動人口瘧疾防治

  1.建立健全信息通報制度。建立衛生、教育、公安、商務、旅游、檢驗檢疫等部門參加的流動人口瘧疾防治工作機制,加強信息溝通與工作交流。衛生、檢驗檢疫等部門定期向公眾發布境內外瘧疾流行狀況和相關信息。旅游部門按照衛生部門的統一部署,定期或不定期向旅游者發布境內外瘧疾流行狀況和相關信息。

  2.開展出境人員瘧防知識宣傳和防護。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要對出境人員宣傳瘧疾防治知識,提供咨詢服務。旅游、商務等部門要督促旅行社、勞務派出機構等有關單位為出境人員提供抗瘧藥品和防蚊設施,并配合衛生部門開展對出境人員瘧防知識宣傳和培訓。

  3.做好入境人員瘧疾篩查工作。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負責在入境口岸對自境外瘧疾高流行區入境的發熱病人進行瘧疾篩查,及時向衛生部門通報瘧疾病例信息。各級衛生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輸入瘧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圍人群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相關人員特別是同批集中入境人員進行追蹤隨訪和健康宣教。旅游、商務等部門應及時提供相關人員信息,協助衛生部門做好入境人員瘧疾防治相關工作。

  4.加大境內流動人口瘧疾防控力度。在瘧疾流行區建設大型工程,建設單位要為施工人員提供蚊帳等必要的瘧疾防護用品,開展瘧疾防治知識宣傳,并配合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瘧疾防控工作。流動人口瘧疾病例實行屬地化管理,由病例發現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并及時向感染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信息,協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安、衛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做好流動人口瘧疾病例追蹤、重點人群篩查和相關信息溝通等工作。

  (五)加強瘧疾監測檢測網絡建設

  1.健全全市瘧疾實驗室網絡。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規范開展發熱病人的瘧原蟲血片鏡檢。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所有網絡直報的瘧疾病例(包括確診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進行復查,并抽查至少5%的發熱病人陰性血片。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未確診的瘧疾病例血片進行復核,并抽查1%的發熱病人陰性血片。各級實驗室要定期進行技能考核與質量控制,確保實驗室網絡正常運行。

  2.開展主動病例偵查。二類縣(區)每個鎮(街道)在瘧疾傳播季節至少開展5次主動病例偵查,對近2周的發熱病人進行瘧原蟲血檢或RDT檢測。

  3.做好消除瘧疾地區的監測工作。對已達到消除瘧疾標準的地區,繼續開展相關醫務人員瘧疾診治技術培訓,重點加強臨床疑似瘧疾病例的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追蹤調查,并加強對來自瘧疾流行區人員的疫情監測,防止出現繼發病例。

  五、政策和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制

  市人民政府血吸蟲病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血地防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領導全市消除瘧疾工作,建立由市血地防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多部門協作機制,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消除瘧疾工作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發揮血地防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組織協調,明確職責任務,完善政策措施,解決突出問題,確保工作到位。軍隊系統消除瘧疾工作按照軍隊管理體系組織,與當地政府消除瘧疾工作計劃同步實施。武警、公安現役部隊的瘧疾防治工作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由地方政府統一領導。

  (二)依照法律法規,科學消除瘧疾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瘧疾突發疫情應急處理預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技術方案,依法、科學開展消除瘧疾工作。

  (三)明確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

  各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共同開展消除瘧疾工作。衛生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消除瘧疾行動計劃和政策措施,做好綜合協調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消除瘧疾工作相關內容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部門負責安排瘧疾防治專項經費,并加強資金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公安、旅游、商務等部門配合衛生部門,加強出入境人員瘧疾防治健康教育、疫情監測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時與衛生部門溝通有關信息。文廣新部門負責安排多種形式的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教育部門負責在中小學校開展瘧疾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科技部門負責將瘧疾防治科研項目列入科技計劃。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負責協調抗瘧藥品、試劑的生產供應。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各級愛衛會的作用,進一步完善蚊蟲等病媒生物防制管理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

  (四)抓好隊伍建設,提高技術水平

  市和市(縣)、區兩級分別建立消除瘧疾專家技術指導組,健全寄生蟲防治與病媒生物防治專業隊伍,結合本地實際制訂消除瘧疾技術方案,為實施消除瘧疾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市衛生局要組織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設置負責瘧疾等寄生蟲病防治的專門科室并配備得力人員,負責消除瘧疾行動的組織實施和督導評估;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明確承擔消除瘧疾工作任務的科室,并配備專職瘧疾防治專業人員;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有專人負責消除瘧疾工作。各級衛生部門逐級分期分批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保證培訓質量,提高業務水平。

