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老房子的課件
一、課題:老房子
二、教材分析
在《美術課程標準》中,該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了解如何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家鄉的老房子?它有什么特點?如果你是畫家,你會怎樣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你心目中家鄉的老房子?讓學生回憶家鄉的老房子,在愛家鄉的情緒中觀察,討論家鄉老房子的美感,分析老房子特有的結構,讓學生在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同時更加的熱愛自己的家鄉和環境。從教材的內容上看,這節課的設置能為學生以后學習美術繪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觀察家鄉的房屋建筑,了解有關知識。
2
、技能目標: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各種建筑,用流暢的線條描畫出能體現近大遠小透視現象的老房子。
3
、情感目標:了解老房子的歷史,感受老房子的美感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培養愛家鄉、愛環境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理解并運用平行透視的原理,表現老房子及其周圍環境的特點。
難點:能大膽用色或嘗試用不同的繪畫工具表現出老房子的美感,提高造型表達能力。
五、教學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倡導教育要以人的發展為本”。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著重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實施過程中,我立足面向全體學生,拓展思維,倡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新教材內容設計合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在設計內容上親切、自然、使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更容易接受。
六、教法學法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這一階段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等特點,還有基本的知識結構水平和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欣賞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結合本科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分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同時采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活動探究”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其綜合素質。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老房子的圖片資料以及以往學生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們深入欣賞,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欣賞老房子
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老房子”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從欣賞家鄉的老房子入手,播放家鄉建筑景物的相關影片,營造身臨其境的視聽情境,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式樣、風格,啟發學生用形象化的語言概括表達。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說一說“城市里有那么多的高樓大廈,為什么還保留一些老房子?”等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讓學生了解老房子既反映了當時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同時也滲透著本鄉本土的文化底蘊和審美觀念。有目的的讓學生觀察,了解,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故鄉、熱愛故鄉。從而引出課題——《老房子》。
(創設依據: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二)引導啟發,用繪畫等的方式表現家鄉的老房子
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面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構造出自己心目中家鄉老房子的美麗景色。首先,我展示課前收集的關于家鄉老房子的圖片,引導學生基本的欣賞步驟,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描畫景物首先要學會取景和構圖。可以通過展示同一景點不同取景的效果圖,讓學生掌握取景和構圖的基本技巧——取景:畫面景物的選擇(根據景物的遠近可分為近景,中景和遠景);構圖:將選擇好的景物在畫面上合理布局(大場景采取橫幅俯視構圖:物體適當畫小一點,近景突出景物的近距離及局部結構;主要景物或者放在顯要位置,或者用色鮮明);找出老房子中有特色的景物(注意取景和構圖),定出大體位置,從畫面中心開始畫。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表現建筑景物的取景、構圖及色彩搭配方法,拓展學生關于家鄉老房子的認知。在訓練學生形象記憶的同時引出房屋建筑的結構細節(地基、墻角、墻體、門窗、屋頂)
為進一步豐富學生關于房屋構造的認知,為下一步的創作提供了多樣的素材,接著,我讓學生交流探討,引導學生選取合適顏色的色筆,構思自己家鄉老房子的特色,選取最能表現景物特征的構圖大致勾勒外形。這一環節的設計引發了學生的想像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愿望,為后面的創作做了鋪墊。
(創設依據: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自主探究,大膽創作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動筆之前,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創作。“不管采用哪種表現形式,動筆前要做哪些事情?”這樣做的原因是促使學生作畫之前周密思考畫面的構圖(橫、豎)畫面的主體描繪對象的位置與大小及大致形狀,接著在動筆。學生通過對自己所熟悉的房屋的描繪,學習深入細致地描繪復雜對象的方法,進一步了解線的豐富表現力,讓學生初步掌握平行透視的基本知識(平行透視又稱主點透視、一點透視、景物走向縱深時,與視平線相平行,即平行透視)。在學生完成之后,我將引導學生觀察教材范圖,讓學生賞析范例作品所表現的方法,評述該方法的具體效果。引導學生重點思考涂色工具與畫面效果的關系(大塊面對比強烈的用色——油畫棒效果比較好;線條細膩精致的效果——水彩,熒光筆較好;整體感強的畫面用油畫棒圖前景,水粉圖背景等)。接著,我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提示學生:不管用哪種方法務必注意房屋的結構特點,合理表現透視現象及線條疏密組合,畫面效果才會出色。然后,讓學生合作交流,積極探討,學生無拘無束地抒發自己的天真和質樸,描繪家鄉的老房子。在此環節中,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地表現畫面。
(創設依據: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理解、分析、概括、想像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展示評價
待學生繪制完畢后,我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各自敘述在繪制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和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評述作品中的優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從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是本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它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學會肯定自己,欣賞他人。最后,我讓學生把自己繪制好的作品帶回家送給親友,以表達他們的心意。
(創設依據: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我考慮到了美術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創作家鄉老房子的體驗和理解,加強實踐能力。在解決繪制房屋的重難點時也緊密結合學生動手創作的進行。這就完全改變了傳統的以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
九、板書設計
課題:
《老房子》
取景:近景、中景,遠景
構圖:橫、豎
房屋結構:地基、墻角、墻體、門窗、屋頂
技法:透視,線條
【小學美術老房子的課件】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的課件04-08
小學美術優秀課件04-06
小學美術素描課件04-07
小學美術教學課件03-31
美術教學課件小學03-31
小學美術免費課件04-03
小學美術老師課件04-03
小學美術的教學課件03-29
小學美術湘教版課件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