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復習課件

時間:2021-06-10 17:54:57 課件 我要投稿

空城計復習課件

  教學目標

空城計復習課件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2.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性格特征,感受諸葛亮的勇氣和智慧。

  3.簡單了解《三個演義》。

  4.積累下列詞匯:遁 蜂擁 隱匿 失色 駭然 笑容可掬 旁若無人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分析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性格特征。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適時加以點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要求如下:

  1.讀準字音,在文中圈畫應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教案-13 空城計

  2.閱讀第一段,簡單概括孔明采取空城計的原因。

  3.閱讀第二段,分條闡述諸葛亮為空城計做了哪些準備。

  二、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吧……(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解題】 1. 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計”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計”你知道哪些?(苦肉計、調虎離山、金蟬脫殼)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它是一種怎樣的策略呢?學完課文,你們將會明白。

  三、檢查預習

  1.學生自主誦讀

  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2.正音釋義

  遁 蜂擁 隱匿 失色 駭然 笑容可掬 旁若無人

  3.學生討論,明確預習2、3題答案。

  (1)雙方兵力懸殊,且孔明身邊沒有武將。

  (2)藏起戰旗、隱蔽士兵、大開城門、憑欄操琴

  四、方法指導

  1.先請同學瀏覽“單元說明”,要求學生閱讀后獲取兩方面信息:一是小說的基本特點,二是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2.學生篩選信息,明確小說的基本特點和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明確:閱讀這篇課文,同學們要重點把握扣人心弦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五、讀課文,概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小說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這篇課文雖然是節選,但情節相對獨立、完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請四個同學分別朗讀四個部分,其他同學注意聽讀,并嘗試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這四個部分的內容。 學生概括四個階段的內容。(教師進行點撥和指導)

  明確:

  開端(第1段)先引導學生找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望西城而來、孔明、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提煉出“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西城”,再壓縮成“司馬懿兵臨西城——兵臨西城”。 發展(第2段)先概括為“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或“諸葛亮臨危施計”,再提煉成“臨危施計”。 高潮(第3、4段),司馬懿中了空城計——司馬懿中計——司馬中計。

  結局(第5、6段),諸葛亮為眾官釋計——諸葛亮釋計——孔明釋計。

  六、作業

  找出能體現諸葛亮性格的句子或情節,分析諸葛亮的形象。

  3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教案-13 空城計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稱為“奸絕”,關羽被稱為“義絕”,諸葛亮被稱為“智絕”,那么,“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是如何體現其“智絕”特征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這一問題。

  二、下面我們就從情節入手來看看文章是如何具體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

  1. 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文

  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軍情緊急?這對表現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軍情緊急”及“側面”。)

  2. 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面對如此緊急的軍情,諸葛亮是怎樣施計的?從中可見諸葛亮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處變不驚”及“正面”。)

  3. 高潮 司馬懿中計: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么容易上當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馬懿態度變化以及他采取的相應行動的詞語。

  (不信——為什么?→望——見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據?→退——表現了諸葛亮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

  本層中寫到諸葛亮“笑容可掬”,請大家聯系當時的情況,說說他的笑中有何含義?

  4. 結局 諸葛亮釋計:司馬懿終于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生疑問:諸葛亮憑什么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諸葛亮為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人物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本段還對眾官作了描寫,這對表現諸葛亮有何作用?

  *本層中還有兩處寫到了諸葛亮的笑,找出來,聯系上下文,分析一下,

  4

  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義?

  笑容可掬→撫掌大笑→拍手大笑(板書)

  老師:孔明的這三次笑分別具有哪些不同,請小組討論,并選出你們小組的代表發言。

  【明確】第一次的笑是故作輕松,故作姿態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僥幸的、如釋重負的勝利的笑;第三次笑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通過這三次笑,我們聯系課文發生的故事,孔明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足智多謀,因為他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處亂不驚,因為他沒有像文武百官嚇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計謀。神機妙算,因為他料到司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來使自己的計謀得以成功。臨危不懼,因為“眾官盡皆失色”,他卻敢于在司馬懿的敵軍面前,鎮定自若,面對敵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設了一道空城計,以少勝多。

  三、那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

  學生討論

  明確:1. 聯系《三國演義》整部小說的故事發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占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仗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在《空城計》這個文章里,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用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 (板書: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四、學生討論拓展:現在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1. 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

  5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教案-13 空城計

  6

  “空城計”嗎?

  2. 諸葛亮身為蜀國的丞相,在當時的形勢下,他的生死可謂關系到蜀國的存亡。而此時諸葛亮卻把自己置身于作戰的最前沿,還冒險用了空城計,如果他的計謀不夠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現得不夠鎮定,如果司馬懿并不完全像他設想的那樣多疑,如果司馬懿能聽取他兒子的意見,如果司馬懿也冒險進攻等等,后果都將不堪設想,三國的歷史恐怕也要重寫!你對諸葛亮的這種冒險做法有何看法?

  教師小結:能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這正是其智慧過人之處。謹慎而不膽小,冒險而不盲目,這種冒險精神對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是有啟示的。

  【總結】總的來看,這篇文章是從兩個方面來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說情況緊急、處變不驚、鎮定自若表現的是諸葛亮的“膽”的話,那么他對形勢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充分表現了他的“識”。 他的膽來自于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來自他的鎮定和冷靜的態度。《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我建議大家課余擠點時間好好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想你的收獲一定會很多。

【空城計復習課件】相關文章:

《空城計》課件精選04-18

空城計的課件04-20

《空城計》課件04-20

空城計教學的課件04-06

空城計的教學課件03-31

空城計教學課件03-18

《空城計》教學課件03-30

有關空城計的課件06-12

初中《空城計》課件04-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 色久国产综合视频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在线观看免费的a级 |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 日韩亚州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