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計劃模板集錦五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培計劃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培計劃 篇1
從這幾天的學習中,了解到其他專家教授都從自己研究的方向直接提出這樣的觀點:
1.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工具性學科。
2.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重在通過訓練語言使學生習得方法。
3.小學語文教學是語言教育,不要與文學教育混為一談。文學教育重在欣賞、感悟,語言教育重在表達、運用。因此,小語課堂教學要由重思想內容分析轉向重表達運用訓練。
對吳教授講座的膚淺認識
比如今天上午,上海師大的吳忠豪教授便從“課程”的角度說明了以上觀點。吳教授講座題為《國際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他認為小語教學之所以出現這樣令人不滿的狀況,根本原因不在教師,而在于課程的設置者。而他所組建的團隊正致力于重構小語課程體系的研究。然后,吳教授列舉了大量生動鮮活的例子來說明,小語教師應該有怎樣的課程意識。
因此,吳教授的講座中心議題應是:在科學合理的小語課程未實施之前,教師應該如何以“課程”意識指導自己的教學。
吳教授講得非常樸實、生動,由于我曾經讀過王榮生教授的一些著作,所以不再闡述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只是想就我們身邊平凡教師的事例來幫助“消化”吳教授的一些觀點。
措毛老師的實踐說起
我雖沒有完整地聽過趙春戰老師的講座,只跟著聽了幾次“片段”,但一斑窺豹,便已經對趙老師的作文教學實踐滿是崇拜了。
國培計劃 篇2
按照學習計劃,今天晚上我們數學班在多功能廳舉行了一個數學論壇,主要內容是圍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惑,大家討論的都積極熱烈,說的都很實在、精彩、到位。下面我也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首先,課堂活動與缺少教、學具的問題
《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然而,在我們農村地區,雖然大部分學校都有擁有計算機房乃至網絡,但每個班級都用計算機來上數學課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很多數學老師還不會使用和制作課件。
《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有很多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動手去實踐、操作,也就特別需要相應的教具。盡管有些教具可以讓學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來比較困難或自制的教具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很不方便。
建議學校和上級部門每年拿出一定的專門經費進行這方面的補充,首先從硬件上要達標,尤其是農村小學也要配置多媒體設備。加每個班級最好都要配備。加強農村教師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的培訓。
其次,評價方式的單一制約了廣大一線教師投身新課程改革的熱情。
在我們地區,對學生的評價是看分數,對教師的考核也是看分數,教師的績效考核與分數掛鉤,教師的.職稱晉升和評優都直接和分數掛鉤,對學校的評價也是看分數,家長也只要分數,分數唯一,分數萬能。教師教的苦,學生學得累,哪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簡直是對學生的摧殘。教師就是為了期末測試的那張試卷在做,灌輸、機械訓練、題海戰術成了最主要的方式,教學效率底下,每天都是語文、數學、外語,其它課程時間都被占用了,學生非常討厭學習,害怕學習。如果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不改革,課程改革絕對是一句空話。我們的民族和未來就沒有希望。
建議上級教育科研部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的對學生和教師的考核管理辦法,促進新課改的逐步推向深入。
最后,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低、工作壓力大。大多數教師都把教書看成是謀生的手段,沒有把教育當成一項事業去追求,沒有把教育當成藝術去研究,一群不熱愛教育的人怎能去進行教育事業的改革呢?建議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要讓更多的優秀的人才愿意從事教育事業,樂于為教育事業奉獻。
國培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20xx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的,以數學課堂為陣地,結合我校正在開展的“綠色”課堂的課題研究,不斷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增強教育科研意識,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帶動或影響身邊的同行,更好地促進我校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而努力。
二、研修目標
1、積極參加網絡學習,緊緊圍繞我校“綠色課堂”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自覺踐行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一年的網絡研修學習,使自身的教學教研水平有一個新的提升,更好的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
3、通過一年的研修學習,希望能夠對我校教師有一定的帶動或影響,一同成長,從而推進我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提升專業素養。
一年內我將閱讀《湖北教育》《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潛江教育》等刊物,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并將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實踐。
2、高質量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雖然再過2年我就到了天命之年,但是,對于這樣專業的培訓學習,我是渴望的,也是樂意的。所以,無論是線上的學習,還是線下的研修,我將盡我所能做到最好。這樣的'學習才真正能夠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
3、立足校本,開展好教學及微課題教學研究。
以我校開展的“綠色”課堂的研究為契機,以“一師一課”為平臺,把學習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參加上研討課、聽課評課等活動,做好微課題的專項研究,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教研水平。
4、學思結合,常教常新。
堅持寫教學反思和教育博客,記錄學習中的喜悅與困惑,記錄教學中的精彩與遺憾,讓反思成為自己教學的一種習慣,博客成為自己的一種喜好。相信教學永遠是新的,教學的創新永無止境。
國培計劃 篇4
通過參加本次國培計劃(20xx)的培訓學習,再次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質,夯實了語文教學基礎,下面我就本次培訓內容談談自己的幾點收獲。
一 、注重師德方面的修養
