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5篇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
觀察過程:
區域活動的時間到了,李昱辰小朋友慢慢走到益智區,看看柜子里的各種材料,又走到正玩得開心的小朋友跟前看看,被小朋友推開后又走到圖書角,對著琳瑯滿目的書籍左看看,右看看,又面無表情的走開了。這時他又來到生活區,似乎還是沒有找到自己愿意玩的,此時他來到我的跟前,拽拽我的衣服,我彎下腰對他說:“孩子,選一個你喜歡的坐下來玩好嗎?”他對著我搖了搖頭,于是我拉著他來到美勞區,對他說:“你要不要畫畫?”他還是對我搖了搖頭,我帶著他走過了幾個區域,可是都沒有得到他的回應,于是我問他:“孩子,你今天想不想進行區域活動呢?”他看著我點了點頭,我又問他:“那你想玩什么呢?”他又對我搖了搖頭,于是我帶著他再一次來到了益智區,讓他選擇一種材料來玩,可是他在益智區轉了半天也沒有選好,我幫他選擇了數與量夾夾子材料讓他坐下來玩,他拿著材料坐下來很認真的玩了起來。
觀察分析與評價:
1.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情況:
從觀察中我發現,他剛開始面對各個區域的工作時,總是處于游離狀態,似乎不知道該選擇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他很想參與區域活動,卻又不知道該去哪個區域玩。面對老師給他選擇的工作,他也沒有表現出喜歡或不喜歡的態度,只是很服從的認真工作。此時他被困惑的情感所困擾,只是被動的在成人的幫助下選擇工作并認真完成他。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對于教師提供的材料有些是能獨自完成的,有些是需要老師從旁輔助的。
2.活動時專注程度與探究能力:
該幼兒在后面活動時相對專注,對于成人為他選擇的材料,能很認真的完成它。但是,他在操作時遇到困難,剛開始會去看看周圍的小朋友或看看老師,卻沒有任何求救性的動作、語言,甚至沒有遇到困難時渴望他人幫助的表情。在觀察完周圍的人之后,他又會低下頭獨自埋頭苦干、獨自探索。例如,在使用夾的工作時,他剛開始不知道捏夾子的哪頭,也由于手的勁比較小,在嘗試了兩邊都沒有捏動后,他也只是在看看其他人后又自己低頭嘗試。既沒有不耐煩或總是捏不動夾子的懊惱表現,也沒有放棄工作的表現,只是在獨自嘗試。在遇到老師對他的幫助時,也能認真聽取,重新嘗試,但是沒有與老師進行語言上的溝通。
3.教師指導情況:
(1)在通過對他的認真觀察后,嘗試與他交流,詢問他的意愿。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我帶領他一個區一個區的幫他找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在幼兒仍然不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后,我直接干預并幫他選擇工作。在幼兒工作遇到困難時與他交流,幫他找到問題的原因,并找尋方法解決困難。
(2)在通過初步了解幼兒的情況下,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進入到區域活動的氛圍中,在旁邊適當的鼓勵并幫助幼兒,讓他完成操作。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3):
看到一個畫面,記錄下來。
場景一:中午吃面。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兩人嘟著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緣說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著魚兒。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后對她說:“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說對不起的!”緣看著恬,不說話,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著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為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說到孩子之間的關系。成人有成人的群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群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群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游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余時開始聊天、說熱鬧。雖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為此她為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辦法對付,于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了。
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發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后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其實不然。恬的道歉是自發,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才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后兩人又成了密友。
原來,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學問。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2
觀察對象:徐x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目的:了解該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情況及自理能力。
