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區域觀察記錄合集【15篇】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
區域名稱:
生活區
觀察對象: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能安靜參與游戲,有良好的游戲習慣。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昊昊和幾個要好的同伴在活動室的一角玩。玩著玩著有一個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別的地方去了。昊昊一看急了趕過去想把她拖回來。那個孩子見昊昊追來急忙快速躲閃。一來一去結果變成了你追我逃。她們倆在孩子中竄來竄去好幾個孩子差點讓她們撞倒。見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們,要她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她倆又到一邊玩去了。于是我就設法轉移她的注意力。
行為分析:
也許是昊昊覺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許是剛才玩得還沒有盡興,總之一會兒昊昊又提議玩起追逃的游戲來,看來今日她對捉人的游戲發生了興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評都不是好辦法,孩子可能會口服心不服,說不定還會產生逆反情緒。
教師后續的支持:
昊昊各方面本事較強,我在表揚陽陽是教師的小幫手的同時,向她指出剛才奔跑的不足,并請大家討論?室內為什么不要奔跑,室內奔跑會有什么后果,昊昊聽了連連點頭。
教師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時不露痕跡地投入與另一個活動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還能在以后都做的很好。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2
幼兒狀況:
本地生,是個得意、大方、寬容的孩子,也是個很有愛心的孩子,情愿與大家一起共享。
觀看環境:
午睡室觀看人:
觀看實錄:
午睡起床了,小朋友們都從被子里探出了小腦袋,紛紛起床穿衣褲,羽哲寶寶也從被子里鉆了出來,但是沒有立刻穿褲子,卻跑到隔壁的小床邊去叫醒詩雨寶寶:詩雨,快醒啦,要起床了!接著又跑到了行醫的床邊叫:星怡,快起床!幾分鐘過去了,眼看著大家都快穿好褲子鞋子了,我發覺羽哲寶寶的褲子鞋子都還沒穿呢。我有點生氣的說:羽哲,你怎么還沒穿好呢?要著涼的!羽哲還是待在詩雨的床邊不過來穿褲子,我有點等不及了,擠進了小床邊,發覺羽哲在幫詩雨穿鞋子呢。看到我過去,急著說:教師,詩雨的鞋子太難穿了,所以我幫她穿。我彎下腰說:那教師來幫詩雨穿鞋子吧,羽哲抓緊把自己的'褲子鞋子穿好,不然會感冒的。她點點頭,很快的把褲子和鞋子傳好了。
分析:
羽哲始終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今日差點錯怪了她,她是為了幫忙別的小朋友穿鞋子,才耽擱了自己。在我批判的時候她還是很堅持的要幫忙小朋友穿鞋子。她只想著要幫詩雨寶寶把鞋子穿好,全然不顧自己有沒有穿好。
措施:
在我要批判羽哲時忍住了,走進去看個畢竟,發覺原來是在幫忙其他孩子,幫忙別人是好事,所以在小朋友起床后我表揚了羽哲寶寶幫忙別人的行為,同時也告知羽哲寶寶,以后要先把自己的衣服傳好了再去幫忙別人,這樣自己就不會著涼。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3
觀察地點:中一班益智區
觀察目的:幼兒在拼圖游戲中的行為和社會交往能力的表現
觀察教師:王x
觀察記錄:
區域游戲時間到了,逸稞小朋友選擇進益智區玩拼圖。逸稞拿起拼圖,先找出四個角上的拼塊,先放好(用時2分鐘)。
接著開始拼中間部分,他拿起一塊拼圖碎片試了一下,說:“好像不是這塊。”接著又重新換了一塊拼圖碎片對比了一下,說:“這塊好像也不對。”又將這片拼圖碎片放進了盒子里。擺放上拿回來,逸稞反反復復了好幾次。(用時5分鐘)。
同在益智區玩拼圖的筱筱已經把手里的拼圖成功拼好,她看看逸稞說:“看,我的完成了。哎呀,你還沒有拼好呀?”逸稞說:“這些拼圖塊好難找,我才找對了這么幾塊。”
筱筱:“那我來教你吧,你看這里有白色和藍色的,先把拼圖塊上有白色和藍色的圖案找出來,你看這幾塊都是有白色和藍色的,”“那怎么辦呢?”逸稞問道。筱筱說:“找一找拼圖口方向與缺口一樣的,再對一對圖案,你看白色的是云,應該拼在這里”。在筱筱的幫助下逸稞很快找到了對應的拼圖(用30秒)。
接下來筱筱和逸稞一起來完成這幅拼圖,一個一個的找,先找對應的顏色,再找對應的接口,剩下的13塊拼圖碎片在4分鐘內全部找到對應位置,將拼圖拼完整。
行為分析:
逸稞小朋友對拼圖游戲感興趣,雖然一開始拼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對,但一直積極的嘗試,沒有放棄。逸稞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沒有輕易放棄,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活動中沒有主動去尋求同伴的幫助,可見他在與同伴交往中,有些膽怯。《指南》中對中班幼兒的要求:活動時愿意接受朋友同伴的意見和建議,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和任務。從逸稞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他的社會交往能力已經達到了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筱筱已經掌握了一些拼圖游戲的技巧,能較快找出對應的拼圖碎塊,有序進行拼圖,拼圖游戲能力較強。在區域游戲中,筱筱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拼圖經驗,可見他是樂意幫助同伴,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游戲經驗的女孩子,社會交往能力較強。《指南》中對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要求:愿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對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要求: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別人講話時能積極回應。從筱筱給逸稞講述拼圖技巧的過程中可以看出,筱筱的語言發展較好,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超前的。另外,筱筱在拼圖游戲中主動像逸稞傳授經驗并加入到對方的游戲中,可見她的社交能力發展較好。
改進措施:
(1)逸稞:多鼓勵他在遇到困難時,主動找同伴尋求幫助;在集體生活和游戲活動中多為他提供與同伴交談的機會,促進他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筱筱:在游戲中各方面能力發展較突出,但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她還不夠自信,可以鼓勵她與同伴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經驗,在交往中樹立自信。
