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數學課件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 教學活動,根據教學 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小學的數學課件,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知道1時=60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l時=60分。
教學難點: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系。
【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設計好制作鐘面所需的圓、時針、分針等,以及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
【教學實施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談話: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認識了鐘表,今天我們要和福娃的一起繼續學習看鐘表的方法。(板書: 認識時和分)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
師:我們先畫一個圓。(鐘面上有些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在白板上畫出。 ▲生:有時針、分針。 師:我們怎樣區別他們呢?
生1:又粗又短——時針,又細又長——分針。 生2: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 師在白板上拖出時針和分針。 ▲生:12個數。
師在白板上書寫12個數。(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最右面是3,最左面是9。補全其余的數。)
師:12個數字均勻地排成一圈,他們把鐘面平均分成了幾個大格呢? 生:12大格。(一起數一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這12個大點把鐘面平均分成了12份,也就 是12個大格。 ▲生:有小格
師:每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
師:白板拖出一個鐘面,放大,讓學生任選一大格數一數有幾個 小格。
師在白板畫小格。12—1之間有5小格,12—2之間有幾小格?那么鐘面上一共有幾小格呢?拿出鐘面數一數。 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生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數的。 生2:我是5小格5小格數的。比較方法,帶領學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數,邊數邊在鐘面的外圍寫出5、10、15、20……
(二)認識時、分。 1、認識時
談話:一個漂亮的鐘面就畫好了,在畫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中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時針和分針就是通過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來計時的?那么時針走幾大格是1小時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白板演示)
生:時針從12走到1,走了1大格,就是1小時。(板書) (讓學生相互說: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 2、認識分。 (1) 認識1分。
師:那么分針怎樣走表示1分呢?(白板演示并放大) 生:分針走1小格是1分。(板書)
生在鐘面上撥出1分。同桌互相檢查。
(2)認識幾分。師:分針繼續走一小格,是幾分?(2分鐘) 你怎么知道的呢?(分針再走1小格是2小格,就是2分。)
師:那么分針從12走到1是幾分呢?你是怎么看的? 生:分針從12走到1是5分。分針走了5小格。
師:現在分針走了幾分,告訴同桌,并說說怎樣看的? 生:分針從12走到2走了10分鐘。 生:一共走了10小格。
師:分針從12走到6,走了幾分?(30分,我們平時生活中還可以說半小時。) 師:分針走1圈呢? 生1:60分。 生2:1小時。
(三)認識時與分間的關系
三 、體驗1分鐘,1小時有多長。
四 、總結升華
師:小朋友,從上課到現在已經過了( )分,還有( )分就要下課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生自由交流,師根據學生的回憶教師在白板上拖出相應的內容。
[這節課,我還加了個細節,也是發揮了白板中時鐘的功能,設置了正計時,把它放在一角,快下課時,我把它拖出,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一節課有40分鐘。]
談話:時間對每個人都是珍貴的,工人叔叔抓緊時間生產,就會創造出更多的產品;農民伯伯抓緊時間種地,就會收獲累累碩果;科學家抓緊時間科研,就會產生許多發明創造;小朋友們抓緊時間學習,就會獲得更多知識。時間是一名神奇的魔法師,他使勤奮的人越來越聰明,使懶惰的人越來越愚蠢,你們愿意做什么樣的人?那就合理安排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吧。
教學預測、反思
課前,我參考很多的課例,發現有一個共性的地方就是:大家都利用測量和計算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后,結合試驗所得數據,講授圓周率的概念。對周長與直徑之間的比值一定感受不強。那么在教學中能不能利用直觀與推理相結合的手段讓學生對這個問題有所感受?
【小學的數學課件】相關文章:
小學 數學秋游課件06-12
數學課件小學03-26
數學小學課件蘇教版03-27
小學趣味數學課件04-02
小學的優秀數學課件04-02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課件04-01
小學生數學 課件04-04
跳繩小學數學課件06-12
小學課件數學下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