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大班觀察記錄

時間:2023-03-01 08:16:28 記錄 我要投稿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在閱讀區的表現。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

  觀察目標:觀察并記錄幼兒對新投放圖書的閱讀行為表現。

  觀察記錄:

  子翔來到閱讀區,站在書架前挨個摸著書的封面,嘴里念念有詞,似乎在說書的名字。他挑選了新投放的《蚯蚓的日記》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的讀了起來,他用手指點著插圖講故事,看到戴著帽子、拿著筆的蚯蚓時興奮的手舞足蹈起來。當唐子翔看到第四頁時,眉頭皺了起來,看看我,又看看書,然后對一旁的.子涵說:“子涵,這本書是你帶來的嗎?”子涵看后搖搖頭,子翔:“不會講這個,你講給我聽吧。”子涵看看書說:“這個太簡單了,但是等一下。”說完繼續擺弄她的字卡。子翔只好繼續看接下來的內容,臉上顯露出失望的表情,開始有點兒坐不住了。兩分鐘后,他再一次搖晃著子涵說:“我先講前面的給你聽,你再講后面的給我聽。”子涵這回很樂意,放下手中的字卡和子翔一起拿著書一頁一頁的講了起來。接下來的時間他們一直在看這本書,不時發出笑聲,興趣度較高。

  分析評價:

  子翔的媽媽平時經常會帶他到少兒圖書館去借書,回家后講給他聽,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也比較高,平時聽教師講故事很專注,也喜歡自己拿著書邊看邊講,因此區域活動中他主動選擇了閱讀區。當他覺得講不下去的時候并沒有放棄,而是主動尋求幫助,顯示了他對這本書執著的興趣,而子涵最后也接受了子翔一起閱讀的邀請,幼兒在共同看書講故事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支持策略:

  1.可以有重點的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圖書進行講述,讓幼兒了解圖書內容。

  2.鼓勵子翔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述他喜愛的故事。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2

  幼兒基本情景:

  凡凡是我班的調皮大王之一,可是比較害怕教師,一看到教師看著他立刻縮著脖子假裝很乖的樣貌。只要教師一轉身立刻又恢復原狀,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鬧,有時整個教室只聽見他那尖尖的嗓門,如果哪個小朋友被欺負了或者哭鼻子了必須是凡凡第一個跑來告狀。

  觀察與記錄:

  吃完飯快要走近教室門口時,在走廊里我就聽見了凡凡在盥洗室里用他那特有的尖嗓門跟誰在爭執著什么,走近一聽,原先是為了一塊肥皂跟濤濤在搶奪呢。看到我走進盥洗室,凡凡頓時沒了聲響,而膽小的濤濤委屈的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一邊口吃地解釋一邊用手比劃著:“眭、眭、眭老…教師,凡凡他、他不給我、我洗手的肥皂。”凡凡也不甘落后,立刻大聲辯解:“他一向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沒了。我是想讓他別把肥皂都用光的。”

  理性分析:

  幼兒都喜歡玩水,洗手時乘機玩水是幼兒園小朋友特有的一種現象。所以,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在盥洗室洗手玩水。飯后一般僅有一個教師在教室里,所以既要關注沒吃完的孩子又要關注已經吃完的孩子,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根據大班孩子比較懂道理的年齡特點,我經常會安排他們一批一批的進入盥洗室。但進盥洗室進行飯后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廁活動就關注不到,如果統一安排孩子們進行盥洗室活動就會造成擁擠,缺乏合理性,這就成為餐后管理的一個盲區。

  凡凡和濤濤在教師的管理盲區活動,發生爭搶肥皂也就不足為奇,因為凡凡一向喜歡多管閑事,愛打小報告,看到濤濤洗手時用肥皂搓個沒完沒了心里就很不舒服,而濤濤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家中的`影響下比較講衛生,洗手必須要洗干凈才罷休,所以就發生了爭搶肥皂的事件。我先安撫了濤濤,然后讓凡凡告訴濤濤為什么不能一向拿著肥皂搓(在洗手活動中教師已經教育過孩子),濤濤聽完后一邊擦眼淚一邊說:“我明白了。”看著凡凡一副小大人似地樣貌,我問道:“那你剛才有沒有這樣告訴濤濤呢?”“沒有。”凡凡的聲音立刻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明白錯了的樣貌,我告誡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語言來跟同伴交流,實在不行就應當找教師,不能跟別人發生沖突。凡凡是個聰明的孩子,在教師的提醒下立刻跟濤濤道了歉。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3