(2)在集體教學游戲或者區域活動游戲時間,請拼圖能力強的幼兒來分享自己的拼圖經驗,實現互相學習。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4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能夠根據自己的想象構建積木;
2.提醒兒童游戲規則
材料投放
1.建筑區積木一籃有五個孩子選擇;
2、數量足夠五個幼兒活動的量
指導
1.雖然積木是孩子自己選擇的,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熟練地玩積木,老師可以適當地幫助他們;
2.尊重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說說自己在做什么,幫助孩子理順思路;
3.給孩子一些創作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
觀察原因
1、幼兒的想象能力雖然很豐富,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動手能力還是有限度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
2、教師在不違背幼兒的意愿下,給幼兒適當的幫助,并找一找他們在活動中的創意點和不足之處。
觀察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的游戲還是很感興趣的,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xx。今天我就選擇了了班級中建構玩具中的'一種,對孩子們搭積木進行觀察和分析,今天區域活動中參加建構區的幼兒有五名,分別為:言、尚、宜瀾、晨杰和雨軒等。
言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卻很快適應了我們這個集體。我對他的要求也稍微放松了些,不過搭的積木還是很形象的,把不同的大小的積木平鋪再一起,他說是寬寬的馬路,我引導他,在馬路邊上還有房子呢?
他就把積木豎著xx在“馬路”上,高興的對我說:“老師,房子搭好了!”還真挺回動腦筋的;尚在我們班也屬于年齡偏小的孩子,不過還是聽聰明的。他一開始搭的是電風扇,他說:“天很熱的時候,可以扇一扇”,我問他這個電風扇還像什么,怎么樣會更好看呢?他就看到別的小朋友讓我給她搭的小汽車說:“我搭個停車廠,這是停車廠的電風扇。”很有創意的。宜瀾年齡也偏小些,卻是個很有靈氣的小女孩。她一開始就搭了兩條長長窄窄的,我以為是馬路呢,她告訴我,這是火車,于是,還在“火車頭”的位置xx上了兩根長的積木說:“這里就是火車頭!”還在火車邊上搭了一些土地,土地上還搭了一個摩天輪,她很開心的告訴我說:“老師你看,這個我電視里看過的!”還用手轉動著上邊的座位,真棒!晨杰聰明且任xx的孩子。他一開始也搭了電風扇,但是他的電風扇是一整排的,說:“我這個是連排的電風扇,很涼快的!”他還做了個小盒子,說:“這個小盒子里可以裝很多好吃的東西呢。”還在盒子上裝了個電風扇,說是要給盒子也要扇一扇涼快。雨軒是個聰明能干的女孩子。首先做了一個電風扇,然后把電風扇做的很不同,還讓我幫她做了一輛小汽車,她開著開著,小汽車不小心摔壞了,我讓她自己想辦法,她做到了,說:“我要把它變成公交車,這個電風扇可以裝在公交車里。”她平時很多時候是做公交車來的,所以對公交車也比較了解。很好的想法。
思考與對策
孩子們對見過的,體驗過的,喜歡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積木的方式把它們表現出來,也真的很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動中:
1、讓孩子們之間有更進一步的交流,孩子們的交流中也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
2、如何讓幼兒的思路更加打開呢?我想可以讓孩子看些平時常見的圖片,也許孩子們的思路會打開些。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5
時間:xx
班級:中班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周雨欣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黃玉琦、張秀清也來到了桌子面前,她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非常開心。今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黃玉琦、張秀清分別欣賞著自己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周雨欣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老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周雨欣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接受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茍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己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內容。這樣的幼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內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周雨欣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議。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己所喜愛、興趣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賴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賴心強,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并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欲望。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6
觀察時間:
10月21日
觀察對象:
龍浦、嘉誠
觀察場景:
娃娃家
觀察情景:
下午,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做游戲,龍浦進入娃娃家后拿起電話,給媽媽打起了電話。這時,嘉誠看見了上去就搶,嘴里還說著:“給我打一個,給我打一個。龍浦不讓。兩個孩子立刻要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齊玩,要別人的東西要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后。我立刻走過去,說:嘉誠玩具是龍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嗎?嘉誠雖然不搶了,但仍不甘心地看著龍浦手中的電話,我靈機一動,找來班上另一部電話并大聲說:“鈴……嘉誠快來接電話,爸爸找你。”嘉誠高興地跑來了,拿起電話:“爸爸,你在上班嗎?我把幼兒園搞的亂七八糟的……”聽著嘉誠可愛的`話語,我笑了!