觀察事件: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來到運動場地,有的開始運輪胎來搭建自己喜歡的游戲場地,有的開始在架好的木梯上有序的.攀爬,而徐x卻站在場地的一邊不知該干什么,也沒有加入同伴的游戲,這時,和她同組的一名幼兒喊道:“xx,快來和我們一起玩。”聽到同伴的呼喚,徐x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她朝同伴走了過去,和她們一起玩起了游戲。
“起床了”,小朋友聽到我的聲音馬上都坐了起來,開始穿自己的衣服、褲子,徐x也不例外,她動作較其他同伴稍顯慢些,待其他同伴一個個都已來到自己的座位時,徐x卻在床邊蹲著,我以為她在穿鞋子,走近一看,她已經穿好鞋子了,可她為什么不出去呢?我催促她快點出來,她這才慢吞吞地從午睡室走了出來,邊走邊看她的鞋子,是在確認有沒有穿錯嗎?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3
觀看對象:李xx
記錄人:趙xx
觀看過程:
區域活動的時間到了,李xx慢慢走到益智區,看看柜子里的各種材料,又走到正玩得快樂的小朋友跟前看看,被小朋友推開后又走到圖書角,對著琳瑯滿目的書籍左看看,右看看,又面無表情的走開了。這時他又來到生活區,似乎還是沒有尋到自己同意玩的,此時他來到我的跟前,拽拽我的衣服,我彎下腰對他說:“孩子,選一個你喜愛的坐下來玩好嗎?”他對著我搖了搖頭,于是我拉著他來到美勞區,對他說:“你要不要畫畫?”他還是對我搖了搖頭,我帶著他走過了幾個區域,可是都沒有得到他的回應,于是我問他:“孩子,你今天想不想進行區域活動呢?”他看著我點了點頭,我又問他:“那你想玩什么呢?”他又對我搖了搖頭,于是我帶著他再一次來到了益智區,讓他選擇一種材料來玩,可是他在益智區轉了半天也沒有選好,我幫他選擇了數與量夾夾子材料讓他坐下來玩,他拿著材料坐下來很認真的玩了起來。
觀看分析與評價:
1.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情況:
從觀看中我發覺,他剛開始面對各個區域的工作時,總是處于游離狀態,似乎不知道該選擇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愛什么。他很想參與區域活動,卻又不知道該去哪個區域玩。面對老師給他選擇的工作,他也沒有表現出喜愛或不喜愛的態度,僅僅很服從的認真工作。此時他被困惑的情感所困擾,僅僅被動的在成人的關心下選擇工作并認真完成他。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時對于教師提供的材料有些是能獨自完成的,有些是需要老師從旁輔助的。
2.活動時專注水準與探究能力:
該幼兒在后面活動時相對專注,對于成人為他選擇的材料,能很認真的完成它。但是,他在操作時遇到困難,剛開始會去看看周圍的小朋友或看看老師,卻沒有任何求救性的'動作、語言,甚至沒有遇到困難時渴望他人關心的表情。在觀看完周圍的人之后,他又會低下頭獨自埋頭苦干、獨自探索。例如,在使用夾的工作時,他剛開始不知道捏夾子的哪頭,也因為手的勁比較小,在嘗試了兩邊都沒有捏動后,他也僅僅在看看其他人后又自己低頭嘗試。既沒有不耐煩或總是捏不動夾子的懊惱表現,也沒有放棄工作的表現,僅僅在獨自嘗試。在遇到老師對他的關心時,也能認真聽取,重新嘗試,但是沒有與老師進行語言上的溝通。
3.教師指導情況:
(1)在通過對他的認真觀看后,嘗試與他交流,詢問他的意愿。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我帶領他一個區一個區的幫他尋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在幼兒仍然不能尋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后,我直接干預并幫他選擇工作。在幼兒工作遇到困難時與他交流,幫他尋到問題的原因,并尋尋方法解決困難。
(2)在通過初步了解幼兒的情況下,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進入到區域活動的氛圍中,在旁邊適當的鼓勵并關心幼兒,讓他完成操作。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4
觀察情況
今天的區角活動重點是讓幼兒練習撕紙,我把活動的要求向幼兒交待完,小朋友有的說:“老師,我會把紙撕得碎碎的;”有的說:“老師,一會我把紙撕成面條;”而有的說:“我把紙撕成小小的、一張張的.”等等。
觀察分析
雖然老師把練習撕紙的要求再次地強調,在撕的時侯要注意保持環境整潔,撕下的廢紙要堆一起,最后扔到垃圾箱。可是在撕紙的活動中,我發現如果老師盯得緊小朋友會做得好一些,紙屑會記得放好,老師不在盯著囑咐的話,幼兒就不能好好地按活動的規則及要求去做了。
措施與結果
在撕紙的活動中,幼兒由不懂規則將紙亂撕到會撕并且能撕得光滑,進步很快。這說明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還是比較濃的,并且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主、自覺的游戲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發展,有一定的自信心,在開始不會的情況下能不氣餒、不怕困難繼續學習、繼續練習最終達到目標。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5
觀察目標:
觀察幼兒在區角活動中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
觀察分析:
早餐后,孩子們開始在區角自由地玩,只見彤彤獨自一人坐著,她耷拉著腦袋坐了一會,終于抬起頭看了看玩具角里的積木。我走過去問她:“你想玩嗎?”她點點頭,沒說話。一會兒她站起來慢慢向玩具角走去,還不時回頭看我,我笑著點點頭。正當她認真拼插積木時,對面的小寶拿了她幾個雪花插片,彤彤看見了沒說話,但臉上有點不高興。過了一會,小寶又拿她的'玩具,只見彤彤一把把自己的玩具全拿回來,還把小寶拼好的玩具打爛了。當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地哭了。
采取措施:
1.彤彤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在交往上不主動,內心的希望不敢去實現,需要老師更多的關懷。
措施:平時多和彤彤交談,多關心多引導。
2.在交往中又不善于用語言去和別人溝通,所以委屈得哭了。
措施:開展角色游戲,讓彤彤擔任游戲中的角色,在游戲中多讓幼兒以強帶弱,相互配合,鼓勵孩子大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
3.針對彤彤的行為,與家長進行了個別交流,彤彤在家很依戀父母,平時父母交際少,很少帶她出門玩。