  幼兒園大班案例分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實錄:

  班里有個叫胡駿的孩子,一向讓我很頭疼。每一天都有好多小朋友來告他的狀,并且,"罪狀"也是十分齊全,有打人,罵人,搶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頭發等。我感覺,每一天在耳朵里,都總是聽著胡駿的名字。我嘗試很多辦法來教育他,談心說服,嚴厲批評,讓他轉換主角,體會其他小朋友的心境都沒有什么明顯效果。我嘗試和他的家長多交流,找出原因。經過幾次談話,感覺到家長對于孩子的行為表示無能為力,并且基本已經放棄,認為孩子是無可救要的。我意識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兒園,教師和小朋友對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他也對自我放棄了。一個對自我不報期望,心里沒有愛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現呢?我拋棄了自我先前對他的所有認識和評價,開始關注他,重新了解他。

  發現一:區域活動結束后,胡駿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紙屑,拾了起來。我立刻在"小星星時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紹了他維護班級衛生的好行為,讓全班給他鼓掌。在為他貼小星星時,告訴他教師很喜歡他這樣做,還親切的抱抱他。

  發現二:早晨,胡駿通常來園很早,幫忙教師整理圖書,從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條,還照教師的樣貌,把破損的圖書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擺放整齊。我決定抓住他的這個"閃光點",以此為突破口,改變他。我選他做班級里的小小圖書員,負責班里所有的圖書的整理、發放和保護,他干的可認真了。并且經過圖書的橋梁,與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發現三:區域活動中,在智力魔珠游戲中,胡駿拼的又快又好,并且還幫忙新來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樣玩,小教師做的十分好。當天的評價活動,夏寒就講了胡駿幫忙自我的事,還有幾個小朋友說胡駿改正了錯誤,此刻很棒。我看到了胡駿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我也相信胡駿以后會越來越好。

  分析與思考:

  經過胡駿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師正確的看待每個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期望、祖國的未來,而幼兒教育又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孩子進行幼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此刻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就意味著孩子的啟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兒教師身上。我們在幼兒教育中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的長處。作為教師,在工作和生活當中要注意并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并根據孩子的特點,因人施教。當他們有了提高,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他們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信,從而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21世紀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機遇,充滿競爭的世紀,要將孩子培養為社會的棟梁,祖國的未來,幼兒教育任重道遠。我們要努力探索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怎樣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進取性和主動性,給他們以信心,使他們茁壯成長,早日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4

  觀察對象:

  張志恒

  性別:

  男

  年齡:

  5歲

  觀察時間:

  20xx年10月10日

  觀察地點:

  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

  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

  觀察記錄:

  平日里,經常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里帶來貼畫兒分發給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學前,我看見武憶冉小朋友把貼畫兒發給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孫宇等。這時我聽到張志恒小聲對武憶冉說:“我也想要一張貼畫兒,你給了郭杉兩張,你給我一張吧!你不給我的話我就告訴張教師你帶貼畫兒了!”于是我便故意裝作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張志恒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說“張教師,武憶冉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觀察分析:

  經過觀察我發現,她們對美工區十分感興趣,最終因為沒有辦法很無奈從而選擇了圖書區。而在圖書區她們互相傾訴,圖書區似乎成為了她們聊天放松心境的場所,其實,她們彼此的傾訴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只是她們的傾訴資料相比較較隨意。

  教育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著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景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和寬容的品格,以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5

  觀察目的:

  1.嘗試大膽舉手發言,不害怕。

  2.主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自信心。

  觀察情況記錄與分析

  片段:在今天的語言活動《看云去》開展之前,我把小靜請到了身邊,拉著她的小手,親切的`與其交談。我問:“小靜,喜歡上管老師的課嗎?”她微笑著點點頭,“管老師可喜歡小靜上課時認真的樣子呢,管老師一直希望能看到你舉手發言,好想聽小靜回答問題,你愿不愿意呀?”她說:“愿意。”“恩,管老師最喜歡在課上積極動腦,大膽舉手發言的孩子了,你認真聽清問題,想到了什么就可以舉手說,大聲的告訴大家,即使說錯了也沒關系,只要你愿意大膽地表達就是勇敢的好孩子,懂嗎?”她點點頭。

  在活動中,當問及:“你剛才看到的云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和“如果請你把云朵畫下來,你準備怎么畫?”時,小靜也積極舉手,終于能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大大的突破,我及時用她喜歡的圖形寶寶獎勵了她,她的笑容更甜美了。