  (五)加大財政投入,落實經費物資

  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根據當地瘧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瘧疾工作實際,將消除瘧疾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全球基金項目管理要求,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二類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建立全球基金項目單獨賬戶,三類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有消除瘧疾專項經費賬目。合理利用全球基金和各級財政安排的瘧疾防治資金,切實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管和審計,保證專款專用,提高使用效益。廣泛動員和爭取社會力量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消除瘧疾工作。

  (六)強化工作責任,嚴格督查考核

  各地要根據國家和省、市行動計劃的要求,結合實際制訂消除瘧疾實施計劃和方案,并將工作目標和任務層層分解,簽訂目標責任書。根據“科學、定量、隨機”的原則,制訂詳細的督導檢查方案,定期不定期開展自查和抽查。到年, 4個三類縣(區和3個二類縣(區在達到消除瘧疾工作目標并完成自查自評的基礎上,向市血地防領導小組辦公室申請消除瘧疾考核評估;到年市、市在達到消除瘧疾工作目標并完成自查自評的基礎上,向市血地防領導小組辦公室申請消除瘧疾考核評估;到20xx年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全市參加省級達標考核認證。市血地防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對各市(縣)、區進行復核,并確認達到相關考核標準后,報請省人民政府血地防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考核評估。

行動計劃 篇4

  (一)領導重視是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關鍵,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進一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把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全年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做到思想認識、組織領導、責任落實、檢查督促和排查治理五到位,不留死角。

  (二)落實責任,明確分工。按照安全生產“百日行動”實施方案,認真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落實整改資金和責任,制定隱患監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發事故的`,要依法查處,嚴肅追究責任。

  (三)標本兼治,形成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以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為契機,不斷加強和規范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加強隱患排查基礎性工作,實行隱患登記、整改的全過程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分級管理、重大危險源分級監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行動計劃 篇5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圣浦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區居民人居環境,提升社區文明程度,深入持久地實施以徹底根治社區環境衛生為目標。按照上級關于開展“城鄉潔美行動”的意見,擬定在圣浦社區開展“潔美行動”其工作計劃如下:

  一、社區潔美行動工作思路

  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工作理念,以創建文明、衛生場鎮為載體,構建美好和諧社區為目標,樹立社區居民公共意識,規范社區居民公共行為,踐行社區公共道德,美化社區環境為要求,在以宣傳、動員、參與、實施下開展“城鄉潔美行動”,徹底改變圣浦社區衛生環境面貌,全面提升圣浦社區形象。

  二、社區潔美行動工作計劃

  1、成立圣浦社區城鄉潔美行動工作領導小組。

  為切實加強社區“城鄉潔美行動”工作的.領導,社區決定首先成立社區城鄉潔美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分工負責,各施其責,相互配合,既要明確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又要對工作職責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督導檢查,促使該項工作有效推進。

  2、加大宣傳,使社區“城鄉潔美行動”家喻戶曉。

  社區將通過會議,集中學習,印發資料,利用板報、標語、活動等加大對社區進行廣泛宣傳,使社區居民人人皆知,戶戶知曉,從而引導居民衛生環保意識,自覺養成文明衛生的良好習慣。

  3、制定實施細則,出臺監管制度。

  社區將切實履行“城鄉潔美行動”相關職責,制定實施細則,出臺規范約束制度的前提下,通過責任到人,定期流動監管。

  圣浦社區將根據屬地管理原則,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對社區各組、各戶、個人進行管理,對城鄉潔美行動工作認真落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認真負責,互相配合,并把“城鄉潔美行動”納入年終考核內容,對各居民組長、負責人進行嚴格考核,做到有獎有罰。

  4、實施“城鄉潔美行動”檢查標準。

【行動計劃】相關文章:

行動計劃08-12

培訓行動計劃01-29

精選行動計劃4篇08-24

精選行動計劃三篇08-25

精選行動計劃四篇08-27

精選行動計劃3篇08-30

行動計劃書10-08

【精選】行動計劃3篇09-14

職業目標及行動計劃04-24

個人銷售行動計劃02-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少妇按摩久久高潮 | 在线免费播放的AV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 |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