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5篇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情境:美術課
觀察對象:子揚
觀察資料:在繪畫“葉子”時,子揚很認真地畫了一片大葉子,然后涂上了多種顏色,最終用深藍色涂了背景色,教師提議他用深顏色勾畫輪廓線,這樣葉片就很明顯,很漂亮了,他點點頭,不一會,他把背景涂成了黑色,說:“教師,畫好了,之后,教師告訴他什么是輪廓線,他明白了說:“那這黑色怎樣辦就是樹葉掉地上了對嗎我點點頭,把他的`作品貼在墻上,他高興地又蹦又跳。
子揚做什么事都能堅持把一樣事情做得很好,他對繪畫異常感興趣,涂色均勻、豐富,只是在使用顏色比較色時不知該如何選擇,我們將教給他一些繪畫的有關知識,進一步提高他的繪畫水平。
行為分析:子揚做什么事都能堅持把一樣事情做得很好,他對繪畫異常感興趣,涂色均勻、豐富,只是在使用顏色比較色時不知該如何選擇,我們將教給他一些繪畫的有關知識,進一步提高他的繪畫水平。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2
觀察實錄:
最近感覺到軍軍小朋友在幼兒園的表現不太好,總有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有一次,正在給班上的小朋友上課,有些時候總會有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時刻注意著他們的表情以及與老師的互動。時刻提醒著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每當我看到軍軍,他的眼睛都是盯著老師這邊,但是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語無倫次的,右手總是插在自己的右手口袋里,手總是在口袋里不停地動。原來是口袋里藏有東西,怪不得眼睛看著老師,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語無倫次,原來注意力一直都不在老師這兒,一直在自己的右邊口袋里,但是又怕老師批評,所以就眼睛看著老師,胡亂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分析與措施:
軍軍在平時就比較喜歡收集小東西,喜歡撿地上的樹葉,喜歡小粘貼,書包里面也經常是他自己收集的小東西。像外面的樹葉,松果,樹枝,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看看長什么樣子,滿足一下他們小小的好奇心,但是那些東西我要求他們不要帶進教室里面,一是不衛生,二是玩起來比較危險。軍軍剛好又比較感興趣,可能是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塞了些外面撿來的東西放自己的口袋里。課后我把軍軍喊到我身邊,問口袋里面裝的有什么,原來是外面的樹葉。從這可以看出,軍軍對這些小樹葉的興趣遠遠超出了對課堂內容的興趣,所以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這兒。往后的課中,我會經常地喊軍軍回答老師的問題,并且適當地表揚,希望軍軍能夠在課堂上找到自信,能夠體會到這種表現才是老師認可的,而上課藏小東西在口袋里是不好的表現,老師是會批評的。希望通過這種引導,軍軍小朋友能夠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3
觀察資料:
這天戶外活動的時候,由于孩子們玩的都很興奮。教師讓小便的時候,僅有幾個小朋友去。過了一會兒,我們就發現張妍的褲子濕了,我想肯定是尿褲子了。我去問他:“你褲子怎樣了?””出汗的”他說,我也沒有再說什么,之后回班換褲子的時候,問他是不是尿濕的,他說是的,我告訴他以后想小便必須要先跟教師說。
觀察分析:
由于孩子戶外時,玩的很投入,有的孩子意識控制不住,尿褲子了,這些是有情可原的。孩子不愿意承認,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愛怕教師批評;二是因為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讓其他小朋友笑話他。
策略及措施:
1、教師在分析了原因之后,就應在維護孩子的那幼小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讓他認識到自我的錯誤,并能讓他減少同樣事件的發生。
2、教師應及時的和家長交流與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家園合作來幫孩子消除一些不良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4
觀察對象:
藝藝
幼兒性別:
男
觀察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實錄:
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說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教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教師,我明白,我明白。
觀察分析:
藝藝是個愛動腦筋,要上進的孩子。但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教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自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有關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了解到自我行為的不足,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復,所以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5
觀察實錄:
在我觀察了周芯蕊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她愛打人,而是她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排隊時芯蕊是排在第一個的,她很高興,而這時劉妍小朋友站到了芯蕊的`前面,于是芯蕊就推了她一把,結果手重了,妍妍哭著向我告狀說芯蕊推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芯蕊叫了過來,對她說:“芯蕊,你為什么推妍妍啊”芯蕊說:“我沒推她,她不排隊就跑到我前面來了。”我又問她:“你是不是想讓劉妍讓開一些啊”芯蕊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妍妍,還能怎樣告訴她啊”芯蕊想了想,對我說:“小便要排隊,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著芯蕊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劉妍說,她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芯蕊點點頭,對我說:“教師,我改了。”
措施:芯蕊是個聰明的小女孩,教師說的都會聽,告訴她遇到事情不能夠打小朋友,能夠過來告訴教師。教師必須要發現幼兒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6
