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暴戾,該向誰飚美文
6月15那天,我一敲出這幾個數字,大腦里順著就流淌出來了一行字“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 ”,這文字節選自《駱駝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像駱駝一樣的拼死拼活,最后卻也是一世凄涼。這是不是很像當下老師教育生態的“隱喻”。
其實,這個日子,我本意是想寫濱州鄒平某初中初二某學生,在辦公室撕扯、踢打老師,并且嘴里不停地侮辱“你嘴欠”、“你惹著我了”、“你跟我出去走一趟”。期間老師表現了高度的克制,坐在辦公椅上,任由其撕扯、踢打、辱罵。期間其他教師圍觀、勸阻無效,最后校方報警。處理結果是家長道歉、校方對老師進行安慰。事后,有網友爆料,這位教師是別的班的班主任,因為該生和自己班里的孩子發生摩擦,班主任想找該生進行教育。還有網友爆料說,該生一貫難管理,校方之前也找過其家長,家長也表示自己管不了,讓學校找派出所。
這個視頻很火,先是出來了視頻,然后出來了一些評論。有的寫手,站在教師的立場上,大聲疾呼,“老師沒法干了”于是點擊率蹭蹭的上漲;有的寫手,指向“廝打教師的手就是毀滅未來的手”、有的寫手,力頂“老師冷靜的對,這是一種專業的體現”。
其實,不克制怎么辦?報之以老拳?如果那樣,輿論就會一邊倒了,教師體罰學生,接下來就是面對道歉、賠償、當年度考核不予認定、停職、調離、甚至辭退——遭遇系列組合拳。豈不嗚呼哀哉,悲乎?
看這個孩子在視頻里的表現,那種肆無忌憚,絕對可以想象事件的起因,有可能就是一起“校園欺凌”,單單這么一個案例,其實就濃縮了當下教育最大的弊端和教師最大的無奈。這幾天,朋友圈還在熱轉一篇文章:《當學校和老師開啟了“自我保護”模式,誰買單》。其實,很多時候真的是“東風無力”,無論是南風還是北風,都很難吹開有些孩子的心扉。并且,這一現象愈演愈烈,從幾年前的只是在城里、演變到城鄉結合部、再到農村。
比6月15早幾天,溫州永嘉縣黃田中學兩名初三男生在中考前最后一堂課上,因班主任以他們綜合表現不佳為由,拒絕向學校申請撤銷其就讀期間所獲處分(估計是為了讓他們在考試期間好好表現,未必就真的不撤銷),竟罵著臟話用書猛砸班主任頭部。目前,兩名學生及其家長已向班主任道歉。再往前,有老師在課堂上被學生圍毆;再往前青島有教師因為沒收學生的,被學生打成骨折……近年來,類似事件層出不窮,這是曝出來,沒有曝光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十年前“楊不管”不行,一旦出了事故,不管要擔責任。前些日子,有老師犧牲休息時間輔導孩子,打了幾下,也不行,道歉、賠款、當年度考核不予認定、停職、調離——遭遇系列組合拳,一度傳聞“被自殺”。教師遭遇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尷尬和兩難境界,比祥子還祥子。
大多數孩子還是好的,大多數老師也是好的。但偶爾有這么一個,當真正面對了我們該怎么辦?也就是說,當教師的正常教育,遭遇了“青春期莫名的暴戾”,教師、學校應該怎么來應對呢?在美國,如果課堂上遭遇這樣師生可能“對撞”的孩子,老師會先避免與其正面沖突,按鈴,然后兩個身穿制服的高高大大的保安,來到教室將孩子帶離課堂,帶到一個類似“反省室”的教室,由保安看著,讓他在里面看書、或者做其他的自己喜歡的,等其情緒冷卻。我們沒有這樣的應激措施,一般就是課堂上出了問題,找班主任,班主任處理不了找年級主任、找政教處、找校長。有時候,這一系列的學校管理人員,也是手足無措,場面尷尬。因為,面對的是一個失去理智、滿腔怒火的青春期的“熊孩子”——像“熊”一樣的莽撞、暴戾。
出了問題,不去解決,單純分析原因是不夠的。把問題的指向單純歸結為《義務教育法》不能開除、《未成年人保護法》不能懲戒,都是表象。這個問題的形成,是一個社會問題。從大環境來說,全社會的浮躁、功利,導致一些基本的“倫理”,偏離軌道。成人的肆無忌憚,最終影響了孩子的肆無忌憚。同時,以“教分數”為指揮棒的學校教育環境下,學校把教育窄化為“教學——教考試的學科——教分數”,除了知識就是知識,除了分數,眼里缺乏了“人”,缺乏了“生命意識”。課程單薄的連音體美都不想開齊、開全,青春期的孩子過剩的'荷爾蒙,不打架、不沖動如何釋放?當下各種教育機制,比如職稱結構、比如薪資管理、比如評價考核,都為這種現狀種下了一些因果。最后誰埋單?表面上看個別教師埋單,其實質是社會埋單。
這些深層次的原因,肉食者謀之。站在一線教育者的角度,說說我的思考。
第一,理性對待。教師要正確對待、認識這類現象,這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一不小心就會發生的事件。青春期的孩子,沖動、莽撞、暴戾,有時候是難以避免的。當前社會背景下、家庭背景下走出來的孩子,不一定哪一個、哪一刻就會成為視頻中的那個。并且,有時候可能還是平時很文靜的那個。有這樣的現象,勿大驚小怪。不貼標簽、不妖魔化、不過度解讀。
第二,預防為主。平時的教育、班級文化、價值觀打造,都是基礎性工作,并且要創造性的開展教育。單純說教是沒有用的,一定是在情境中、活動中,盡可能的不去觸碰他們那根暴戾的神經。老祖宗說的因材施教,是有道理的,要充分了解他們、認識他們。遇見問題,冷處理可能會比熱處理要好。
第三,豐富課程。班級、學校,設置豐富的課程,豐富的活動設計,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喜歡的課程、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消磨他們過剩的精力。一場籃球賽打下來,精疲力盡還有力氣打架嗎?一場美輪美奐的歌舞晚會看下來,身心愉悅還會去碰觸紀律紅線嗎?當然,這只能減少,并不能杜絕。
第四,有效溝通。比如視頻中的老師,自己班里的孩子與該生發生摩擦,在現場肯定第一位的是要制止,如果已經不是現場,應該是和該生的班主任先溝通,畢竟人家對自己班的孩子摸秉性。同時,突然遭遇,也要保持冷靜,沉住氣、耐住性子,嘗試和他溝通或者先想法離開現場,事后再溝通。要嘗試把他們當做準成人對待,放下架子,表現出尊重,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
與其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大聲疾呼,寄希望于縹緲虛無,不如做點我們自己能做的事情,從自身做起改善教育生態。
面對如此“暴戾”,元芳,你怎么看?
【青春的暴戾,該向誰飚美文】相關文章:
選擇向誰致敬美文12-05
給軼飚兄詩歌07-12
暴戾恣睢的成語解釋09-22
該舍棄就舍棄美文12-06
該追求什么美文03-29
經典美文青春04-06
青春的美文10-02
青春的經典美文03-30
青春美文:青春的旋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