措施:建議彤彤的父母在家多鍛煉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帶孩子戶外運動。
獲取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彤彤變化較大,活潑開朗多了,敢于在集體面前說話了,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6
觀察記錄:
今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不過后來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
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面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么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了!它可傷心啦!”沒人反應,最后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
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這里有奧特曼!可好看了!”這么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于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嘩”的一聲響,撕破了!
4、思思小朋友在圖書區呆了很長時間,只見她拿了一疊書,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疊書往椅子上一放,當墊子做。
分析與措施:
面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該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形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后,要去糾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后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去嘗嘗行為產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7
觀察地點:秘密區
實地記錄:
走進秘密區,東東對陳可穎說:“我有個秘密,我用這個傳話筒傳到你們的耳朵里。一下子,可穎小朋友就兩眼發亮,好奇心激發了出來。所以,在接下的環節,誰愿意經過神奇的傳話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穎小朋友進取、踴躍地舉著小手,急切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傳話筒傳到教師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自己的好朋友嗎?可穎小朋友更是積極主動地和同伴說著秘密。
評析:可穎小朋友以前不喜歡與人交往,不能融入群體。顯得比較孤獨。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感受別人關愛的同時,逐步地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溝通,逐步地學會與同伴分享等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8
觀察到的現象: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是很感興趣的,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選擇了軟體積木、雪花片等積木讓幼兒進行拼搭。這次我讓可涵也玩積木,可涵平時在這方面能力比較弱,因此我安排他多動手拼搭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他跟往常一樣一個人開始拼搭。看著其他幼兒可以跟自己的同伴一起拼搭,但可涵卻常常一個人,不會主動和同伴一起拼搭,就算不會拼搭了,也不會主動和同伴一起拼搭。
對象的分析:孩子們對建構是很有興趣的`,但在活動中,由于可涵年齡較小,而且膽子也比較小,因此缺少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對于他的要求不能過高,應該慢慢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反思:在任何活動中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合作,鼓勵幼兒合作來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9
觀察背景: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區角,班上每次拿到入區卡的孩子們都特別興奮著急著入區,進去了卻不知道自己該干啥,東瞧瞧、西看看,這摸摸、那動動卻毫無目的,什么都感興趣卻又不知道到底先玩什么?游戲結束即使都知道要整理,可忙乎了半天卻越理越亂,最后老師看到的總是一片狼藉,還得幫著收拾很久。在多次的觀察中,老師都沒有盲目介入,而是充分的觀察了解分析原因,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還不豐富、語言表達缺乏邏輯,又沒有一條主線或一件共同參與的事或物的場景把角色實行分工和合作,所以,在游戲中和收拾整理環節就會是各玩各和都想收的混亂場面。基于這些特點,我就有目的`的試著為孩子們預設場景,給予他們一定的導向。看看孩子們賦予自己一個什么角色,怎樣玩下去。使他們能在娃娃家的游戲中將興趣得以拓展,玩得更有價值。
過程描述:
今天又是這幾個小朋友進娃娃家,我特意帶了一位“小客人”去娃娃家,告訴他們這位是鄰居家的小寶寶,今天鄰居阿姨有急事,需要我們來協助照看一下小寶寶,大家都好奇的看著娃娃都想抱,田梓妍搶先接過娃娃卻對老師說:“我去給她煮飯,來喂她吧!”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對妍妍和另外三個小朋友說:“那好,你們去照顧小娃娃吧,要好好照顧哦。”“你們知道怎么才能照顧好娃娃呢?”還是妍妍搶著說:“喂東西給她吃,陪她玩游戲,還要給她洗澡,累了就哄她睡覺。”“嗯,這個方法好,你們去陪寶寶玩吧!”
