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

時間:2021-07-12 11:28:56 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

  對比傳統的物理教學,按新課標要求,探究式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們所利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歡迎閱讀。

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1

  一、教學內容分析

  1.內容與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節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功率,關心生產和生活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要求學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汽車發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課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物理概念。機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驗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功率的實際意義,理解功率概念。

  (2)從功率概念的定義,體會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與力和速度的關系。會利用功率的兩個公式來解釋現象和進行計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時功率、額定功率、實際功率區別和聯系。

  (5)具有敢于發表自己觀點,堅持原則,善于合作的良好習慣。

  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

  二、案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問題: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身邊生活尋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機械與人或畜力做功的差異。)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人們十分關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機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產事例、工作場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圖片。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更生動地展示這些畫面和情景,使學生對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為形象和具體的認識,從而為建立正確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事例:①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磚塊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樓頂上,起重機和搬運工相比,起重機要比工人快得多。③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樓(如8層),乘電樓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舉生產、生活中發生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功率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無處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事例,形成初步共識:人們選用機械來做功時,不僅要考慮做功多少,還要考慮機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機做功比人快;大卡車比拖拉機做功快;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車比搬運工人做功快;抽水機比轆轤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具體數據,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樓建筑中需要搬運一批磚頭到一高層上,在搬運磚頭過程中,起重機和搬運工人的生產記錄情況如下表所示:

  師:不同的機器或物體做功有快有慢,如何來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請同學們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物體做功快慢?討論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預測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選擇相同時間,比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選擇做相同的功,比較做功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做功就慢。

  ③類比“速度”的定義方法,用做功和完成這些功所花的時間的比值來定義“功率”。

  說明: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可能有問題或不完整,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類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義方法,體會比值法定義功率概念。

  (二)新課教學

  1.功率

  (1)定義式:物理學上用物體所做的功W與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t的比值,作為在該時間內物體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 P=W/ t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單位:教師請一位同學正確地說出公式中各個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P:功率,單位:瓦(W),常用單位還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時間,單位:秒(s)

  單位換算:1kW = 1000 Wぃ盬=1J/s

  (4)功率是標量,功率表示做功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快慢。

  (5)討論與交流:

  小實驗:把一枚硬幣放在書的封面上,打開書的.封面形成一個斜面,并使硬幣開始下滑。請同學仔細分析一下,在下滑的過程中硬幣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負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傾角增大,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傾角增大時,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①比較不同傾角時的功率,應注意硬幣開始下滑處的高度應相同。討論功率時須指明哪個力的功率。②實驗的分析討論,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個力的

  平均功率。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義式,在理論上進行的推演,使思維更加嚴密。

  (6)認識一些常見機械做功功率

  ①汽車發動機:5×104 W ~ 15×104 W  ②摩托車約2×103 W  ③噴氣客機約2×108 W④火箭的發動機約 1×1013 W  ⑤ 人的平均功率約 1×102 W ,優秀運動員短時間內的功率可達1000W  ⑥人心臟跳動的功率 1。5W左右  ⑦萬噸巨輪 106W以上  ⑧藍鯨游動的功率可達350kW 等等。

  2.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

  思考與討論:一部汽車載重時和空車時,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駛,試討論這兩種情況下汽車的輸出功率是否相同?為什么?

  預測學生會回答:

  ①載重汽車與地摩擦力較大,牽引力也大,由于行駛速度一樣,故相同時間內,載重車的牽引力做功較多,所以載重汽車的輸出功率較大。

  ②載重汽車行駛得比空車慢,因此功率較小。

  ③載重汽車比空車費力,因此載重車的輸出功率較空車時要大些。

  說明:上述分析討論的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功率與力和速度有何關系。學生分析可能會出現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師要參加到學生的討論分析中,幫助、啟發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正確的回答應是①)。教師根據課堂需要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討論,如汽車在上坡和下坡時功率、速度和牽引力會怎樣變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牽引力的功率。(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功率定義式進行推演,培養良好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

  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質點的概念及條件;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標系的簡單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體驗質點的條件及意義,初步掌握“科學抽象”這種研究方法。

  2。體會用坐標方法描述物體位置的優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設計實驗并體會比較。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并力求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心科技發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分析不同參考系中的運動現象不同,幫助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質點、概念的建立。

  2。明確參考系的概念及運動的關系。

  教學難點

  1。質點模型的條件判斷。

  2。坐標系的建立。

  【教學過程】

  一、物體和質點

  教師演示1: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羽毛舉高后釋放,讓同學們認真觀察羽毛的運動情景。

  提出問題:羽毛在下落的過程中有什么特點?