  分析:小靜是個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平時就默默無聞,多數只與固定幾個幼兒交流。在教育活動中,更難見到她舉手發言,有時被點到名字后,就一副害羞的樣子,站著不說話。平時我也力圖不斷的引導她大膽回答,卻多是以失敗告終。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6

  大班幼兒個案分析:坐不住的孩子

  我們班有一個叫明明的男孩,他是這個學期到我們班的。明明在團體教學活動中注意力很難集中,是個“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而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參與同伴的活動,卻因為不適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絕。周圍的小朋友實在驅逐不了他的情景下還會去告狀。教師對于這個經常惹麻煩的孩子也傷腦筋,經常當眾批評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這種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個調皮、只明白惹教師生氣的壞孩子。

  立刻就要進行團體教學活動了,孩子們陸續回到自我的座位上坐好,教師開始講述今日教學活動的主要資料。明明坐在自我的位子上沒在仔細聽,他正用手撩旁邊可兒的小辮子。可兒皺了皺眉,將自我的小椅子往旁邊挪了挪,明明想將可兒的椅子向自我這邊拉近一點,于是兩個孩子開始拉拉扯扯起來,發出了一些聲音。教師向他們這邊瞟了幾眼,有點不高興但沒有說什么,這時可兒突然叫了起來:“教師,你看明明。”教師最終大聲地對明明說道:“明明,你給我坐好,再不聽話,就讓你出去!”本來和可兒僵持著的明明被教師的呵斥鎮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體,瞪大眼睛看著教師,臉上流露出內疚的表情。可兒之后又說道:“他剛才使勁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許說了,你們以后聽好了,從今日開始誰都不許惹明明,誰去惹他我就找誰,聽見沒有?”教師厲聲說完這些話后嚴肅地看著全班的孩子。對于教師的命令,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聽到了。”明明使勁地絞著自我的手指,有些難過的樣貌,但隨著教師話題的轉移,他又恢復了原貌,一副滿不在乎的樣貌,東張西望,不明白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師教育方式產生的消極后果

  首先,舊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添新的問題。教師想經過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歸正”,不再違反紀律,可是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非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反而對明明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明明在自我善意的行為受到同伴的誤解并遭到拒絕之后產生了破壞性的行為

  其次,教師在意識到自我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變這種孤立教育方式帶來的不良后果,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齡越小的孩子向師性越強,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認知還處于他律階段,教師作為孩子眼中的權威,她的話尤其是命令性的語言對孩子的話就是確定事物的標準。教師經常當眾批評明明,甚至動員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理解并堅決地執行。

  其二,明明給同伴的壞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我調皮經常受批評造成的,教師孤立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動機和行為也會被其他孩子誤解并拒絕,應對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顯然受到了必須程度的挫折,在沒有得到正確引導的情景下,他采取了消極的行為方式予以反擊。這種情景造成的結果是一種惡性循環,即明明的負面行為反應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個搗亂的壞孩子,也會越加排斥他,同時強化他們從教師那里獲得的對明明的消極態度。

  最終,孤立的教育方式使明明被迫陷入與同伴交往的困境(如場景三中反映的情形),教師沒有利用團體力量中進取的因素,而是恰恰相反,她讓其他孩子孤立明明,不僅僅不幫忙他反而不去理睬他,教師的這種做法無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間豎起了一道屏障,而學前期幼兒的同伴交往對幼兒的社會認知、交往技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明明始終被同伴這樣孤立,將會失去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這對明明日后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際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調節器,會讓人心境舒暢地從事各種活動,明明與同伴這種敵對的狀態不改變的話也會干擾他正常的探索活動,降低他對外界環境的好奇心。

  二、解決方式

  1.教師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點

  從明明的日常表現能夠看出,他是一個調皮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新鮮事物好奇心比較強,自控本事比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卻不明白該怎樣樣被同伴接納。從明明園外背景來看,他是從其他幼兒園轉過來的,并且據筆者的了解,明明的父母為孩子轉園的目的是覺得他原先的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太好,孩子過于自由散漫,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此刻明明所在幼兒園里受到的約束比以前要多也要嚴格;另一方面,明明轉園之后很快升入大班,由于大班與小學的緊密銜接,教師會在平時的要求中研究到孩子對小學環境的適應問題,為孩子順利地入小學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團體教學的.時間加長,會提出一些與小學教學要求相接近的要求,所有的這些對明明來說,都要去適應。