簡單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發生爭搶,我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介入并加以引導,使矛盾化解,保證了游戲活動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游戲情緒!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7
觀察地點:益智區
實地記錄:小明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小明小朋友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就問他:“小明:你怎么不進區域玩啊?”他說:“我不想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樣與小朋友一起玩。
評價:由于小明的.父母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樣和同伴一起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樣去和他們一起玩。只有一個人站在旁邊看著小朋友玩。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8
觀察對象:
程冠豪
年齡:
5
性別:
男
所在區角:
手工區
時間:
3.3下午14時1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程冠豪小朋友拿起一盒羽毛(這盒羽毛是幾個毽子壞了,我把羽毛整理好了,放在了這個盒子里)一個一個擺在一齊,粘了起來,在下面畫了一個圓圈,點了一個眼睛。
評價與分析:
幼兒可能做了一個小動物,但我確實沒發現像什么。問過孩子之后說是孔雀,幼兒想象力,雖然從外形上看什么也不像。但幼兒卻能想到。
教師介入策略:
指導幼兒把羽毛擺成一個扇形的樣貌,然后添畫上孔雀的身子和腳。
改善措施及目標:
鼓勵幼兒創新,并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動物的主要的.外形特征,引導幼兒在操作時抓住動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9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小明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同伴交流。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小明就自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問他:“小明:你怎么不進區域玩啊?”他搖搖頭,并不說話。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樣與小朋友一起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小明之所以不懂得怎么樣與同伴交流,是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講的都是自己家鄉的話。一下子接觸普通話,又不會說。所以,很不適應,對自己又沒信心,不懂得怎么樣和別人相處、交流。看到別人進區域玩,就不敢一起去玩。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0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么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表現自己。為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贊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布,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范畫及制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后,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著,都忙著為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為什么?”“紫涵自己都拿著,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紫涵的行為,我先是采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占,要想著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發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么用啊?接著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后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著孩子們愉快的操作著,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長都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為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為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貫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1
幼兒觀察記錄:
讓幼兒改掉咬手指的壞毛病
觀察對象:
觀察時間:
20xx年11月30號
觀察環境:
觀察目的:
讓幼兒改掉咬手指的壞毛病
觀察實錄:
每個星期一在給幼兒剪指甲時我都會發現有些幼兒的手指甲總是光禿禿的,有的還破了皮,尤其是我班佳佳,之后我發現他總是在上課時開小差,把手放在嘴里咬,咬的光禿禿的.