  學生認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轉;一方面整體下落。  教師演示2:將漂亮的竹蜻蜓雙手一搓,竹蜻蜓便飛到同學們中間。

  提出問題:竹蜻蜓的運動跟羽毛的運動一樣嗎?它又有什么特點?

  學生合作討論:既有向前的飛行,又有自身的轉動。

  課件展示:通過大屏幕播放各種各樣的物體的運動:雄鷹拍打著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綠茵場上飛滾,火車在田野里高速行駛,劉翔箭一般沖向終點線??

  結論歸納:詳細描述的困難在于物體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狀。

  討論交流:是不是我們研究的所有問題,大小和形狀都起關

  鍵作用而不可忽略呢?

  創設情景(PPT展示)

  情景一:地球繞太陽公轉(flash動畫模擬)

  情景二:遠洋航行的輪船,指揮部要確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

  情景三:從斜面上滑下的木塊

  情景四:火車在從南京開往上海的途中

  教師引導:引導學生對比以上所看到的物體的各種運動,并作對比,討論在什么情況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質點的條件。

  教師設疑:哪些物體可以看作質點呢?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總結:

  視野拓展:課件展示閱讀材料:  《質點與理想化模型》  內容: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盡管不是實際存在的物體,但它是實際物體的一種近似,是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進行的科學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復雜問題得到了簡化。

  方法指導:在物理學中,突出問題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是經常采用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課堂訓練

  有人說:“當一列客車從蕪湖開往北京

  時,如圖所示,就可以把這列車看成質

  點。”這種說法正確嗎?當研究這列火車經

  過蕪湖長江大橋時,火車能看做質點嗎?

  二、參考系

  公路上向左勻速行駛的汽車如圖甲,經過一棵果樹附近時,恰有一顆果子從上面自由落下,圖乙是其運動的軌跡。地面上的觀察者看到的運動軌跡是C,車中人以車為參考系看到的果子的運動軌跡卻是B。(不計阻力)

  同樣的蘋果落地,為什么會觀察到不同的軌跡呢?

  學生分組積極思考討論:是因為觀察者所處的位置,即觀察角度不同。

  師生活動:找一位同學站到講臺前面,站好不動。教師從講臺一側走向另一側,同時問該同學:“我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該同學回答:“老師是運動的。”第二次與該同學并排同速走動,再次詢問:“我是運動的嗎?”該生回答:“我沒有看到老師運動。”但是坐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學說老師運動了,為什么?  教師設疑:為什么對于同一物體的同一狀態,關于運動和靜止的說法不一樣呢?

  學生合作討論:是因為觀察的角度即所選參考系不同。  總結: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中,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運動是絕對的。運動又具有相對性。因此,要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首先要選定某個其他物體作參考,觀察物體相對于這個物體的位置是否隨時間變化,以及怎樣變化。

  描述物體的運動時,另外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稱為參考系。  課堂交流:下述物理過程中選擇什么為參考系較恰當?  課件展示問題:

  1。“嫦娥一號”從地球表面向月球發射的過程中,若要研究“嫦娥一號”的運動情況,各應選擇什么為參考系?

  參考答案:都可以。但描述不同。一般的說,發射時一地球為參考系,被月球捕獲后,一月球為參考系。

  三、坐標系

  學習了參考系后,我們就能定性粗略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但是在實際的生產、生活、軍事中對物體的位置及位置變化有更詳細的要求。

  問題:某人從學校門口A處開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到達B處,再向東走了

  100 m到達C處,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達D處,則A、B、C、D各點的位置如何表示?

  學生分組討論,可能說法較多,如B點在A點南面50 m處、C在A的東南方向等。

  教師點評:學生的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夠簡單表明意思的,但嚴格地說是不準確的。對于上述問題有下面的解決方式:  可以A點為坐標原點,向東為x軸正向,向北為y軸正向,則各點坐標分別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

  總結歸納:一般說來,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在坐標軸上,刻度應均勻分布。

  

【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必修2功課件02-20

高一物理必修1彈力課件02-21

高一物理必修2上課課件02-23

高一物理必修2課件02-20

高一英語必修的課件02-20

高一物理必修1《圓周運動》課件02-23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課件02-21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課件02-22

必修高一英語課件02-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久久久综合色88一本到鬼色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