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師德方面的修養我堅持把師德建設當作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來抓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學習和領會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所涵蓋的內容提高自己的事業認知、職業認同水平增強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潔從教成為自己自覺的行為積極爭取做一名“師德雙馨”型的教師。
二、語文教學基本功快速提升
作為語文扎實的基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次基礎知識專業的培訓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收獲,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測評、中學說明文議論文、中學古詩詞教學、高效閱讀課堂構建對我的教學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促進,尤其是說明文,由原來不知如何教到現在讓我豁然開朗,真是大有收獲,還有議論文,不學習還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就連基礎的中學生語文閱讀教學,都錯得千瘡百孔,還好能及時發現不足,因地制宜。
三、學以致用
現在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是提倡教師“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過培訓學習,讓我對本套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加工,探尋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我還以多樣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進取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同時也可以成為一種評價手段,為學生平時的學習提供競爭的機會,在給他們建立期望值的同時,通過勝敗的評比,激發他們取得成功的動機,從而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四、在學習中成長
網絡學習帶給人們的一大好處是方便快捷。教師們憑借著這樣一個平臺,交流著教學的心得體會,討論著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困惑,思考著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在交流過程中,我了解到各學校的教學的不同情況,也積極地發貼回貼。在討論中,教師們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語文教學中的實際的觀點和問題,這些問題也得到專家們的重視,他們的網上答疑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對于我們今后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活到老,學到老
知識也有保持期。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無論是專業理論知識還是專業教學技能,都在日益更新,不斷發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地按照自己的傳統觀念和思想進行教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一般可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即新手階段、勝任階段、熟手階段、專家階段。分析自己的情況,應該屬于“新手階段”,還需太多的磨練和學習,今后要向課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多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多與同事進行交流,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或者利用網絡與更多的同行進行交流與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國培計劃 篇5
上午的課程安排是《名師優秀課展示與研討》,我們數學班的全體學員上午8時就到了昆明路小學。這里應該是學校的一個校區,規模不大,活動場地幾乎沒有,學生做操的時候全部都上了樓頂的平臺,衛生間都在內部,這里只有一個年級,教室就像賓館的房間,在外面是看不到教室的,許多教室都是面對面的,中間有個過道。學校雖小,但是干凈整潔,連個垃圾桶都難找到,抽煙的連煙頭都沒處扔。
第一節課是昆明路小學的任占杰老師上的,她三十多歲,也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校長就應該上課堂!上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三角形的面積》,任老師的課樸實無華,卻又獨具匠心,她深入研讀了學生,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設計教學,給學生建立了操作探索的平臺,雖然很多學生已經知道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是任老師讓學生自己動手采用多種方法去探究三角形面積公式的來歷,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和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教學目標定位準確合理,有層次,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有所發展。但是在小組學習的時候我感覺學生還是缺乏合作的意識,都是孤軍奮戰,團隊意識差,小組匯報時教師也沒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在問的時候還是以個體為單位,學生答的時候還是我是這樣做的、我是這樣想的…..教師沒有注意到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第二節課是天津市東麗區麗澤小學平慧玥老師執教的,內容是人教三年級《24時計時法》,平老師的教學充分的`研讀了教材,研究了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24時計時法產生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學習24時計時法的必要性,使得學生感覺這是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用到的,沒有她可能出現的困難,而且平老師沒有簡單的“告訴”學生,而是給予學生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創造,設計一個計時的方法,給學生搭建了研究創造的舞臺,培養了學生科學創新的意識。
兩節課的課件雖然都是別人制作的,但運用適當,形象生動,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總體感覺到兩節課都很成功,教材研讀深刻,教學設計巧妙,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國培計劃】相關文章:
國培計劃總結02-22
關于國培計劃01-02
國培學習計劃02-09
國培計劃的總結12-21
國培研修計劃02-26
國培計劃反思02-19
國培個人計劃02-08
國培計劃方案11-25
國培計劃國培學習心得體會09-07
國培計劃培訓總結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