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范文(精選9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范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1
《開學第一課》作為全國中小學生必看的一檔節目,每當節目播出時,都會吸引廣大學生的觀看與注目,隨著九月的到來,學生們正式返回校園之中,開始新一階段的學習生活。而在這開學之際,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正式在2021年9月1號晚上八點正式播出。今年的這一期又是一個嶄新的主題,不曉得小伙伴們觀看之后內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又有什么感言?以下就是本人對于這一期《開學第一課》的一些感慨之言及體會。
《開學第一課》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節目,通過觀看此節目能讓我們每個人反思和感悟很多東西,從而心靈的感知收獲也是頗多的。在這一時期觀看《開學第一課》,其意義甚是深刻,而金秋九月這期主題的《開學第一課》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經歷百年風雨歷程,帶領我們一路披襟斬棘,不畏艱辛,才迎來了如今這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有機會擁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要感謝黨,努力報答黨的恩情。身各個方面的能力等,為成為社會、祖國和黨需要的人才拼搏努力,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2
歲月的流逝總是匆匆而過,轉眼間到了9月1日,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開學第一課》的大型節目。說起這個節目,特別適合學生們觀看,意義非凡,不同主題的呈現,能讓我們內心感慨萬千,思索更多的意義。
對于《開學第一課》,其雖然是一個公益節目,但從節目以往的主持和嘉賓可以看出,教育部對它的重視程度之高。節目會邀請知名的教育學者,學生和家長,以及一些嘉賓,采取互動的方式,演繹這堂“開學第一課”,既生動又有趣,讓孩子們記住這堂教育意義深重的課堂。所以這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節目,值得我們定期觀看。
通過觀看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與堅強。觀看此節目,回首黨的風雨歷程,內心甚是感觸,真正感受到倘若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如今這個美好的時代出現。所以,共產黨的存在,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無比自豪與驕傲。因而我們也要懂得感恩黨,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是要努力學習,樹立理想與目標,成為有用之人,為祖國為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展現自己最好的價值。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3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盼夜盼的開學第一課終于來臨了,伴隨者九月份同學們的一陣歡鬧聲劃破沉睡已久的校園,迎來了新的學期,新的學習氛圍。
9月1號晚上8點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視機早早的等待了新的一年《開學第一課》節目,對于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是開學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牢記心中,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
雖然我已結束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踏進了中學的校門,對于新的學期,面對新的同學、老師們,心里還是有點害怕。但是我一想到開學一課,它就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勇氣,就好像是我的朋友一樣,在我需要的時候陪伴在身邊。
對于開學第一課,它教會我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給我更深刻的感受,激勵著我繼續前進的步伐,可謂是越來越堅定不移,更是為了肩負起中小學生的義務與責任。因此,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成為一個能為祖國,為黨貢獻的人,爭取在未來可以做一名警察,為人民效力,同時我希望祖國會越來越好,繁榮且昌盛。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4
轉眼間,這個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們迎來了又一開學日子,可以說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們又可以觀看著《開學第一課》節目了。
晚上8點,我便早早的讓媽媽把電腦打開,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之所以深受廣大中小學生們的喜愛,或許是授課的方式不一樣的吧,因為節目總會播放各種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觀看。這不僅讓我們吸取了各種知識,還能在觀看節目中,更好的理解各個人生意義。進而加強我們小學生們愛國精神的理念,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愛國的理念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理念,更何況是那些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家強。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大力弘揚愛國精神。
每次觀看《開學第一課》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激勵著我們的不斷向前成長,使得我們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為未來祖國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學第一課》里講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愛國的體現,必勝的決心和恒心。愛國,不一定要求你去邊疆為國駐守,只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比如:拾一塊垃圾,植一棵樹,捐獻一份愛心。回顧歷史,不僅是緬懷黨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著眼新世紀,作為新一代少先隊的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做到規范自己的行為,給自己規劃好每一天的生活,做到每一天都很充實,用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重托,從小樹立一個愛國的思想,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5
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暑假,我們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特別的學期,2021年《開學第一課》依舊如期而至。每年的《開學第一課》既是一堂特殊的愛國主義課,也是發現愛、學會愛的教育課,關乎到孩子們的全面健康成長,為新學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思想與情緒準備。2021年9月1日晚八點,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與鄭州市京水回民小學的學子相約云端。
立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為了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聆聽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刻影響的故事。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李大釗、毛澤東、陳望道,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藍蒂裕;從立志用知識建設祖國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到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從踐行初心的閩寧第一批移民謝興昌,到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以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航天員、飛行員、奧運健兒等新時代奮進者群像,無不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發憤圖強。
同學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識就是力量。擁有越來越多的知識,設定一個又一個新的人生目標,你的理想才能照亮你的`未來。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6
時間總是走得很快,轉眼間兩個月的暑假生活悄然離去。雖然受疫情的影響,鄭州的學生還沒辦法回歸學校課堂,還要先接受一段時間但網課學習,但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已經準時送達。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一陣陣歌聲,仿佛把我帶進了那副可歌可泣的百年畫卷,從金田起義、五四青年運動,到嘉興紅船,再到如今全面實現小康。哪一段歷史,不是無數先輩英勇無畏,前仆后繼地用生命換來的?