幼兒觀察記錄:幼兒處理的方法不恰當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恒恒和寒寒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恒恒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老師做事,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聲地說‘你干嘛啊’,恒恒哭著向我告狀說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說:“你對他怎樣了啊?”寒寒說:“恒恒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為什么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說話,那他以為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說:“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齊玩.”我笑了,摸著他的頭說:“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7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教師發動我們渾身的解數,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并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僅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所以,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和提高積極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歡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8
實錄:
南門幼兒園的環境簡潔、大氣,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個性墻飾。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這幅圖片:看似不起眼的兩個在沙灘上曬太陽浴的人,起初只是覺得他們身上的顏色有些怪怪的。再仔細打量圖片發現——整幅圖片的后面還有一張相同大小的圖片,它的上面涂滿了兩種不同的顏色。當有小朋友在后面抽動這張涂滿顏色的圖片后,人體身上的顏色也會隨之而變化成不同的顏色。從而讓小朋友可以直觀的體驗——人體在曬了太陽后皮膚會變成不同的顏色。而這個設計與他們這個班級的主題活動是有聯系的,很有趣吧,真的很有趣!
反思:
其實,這樣的墻飾創意很讓人心動!當然在心動、詫異的時候想的`更多的是:這么簡單有趣的設計,他們是怎么想到了呢?
環境的創設不單是單純的布置環境,讓環境以優美、童趣來吸引幼兒,更重要的是將活動主題融入環境當中,讓幼兒不斷的與環境互動,使環境體現主體內容,以此來吸引幼兒,自發地探索,自覺的參與到主體環境當中,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幼兒在探索、發現、認識、操作當中,獲取經驗,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我們一直說環境創設追求新穎有趣、游戲性強,能激發幼兒主動與環境互動,引起幼兒自覺在環境中探索的欲望。但是往往在具體設計中感覺巧妙、新穎不夠,有時我們覺得做的很好了可是在具體操作后并不是很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看來在博采眾長的同時,要吸取的是對自己可再利用的,可以二度創作的、能加入自我特色的可取之處。照搬的山寨版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9
觀察目標
1.幼兒是否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
2.能否涂涂畫畫,粘粘帖帖并樂在其中。
情景實錄
今天的美工活動是涂色“小花傘”,糖糖小朋友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拿起天藍色的油畫棒就開始涂,沒過一會就聽見糖糖的聲音:“老師,快看,我的傘好看嗎?”看著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立馬回應:“好看,糖糖真厲害!”糖糖又繼續和我說道:“我媽媽帶我去海邊玩了,大海就是這種顏色的,我可喜歡了!”說完以后,只見糖糖一臉滿足的樣子。
分析評價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糖糖對色彩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在她的`眼里海洋的顏色就是美麗的,所以他在選擇顏色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天藍色,她還愿意將自己看到的和成人進行交流,糖糖達到了《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兒能用簡單的色彩畫出自己想畫的事物,并且在美術活動中樂在其中的目標。
調整策略
1.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
2.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賞美;
3.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
觀察實錄
於靜珠小朋友繪畫方面的表現是非常的不錯的,構圖較好,想象力很豐富,於靜珠在涂色的時候,尤其是按要求涂色,他總是我行我素的用自己的色彩,如繪畫我們家鄉的房子,要求白墻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頂。脾氣很倔的。其他操作中這個孩子學的比較認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響的於靜珠,脾氣很倔,有主見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歡的老師盡管引導還是不行,除非自己想通,所以老師一直用商量的口氣,有耐心的溝通、引導。針對於靜珠小朋友的情況,與父母反饋情況,請父母一起配合進行指導。在幼兒園中老師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的引導。讓其他的幼兒邀請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勵他與同伴進行接觸交流,在教學評價中特別留意提醒於靜珠,聽聽大家對作品的評價。在學習方面多指導他,讓同伴也能協助,給與一定的幫助與帶動。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0
觀察對象:琪琪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老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但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老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我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1
觀察記錄:
建構區中的積木是孩子們很喜歡的材料,每次在建構區活動時,幼兒都很積極地去拿積木來進行拼搭,他們每次都會有許多的花樣和玩法。今天在建構區中,冉冉這個可愛的小女孩早早地拿了一筐積木玩具,開始在滴上擺弄起來。我走近看了看,原來她在拼幾何圖形。昨天的活動中,我和孩子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圖形,看來對她今天的積木游戲很有幫助。首先,她拼出了一個三角形,接著又拼出了一個三角形。她看了看,四處擺弄了一下,將三角形的兩條底邊對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是冉冉露出了開心的笑臉,有了這個驚奇的發現之后,她連著拼出了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又把兩個正方形一左一右拼在了一起,緊接著把另外的兩個正方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左瞧瞧,右看看之后,他好像又有了新的創意,只見她將兩個長方形一上一下拼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大大的正方形。不斷地驚喜發現,讓冉冉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有拼出我們昨天認識的五角星、半圓等形狀。看到冉冉玩的不亦樂乎,我特意地延長了一會區域游戲時間。
分析與反思:
