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與傳承勵志美文
-----謹以此文紀念60年來投身核工事業(yè),為核工業(yè)發(fā)展的先驅!
解密檔案,大型記實連續(xù)劇《國家命運》開播。再現(xiàn)當時欲解決國家,民族危機之使命——發(fā)展原子能事業(yè)。
我曾問詢父親:電臺,報紙反復報道;專家學者寫的大部頭書,記者深入當時現(xiàn)場,披露鮮為人知的傳奇;電視也多方面多角度演義著。是否淋漓盡致,展現(xiàn)你們的故事;寫盡了那段光輝歲月。父親與老友潔然一笑,轉身、仰望遠方緩緩說:“這只是些皮毛與實際差千里萬里”。我瞠目結舌,目瞪口呆。那又是怎樣的一番光輝歲月呢??
最高機密:公元1955農(nóng)歷乙末,羊年。國家最高決策“發(fā)展原子能”。距今60載,已然一甲子。何等的漫長喲。曾經(jīng)翩翩少年已然耄耋之年。60年一花甲,青絲熬成白發(fā)。恰同學少年時,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然60個春秋;天增歲月人增壽;當時的小頑童儼然已老頑童。60年長嗎?2.19萬個日夜,將時間化作長度;這個跨度難以企及。歷史的長河,上下五千年那又是區(qū)區(qū)極短的霎那間。歷史是不會停頓的。
為偉大使命,國家籌建原子能機構即第2機械工業(yè)部。簡稱2機部。直接領導研發(fā)原子彈。從全國調(diào)兵遣將,真可稱為人才濟濟,群英薈萃。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尤太元,祖籍山西,1960年咿呀學語之時隨同征調(diào)的父親轉戰(zhàn)中南,參加尋找核物理原料——鈾。在顛沛流離中成長,歷經(jīng)風雨,見證核工業(yè)從創(chuàng)建、困境中發(fā)展、壯大,立下蓋世奇功風雨歷程。
沈紫鵑,女,籍貫江蘇,60年代初隨父舉家遷徙。父親是工程師,帶著知識青年熱情,從江南遠赴湘南。為核工業(yè)的發(fā)展建設貢獻青春。
何怡,女,祖籍江西。跟隨工作的父母來至核工。咱的街坊。咱們共同沐浴著祖國陽光,紅旗下成長起來的共和國接班人。高級工程師。
尹綾,女,云南人70年代中期隨工作父母,走進核工。在家是好孩子,學校是好學生。我兒時的玩伴。
皇甫威名,還沒出世就注定是法定核工的傳承人。父親14歲即跟隨干革命的哥哥從湘中丘陵地帶輾轉來到湘南原始森林。參加國家最高決策制定的——秘密使命。因為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山高路險,道路阻絕。據(jù)說父親從家鄉(xiāng)趕往省會長沙“核工業(yè)局”,問詢詳情折道而行。父親是走路、搭車、坐牛車、乘火車,用盡當時陸地所有交通工具;挑著簡陋行李只身歷盡艱辛,千辛萬苦歷時近7天的路程,曲曲彎彎,費盡周折才到達湘南重鎮(zhèn)——許家洞。無法想象14歲的少年,毅然決然,只身追隨革命的信念……。看如今青少年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如何能及。父親是:只著一身衣,竟行萬里路。那時還沒有我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有志青年追隨國家使命的寫照。
因尚年少,父親被安排在隊部機關做通訊員,干些勤務打雜,收發(fā)瑣碎事務。蘇俄專家援華,因是地處深山,又值解放不久,為確保蘇俄專家安全;父親又挎起駁殼槍承擔起警衛(wèi),盡職盡責。父親上過學堂,又喜閱讀。據(jù)說很厚一本的《苦菜花》,一下午就啃完了,樂此不疲。老舍,郭沫若的書他讀過,《精忠岳飛》《忠烈楊家將》是看了又看;楊家滿門忠烈報國,舍身取其忠義,父親是長噓短嘆涕淚縱橫;老太君百歲出征,他是把欄桿拍遍撒書叫好。引得相鄰驚詫。只是不喜外國作家的書。說是拗口。這也許就是父輩與咱們不同的原因。是否是“代溝”?他們傳統(tǒng)守舊,咱們這一代更包容,接納,開放,無束。因有文化且機靈,父親很快便去機械廠,學習焊工。從此,父親如魚得水,在工作實踐中舉一反三,精益求精把他的聰明智慧發(fā)展到極致。