“我們隨時披上飛天戰袍為國出征。”從核潛艇到太空站,從科研人員到航天員,從幕后到臺前。他們牢記報國為民的初心,為科研工作隱姓埋名四十載;他們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他們承受了極限的生命訓練,將五星紅旗帶上太空。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323名支教團員,在西海固荒涼貧瘠的土地上,撒下了一粒粒知識的種子。假以時日,這些種子會長出嬌嫩的花兒,繼續在傳遞著延續23年的幫扶情誼和愛心接力。
“今日之責任,全在我少年。”同學們,努力學習知識,即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只有不斷錘煉自我,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將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才能為中華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同學們,讓我們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為了理想照耀中國!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7
拉齊尼·巴依卡是紅其拉甫執勤點的護邊員。2021年1月4日,他為了救落入冰窟的兒童而英勇犧牲。當人們把拉齊尼從冰冷的湖水中抬出來時,他的手仍保持著托舉的姿勢,這是英雄留給世界最后的定格。如今,英雄長眠在帕米爾高原,守護著他魂牽夢繞的邊防線。
2021年《開學第一課》中,“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兒女,14歲的都爾汗·拉齊尼和12歲的拉迪爾·拉齊尼來到了現場。當女兒都爾汗看到父親生前的影像時,哽咽地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軍醫!” “回到紅其拉甫,守護我們的家,守護我們的祖國!”12歲的拉迪爾也擲地有聲地承諾:“爸爸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長大當兵,退伍后當一名優秀的護邊員。”為國守邊,是拉齊尼一家三代人守護了72年的共同理想。這個理想也將繼續傳承下去,因為他們心中時刻銘記著一句話:“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8
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曾自謙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每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在為百姓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從核潛艇到核電站,彭士祿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未曾走過的路,因此他也被稱為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拓荒牛”。然而這位核動力領域的大科學家,卻有一個顛沛流離的童年。小小年紀就成為孤兒的他,曾經是國民黨反動派懸賞的通緝犯,在逃難途中被幾十位百姓自發保護,當過放牛娃、干過繡花工,甚至還做過小乞丐。這樣一個小孤兒,是怎么成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在《2021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彭士祿的女兒彭潔與同學們分享了父親彭士祿從“小孤兒”成長為“大科學家”的故事。
節目現場,彭潔還帶來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里面短短幾十個字,既是彭士祿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括,也傳遞出他對祖國的赤誠,對人民的感恩。其中寫道: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百姓的本能。父母把家產無私分給了農民,直至不惜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艱苦拼搏、直率坦誠的習性。總之,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9
“看到閩寧的第一眼,我就形容這里是‘天空無飛鳥,地面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礫跑’。”閩寧第一批移民謝興昌談到家鄉的發展變化,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豪,“經過西海固移民群眾勤勞致富雙手的改造,把過去一眼望不到頭的一個干沙灘,建設成今天綠樹成蔭、葡萄萬頃、百姓富裕、市場繁榮的一個綠油油的金沙灘。”閩寧的發展、西海固的蛻變,可以說是奇跡。這個奇跡得益于寧夏人民水滴石穿的韌勁,也得益于福建人民二十多年的守望相助。
25年來,懷著同樣的理想與信念,福建與寧夏兩地的山海情義從未間斷,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接續奮斗,2000余名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院士專家、志愿者與當地人民一起灑下汗水、種下希望,共同邁向小康新生活。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相關文章: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精選8篇)09-03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精選8篇)09-03
央視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精選7篇)09-03
秋季開學第一課回放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