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美文

時間:2021-06-24 17:06:48 經典美文 我要投稿

七夕的美文

  農歷七月初七,謂之七夕,別名蘭夜、巧夕,因循民間傳統習俗,此日頗宜乞巧、祈愿。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俱以習之!

七夕的美文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有言:“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七”與“期”同音,給人以年歲更迭、別后重逢之感;“七”與“吉”諧音,則添雙吉之意。牛郎織女曠世愛情的冠冕,更使七夕如夢如幻,令人心向往之。

  倘若溯流徂源,牛郎與織女本為星座名。牛郎星又名牽牛,“牽牛為犧牲”(《史記·天官書》),古代常于九月宰殺牲畜祭祀神明,八月恰是“循行犧牲”(《禮記·月令》),此間織女星向西滑落,牽牛星則漸升天頂,宛若追逐前者之姿,天象奇觀與時令彼此吻合,神話傳說應運而生。

  文學史上對此最早的記載出自《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織女星終一日歷七辰促不就布帛,牽牛星耀眼閃爍卻不能拉車載箱,朝啟明,夕長庚,徒勞無功,虛無縹緲。此處所有關于星宿的馳騁想像,均為凸顯諸侯臣民對周王統治的怨憤諷刺,有云漢無涯之嘆,卻無遙遙相望之貌。

  牛郎織女為今人所熟知的愛情題詠則始于《古詩十九首》!疤鎏鰻颗P,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此詩以秋夜之景,抒相思之情,“深衷淺貌,短語長情”(陸時雍《古詩鏡》)。開篇從哀怨佇立的織女著筆,眺望對岸邈遠遙迢的牛郎,正是離愁別緒、內心波瀾;然后描寫她纖細美麗、嫻熟精巧的雙手弄織不成章,終日郁郁寡歡、斷腸泣涕;結尾則落在皎潔明凈的星空下兩者相顧無言(《文選》六臣注“盈盈,端麗貌”;《爾雅》曰“脈,相視也”),所謂一水之隔、咫尺天涯。

  他們深情而永恒的'凝視,定格成令人唏噓扼腕的愛情悲劇。聯想到東漢末年,在混亂凋敝的社會中,萬千游子思婦生離死別的真實歷史場景,后人很難不為之動容。自此以往,牽牛和織女不僅是天際的兩顆星宿,而且附麗為經典的文學形象,被賦予深邃的文化內涵?椗纳矸、二人分隔兩地的原因也演繹出各種版本。

  例如,《月令廣義·七月》引南朝梁殷蕓《小說》曰:“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妊。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太平預覽》(卷三十一)則引《日緯書》曰:“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

  而蔚為悲壯的鵲橋之說,據說源自東漢末應劭所撰《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奔爸敛茇А堆喔栊小、曹植《洛神賦》與《九詠》,“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核心情節大致定型:二者彼此相愛卻被迫分離,唯能七夕相會以解思念之苦,在悠久漫長的文學脈絡中,時而幻為文人墨客的靈光閃現,時而化作癡男怨女的孤燈冷衾。

  歷代詠嘆七夕的詩詞不勝枚舉。深沉委婉如“乞巧樓頭云幔卷,浮花催洗嚴妝面”(歐陽修《漁家傲》);閑雅美好如“愿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七夕》);怨別離恨如“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蘇軾《菩薩蠻·七夕》)。

  但是相比之下,它們都不如秦觀的《鵲橋仙》那么流暢雋永、深入人心,實乃傳頌不衰之絕唱。

  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論斷秦觀之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眾所周知,詞不同于詩,源起初唐,乃倚聲而作、合樂而歌的新興文學體式,之后“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燦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搖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獲于乾嘉之際。”(劉毓盤《詞史》)王國維《人間詞話》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詞以長短參差的形式,展現幽隱、細致的情致,獨具美感與韻律。

  身為北宋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堪稱機杼獨出、立意高遠。上闋用輕盈婉約的筆觸描摹佳期相會——秋夜微風拂面,彩云變幻多姿,織女巧奪天工,繁星飛馳長空。“迢迢”二字用典《古詩十九首》,“飛”字緊扣“恨”字,“化景物為情思”,凸顯期待之艱辛、愛戀摯意之真切。

  然后宕開筆墨,從寫實轉向議論,“金風玉露”暗通李商隱《辛未七夕》,兩情相悅、互訴衷腸,純潔甜蜜的短暫團圓令人欷歔感懷。下闋用連綿盎然的格調揭示情感真諦——如夢如幻的溫柔纏綿,白駒過隙的恍惚時光,寫不盡人世的蒼涼,訴不完情緒的起伏。

  “似水”、“如夢”即景設喻,言愛之長久、心之相印,“鵲橋”用典,旨在呈現兩者不忍分離、不愿回望。結尾兩句抒情,最是蕩氣回腸、百般滋味。難怪張炎在《詞源》里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七夕的美文】相關文章:

經典美文:七夕03-19

經典美文:七夕記事03-19

七夕情感美文02-18

《七夕遐想》經典美文04-21

美文賞析:七夕05-06

七夕美文推薦05-06

與七夕有關的美文05-06

與七夕有關的美文精選05-07

美文鑒賞:七夕05-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无限国产资源好片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2023 |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午夜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