孩子通過昨天對圖形的認識,今天在玩積木時通過擺弄發現可以拼出認識過的圖形。幾塊小小的積木給幼兒帶來如此大的驚喜發現,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也是正是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慢慢地發現更多玩法。幼兒在建構區游戲時,她借助了自己原有的經驗開始用積木進行拼接,在原有經驗基礎上通過探索發現了新的玩法。在這個探索拼積木的過程中。又有利于她對感念進行進一步地理解,幼兒的清晰概念就是經歷了很多常識經驗獲取新的概念。在區域游戲時,應該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去發現,老師不要過多地干涉,給幼兒自由的空間,在玩中學,孩子的成長無處不在。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2
觀察目標:
1、了解孩子對拼圖的掌握狀況。
2、了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認識水平。活動狀況:這天朱俊楠、開心等小朋友在數學區玩拼圖形娃娃的游戲。這是一個認識形狀的復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我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后數一數自我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具體記錄:
俊楠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后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后在長方形的下面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之后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么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么,他告訴我說是手。原先,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現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么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后說:“在身上。”“對,那你們就應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朱俊楠猶豫了半天,拿著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后試著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最后拼完的時候,我問他:“此刻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正確的辨別出具體方位才會表現出這種繪畫特點。我們中班的孩子會有這種狀況,是因為他們原先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中。
教育推薦:
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忙孩子認識身體的結構,幫忙他們提高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能夠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人物。因為是很多小朋友都不會畫,所以我們能夠進行一個這類的群眾活動,幫忙大多數孩子掌握這個技能。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3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著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對她說:“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說,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說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著她說:“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我不說話,我微笑地對她說:“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說話。
2、多鼓勵她,并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現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么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4
觀察實錄:銳銳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說個不停,聲音也大,群眾游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著,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張,不愿同教師學習知識,教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張嘴巴,這讓教師很著急。
分析:幼兒對于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活力。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游戲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5
通過投放難度較小的拼圖和改變已投放拼圖的標記,了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過程:
(一)寶寶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寶寶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寶寶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寶寶直抓頭。這是在一旁觀察的陽陽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陽陽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
(二)小宇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宇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處。情況分析:
針對上周幼兒出現的情況:對于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并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容后,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采取措施: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
〈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并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采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系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11-20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精選]07-04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精選)07-16
幼兒園的中班觀察記錄04-26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精選03-10
中班觀察記錄11-10
幼兒園中班個案觀察記錄03-16
幼兒園中班常規觀察記錄03-17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熱】02-06
幼兒園中班觀察記錄【熱門】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