  2.幫忙明明建立與新環境相適宜的秩序感

  (1)教師一方面要多關注明明的舉動,同時對于明明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明確地告訴他錯在哪里,應當怎樣做。教師此時不適合說一些反話或是隱語,因為年幼的孩子有時并不清楚教師話中暗含的意思,所以對孩子要說大白話,尤其是對明明來說,他對新環境的熟悉程度還不夠,對新班級一些具體要求還沒有清楚的意識,并且相比他以前所在的班級環境,此刻班級的要求要嚴,這樣對他來說適應就更需要有一個過程;

  另一方面,教師還能夠在同伴中給明明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鼓勵他向班上的好孩子學習,實際上是把抽象的要求具體化。

  (2)對于明明時常因為好奇心而違反了紀律.一方面不妨告訴他,上課的時候要認真聽,不能夠做其他的事情;

  另一方面答應明明,等教師上完課之后,能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齊玩這個玩具,可是前提是他必須要認真聽講。在那里筆者想提及的是,玩具是給孩子玩的,只是作為純粹的裝飾品就失去它對兒童的意義了。

  (3)教師要有耐心,明明的特點使得他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對明明違規要不厭其煩,反復提醒,不能因為急躁而時常出言不慎。

  (4)對于孤立的教育方式已經產生的消極后果,即明明在同伴中的不良形象,一方面教師要有勇氣尋找適宜的機會,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承認自我的錯誤,能夠向孩子解釋是自我太生氣才會這么說,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們不應當不理睬明明,應當想辦法幫忙他才對。這種做法一方面能夠減少明明在同伴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同時,讓孩子學會去關心別人。

  (5)教師要善于將團體力量用到進取的方面,能夠鼓勵孩子們幫忙明明取得提高,讓大家一齊監督明明,在明明取得提高時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錯誤時指出錯誤之處,并幫忙他改正。讓明明體會到團體的溫暖、同伴的友愛,逐漸被新團體所同化。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7

  行為表現:

  在課間活動的時候,嘉穎發現自然角里的種子發芽了,可是種子有的長出了三片葉子,而有的長出了兩片葉子。為什么它們是同一天種的,它們長出來的葉子不是一樣多的呢?她的疑問引起周圍同伴的關注。于是好幾個幼兒都過來看個究竟。

  教育過程:

  幼兒對這個趣味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圍在自然角。不一會兒,紛紛發表自我的想法。饒漁說:“我當值日生的時候,每一天都給那盆長得快的種子多澆誰,因為我覺得花盆比較大,多澆水才能讓種子喝個夠的。”嘉穎仔細地看了看花盆里的種子,說:“這個花盆有小朋友散的肥料,它吃了很多營養,所以長得非常快。”丁丁也急著說:“我猜這個長得慢的種子,它很少曬到太陽,所以長得慢。”我看到孩子們觀察得越來越仔細,心里也非常開心,他們愛思考的習慣已經慢慢培養起來了,我也湊過去,隨機拋出一個問題:“你們明白種子長大需要哪些條件?”孩子們爭著回答:“種子需要陽光、空氣、水,才能健康地長大。”“你們真聰明,這兩盆種子,受到的條件不一樣,所以它們沒有同時長出一樣多的葉子。”

  效果:

  由于大班幼兒有了愛觀察的`好習慣,對周圍植物的變化,也幼兒新的關注點。嘉穎小朋友是一個愛觀察的孩子,她常常到自然角照顧植物。這次的問題,發現是十分有價值,能引起周圍孩子共同關注,在以后的生活中多鼓勵她堅持“愛觀察”的好習慣。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8

   觀察時間:20xx1.3.2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幼兒:張妍

   觀察目的:讓幼兒知道小便要告訴老師不能小在身上

   幼兒基本情況:

   運運是我班的調皮大王之一,但是比較害怕老師,一看到老師看著他馬上縮著脖子假裝很乖的樣子。只要老師一轉身馬上又恢復原狀,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鬧,有時整個教室只聽見他那尖尖的嗓門,如果哪個小朋友被欺負了或者哭鼻子了一定是瑞瑞第一個跑來告狀。

   觀察與記錄:

   吃完飯快要走近教室門口時,在走廊里我就聽見了運運在衛生間里用他那特有的尖嗓門跟誰在爭執著什么,走近一聽,原來是為了一塊肥皂跟瑞瑞在搶奪呢。看到我走進衛生間,運運頓時沒了聲響,而膽小的瑞瑞委屈的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一邊口吃地解釋一邊用手比劃著:“眭、眭、眭老…老師,凡凡他、他不給我、我洗手的肥皂。”運運也不甘落后,馬上大聲辯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沒了。我是想讓他別把肥皂都用光的。”

   理性分析:

   幼兒都喜歡玩水,洗手時乘機玩水是幼兒園小朋友特有的一種現象。因此,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在衛生間洗手玩水。飯后一般只有一個老師在教室里,因此既要關注沒吃完的孩子又要關注已經吃完的孩子,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根據大班孩子比較懂道理的年齡特點,我經常會安排他們一批一批的`進入衛生間。但進衛生間進行飯后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廁活動就關注不到,如果統一安排孩子們進行衛生間活動就會造成擁擠,缺乏合理性,這就成為餐后管理的一個盲區。

   運運和瑞瑞在教師的管理盲區活動,發生爭搶肥皂也就不足為奇,因為運運一向喜歡多管閑事,愛打小報告,看到瑞瑞洗手時用肥皂搓個沒完沒了心里就很不舒服,而濤濤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家中的影響下比較講衛生,洗手一定要洗干凈才罷休,因此就發生了爭搶肥皂的事件。我先安撫了瑞瑞,然后讓運運告訴瑞瑞為什么不能一直拿著肥皂搓(在洗手活動中老師已經教育過孩子),瑞瑞聽完后一邊擦眼淚一邊說:“我知道了。”看著運運一副小大人似地樣子,我問道:“那你剛才有沒有這樣告訴瑞瑞呢?”“沒有。”運運的聲音馬上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知道錯了的樣子,我告誡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語言來跟同伴交流,實在不行就應該找老師,不能跟別人發生沖突。運運是個聰明的孩子,在老師的提醒下馬上跟瑞瑞道了歉。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9

  觀察記錄:

  豪翔小朋友選擇了拼雞蛋的游戲,光涵小朋友也跟著一齊玩了這個游戲。在游戲中,豪翔小朋友在籃子里找了兩個半邊的雞蛋,可是拼的時候發現拼不起來,于是在籃子里不停的換了好多個半邊雞蛋,最終找到了一個看似拼著完整的雞蛋。而光涵小朋友則是先拿了一個半邊雞蛋看了看上頭的點子并且數了數,又找了一個與點子相同數字的半邊雞蛋,發現還是沒拼起來,一看顏色不對,立刻找了顏色相同的數量數字相同的半邊雞蛋,很快將一個雞蛋完整的拼起來了。豪翔看到了光涵的方法也學他一樣,發現光涵的方法很快,最終他自我也拼出了一個完整的雞蛋。

  分析評價:

  1、豪翔小朋友性格比較踏實,不愛動腦筋,導致他玩游戲的時候用了比較麻煩的方法去玩游戲,雖然也能成功,可是花的時間不一樣。

  2、光涵小朋友聰明、開朗。他愛觀察,并且會思考,他的方法也得到了丁又嘉小朋友的認可。

  3、同樣是方法,孩子思考角度不一樣,嘗試的方法也不一樣,能夠讓孩子自我去比較去總結。

  支持策略:

  在活動中,我采用的是旁觀的策略,在游戲最終總結孩子們所提出的想法。在活動中,孩子自我玩游戲,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會想出各種方法,可是不需要教師去說哪一種,以免抑制了幼兒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本事。在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孩子們會經過比較,自我會去發現哪種玩法好。最終教師能夠再將好的方法總結說一說,并且鼓勵孩子探索更多好方法,已發展幼兒的思維本事和創新本事,讓幼兒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0

  行為表現:

  在開展“找春天”的活動時候,大家來到了小花園里找找春天的足跡。書成小朋友發現大多數的樹都是葉子在去年冬天都掉光了,此刻春天又長出了新的嫩葉子,但有一種樹一向都是綠色的,此刻反而有一些葉子變成了紅色的,然后就掉了下來。怎樣會這樣呢他的發現引起了許多同伴的興趣。

  教育過程:

  書成的發現來了更多的孩子對石楠樹的關注。有孩子還發現了有一棵楓樹也是紅色的,但楓樹的葉子從小長大都是紅色的,但石楠樹的葉子是從綠色變成了紅色,等紅色慢慢褪去葉子就從樹干上掉下來。我和幼兒一齊觀察了石楠。他們發現葉子比較堅實,有一面是亮亮的,邊緣還長了許多的小刺,新長出來的葉子是綠色的,等到變老的時候就變成紅色。它和其他的落葉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大數的樹是秋天落葉的,但它去是春天落葉。“為什么石楠樹的`葉子會由綠色變紅色呢”大家一齊回家和爸爸媽媽查找相關資料,比一比誰明白得多。

