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西北地區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西北地區的范圍和地形特點。
2.理解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遞變規律,并初步探討其成因。
3.明確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及氣候與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關系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4.明確青藏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分析本區“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對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響。
5.明確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分布及我國主要的牧區。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2.用聯系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認識、了解祖國的熱情和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
比較法、啟發引導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打開大屏幕,顯示圖5.4(課本第4頁)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與同學們一塊兒復習四大區域劃分界線及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區的地勢及地理位置。今天我們來了解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特點。
板書: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講授新課]
讀圖5.4:西北地區的地形。
同學們從圖中找出本區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問。
大家已經知道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那么來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達這里嗎?(很難)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顯示中國地形圖),用亮線分別顯示中國主要東西方向的山脈。
想一想:這樣的走向對來自海洋的東南濕潤氣流有何影響?(阻擋氣流)
總結:深居內陸,距海遙遠的地理位置加上東西向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使濕潤的海洋氣
流很難到達這里。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
1.這里的降水情況如何?(稀少)
2.氣候有何特點?(干旱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為內流河還是外流河?(內流河。教師提示、點撥學生從氣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兩題目要通過大屏幕顯示中國河流分布圖,把推理結果在現實中得到印證。 板書: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活動1:(課本第12頁活動1)
這個題目,學生很快即可完成。通過提問,看有無問題,適當點評。
承轉:我們知道本區降水稀少,所以氣候干旱,那么本區各地干旱程度一樣嗎?
學生看圖、思考,教師點撥:降水有東西差異(東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應是西部較東部地區更為干燥。
植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水分,降水的東西差異,會導致植被差異嗎?
播放錄像片段:(有畫面,有解說)
1.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景觀。
2.荒漠草原景觀。
3.荒漠景觀——我國面積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看完后,教師簡單介紹水分與景觀的聯系。完成第12頁活動第二題。
想一想:
1.西北地區制約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區的西部都是沙漠嗎?(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
教師進一步解釋為:地表水、地下水豐富的地區。
錄像片段: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我們把沙漠地區,水分條件較好,能生長植物的地方,叫綠洲。
提問:這些綠洲的分布有何特點?
盆地邊緣。
[課堂小結]
(師生一起復習總結)
提問: 回答:
1.本區地理位置? 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2.東西方向山脈? 對濕潤氣流阻擋。
3.結果呢?
4.特征包括? 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 降水稀少 。
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反饋練習]
1.填空
(1)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 遙遠與 方向山脈的共同影響,形成 為主的氣候特征。
(2)西北地區的河流特征表現為:數量 ,且多 河。
(3)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差異,主要是 的差異引起的。
2.判斷
(1)西北地區具有受海洋影響小的共同性特點。
(2)西北地區內部沒有差異。
(3)西北地區干旱區面積廣大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4)我國山脈的走向與西北地區氣候特征的形成無關。
3.填圖
在西北地區填充圖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內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塔里木河
參考答案:
1.(1)海 東西 干旱 (2)少 內流 (3)水分(降水)
2.(1)√ (2)× (3)√ (4)×
3.略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通過各種媒體,調查、了解西北地區與北方、南方地區自然特征方面較為具體的差異。
【初二地理西北地區課件】相關文章:
地理西北地區課件04-19
地理《西北地區》課件04-20
初中地理西北地區課件04-19
初中地理關于西北地區的課件04-19
我國西北地區課件03-19
西北地區教學課件03-29
初二地理下課件04-06
初二地理課件04-17
初二地理黃河課件04-19