四個孩子分別去選擇了自己角色所需要的玩具材料開始為小寶寶忙碌起來:“娃娃的頭發太長了,我來給她剪頭吧”妍妍主動當起理發師來,朵朵說“我是媽媽,我帶寶寶剪頭”朵朵扮演了娃娃的媽媽,軒軒說:“我是爸爸,我來煮飯哈”,便在灶臺邊忙碌起來,宇宇帶著哭腔坐在地上茫然的看著大家,委屈地說“我呢?我干什么呀?”妍妍馬上接過話:“你是爺爺,你去買菜吧”,“好的”宇宇開心的提著籃子在娃娃家里轉悠起來......
扮演“爸爸”的軒軒在廚房里忙碌著,扮演“媽媽”的朵朵給寶寶鋪好了床邊給寶寶喂奶邊哄寶寶睡覺,嘴里還輕輕念叨著“寶寶睡覺覺”。扮演“爺爺”的宇宇買完菜便坐在一旁“悠閑”地看起報紙來,還自言自語地說:“爺爺喜歡看報紙”。
扮演“爸爸”的軒軒做好飯擺好桌子便招呼大家過來吃飯了。軒軒對朵朵說:“我來給寶寶喂飯,你吃飯吧”一家4口開心的圍坐在一起吃飯。
游戲結束的鈴聲響了,“餐具不能放地上”妍妍著急地指揮著“爸爸、爺爺”收拾廚房,“媽媽”趕快把寶寶的衣服和奶瓶擺放好,“理發師”利落的將美發用具整理歸位。
孩子們各自收拾完屬于自己的事情便一一離開了娃娃家,最后結束的是軒軒。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0
背景分析: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說:它去拔蘿卜去,還有的說: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后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干什么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著耳朵聽著,有的先說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說:“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說:“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著,最后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著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說是小兔,子瑜說:“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于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
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
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淀著、積累著。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戲,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
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于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欲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1
觀察地點:小班教室
觀察對象:石詠希
觀察目的:經過觀察分析來了解幼兒不愿吃飯的原因,并用適宜的方式來鼓勵幼兒吃飯,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觀察實錄:小班幼兒經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適應了,可是在吃飯方面我們班的幼兒還是需要加強。石詠希小朋友在我們班上是吃飯還能夠的,可是最近發現他吃飯時很愛發愣,還時不時地告訴我:教師,我不想吃了。每次問他原因,他都不說。一次,無意見聽到他說飯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這個情景后,我告訴他:以后吃飯你能吃多少就盡量吃多少,可是不能騙教師,教師給你盛多少飯教師是明白你能吃完這些的,明白嗎?我明白了。此刻他吃飯都會給我看碗里還有多少飯,每次表揚他后,都會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我不愛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餓,甚至是覺得碗里的飯太多,有一種害怕的心理。
2、針對這一情景我鼓勵他吃飯,同時也會經常在他座位附近看著他吃飯。
觀察效果:
幼兒是需要經常鼓勵的,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我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他吃飯時發愣的次數少了,盡管吃的很慢,但還是很有提高了。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2
觀察區域:
建構區
觀察幼兒:
小雨、小浩
觀察目的:
1、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2、引導幼兒了解遇到困難要和其他幼兒商量,協商解決。
3、培養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增進彼此的合作能力。
觀察實錄: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游戲,小雨和小浩還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選擇在了一組,開始探究了他們的積木之旅。這時候我聽見小雨在一邊大喊:“你干什么?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臉一看,原來是小雨和小浩在搶一個三角形的積木。我坐在他們的身邊,詢問是什么原因吵鬧小雨說:是小浩搶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隨后小浩也是一臉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這個。然后他們兩個就互不想讓了。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3