  第二天,書成興致勃勃地告訴大家,他找的答案“原先綠色色素叫它葉綠素,黃色或橙色的胡蘿卜色素。植物葉片除了包含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等色素外,還有一種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就像變色龍。它在酸性液中呈紅色,隨著季節更替,氣溫、日照相應增減,葉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發生變化。”旁邊的小朋友補充道:“有些樹種的樹葉會產生很多的紅色花青素,葉子就開始變紅了。”還有小朋友從資料少數明白了:“夏季很熱的時候,葉子會變成亮綠色,在炎炎夏日中,讓人們覺得很涼爽。”孩子們發現的真多啊,我也收集了一些資料,發現幼兒園種的是一種紅葉石楠樹,是薔薇科石楠屬雜交種的統稱,為常綠小喬木,因其新梢和嫩葉鮮紅而得名。春秋兩季,紅葉石楠的新梢和嫩葉火紅,色彩艷麗持久,極具生機。”

  效果:

  經過“找春天”的活動,幼兒能走進身邊的大自然,自主探索春天的“足跡”,尋找自我想要的答案。書成是一個細心的小朋友,他的自主探究本事在一次次的觀察、思考的過程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次發現石楠樹葉變紅,再次體現了他愛觀察、愛動腦的好習慣。每次有新的發現,他都能感受到在大自然中自主探索的方式帶來的樂趣。孩子們經過一齊查閱資料共同學習,嘗試了不一樣的學習方法,豐富了孩子的視野,拓寬了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能鍛煉了書成的大膽提問。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1

  行為表現:

  今日開展了“我當小廚師”的種植活動,孩子們嘗試制作涼拌蘿卜絲。書成小朋友在制作的過程中,發現蘿卜絲有兩種不一樣的形狀,覺得十分的好奇。“為什么都是蘿卜,但蘿卜絲的形狀不一樣呢”經過他的提醒,周圍的小朋友也開始意識到了,他們一齊討論尋找答案。

  教育過程:

  書成小朋友和同組的小朋友一齊嘗試讓大蘿卜變成蘿卜絲,但他卻發現蘿卜絲的形狀都不一樣。他仔細觀察旁邊小朋友刨蘿卜絲,兩個眼睛一眨也不眨,大大蘿卜,經過刨子的小孔,就變成了一絲一絲的。不一樣的小朋友刨下來的蘿卜絲,粗細是不一樣的。饒漁刨下來的蘿卜絲都比較細,孫邵鵬刨下來的蘿卜絲比較粗,并且比較長。“怎樣會這樣呢”他的心里冒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他繼續觀察,發現饒漁手里的蘿卜比較小,并且皮上的有一點皺;孫邵鵬手里的蘿卜比較大,水嫩嫩的。湘君也和他一齊觀察,她也有新的發現:饒漁在刨蘿卜絲的時候,輕輕地擦過刨子的小孔,但孫邵鵬用了很大的力氣刨蘿卜絲。

  他們把自我的發現告訴了對方,自我有來嘗試再次刨蘿卜絲。第一次找一個小小的蘿卜,用很小的力氣來刨蘿卜絲,他看到蘿卜絲真的是又細又短;第二次找了一個大一點的蘿卜,這次他用比較大的'力氣來刨蘿卜絲,蘿卜絲變得又粗又長。他們一齊找到了答案,高興地拍起手來。

  效果:

  書成是愛動腦思考的小朋友,他常常能仔細觀察,經過探索活動尋找自我想要的答案。這次對蘿卜絲的不一樣形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遇到了問題能主動與同伴交流,集合同伴的力量一齊觀察,尋找答案。最終經過觀察、交流、實驗等方法,他和同伴找到了造成蘿卜絲粗細、長短不一樣的主要原因,從心理上滿足了探索的渴望,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在種植活動中,我們教師要多觀察,發現值得孩子探索的一些細節,從小處讓幼兒常常有成功的體驗,這樣才能帶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種植活動中來。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2

