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水的說課課件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科學課程》指出,教學應“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知識、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幫助學生“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使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評價中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理論依據:維果斯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認為:在測定兒童智力發展時,應至少確定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一種是潛在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應從兒童潛在的發展水平開始,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腳手架”,通過“腳手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本課就以兒童原始概念為出發點,教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供學生攀爬的腳手架,最終引導學生建構“水”的科學概念。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
本課從生活中實際問題,即“哪一杯液體是水?”這個問題展開,引導學生對不同液體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實驗認識到水是一種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無固定形狀的液體,從而解決問題。
2、學生情況:
本屆三年級學生雖然初次接觸科學課,但理解、接受能力比較強,對水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科學的實驗方法還不熟悉。他們的注意力比較易集中,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敢于提問敢于發言。他們的思維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但必須以直觀的有結構的材料作為依托,才能從對事物現象和外貌的描述抽象出其本質特征。
三、在教學前,我還對學生進行了前測問卷:
(1)前測問題:“請你描述一下水的特征。”“請你說說水的用途。”
(2)從結果來看,我發現所有的學生能夠說出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有的學生還會提到水可以流動,沒有學生能說出水沒有固定形狀,沒有學生提到水的氣味。由此可見,學生對水的性質認識是不完善的,需要在本課中要通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幫助學生完善和補充各種認識。第二個問題學生的回答也是基于日常使用水的用途而言,沒有意識聯系水的性質,這也是本課需要引導學生的重點問題。
四、根據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在觀察不同液體的過程中,發展認真細致的觀察能力,認識水的性質。
2、初步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學會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觀察和記錄水的性狀,并能對水的性狀進行描述。并進行簡單的記錄,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初步形成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
3、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逐步形成關注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自然界里水是無色、無味道、無氣味、會流動、沒有一定形狀的。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鼻聞、舌嘗來對各種液體進行比較,判斷出各種液體的性質。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基于以上分析,我選擇了如下教學方式和手段,從生活實際問題入手“哪一杯是水?”,學生通過解剖、觀察與歸納的方法探究水的物理性質,再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從而完善原有認識。
五、教學流程分析
發現探究
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試著從眾多物質中去找出水,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涉及到“觀察、分析、假設、解釋、交流、質疑”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在課堂上呈現出一個多層次的探究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讓學生思考自己判斷的依據,保證了學生的活動的有效性。對證據的重視,理性的思考,大膽的質疑,是科學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本冊教科書中發展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重要內容。
主動學習觀察實驗
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從知識點的角度考慮并沒有太多的難點,但是作為學生接觸科學實驗的起始課,卻非常重要。科學中的“觀察”并不僅僅是只用眼睛看,還要用到人體的一切感官,
預測1:學生不清楚是否可以用鼻聞的方法分辨白糖水和鹽水。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白糖水和鹽水是否有特殊的味道,通過鼻聞的方法能否確保選擇的萬無一失。
預測2:能夠運用鼻聞和舌嘗的方法分辨出各種液體,并了解各大感官的作用。
提問:我們能不能運用剛才鑒別各種液體的方法來設計實驗,得出水的特性是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初步的實驗方法。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
交流評價分享成功
教師強調小組分工合作,合理安排時間和實驗順序,保證每個同學都可以體驗一次實驗過程。
發給每一組一杯水和筷子學生開始實驗
組內同學互相糾正錯誤實驗方法。
學生匯報,水的特性
眼睛看—顏色——無色透明
鼻子聞—氣味——無氣味
嘴嘗—味道——無味道
教師進一步引導,引出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最終喝到水是運用了水的哪種性質?
引導學生說出水是沒有固定形狀的。
教師引導,水沒有固定形狀所以可以做出傾倒的動作,所以水是可以流動的。
學以致用課后延伸
談話:水的這些特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
提問:我們學過的空氣的特性與水是否有重合?
你們回憶一下空氣的特性是什么?
(課件出示圖片:維恩圖展示水與空氣的共同點)
小結:今天我們通過觀察實驗,認識了水的特性。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更多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更多的問題。
[意圖:促使學生認識水更多的用途,拓展學生視野]
1。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從解決生活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創設情境,即“誰能分辨這些液體”這個問題展開,引導學生不同液體進行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實驗掌握鼻聞和舌嘗的試驗方法,并確定各液體的不同性質,從而解決問題。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科學課,各種能力、習慣還沒有形成,因此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例如,在指導學生做實驗的時候,教師通過提示學生要注意分工合作,合理安排順序不斷引導學生,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他們能夠說出實驗方法,并有序的進行試驗,使每個學生得到實驗的樂趣,達到實驗的目的。
一、藝術實踐
1、布置作業:
(1)利用彩紙、廢棄材料(包裝盒、紙盤、光盤、日歷數字等)制作一個外形新穎、表盤精美、顏色漂亮的小鐘表。
(2)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以及不亂扔垃圾。
2、巡視指導:
(1)詢問了解學生構思,提出建議或適當演示,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材料。
(2)及時將學生作業中好的構思和表現在班享。
(3)關注后進生,必要時協助制作。
二、展示作業
選5—6幅設計較好的作業投影展示。
三、評價作業
自評:介紹設計意圖,自評優點與不足,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的內容。
生評:舉手評選自己喜歡的小鐘表投票,評出“最具人氣獎”。
師評:對整體學習態度、作業表現進行評價;點名表揚審美與實用結合較好的作業,和本節課進步明顯的同學
四、拓展延伸
1、將自己的設計介紹給家長,征求家長意見。
2、用花草構建的園林大鐘使城市更美麗,希望同學們在課下能設計出個好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環境。
五、本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課特點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在教學中力圖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聽、看、說、做多種感官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參與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記憶、分析、想象、創造能力,使學生充分表現,發展個性。
六、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水的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 課件04-04
水的凈化說課課件03-17
會計說課的課件03-31
體育說課的課件03-22
故鄉說課的課件03-20
窮人說課 課件03-19
插花課件說課03-23
體育說課 課件03-14
科學課件認識水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