觀察分析:
咬指甲是很多幼兒的壞習慣,幼兒還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咬指甲玩,還有的幼兒以咬指甲為樂用來消遣,由此養成了不良習慣。
教育措施:
1、在班上給幼兒講一些健康常識,讓幼兒明白咬指甲是不講衛生的壞習慣,要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2、在發現孩子咬指甲時及時糾正。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2
觀看目標:
1、了解孩子對拼圖的把握狀況。
2、了解孩子對各種圖形的熟悉水平。
活動狀況:今日朱俊楠、快樂等小朋友在數學區玩拼圖形娃娃的嬉戲。這是一個熟悉外形的復習活動,要小朋友先自己拼出一個娃娃來,然后數一數自己用了幾個正方形、幾個三角形、幾個長方形、幾個圓形。
朱俊楠先拿了一個圓形當娃娃的頭,然后拿了一塊大一點的長方形當身體,然后在長方形的下面放了兩個小長方形當腿,接著他又拿了兩個小的長方形放在頭(圓形)的兩邊,我正納悶這是什么東西的時候,我看到他又拿了兩個小三角形放在這兩個小長方形的旁邊,我問他這是什么,他告知我說是手。原來,他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了。再看看其他幾個小朋友,發覺他們也是這樣,把手臂安在頭的兩邊。
這時我對他們提問說:“你們看看你們的手臂長在什么地方?”他們看來看去,然后說:“在身上。”“對,那你們應當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朱俊楠遲疑了半天,拿著長方形一會兒在頭上放放,一會兒在身上放放,最終試著在身上拼上,還不放心地看看我的眼睛。看我沒有異議,才確定下來。
最終拼完的時候,我問他:“現在是不是像個娃娃啦?”他點了點頭。
分析反思
在拼圖的時候,在畫人的時候,小朋友會把手臂畫在頭上,這是小班小朋友繪畫的特點,可能對他們來說,手臂長在肩膀上這個方位,小朋友還是不能正確的區分出詳細方位才會表現出這種繪畫特點。
我們中班的孩子會有這種狀況,是由于他們原來沒有學過繪畫,所以繪畫的水平還是在最原始的'狀態中。
訓練建議
當孩子消失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需要幫忙孩子熟悉身體的構造,幫忙他們提高繪畫的水平,當他們不會畫的時候,也可以用拼圖或者黏貼的方式來表現人物。
由于是許多小朋友都不會畫,所以我們可以進展一個這類的集體活動,幫忙大多數孩子把握這個技能。
幼兒園中班區域觀看記錄4:玩拼圖的幼兒
觀看目的:
通過投放難度較小的拼圖和轉變已投放拼圖的標記,了解幼兒是否能夠長久的進展拼圖活動。
觀看過程:
(一)寶寶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頭拼起來。剛開頭一玩,寶寶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寶寶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寶寶直抓頭。這是在一旁觀看的陽陽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當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陽陽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適宜的地方。
(二)小宇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快速的從許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適宜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宇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處。
狀況分析:
針對上周幼兒消失的狀況:對于簡潔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擬喜愛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期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說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閱歷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轉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并對已投放的拼圖增加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力量的幼兒都得到了進展:中等力量的幼兒通過觀看,操作,相互溝通完成了拼圖過程;力量強的幼兒依據已有閱歷完成一局部拼圖內容后,又依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到達的效果都不錯。
實行措施:
1、依據幼兒的興趣和力量,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
〈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力量水平。
〈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看,推斷,并依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采納接龍的方式進展拼圖,使力量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進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展個別指導,幫忙其學習觀看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系的方法,能依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展推斷,使其學會學習。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3
觀察對象:程鵬瑞
年齡:5
性別:男
所在區角:結構區
時間:
3.18下午14時2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用雪花插片插了一件很雄偉的飛機,機身、機翼飛機輪子都有,插的飛機很形象。
評價與分析:
幼兒的潛力不錯,按老師的要求插了一件很形象的飛機。老師期望幼兒在此基礎上自己有更好的'突破和創新。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能夠再插一個戰斗機、直升機、未來的飛機,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改善措施及目標:
對于潛力強的幼兒,教師能夠制定的目標更高一些。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4
觀察地點:表演區
實地記錄: 在小劇場表演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愿意上臺表演,可是Andy有點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媽媽來,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評析:
小明是個很靦腆的小孩,但是最近我們班組織的'這個活動,他進步了不少,那天爺爺奶奶來接他,他就開始愿意在我們面前表演了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5
區域名稱:
手工區
觀察對象:
嵐嵐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樂意與同伴交往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嵐嵐是個很內向的女孩子,喜歡到手工區做一些安靜的區角游戲。今日我看到她拿著自我的進區卡來到了區域角,我看到她從進去后就一向坐著看旁邊的小朋友折紙,我想她肯定沒紙,所以沒辦法折,這時我走過去輕輕的問她怎樣了她過了好久才回我一句很輕的話我沒有紙。聽完我告訴她你拿不到能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下讓他們遞給你就好了。她點點頭我發現她愣在那還是不折,我又問她怎樣了這次被我一問她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用發抖的聲音告訴我,我不會折。這時我看到旁邊的嵐嵐我說“嵐嵐你教下好嗎”,當我再次看她們時她們成為了好朋友。
行為分析:
嵐嵐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子。平時與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語言交流本事很差。遇到事情她只會坐在那里看而不會主動地與別人交流。在這時教師在旁邊去引導讓旁邊語言交流本事強的幼兒去帶動她,讓她在其他幼兒面前敢說敢做,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教師后續的支持:
1、多鼓勵她多和同伴交流。
2、肯定她的提高。讓孩子自信,并愿意與別人交流。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1-15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10-31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經典)11-16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精選]10-15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精選)08-27
中班建構區域觀察的記錄02-14
中班建構區域觀察記錄10-21
中班區域觀察記錄通用07-30
中班幼兒區域觀察記錄04-28
【優】中班區域觀察記錄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