  今天,你來了美工區依然選擇了仙人掌,你告訴我,你想嘗試用土來種植,我非常支持你的想法,于是和你一起來到了戶外種植角,你高興地告訴我說:“況老師,快看!那里有泥土!”我也高興的點點頭,于是,你馬上蹲下身來撿起了一塊比較硬的泥土放在了碗里面,你看著我,我說:“你想怎么做就做吧!”。于是,你把一株“仙人掌”種了下去,可結果放進去的“仙人掌”就倒在了泥土里,你嘟著嘴巴望著我,我說:“寶貝,想想,仙人掌為什么會倒呢?”,邊說邊把“仙人掌”放在你那塊較硬的泥土上,希望你能認真的觀察,你告訴我說:“少了!”我追問到:“什么少了?”你便立馬轉身跑到另外一塊土里拿回了一塊泥土,可是這一快依然是那么硬,你試了一下,失敗了,你旁邊的小伙伴跑過來幫助你,也為你拿了一塊較硬的泥土,你沒有說話,也沒有請我幫助,就蹲在那里一句話也不說。我便鼓勵到:“寶貝,加油!再試一試,用不同的泥土試一試!”聽了后,你慢慢地起身,便在種植地里走來走去,見你好幾次就拿著同樣硬的泥土,我沒有說話,我想請你自己嘗試,發現泥土軟硬的不同,不一會,你撿到了,你撿了一些軟軟的泥土告訴我說:“老師,手臟了!”我說:“沒關系,你就用這些泥土再試一試呢,結果會怎么樣?”于是,你馬上進行了嘗試,這下,“仙人掌”好像站立了起來,不過一會還是倒了。我見你又來到剛撿軟土的那塊地里,抓了很多一樣軟的泥土放在碗里,然后把一株一株的.仙人掌種了下去,我知道你明白了要用軟的泥土才能把“仙人掌“種穩的道理。要種完了時,你發現還有一株大的還沒有種下,你便拿出一株小的,把大的一株放了進去,再把這株小的放了進去,我問你:“種好了嗎?”你指著那株大的“仙人掌“說:“這株小的是它發芽了!”“哦!”,我頻頻點頭并伸向了一個大拇指送給你,只見你高興極了,端著一盆仙人掌就往活動室跑。

  寶貝:你對上次的活動依然那么感興趣,依然選擇了種植“仙人掌”,當你來到種植角,你高興地拿了一些硬的泥土放在碗里,可是面臨的卻是一次一次地失敗,但你沒有放棄,在我的鼓勵下,你又一次一次的尋找能讓“仙人掌”生長的泥土,經過一次一次的嘗試,你找到了,而且還通過第一次的嘗試你明白了泥土少了“仙人掌”就站不穩地道理,你還走到剛剛撿軟土的地里找了好多好多的軟泥土,把一株一株的“仙人掌”種了下去!我看到了你堅持不懈的精神,還通過自己的嘗試了解到軟硬的不同,真棒!

  給爸爸媽媽的話:在這個活動當中,辰辰的興趣比較濃厚,他想用泥土來種植,他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了現實,當面臨一次一次的失敗并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不懈繼續嘗試,最后,通過嘗試還能分辨出軟硬的不同,這都是他自己的發現!希望爸爸媽媽能與辰辰一起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是硬的呢?同時,還可以在家種植仙人掌哦!了解了解種植仙人掌還需要哪些條件?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3

  觀察班級:大二班

  觀察對象:編織區的幼兒

  觀察時間:20xx年3月28日

  觀察地點:編織區

  觀察背景:

  自我園開展《合理配置和利用農村鄉土資源,創設有特色的區域活動》以來,我們便在各個區域投放了大量的鄉土材料,其中編織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這里有玉米皮、茅草、紙繩、麥稈等。今天下午區角活動時,孩子們又按照各自的意愿投入到了區域中,可編織區竟然只有兩個孩子,問起為什么不愿在編織區活動時,孩子的回答是:用玉米皮編辮子時,接頭的地方太難了,接不好,編起來也會斷的,不好玩。通過編織活動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精神是我們當前活動的重點。

  觀察實錄:

  編織區的雨欣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著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玉米皮,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晨翔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干脆想放棄,不編了。

  實施措施與效果:

  1、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編織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引導方法不得當,很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興趣。但編辮子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說,接頭的地方確實是個難點。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我沒有對幼兒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通過環境創設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方法,我先給孩子欣賞了搜集的用玉米皮編織的圖片,如:小熊貓、小老鼠、娃娃頭等,以再次激發幼兒的興趣,又給孩子提供了范例及圖示進行示范引導,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對照練習,幼兒通過觀察與自己的探索終于找到并掌握了接頭的正確方法。由于這種編織方法是幼兒自己探索出來的,是經過他們的頭腦建構出來的,我想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2、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并給幼兒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幼兒懂得了面對困難只有勇于嘗試、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接下來的幾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編織區的幼兒逐漸增多,并且編織的又快又好,基本沒有斷頭的現象。有時幼兒還會幾個一組以比賽的形式編織,看著孩子們編織的那么投入,拿著自己的作品快樂的玩耍,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區域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的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讓幼兒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將是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課題。

  幼兒大班區角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師煜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師煜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浩浩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浩浩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浩浩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處。

  分析:對于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并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容后,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

  措施: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并根據大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采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系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4

  觀察對象:

  陳志嘉

  性別:

  男

  年齡:

  6歲

  觀察時間:

  20xx年11月10日

  觀察地點:

  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

  觀察陳志嘉在交往方面是否有提高。

  觀察記錄:

  今日,我一走進教室,陳志嘉就向我沖了過來。“曹教師,你怎樣…此刻才來呀?我…都…想你了,你…想我了嗎?”我忍不住笑了。“教師今日上晚班,我也想你了。”我說。陳志嘉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捂住臉。

  觀察分析:

  陳志嘉是個活潑的男孩子,十分愿意表達自我的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須的鍛煉,有時顯得有些害羞,畢竟他還是一個6歲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肯定他十分高興,在交往方面,他又有了提高。

  教育措施:

  首先,我對陳志嘉表示了感激,雖然他有時表達得還不是很清楚。可是我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感到高興,我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在他表述的過程中,我沒有打斷他的話語,而是在他表述之后欣賞地鼓勵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他會更加的活潑可愛,語言表達本事會更強。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15

  觀察資料:

  應對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為

  觀察班級:

  大三班

  觀察時間:

  20xx年2月xx日

  觀察地點:

  活動室

  觀察對象:

  王思瑤

  觀察目標:

  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

  觀察實例:

  生活活動中,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里帶入幼兒園的貼畫紙分發給自我的

  動動腦筋,打人可不行,你好好想想。”聽我說完,他撓撓頭,之后點了一下頭,說了句:“嗯!”之后我拉過了他的手說:“我來做你的朋友,咱們兩個人一組。”之后的游戲中我經常和他一組叫其他幼兒加入所以沒有再落單過。

  情景分析:

  幼兒在游戲和活動中,會遭遇同伴有意或無意的阻礙,像上頭李治儒找朋友被拒絕或者受到其他幼兒的批評嘲笑,這樣的事件往往讓幼兒很生氣,引起的.是幼兒直接的攻擊行為,我們應當讓幼兒明白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

  20xx年9月20日星期一

  今日在玩接力游戲的時候,李治儒跑得異常快,在與后邊的小朋友交接的時候停不住,一下子撞倒了朱沈裁冰的身上,這下朱沈裁冰不樂意了,兩個人打了起來我見狀很快將兩個人拉開,看著兩個氣呼呼的小家伙,我讓兩個人先在一旁冷靜。過了一會我見兩人都安靜了下來問明了原因后,我問李治儒“你覺得這件實事誰的錯?”他還有點不服氣,“我不是要撞他的,他打我的臉了!”朱沈裁冰更委屈說:“他先撞的我。”我說李治儒的確是他先撞的人呀。“那――對不起!”小家伙漲紅了臉,朱沈裁冰之后說了句沒關系,兩人之間好像也不象剛才那樣橫眉冷對了,于是我還讓這兩個“敵人”相互進行了一場接力比賽,很快這兩個人就又開始了游戲。

  情景分析:

  幼兒在活動中,會發生無意碰撞,不細心影響到了他人,幼兒應對這樣的狀況,不會解決,導致其處理爭執的方式要么打回來,要么告狀,從而引起不必要的沖突。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我們不細心影響到別人,會說聲“對不起”來解決問題,然而幼兒往往要么不會說“對不起”,要么很不情愿地去說“對不起”。這些都能夠造成幼兒間很多不必要的爭執。應當注意培養幼兒的禮貌習慣。

【幼兒大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12-14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02-16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15篇12-14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15篇)12-15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11-13

幼兒大班教育觀察記錄11-26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精選15篇02-28

大班觀察記錄05-19

大班觀察記錄《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02-12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集錦15篇)12-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二区日韩电影院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综合久久九色91色综合网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