區角名:
操作區
班級:
小二班
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們豐富了多種操作材料。在操作區中,我們增添了小龍,讓幼兒進行撕紙。幼兒經過托班一學年的撕紙練習,對撕紙已經有了了解,部分幼兒能夠將紙撕得很小并進行粘貼。今天,當幼兒剛剛進入區域角時,曲x馬上就選擇了小龍,一個人坐下來開始操作起來。她一邊操作嘴里一直念叨著:“老師,我會撕得小小的”。對于幼兒的話我只是點了點頭,說到:“粘的時候要將畫面粘滿”。沒過多久,她就拿著畫興奮地跑了上來,“老師老師,這是我的畫”。我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后,她就開始她的另一個區角活動,忘記了整理。
分析反思:
在活動的開端,教師并沒有強調操作要求,對于那些能力較好的'幼兒只是簡單的提醒下。在活動中,幼兒對撕紙活動很感興趣,也經過一年的練習有了很大的進步,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自主活動中,教師沒有強調要求就導致幼兒忽略了整理的環節,教師要時刻引導幼兒在操作后要將廢舊材料整理好,并扔入垃圾桶,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4
觀察記錄:
又到了區角活動的時間啦,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特別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馬上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開始打扮自己,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開始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源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老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與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角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非常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實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非常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源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游戲,教師應該多鼓勵幼兒當自己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起游戲,促動幼兒的合作水平。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5
觀察方式:敘事法
觀察目的:在戶外活動中幼兒如何探究沙和水以及社會交往情況。
觀察目標:
1。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如何探究干沙和濕沙的區別。
2。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社會交往情況。
老師提供的材料:雨鞋、各種小車、大小不同的鏟子、水桶、紗網、仿真煤氣灶、小鍋、水等。
觀察實錄:
xx在小鍋里裝了一些沙子,又在小鍋里放了些水,開始攪拌沙子。兩人一邊加沙子一邊攪拌,將沙子攪拌成干干的.糊狀時,尹x拿了一只小熊模具,手拿一只小鏟子,從小鍋里挖出沙子,再把將沙子裝進模具,邊裝邊說:“我要做一塊巧克力。”裝滿后,她用小鏟子在上面使勁壓了壓,就把模具反過來,想倒出“巧克力”,可是沒倒出來,她又拿小鏟子使勁敲了敲上面,“巧克力”還是倒不出來。尹x也不再倒“巧克力”了,她和xx一起將小鍋裝滿了沙子,放在煤氣灶上,然后打開按鈕,開始煮飯,在煮飯的過程中,她還用鏟子舀點水澆在沙子上,說:“飯煮好啦!開飯啦!”另一邊的余成虎,拿了一只平底鍋,放了點沙子和水,也放在煤氣灶上,一邊攪拌一邊說:“我煮沙子湯啦!”還到旁邊的小樹下摘了幾片綠色的葉子放進平底鍋,再攪拌幾下,說:“湯煮好啦!”煮好后,他把一鍋“沙子湯”倒進了沙漏里,沙子和水一起流下去了。旁邊的蔣x和馬x也打來水,將水和沙子進行攪拌,然后看著沙子和水一起緩緩流下來,他們兩人反復玩沙子加水流下來的游戲,這時余成虎也拿了一個沙漏,他只放了沙子進去,發現沙子很難流下來,他又找了根小棒,使勁在里面攪拌,發現沙子流下來一些,但還是沒怎么少。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03-13
【精選】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0-17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0-11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經典)11-06
幼兒區角觀察記錄小班10-18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范本08-05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與分析03-30
小班幼兒區角觀察記錄03-29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15篇)05-26
小班區角觀察記錄(精選15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