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業的發展課件
古代商業的發展要注重培養學生理清線索的能力,要求學生能按時間順序,緊扣古代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商業發展概況進行探究學習。并指導學生就中國貨幣發展史、商業都市和城鎮的發展史、海外貿易的發展史等進行課后操作,既激發學生興趣,又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古代中國商業發展歷程
思考:商業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業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商人的積極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來?
1、商業興起于先秦時期
①“商人”的來歷:商朝人善于經商,經商的人被稱為“商人”。使用貝為貨幣。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繁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范蠡被稱為陶朱公,尊為祖師。
(板書)
商朝時期:“商人”出現、貨幣為貝殼、商業由官府控制;
春秋戰國:由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
2、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
思考: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統治者重農抑商政策。
概況:秦漢到隋唐,經商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不高,但還是得到了發展。
材料:“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板書)
a、原因: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 漢代 “開關梁,弛山澤之禁”;兩漢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b、表現:西漢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對外貿易發展,出現了許多商業中心
(☆注:教學中,可以展示“秦半兩”和“漢五銖”錢的實物或圖片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增強學生對秦漢時期商業發展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展示漢長安城的平面圖,讓學生找出長安城的兩個市,既可以較好的展示漢朝市的特點,也可以說明商業的發展與人民生活的緊密聯系。)
3、隋唐商業的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②大運河的開通。(還包括國家統一、政局穩定、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概況:①邸店在各大商業城市不斷興辦,都市商業不斷發展;②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③出現了柜坊和飛錢。柜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后世的匯票。
(板書)
原因:農業、手工業發展,運河開通
表現:金融方面:柜坊和飛錢出現
城市繁榮:長安、洛陽、益州、揚州
市場發展:城市中“市”“坊”分開,農村集市發展
對外貿易: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唐設市舶使
【課堂思考】:柜坊與飛錢的出現,對商業的發展有何作用?
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它是專為遠距離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的,也便于商人籌措資金。飛錢類似于后世的匯票,它出現以后,商旅不用長途攜帶錢幣,也不用運輸稅錢。總之,柜坊和飛錢的出現,使各地之間的商業往來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業的繁榮。
4、宋元商業繁榮
兩宋——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表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思考:兩宋商業空前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社會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業活動。水陸交通的便利。
元朝——表現: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國內外各種商品匯聚于此。
兩宋時期,我國古代商業出現空前繁榮。主要表現為:
①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②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
③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并推廣
④邊境貿易(榷場)發達
⑤海外貿易發達
(☆補充說明: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時產生于四川,便利了商業活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榷場:遼、宋、夏、金時期政府在邊境地區設立的收稅貿易市場,促進了民族間的經貿交流。)
【課堂思考】:宋朝空前繁榮的商業局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①結束分裂走向統一,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②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④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⑤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5、明清時期商業發展
概況:①對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稅;并施行種種壓制政策;
②城鎮商業呈現繁榮景象:a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b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c貨幣的作用越來越大。d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乾隆年間開始興辦票號經營存款、匯兌,為官府代理錢糧。)。
二、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
1、市的變遷
宋朝以前——概況:①特定的位置設市,市坊(居民住宅區)分開。②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管理,③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如漢唐長安城設有東、西“市”等等。
宋朝時期——概況:①突破傳統商業時間、空間的限制:a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 “草市”也更加普遍。③全國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市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2、古代城市的發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2)一批新興城市興起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等,催生了……
表現: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揚一益二”。
(3)古代城市發展的趨勢:
①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多樣化和商業化城市發展,表明商品經濟活躍。
②隋唐以后商業城市逐漸興起,增多,商業性和工業性逐步加強。
三、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逐漸由盛而衰
1、歷代對外貿易的繁榮
(1)西漢:開通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2)唐朝: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3)兩宋: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點:(1)對外貿易主要由官府控制。
(2)朝貢貿易是其主要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朝貢貿易目的:不在于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如鄭和下西洋)
3、明清時期對外貿易走向衰弱:
原因:因為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漸趨萎縮。
表現:只開廣州一處,只許廣州“十三行”經營外貿。出口商品僅占總量3%左右。
四、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①商業起源早,商業活動逐步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時期商業日益繁榮。
②與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相聯系,受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
③從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④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⑤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是一種朝貢貿易,明清時期逐漸由盛而衰。
探究總結:
商業、農業、手工業之間互相聯系,“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商業的發展和農業、手工業的進步是古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明朝中后期,催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這是古代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生力量。
【古代商業的發展課件】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課件04-10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脈絡03-31
CAI課件輔助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03-12
鎂電池項目發展商業計劃書05-31
初二政治說課課件:發展生產滿足消費05-13
挑山工的課件03-28
《故鄉》的課件05-04
《假如》的課件05-04
古代成語的故事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