在幾十年的建設工作中為核工業(yè)不惜汗水,不辭勞苦。哪里需要就有他不畏困難,艱險的雄姿。湘南核工業(yè)幾乎所有重大建設都有他孜孜不倦,精心加工過的設備。我常驚嘆父親旺盛的用之不竭的工作熱情,好像是天生的沒有個完。還有,能從前線來人,表述不清的言語、比劃中,斷言前線需要啥設備;迅捷的盤算能否做出來,幾多工時?要他們3、5天來取。常令前線人員將信將疑;“言之前線正趕進度,如不能按時完成將承當責任”。父親總嘻嘻哈哈把他們送走,卻在極短時間把它們趕制出來,而令一線人員贊嘆。以此反復而名聲大噪。父親思路敏捷清晰,想制作啥。常自己動手設計制圖,需啥材料,鋼性硬度,在眉頭注明。何種鋼材能吃得住。何地的鋼材,鋼性能、強度他心里都有把稱。這是我最敬佩父親一點。我常傻傻的問父親:“你怎么知道他們就是要那機器?而且?guī)滋熳龀鰜恚咳缱霾怀稣k?”父親回答:“做不出就殺頭”。令我張大嘴,驚愕。“背負使命就需努力工作,這是責任”。“你又咋知定要那種型號的材料?”父親說:“是知識。你們要多讀書也會知道的”。以此,知道做人是有“責任”的,還要扛得起“責任”。70年代中期有江浙的企業(yè)為造大型鍋爐,跑了很多地方都不敢做。慕名而來,看這彈丸之地,簡陋廠房默不作聲,悄然而去。去到相鄰贛核工礦,見大型廠房,氣勢大滿心歡喜要求制作加工大型鍋爐。對方在無圖紙,無數(shù)據(jù),無技術,無相關材料情況下,斷然拒絕。于是,重回父親工作地把意識說了,沒曾想父親滿口應承。這反而令業(yè)戶心生疑竇,找廠主管反復言說其重要性。令父親方主管好陣緊張,因當時可是抓革命,促生產(chǎn)政治運動。弄不好,有可能戴帽子的?父親不以為意。在近月的時間憑其智慧,帶領班組早晚加班;竟獨立完成房子那般高大,分上中下設備;令客戶贊嘆!為集體爭得榮譽。實踐出真知,勞動長才干。父親憑其智慧,常能巧妙完成當時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的機智、敬業(yè)、擔當、責任、旺盛精力,我是自愧不如。父親是機械廠能獨當一面的干將。他這一干就是近40年直到93年時退休。
野外勘探是及其艱苦的,圖標劃到那,工作面就做到哪。含糊不得。翻山越嶺,蹚溪過澗。有路那是幸福,沒路就是爬也得想法做完那片面。地質(zhì)隊員就是霸得蠻,呷的苦,有股拼命三郎的狠勁。山林蚊蠅小咬肆虐,就是喜人。丟不脫,打不走,纏的你無法。擾你意志,亂你心性;火從胸中生,令你煩不勝煩。伴有長蛇毒蜂侵襲,而危及性命。曾有地質(zhì)隊員在山嶺勘查,不意遭毒蜂鋪天蓋地狂轟濫炸,瞬時不省人事,危在旦夕。二隊友是舍命搶下他,背負著翻山越嶺,一路狂奔才保全性命。所以,隊員們隨身都帶有季德勝蛇藥,以備急需。
地質(zhì)隊員都有股野性,狠勁,雄之美。又因工作關系,滿山滿世界的轉悠。被姑娘們親昵的稱“鉆山豹”。山高林密,溝壑遍野,險象環(huán)生。稍不留神會有滑下高坎崖下,斷骨覆命之痛。咦吁嚱,危乎險哉!“走過一山又一山,過了一水又一水。清晨我們曾分手,腳步在四方漂流。小路上我們在走,夕陽里我們在走,走過多少年月,付出多少辛酸,經(jīng)過多少風雨,伴隨幾多憂和愁”。這是野外跑點隊員的喊山歌;反映了地質(zhì)工作狀況。請聽,鳥兒問答:“哎呀!我要飛躍”。“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都是人,炮火連天的,彈痕遍地,怎么得了”。神州處處大建設,森林也非清靜地。請君暢想,那是番怎樣的戰(zhàn)天斗地,壯觀場面呢?青山見證;綠水作證。
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我們已漸漸長大。被譽為共和國接班人,身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唱著接過雷鋒的槍,學英雄黃繼光,學鐵人王進喜我們在成長。帶著憧憬我們走進核工的隊伍,傳承著父輩吃得苦,霸得蠻,擔當,奉獻精神。
尤太元80年代初加入地勘隊伍。在湘南,江西,廣東紅三角地區(qū)高山峻嶺作業(yè)。我輩少有的優(yōu)秀者,參加多次學大慶,勇攀高峰,獻成果樹典型的大會戰(zhàn)。高溪,下洞子,是他的主戰(zhàn)場。從此地崛起,一躍成名。而成為中層干部。
沈紫鵑咱的學姐,中層干部。性格潑辣,辦事公正,果決,明辨是非。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女強人。九十年代職工醫(yī)院實行股份改制,就是她操刀策劃與導演者。她的這一舉措辦法,一直沿襲承用至今。
黃曉明,男地質(zhì)學校畢業(yè)。小字輩;善于學習,精于學習,會學習,時稱學霸。為人嚴謹,處事認真,工作積極,有責任心。性格脾性好,沉穩(wěn)不浮躁。因工作變故,中途做冷機加工,搞數(shù)控車床。善于鉆研,勤于思索;在國家大型機械月刊,發(fā)表專題論文多篇,有轟動效應;名聲在外。現(xiàn)從事地質(zhì)行業(yè),極敬業(yè);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典范,必成大器。地質(zhì)工程師。
尹綾80年代中期西安建筑專業(yè)畢業(yè)。美女工程師,很優(yōu)秀。曾在女子普查隊工作過;那可是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樣板,號稱“鐵姑娘”“穆桂英”隊。很光榮的`喲。閨蜜以外的人就不愛交流,給自己上鎖的人。咱一直奮力追趕,卻總也趕超不上的人。二耳不聞世事,做好本職工作;是她的特性。
皇甫威名,性情中人。多年軍旅養(yǎng)成軍人作風,總把自己看著“卒”的人。喜歡外面的世界。時間觀念強,有責任心,是用腦做事的人,能應付突發(fā)事件;把工作視做娛樂,享受工作的人。
何怡大美女咱們這代人的驕傲。中層干部。是那種踏破鐵鞋都難尋的人才。咱引以為榮的楷模。
“大浪淘沙,只剩金;千古英雄,何處尋?“這是父親常吟哦的口頭禪。意指干革命是艱苦卓絕的;反復淘冶,意志不堅定者,逐步退縮、淘汰。剩下都是百煉成鋼,無畏的戰(zhàn)士。多年之后;你是誰?我是誰?她是誰?誰還能記得?曾經(jīng)的誰?在曾經(jīng)的地方,干過曾經(jīng)偉業(yè)!誰與誰為了誰?豎起一座永恒的豐碑!誰與誰為了誰?把滄海守成桑田;誰與誰為了誰?把青春耗到落花。誰與誰,是誰棄誰,誰又忘了誰。誰的心依舊,誰的心堅持,誰的心守望,誰的心傷透,誰的心背判,誰的心難留?歷史自有定論。誰還會計較身后名與利,榮與辱,得與失呢?電影《大浪淘沙》是父親喜歡的,也是他經(jīng)常引以,拿來說教后來者的。
幾十年的風雨勞頓之所以不覺得“孤單”辛苦,除了有眾工友的攜手、扶持、堅韌不拔意志;還有就是堅持與守望。父輩們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只有越做越強大……。您說是不是
不管是否愿意,生活總是催促我們邁步向前。我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工作的起點。夢在哪?家就在那里!人類工作促成了人們在生活中的相聚,離合。它在調(diào)動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進入社會,融入集體,融入大家庭。新人總是向前輩學習,學習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態(tài)度,學習工作技巧,學工作方法;學會了就能熟練做的更好。這就是傳承。傳承不單是知識技術傳承;還有精神傳承。這才是永恒的。
六十年光輝歲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誰又能說得清,講得完。這是否是當今的又一部《一千零一夜》。
時值核工業(yè)發(fā)展60周年,建局60周年之大慶,感嘆父輩們奮不顧身舍小家,為國家奉獻精神。他們所創(chuàng)的豐功,立的偉業(yè)。令人唏噓不己,感念至此!軍刀戰(zhàn)旗
【使命與傳承勵志美文】相關文章:
弘揚雷鋒精神傳承歷史使命美文03-25
傳承傳統(tǒng)禮儀的使命06-28
淺談使命美文04-25
傳承美文隨筆10-31
父親的使命,我的承諾美文10-06
真正的傳承,是對精神的繼承美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